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艺术的诸多特性,特别是其根本的特性—一形象性,从何而来?这是一个必须从美学的角度才能真正搞清楚的重要课题。从美学的角度来看,美感和艺术都是对客观事物审美特性的反映,都属于一种独特的意识形态——审美意识。所不同的是,美感是低级的表现形式,艺术是高级的表现形式,因此,艺术特性的探讨,必须从美感活动这一源头开始。科学的认识论告诉我们,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活动中认识世界,形成了种种意识形态。每一种意识形态所独有的特点,是由客观对象和主观认识两个方面的特殊性所决定的。美感活动所具有的形象性的特点,也是…  相似文献   

2.
朱立元 《文史哲》2004,3(6):22-26
长期以来,当代中国美学基本上在认识论哲学框架下运行和发展,但是,蒋孔阳先生晚年的美感论把美感置于主客关系之中加以探讨,已经开始突破和超越认识论的哲学基础,主要表现为:(1)认为美感已不再是对美的客观认识和"反映",提出了美与美感相互创造、互为因果的"循环"说。(2)从发生学角度在理论上阐明了美感与美在实践中如何同时生成、同步发展的,清晰地表现出他通过审美关系而非认识关系把握美感的历史生成的基本思路。(3)蒋先生的"美感论",基本未涉及认识论问题,他把重点放在心理学研究上,认为美感是一种审美体验的复杂心理过程,而不是认识过程。  相似文献   

3.
在真理问题上,黑格尔是西方哲学史上一位著名的唯心主义的可知论者。他在批判莱布尼茨—伏尔夫“形而上学”的独断论、康德的不可知论和形而上学唯物论的反映论的过程中,以客观唯心论为基础,把辩证法应用于认识论,把实践引入认识论,系统地深入地发挥了他的唯心主义可知论的真理学说。黑格尔的真理观是马克思主义真理学说的一个重要思想渊源。研究黑格尔的真理观。对于我们在真理问题上划清唯物论和唯心论、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界限,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学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黑格尔是德国古典唯心主义美学的集大成者。作为一位美学家,他超越了以往任何美学家,使美学成为一门完整的历史科学,作为一个艺术理论家,他在《美学》中以艺术作品为核心,从作品与艺术家、作品与世界、作品与读者(观众)等角度,对艺术的审美特性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一系列深刻而独到的艺术见解。黑格尔关于艺术美的特征、艺术与艺术家、艺术与世界等方面的美学思想,曾受到研究者们高度的重视,至于他关于作品与读者方面的一系列精辟的思想,至今似乎还没引起人们足够的注意。其实,黑格尔在这方面的艺  相似文献   

5.
共鸣,主体在艺术审美过程中一种很有普遍意义的心理现象和情感活动,李壮鹰同志在《共鸣非美感说》一文中对这一命题作了新的探讨,读后得益匪浅。但是,在艺术的共鸣是否具有美感性质的问题上,笔者有些不同的认识,试胪列以祈教正。  相似文献   

6.
在认识发生或本源问题上,有的同志认为皮亚杰是一个二项图式论者,有的同志认为皮亚杰是一个三项图式论者。笔者认为他既不是二项(即主体与客体二项)图式论者,也不是三项(即主体,活动,客体三项)图式论者,而是二项图式向三项图式迈进的学者。本文拟从四个方面作一些分析,以就教于大家。1.哲学的批判使皮亚杰反思二项图式主体与客体的关系是认识论的基本问题之一。文艺复兴后的西欧哲学界诞生了以培根等人为代表的经验论和以笛卡尔等人为代表的唯理论,皮亚杰发生认识论思想在形式的最初阶段显然亦受到这两大对立的哲学观的熏陶。…  相似文献   

