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中法战争与广西近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关于中法战争研究的文章很多,但把中法战争与中国,特别是广西的近代化进程联系起来考察的文章则不多见。本文试图从近代化的角度来分析中法战争对广西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在中法战争过程中,清方情报搜集与传递工作基本依赖于李鸿章构建的具有一定私属性质的情报网络。这个情报网络在中法"北黎冲突"前获得了一定的成功,对于清政府在军事、外交等方面的决策意义重大。但由于决策中心和情报中心的分离使得清方在中法战争的战略决策始终存在较多失误。而这个情报网络在战争全面爆发后最终也走向溃散。本文即试图探讨清政府在中法战争前期的情报工作,通过对清方军政、外交情报网络的分析,从不同角度对中法战争历史进行梳理,并以此为切入点,考察清政府此时段内政治军事系统的运作。  相似文献   

3.
美国刘易斯·米尔顿·奇尔先生在《1883-1885年中法战争的外交》一文中曾作过这样的概括;“如果能理清中法战争的复杂头绪,将来也许有一天能搞清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此话虽有言过其实之嫌,却道破了长期以来一直没有受人们重视的一个重要问题——中法战争中外交斗争的重要性和复杂性。如果  相似文献   

4.
中法战争期间,天地会、哥老会、三合会等秘密会党同仇敌忾,在战场内外紧密配合,给了法国侵略者以沉重的打击。会党在中法战争期间的新动向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觉醒,它们不畏强暴勇于斗争的英雄业绩和爱国精神至今仍是值得称颂的。  相似文献   

5.
1883年至1885年的中法战争,以中国政府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中法会订越南条约》结束。战争的结果,对我国两广地区产生了严重的影响。法国的侵略魔爪伸入广西中法战争之后,法国吞饼了越南,取得了侵略中国的根据地。嗣后,法国又胁迫清朝政  相似文献   

6.
谈到中法战争,人们自然想起1883年12月中旬的山西之役,因为史学界一般将该役视为中法战争爆发的起点。然而,言及山西之役,人们却又知之甚少,因为中、越两国的参战者给后人留下的记载不多,致使今人无法探悉其中诸多情节。而且,这些为数不多的中、越史料,记录的仅是参战一方的事,用这样的史料去研究双方进行的战争,其结果往往是片面的。因此,挖掘参战另一方——法国的史料,是将中法战争史研究引向纵深的当务之急。作为中法战争第一战的山西之役,亦应借助法方当时的记述,考之于中、越有关载籍,揭示这个重要战役的真面目。为此,笔者将有幸率先阅及法国海军部、外交部所存的中法战争历史档案与已公布的其他史料进行综合分析、考证,写成本文。  相似文献   

7.
将大米列为战时违禁品而阻止中国南粮北运,是中法战争后期法国用以胁迫清政府接受不平等条约的海盗行径之一,它不但直接影响中国漕运,而且损及列强利益;不但破坏主权国家的尊严,而且践踏国际准则,是中法战争中的重要事件。本文试对这一未曾引起学术界注意的事件作一探讨,以揭露侵略者的罪恶手段和政策。  相似文献   

8.
作为朝廷命官,云贵总督岑毓英在中法战争中并不完全认同清廷关于完全驱逐法国侵略势力出越南、帮助越南复国的战略目标,而是从实际出发,采取的是切实可行之策.以往学界认为岑毓英在中法战争中的所为系妥协退让,征诸于事实,这有失公允.  相似文献   

9.
唐景崧与桂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起清末唐景崧,人们自然会联系到他在中法战争和中日战争当中的所作所为。然而,唐氏并不仅在政治和军事上留有功过,在广西桂剧发展史上,也有他一定的地位。唐氏字薇卿,又字维卿;道光21年(1841)生于广西灌阳县,光绪29年(1903)死于广州。同治4年(1865)中进士,先为翰林院庶吉士,后授吏部候补主事。中法战争之役,请缨自荐,前往越南争取刘永福受清廷节制,并支持黑旗军抗御法军侵略,因而薄有声名。中法战争后,唐氏先后任福建台湾道兼按察使,台湾布政使和台湾巡抚。中日甲午战争期间,  相似文献   

10.
1883年12月爆发的中法战争,作战规模和地域都十分有限,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却很深远。近年来史学界已注意到探求中法战争给近代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带来的变化,提出了一些颇具启示性的新见解,惟很少有人谈及它对晚清国防政策转变过程中的深刻影响。本文拟就此谈点个人看法,以期引起学术界的重视。  相似文献   

