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明银在《真理的追求》今年第2期上撰文分析中国历史上科学技术落后的外因,指出在15世纪以前,中国在经济科技等方面领先世界达千年之久,但15世纪以后科学技术急剧地从先进变成了落后,其主要原因是西方一些国家进入资本主义时代以后,把先进科学技术变成高价商品,被新兴资产阶级严格保密、封锁、垄断。在封建社会时代,先进科学技术没有成为商品,所以中国古代把“四大发明”为代表的先进科学技术,无保留无代价地传  相似文献   

2.
公元1840年,英国侵略军的炮舰轰开了大清帝国紧闭的国门。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这种形势下,中国有少数思想敏锐的知识分子开始有所觉醒,初步认识到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就是中国落后,落后就要挨打。这是不以任何人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位主张认识西方、学习西方的先进知识分子,杰出的爱国主义者林则徐在反对外国  相似文献   

3.
李鸿章是洋务运动的核心人物,他毕生致力于洋务事业,积极从西方引进先进的军事装备、生产机器和科学技术.主观上李鸿章只是想引进西方的某些物质文明,增强满清王朝的国家实力,实现自强.但客观上李鸿章毕竟创办了一系列新式近代企业,为中国培养了一批技术人才,为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奠定了一些基础.  相似文献   

4.
李鸿章是洋务运动的核心人物,他毕生致力于洋务事业,积极从西方引进先进的军事装备、生产机器和科学技术。主观上李鸿章只是想引进西方的某些物质文明,增强满清王朝的国家实力,实现自强。但客观上李鸿章毕竟创办了一系列新式近代企业,为中国培养了一批技术人才,为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奠定了一些基础。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在新中国科学技术相对落后的条件下,提出了一系列关于科学技术发展的理论观点,内容涉及科学技术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向科学进军、开展群众性的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运动、自力更生与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发展在继承中创新、建立宏大的工人阶级科学技术队伍、"百家争鸣"是我国发展科学技术自由之路等重要内容。毛泽东科技思想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正> 孙中山对西方文化的认识,有一个发展、深化的过程,其中虽有变化,但总的说来,他的主张是一贯的,即肯定资本主义文化在当时具有先进性,并且坚决主张运用它来改造和拯救中国,使之繁荣富强,迎头赶上时代潮流。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在十九世纪四十年代以前,它几乎没有遇到什么严重的挑战。中国文化虽然不断吸取外来文化,特别是受佛教文化的影响尤大,但总体上从来没有形成要靠某种外来文化来维系的历史局面。十七、十八世纪以降,欧洲资本主义迅速发展,中国相形之下落居人后,但由于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彼此交往有限,中国仍处于盲目自尊的状态。鸦片战争之后,随着资本主义列强东侵,中国文化延绵发展的纽带几乎崩裂,中华民族处于危亡关头,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开始“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为什么要向西方寻求真理呢?一是由于事实无情地证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比当时的中国先进;二是事实同样无情地证明,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已经找不出解决这种民族危机的办法。这些“先进的中国人”之所以先进,是在于他们清醒地看出当时西方国家与清王  相似文献   

7.
近代中国先进士大夫对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真正认识始于鸦片战争后,但由于种种局限,存在较大的表面性,片面性。19世纪70年代,中国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对西政的认识已有了质的提高,但也存在许多局限,中法战争时期,中国先进士大夫西政观有了质的飞跃,并且不满足于坐而论道,开始将思想付诸行动。  相似文献   

8.
明治维新前后,日本通过大力发展教育,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培养出了本国所需的科学技术人才。本文试就他们的产生及其对日本近代化的贡献作一些探讨。 一 日本民族具有善于吸取外国先进文化的优良传统,在古代,它曾系统地学习和接受中国文化,将其移植于自己的土地上,创造了独具特色的日本文化。十七世纪中叶以后,在“锁国”条件下,日本人通过荷兰语接受西方文化,被称为“兰学”。至十九世纪,随着英、美等新兴资本主义国家的崛起,便主要以英语接受西方文化,被称为“洋学”。  相似文献   

9.
建国以后被骂为大买办、大卖国贼,“文革”中被比作“走资派”的李鸿章,在那个时期无疑属于彻底打倒的历史人物。到20世纪80年代突然交了“红运”:学术界开始给予他某些方面,例如经济思想、学习引进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创办近代工业等活动予以一些肯定,后来逐步在对外关系、签订条约等方面也作出较为实事求是的评价。这些表明学术界的思想解放与进步。但是到了1985年以后,李鸿章大走“红运”了,一些人对他的表扬逐渐加码,到1988、1989年达到了顶峰。他  相似文献   

10.
明清时期传统数学中非理性因素淡出,但此时道教与传统数学在西学东渐背景下仍有广泛互动。大量道教学者参与数学、天文历算学研究,世俗数学家也多受道教思想的影响。这一时期,道教与传统数学互动有着鲜明的历史局限性。一方面,传统数学以及部分道教学者接触到的西方数学和科技,并未能成为推动道教发展的思想动力;另一方面,以李明彻为代表,道教学者已经开始学习西方先进的数学和科学技术,然而,却并没有得到道教界的普遍响应。道教始终未能营造出积极吸收西方科技的文化氛围,这也正是中国传统科技衰落的表现之一。  相似文献   