7.
铁省林 《齐鲁学刊》2007,(2):118-122
哈贝马斯认为,认识论是对认识的可能性条件的反思(批判性研究),这个反思的彻底性在于揭示认识的社会历史条件。马克思通过对劳动的综合作用的阐发不仅推进了黑格尔对康德认识论的批判,而且确立了从社会理论出发来构建认识批判的维度。虽然在马克思那里存在着劳动与相互作用双重因素,并且他借此说明了认识批判的社会历史意义,但他将相互作用归结为劳动,从而把批判的科学等同于自然科学。因此,必须重构马克思的认识论思想,区分劳动与相互作用,区分知识的不同类型,反思认识主体的社会历史性。所以,彻底的认识批判只有作为社会理论才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8.
艺术的审美对象问题,是现当代西方美学研究的中心问题之一。审美对象是引起审美反应的客观对象,是使人产生美感的东西。艺术的审美对象是什么?或者说,在艺术中到底是什么东西使艺术鉴赏者产生美感?艺术鉴赏活动中的审美反应到底是针对什么而发?这是本文试图探讨的。艺术必须取得一定的物质存在形式。文学是写在纸上的文字,绘画是涂在画布上的  相似文献   

9.
<正> 建国以来,我国美学界对艺术本质研究的主导倾向,是把问题仅局限于认识论、反映论的范围来探讨,将其排除于心理学和伦理实践之外。《审美情感与艺术本质》(见《文史哲》)八一年第三期)一文,曾对此发表了不同的看法,并指出了将认识论、心理学、伦理学统一在一起,来解决艺术本质问题的途径。我认为,这切中了艺术本质研究的要害。因为艺术不仅认识、再现现实,而且还以情感、想像为特质,同时它还是一种客观的“第二自然”的创造,是人的意志目的  相似文献   

10.
浅谈高师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春媚 《南方论刊》2010,(7):108-109
音乐是一门情感的艺术,鲜明的音乐形象能反映并影响着人们的思想感情。音乐美感的艺术感染力,侵入学生的内心世界,通过审美体验的积淀,产生巨大的行为力量。音乐教育是以音乐艺术为手段,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音乐教育是富有强烈艺术感染力的审美教育,音乐教育中的德育渗透是其他学科所不能替代的。因此,在音乐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非常深刻而有力的。  相似文献   

11.
黑格尔是把实践看作认识论中一个环节的。列宁在谈到这个问题时说过:“毫无疑问,在黑格尔那里,在分析认识过程中实践是一个环节,并且也就是向客观的(在黑格尔看来‘绝对’)真理的过渡。  相似文献   

12.
考察人的认识活动,考察社会文化背景对认识活动的影响,就不能不研究人们的社会交往。社会文化是通过人们相互交往而对认识发生作用的。交往把个体卷入了社会文化背景,交往又把社会文化因素传递给个体,从而实现了个体认识与社会文化因素的相互作用或相互影响。因此交往在认识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和意义。沙夫指出:“交际似乎是一个同一切有关认识的过程不可分割地联系着的要素,甚至在独白中的没有盲语的思想,也是广义的交际的一种特殊的行为。所以如果我们要以任何合理的方式来研究认识论的话,哲学就不能不注意交际的问题,这是没有可奇怪的。”把交往作为认识活动的环节和前提来研究。把交往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论范畴确立起来,按理说是应该没有什么疑义的。  相似文献   

13.
青年学者廖小平教授在道德认识论方面的研究,是国内伦理学研究的一项开辟性工作,他集近十年心血而成的专著《道德认识论引论)(湖南教育出版社,IWe年4月版)的出版,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廖小平在书中的上篇首先构建了自己的道德认识论体系:道德认识就是人们以伦理关系客体和伦理为对象,通过特定的实践活动,来形成道锦(规范和准则)和道德关系的过程。道德认识的主体是从事道德认识活动的人,道德认识的客体是关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的人伦关系的客体。从这一界定出发,廖小平引用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的话说,“道德…  相似文献   

14.
就象对哲学领域其他问题一样,对实践问题,黑格尔以他的客观唯心主义为基础,把实践观点引入认识论,对实践问题的各个方面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探讨,为实践观点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也为马克思主义实践学说的创立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料。因此,研究黑格尔的实践观,对于我们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学说的历史渊源,是具有一定意义的。 对实践概念的基本规定 黑格尔对实践概念的规定是客观唯心主义的。由此出发,他当然要把实践当作他的“绝对观念”自我发展的环节。  相似文献   