11.
中法战争前后张之洞和冯子材关系的曲折演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中法战争前,张之洞曾参与淮系和清流派言官联合排斥冯子材的阴谋.在中法战争期间,张之洞出任两广总督,因为要派兵赴援广西前敌,曾想利用冯子材充数.但因要反击潘鼎新对冯子材及两广当局的诬蔑.使张之洞产生与冯子材荣辱与共的感觉,全力支持冯子材筹备镇南关决战.冯子材指挥取得的镇南关大捷,奠定了两人互相信任和互相支持的基础.在中法战争后,两人为保卫广东海疆安全做了许多事情.可见,张之洞和冯子材之间关系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相斥到简单利用、最后相知的曲折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12.
许多中国历史文献和口碑传说称,中法战争时期法国远东舰队总司令孤拔在镇海之役中受伤或阵亡。黄振南在《中法战争诸役考》中经过翔实的考证,指出此说是不可靠的。最近在该战役发生地发现的两件时人文书说明,孤拔在镇海伤亡之说值得怀疑。作者认为,此说非但可疑,而且子虚乌有  相似文献   

13.
中法战争镇海之役110周年暨近代海防问题学术研讨会隆重召开[本刊讯]由国防大学训练部、军事科学院科研指导部、人民日报理论部、镇海区委、区人民政府联合举办的“纪念中法战争镇海之役110周年暨镇海口近代海防问题学术研讨会”.1月18日-20日在镇海隆重召...  相似文献   

14.
在拙作《评中法战争中的岑毓英》一文中,对中法战争前期和中期的滇军统帅岑毓英(壮族)作了简要的评述。这里,本文将对中法战争后期及战后的岑毓英作进一步的研究。 一、临洮奏捷,岑毓英抗法建立大功 宣光战后,法军陷入首鼠两端的困境,完全处于战略防守的态势。对此,岑毓英采取主动出击、先发制人的战术。他命令滇将王永山袭击缅旺;派竹春、岑毓宝、刘永福前往柯岭截击法军;遣覃修纲、李应珍出临洮攻广威,王玉珠、汤宗政出不拔攻燕毛;饬丁槐、何秀林仍继续稳守老营,严密监视宣光城中之敌。“各路择要相机扼扎堵剿,并于沿途各村寨招附越民就地成营,坚壁清野。”  相似文献   

15.
黄振南同志的新著《中法战争诸役考》出版了,这是我国中法战争史研究中的一件大事。我国的中法战争史研究,如果从已故邵循正先生的《中法越南关系始末》的出版(它标志着中法战争史成为近代史中一个独立的研究课题)算起,到现在已有60多年,研究情况可以作两方面的估计。一方面,这个研究是不断发展不断前进的。另一方面,这个研究还很不足。迄今为止,还没有人能写出一本高水平综合性的中法战争全史,多年来没有出版过一本专题研究性论著,我们对这场战争的认识还远未透彻。现在《中法战争诸役考》问世,我们终于有了一本实实在在的专题…  相似文献   

16.
中法战争前后边防吃紧,各省使用电报传递文报的需求大增,出现了中国近代电报业创办的高峰。战事的需要,促成了西南地区创办电报业繁荣景象的涌现。战后中越边界开办商务,架设了西南地区的国际电报线,客观上推进了西南地区的边防建设和商务发展。中法战争期间电报线的架设和对外贸易的发展,使得西南这一长期的边缘地区演变成为前沿发展地带,客观上推进了这一地区的近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7.
中法战争中,时任广西按察使,护理巡抚的李秉衡亦是一重要人物。然而,以往的史学论著对这个人物却是很少叙及,偶尔提到也是语焉不详,且评价不足。本文试图评述这一人物,以求教于大家。李秉衡(1830年——1900年),字鉴堂,奉天海城人(一说为庄河县人)。他起官县丞,历任知县、知州、知府,一贯以廉公任事而蜚声政坛,有北直第一廉吏的美称。中法战争开始  相似文献   

18.
对于潘鼎新在中法战争中的是非功过,史学界评价迥异,毁誉不一。本文拟以对历史人物采慎重态度,对他进行重新评价,以就教于读者。  相似文献   

19.
台湾保卫战是中法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战争结束后 ,清政府对台湾在维护东南海疆安全中的地位与作用有了进一步认识 ,并着手在台湾地区实施了一系列善后措施。中法战争后的清政府台湾善后工作主要可以分为外交善后、防务善后以及内政善后。其中 ,外交善后虽无明确措辞 ,但相对独立且结束较早 ,并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防务善后与内政善后 ,随着台湾的建省而被纳入台湾的建设事业当中。台湾善后具有明显的近代化的努力 ,但也存在严重的不足  相似文献   

20.
中法战争历来被认为是中国在近代史上一场“不败而败”的战争,清政府在中国军队取得一定胜利的情况下急于求和,屈辱地接受了有利于法国的议和条件。研究者一般认为,清政府的腐败和“投降卖国”政策是造成这次外交失败的原因。对此,笔者提出一点新的看法。中法战争后期中国取得一定的军事胜利,主要是指1885年3月24日的镇南关大捷和29日的谅山大捷。这两次大捷也就是茹费理内阁在3月30日垮台的直接原因。旧论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