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玉英 《北方论丛》2007,(4):102-104
伯罗奔尼撒战争是希腊历史的转折,也是雅典历史的转折。雅典在战争中遭到彻底失败,除了城邦充满动荡危机、奴隶制经济萧条等希腊世界共性特征之外,雅典帝国崩解、民主政治衰退构成了雅典特有的战争后果。雅典帝国崩解和民主政治衰退既是伯罗奔尼撒战争失败的结果,也是雅典各种内部无法克服的各种矛盾必然。斯巴达战争中的胜利只是从外部促了进这种结局的早日到来。  相似文献   

2.
雅典远征西西里正误辨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西里远征是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上最重要的一次远征,远征失败后的雅典已经再无力量和斯巴达进行长期的战争,并最终失败.古今很多学者都认为雅典远征西西里是雅典民主所犯的最大的错误.通过对雅典对外政策等各个方面的全面分析,可以看出雅典远征西西里不是没有获胜的希望,虽然面对诸多的困难,但是雅典几乎在远征中获得成功.远征失败并不是民主雅典公民大会所犯的错误,而是雅典对外政策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3.
公元前334年,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率领3万步兵、5000骑兵和160艘战舰,打着1“为希腊复仇”的旗号,浩浩荡荡地杀奔亚洲。波斯国王大流士三世对此似并不特别在意,因为自公元前5世纪以来,雅典、斯巴达曾多次攻击小亚细亚,但没有哪一次能摇动波斯帝国的根基。可是时过境迁,此时的波斯已如晚清时期的中华帝国──纸老虎一个,而马其顿亚历山大亦非往日雅典、斯巴达的将领可比,他并不只是想抢掠波斯大王的领土,而是有着吞并波斯的雄心,新近经腓力二世改革建立起来的马其顿军队,亦非往日雅典的海军、斯巴达的陆军可比,既有坚强的战斗力…  相似文献   

4.
提起古希腊史,人们印像最深的便是雅典和斯巴达。不错,这两个城邦在古希腊历史舞台上确实充当了较长时间的主角,但古希腊史是由众多的角色完成的。这里要述及的便是一个并非无足轻重的邦——阿哥斯(Argos)。它在伯罗奔尼撒乃至整个希腊曾显赫一时,长期同斯巴达争雄。  相似文献   

5.
希波战争爆发后,迅速转移了雅典内部平民和贵族之间的矛盾。雅典海战的胜利,一方面削弱了贵族所依赖的陆军的社会作用;另一方面提高了在海军中服役的第四等级公民的政治地位和经济地位,使民主力量得以壮大。战争后期雅典霸权的建立及奴隶制经济的发展,则保障了民主制度的有效实施。因此,希波战争及希腊方面的胜利,为雅典民主政治的繁荣创造了十分有利的客观条件。  相似文献   

6.
荷马时代公民权包括宗教权、执政权、土地权。海伦作为荷马时代第一美人,代表着神话语境下的公民权。她起源于海外殖民,由海外殖民者创造,由多利亚人在斯巴达确立,而后传入雅典。海伦与雅典公民权的渊源,反映了荷马时代希腊公民观念的演变与影响。  相似文献   

7.
绘画柱廊位于古雅典市政广场的西北角,紧邻泛雅典人节巡游队伍进入广场的入口处。这座宏伟的建筑兴建于希波战争后雅典人大规模建设市政广场的时期,因其内部装饰的几幅画作而得名。本文通过对这些装饰画的分析指出,绘画柱廊在当时起到了国家战争胜利纪念馆的作用,这里展现了雅典人对城邦发展史的历史记忆。从一定意义上说,在一年一度的泛雅典人节上,巡游队伍所经过的、以绘画柱廊为代表的雅典城市建筑群一方面构成了一个重要的节日空间,另一方面也构筑了一个有关城邦历史的"记忆之场",雅典新兴民主制的合法性源泉在此得到彰显,民主雅典的城邦意识形态也在此获得表达。  相似文献   

8.
“在华日本人反战同盟”总部于1940年7月20日成立于重庆。该同盟与中国人民一道,为抗击日本侵略者作出了特殊的贡献。在今天日本右翼势力极力否认当年的侵华暴行之际,我们重温一下在华日本人反战同盟(日本人称作“日本平和同盟”)的业绩,不无益处。 一、在华日本人反战同盟领导人鹿地亘及其反战活动 鹿地亘(1903—1982),本名赖口贡,日本九州鹿儿岛人,日本共产党员,早年在东  相似文献   

9.
张杰 《理论界》2011,(9):104-107
夷陵之战是三国历史上重要的战役,它标志着三国鼎立的最终形成。在面临曹魏这一共同强敌威胁的情况下,本应结成同盟的吴蜀两国却对荆州进行了激烈的争夺并爆发了大规模战争。这说明维持同盟稳定,同盟内部也需要实现力量均衡。同盟内部权力分配格局的变化会影响到同盟的稳定。  相似文献   

10.
美韩同盟建立后,美韩之间长期保持着紧密的军事安全合作机制.随着时间的推移、内外环境和美韩安全观的变化,美韩同盟关系从朝鲜战争到冷战后经历了不同的变化.从现实情况和可预见的东北亚安全局势,特别是朝鲜半岛局势的发展趋势看,美韩同盟关系不仅仍有存续和发展的动力,功能、性质和形态上还会实现前所未有的超越.  相似文献   