15.
(一) 20世纪美学很醒目的一个人物是英国艺术批评家克乃夫·贝尔。以他为旗帜或信号,西方美学从20世纪初便吹起一股很强劲的形式主义风。他1914年发表的美学专著《艺术》,集中体现了他的形式主义理论,是公认的对西方现代美学产生了重大影响的一本书。他在书中提出了“有意味的形式”的著名论点。贝尔的理论基本上可以分为两个方面:在审美主体方面,他论述了审美情感的特性,强调审美情感不同生活中的普通情感,这与科林伍德强调的“艺术表现的情感与日常生活的一般情感没有不同”的观点看起来俨然不同。贝尔认为审美情感是一…  相似文献   

16.
社会认识论是关于如何认识社会的学问,它以人们的以社会为对象的认识活动及其结果为对象,考察人们认识社会的特殊活动结构、活动方式、认识手法、进化过程和特殊规律,揭示人类社会自己认识自己的特殊道路。 社会认识论作为人类社会自我认识之谜的哲学探索,本质上是一门反思的科学。黑格尔曾经说过:“反思以思想和本身为内容,力求思想自觉其为思想。”认识是主体以思想、观念方式接近和掌握客体的自觉活动。认识论的研究以认识着对象的认识、或思考着客体的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来,许多同志鉴于我们文艺理论工作的经验和教训,转而从更多的角度去认识和解释艺术的本质规律问题,提出了一些值得深入研究的观点。比如李泽厚同志就曾指出:“艺术不只是认识。”他认为:“只用认识论来解释艺术与艺术创作,这一流行既广且久的文艺理论,其实是不符合艺术欣赏和艺术创作的实际的。”他的这个观点确实触及到了艺术的本质规律问题,是富有启发性的。这种启发不仅促使我们从新的角度对艺术规律问题进行多方面的探讨,而且也促使我们去重新检讨以往认识上存在的某些偏颇。本文所着力的正是这种检讨的一个方面,即艺术中审美认识的特殊性问题,并希望其对新的探讨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8.
认识成果中的知识、意义和美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认识论把认识成果笼统地等同于知识,这是片面的。认识是主体在观念形态上对于现实世界的全面反映。现实世界包括客体、主体以及主客体之间的关系。认识活动包括认知活动、评价活动和审美活动。认知活动在于把握事物的现象、本质和规律,它是主体对于客体的认识活动。评价活动在于揭示事物“为我而存在”的关系,它是主体对于客体属性和主体需要之间关系的认识活动。审美活动在于在主体“所创造的世界中直观自身”,它是主体感知主客体之间的融洽和和谐,从而引起情感愉悦的认识活动。与认知活动、评价活动和审美活动相对应的是知识、意义和美感。知识、意义和美感是认识成果中的三种成分。  相似文献   

19.
哈贝马斯试图把兴趣范畴引入认识论,建构认识和兴趣辩证统一的新型认识论。他的认识论的主要特点是:批判黑格尔的总体性的真理观,拓展认识论的研究视阈和层面,对包括人文社会科学在内的各种认识类型的科学性、真理性作认识论的辩护;批判唯科学论的客观主义,强调认识论的反思批判性;凸显认识的价值方面,实现事实和价值的统一;从认识与兴趣关系的视角探讨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批判晚期资本主义社会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造成的理论与实践的分离;试图改变孤立的主体的认识论模式,探讨认识主体间的语言交往关系。他的认识论虽然具有启发意义,但却背离了马克思的劳动的观点。因此,尽管他自称他的认识论是指向人类解放的,但却聚焦于科技理性的批判上,而并未触动资本主义制度。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继承了德国古典哲学的基本理路。后者从康德到黑格尔始终坚持着建构主义理论倾向,即我们只能认识自身建构的世界。在观念论的传统中,康德、黑格尔与马克思都是建构主义。黑格尔用概念来构建和理解历史,马克思借助费希特富有主动性的主体来构建资本主义世界,从而使主体能够认识和改变这个世界。从这一意义上说,马克思是一个观念论者。因此,恩格斯所开拓的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哲学思想之间存在着不容忽视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