11.
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之我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西方马克思主义产生于本世纪20年代,它是对“一战”后欧洲资本主义先进地区无产阶级革命失败反思的结果。二战后,它发展成为包括人本主义、科学主义以及多种流派在内,在当代西方颇具影响的理论思潮。我国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系统研究开始于80年代初。1982年徐崇温同志在(“西方马克思主义”)一书中,较系统地评介了这股思潮的主要流派和理论观点。经过学术界十多年的努力,我国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①,但总的看则仍处于起步阶段,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②。本文将对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谈一点浅见,以求教于学术界…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80年代,中国社会史研究复兴,后现代思潮开始影响西方史学研究,并在同一时期传入中国,在经历一段时期的沉寂后,至90年代逐渐为学界所瞩目。中国社会史学界在自己的学术演进脉络中,在后现代思潮的影响下,中国社会史研究出现了一些新变化,主要表现在区域社会史研究的勃兴、社会文化史研究的转向与"新社会史"的出现等几个方面。这几个方面各自取得了重要成就,也面临着一些问题。中国社会史研究正处在分化与整合之际,后现代思潮的影响提供了一种使中国社会史走向独立和成熟的契机。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问题的文化哲学沉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问题的讨论逐步深化,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和局限性。本文认为,从文化哲学入手,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置于文化哲学范式下加以把握,即把马克思主义哲学视为现代西方先进文化精神的集中体现,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任务定位在西方先进文化精神与中国传统文化相互融合进而创造出新的中国文化上,则可以克服以往在这个问题上简单化和急于求成的做法。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引进了国外大量的科技设备,也吸收了大量的国外先进管理思想、理论和方法,使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但同时,我们也发现:在国外被视为经济起飞的两个轮子——科学技术和管理,引进到了中国,其发展的速度是不同步的,换言之,管理的发展远远落后于科学技术的发展。这个不同步的发展的结果必然导致很大一部分  相似文献   

15.
论列强对晚清军事教育近代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建华 《社会科学》2004,(10):101-108
19世纪 6 0年代 ,中国开始了军事教育的近代化历程。因自身近代知识的严重匮乏 ,中国的军事教育不得不始终借助西方列强的力量。西方列强在为中国带来先进的军事教育知识和理论的同时 ,也不断加强对中国军事教育主导权的争夺 ,并对中国的军事教育近代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十九世纪中叶,赓续两千多年的中国封建社会,发展到了它的历史转折关头。阶级矛盾进一步激化,人民反抗斗争连绵不断,日益动摇着清王朝的封建统治,而孕育在封建社会内部的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地但却每日每时地侵袭着自给自足的封建自然经济。正当这个时候,西方首先是英国的资产阶级,用鸦片和军舰作为手段,叩开了中国的大门。鸦片战争的爆发及其失败,惊醒了先进的中国人去认真思考,怎样才能使国家富强起来,有效地抗御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他们在向西方寻找救国真理的道路上,开始迈出了艰辛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17.
戊戌维新派对西方文化的认识、抉择是 19世纪 90年代先进中国人寻求富强之路的一次尝试 ,代表了近代文化的发展方向 ;同时 ,它又是在严重的民族危机下出现的 ,带有明确的现实性。戊戌维新派继承了鸦片战争以来先进中国人认识西方文化的成果 ,其对西方文化的认识、抉择较为广泛、深入 ;并且由于其自身所处的时代所限 ,又具有复杂的矛盾性  相似文献   

18.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多重均衡态与转变前兆   总被引:37,自引:0,他引:37  
依据新经济增长理论 ,本文研究了 2 0世纪 90年代中国经济增长动态。分析发现 :中国东中西部经济发展分别收敛不同的均衡点 ,目前已经出现国家整体上开始转向经济收敛、同步发展的关键时期 ,但是否收敛 ,与下一步的区域投资政策有关。  相似文献   

19.
<正> 从十九世纪中叶起,在外国资本主义列强的侵略下,我国社会的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同时,我国的经济形态也逐步由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化。与此相适应,中国经济思想界也突破了几千年封建的传统观念,出现了一系列新的经济思想。特别是俄国十月革命以后,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更使中国近代经济思想界发生了划时代的变化。本文拟对本世纪三十年代以前中国经济思想界关于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实行对外开放、发展商品经济,发展中国近代工业等思想略作探讨。  相似文献   

20.
赵忠宇 《学术探索》2013,(1):140-144
由于西方科学心理学自身的狭隘性,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亚洲心理学本土化运动蓬勃兴起,菲律宾心理学为其杰出代表。中国心理学本土化起步较晚,但依然取得了丰硕成果。通过文献比较法,对中菲心理学在概念、理论、方法、测量和问题等方面的本土化进行比较,发现中国心理学本土化存在的不足及心理学本土化发展的最终目标,为中国心理学的发展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