11.
在美国挑起中美战略竞争和俄乌冲突背景下,韩美同盟的内涵和外延都发生了新的变化,这给东北亚地缘安全形势增添了新的变数。当前,东北亚地缘安全结构逐渐失衡,正处在重塑或重组时期,由于韩国受到陆权与海权两方面势力施加的影响和冲击,拜登政府上台后韩国承受的地缘政治压力会更大。韩国尹锡悦保守政府将“强化韩美同盟”作为第一外交原则,并构建韩美“全球全面战略同盟”。在战略上,韩美同盟已与美国的“印太战略”实现了对接,强化美日韩三边安全合作,并对北约打开了合作之门。韩美军事同盟的指向正在发生改变,已不局限于朝鲜半岛,而是开始面向东北亚、“印太”乃至全球,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在地缘安全战略上,韩国应该在陆权与海权势力之间保持中立或动态平衡才是明智的选择。  相似文献   

12.
知识分子转型与新文学的两种思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思和 《社会科学》2003,(1):103-112
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转型 ,形成了“五四”新文学中两种价值取向和两种思潮 ,而这两种思潮的代表作家的创作倾向 ,又与古希腊文化中斯巴达精神和雅典精神发生某种契合。本文从较为广阔的文化背景中 ,来探讨这一有趣的文学史现象  相似文献   

13.
一、政党政治的运作及其失败民初政党兴起后,政党主要在临时参议院和国会中活动。围绕政权问题,各种党派势力进行了激烈的角逐。孙中山被迫辞去临时大总统,让权于袁世凯伊始,政党斗争开始。袁就任临时大总统后,开始着手削弱同盟会的势力,增加了自己的权力。首先,在组阁问题上,企图通过亲信把持内阁,使责任内阁有名无实,听任自己的控制。而同盟会则希望尽量保持自己在内阁、参议院和地方的实力。在组阁时,袁推荐自己的亲信唐绍仪为内阁总理。同盟会希望自己的会员任总理,双方相持不下,后经立宪派赵凤昌等人调解,达成唐出任总理,同时加入同盟…  相似文献   

14.
在《理想国》中有关正义的漫长对话正式开始之前,柏拉图安排了一个富有深意的开篇。在这个开篇中,柏拉图所呈现给我们的是苏格拉底的审判、雅典的战争记忆和哲人的下降等诸多问题。伯罗奔尼撒战争不仅摧毁了雅典的现实政治,更败坏了传统的德性,苏格拉底也在战后被判死刑,雅典社会在现实和精神两个层面都危机重重。正是在这样"礼崩乐坏"的背景之下,柏拉图安排了苏格拉底这位哲人的"下降",同时也开启了政治哲学的解救之路。  相似文献   

15.
伊拉克战争正面战场形态的军事行动已经结束,但战争硝烟至今依然不散,中东地区仍然是辐射全球不断升温的热点,在这里,世界看到的不仅是国际关系中各种势力之间的斗争纠葛,更为深层次的是代表伊斯兰原教旨主义极端势力的恐怖主义与代表西方文化的美国占领之间的冲突,伊拉克的地方宗教势力与种族势力也在权力的夹缝中争取着自己生存和信仰的空间。  相似文献   

16.
鲁迅研究中的“斯巴达”问题,主要集中在对《斯巴达之魂》这篇作品的解析上:是“翻译”还是“创作”以及与此相关的近代文体问题的讨论等。其中,关于《斯巴达之魂》的材源问题,理所当然构成了这些讨论的前提却又并没有解决。对此,文章提出一种不同维度上的调查构想和设计,即不把“斯巴达”仅仅看作周树人《斯巴达之魂》单篇作品中的孤立现象,而是将其作为整个近代“国民性”话语建构中的一个环节来看待。在这一观察维度下,《斯巴达之魂》便不再是“鲁迅研究”中的“一篇早期习作”,而呈现为一个从梁启超到周树人的精神史过程的到达点。梁启超和周树人为什么会把“斯巴达”作为新知和思想来传播,他们如何建构各自的“斯巴达”,他们与周围及其相互之间有怎样的关系,“斯巴达”话语所具有的近代意义是什么?这些都是需要解决的问题。而《斯巴达之魂》的材源问题,亦自然内包于新的观察维度之下并清晰呈现于多重文本交叉之大观当中。  相似文献   

17.
有关美日同盟的争论时来已久,由于是冷战的附属产品及其历史遗产,其在冷战后存在的必要性有诸多争议。但现实国际政治的发展,并没有阻止美日同盟强化的步伐。这一历史遗产能持续性发展,存在诸多的内外动因,即国际战略环境的不断变化、美日同盟职能的不断演进、可靠性需求在不断增加与同盟机制建设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18.
伊拉克战争正面战场形态的军事行动已经结束,但战争硝烟至今依然不散,中东地区仍然是辐射全球不断升温的热点,在这里,世界看到的不仅是国际关系中各种势力之间的斗争纠葛,更为深层次的是代表伊斯兰原教旨主义极端势力的恐怖主义与代表西方文化的美国占领之间的冲突,伊拉克的地方宗教势力与种族势力也在权力的夹缝中争取着自己生存和信仰的空间.  相似文献   

19.
公元前5世纪后期,由提洛同盟演变而来的雅典帝国日益强盛,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究其原因是与帝国的军事力量强大、经济繁荣、民主臻于完善、文化兴盛、统治坚固密切相连的。帝国走向古典时代的顶峰,给我们留下了伟大的历史遗产,而其繁荣的原因更值得我们探究与思考。本文将从军事、经济、民主、文化等方面对雅典帝国繁荣之原因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20.
战后中间势力的崛起与分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战胜利后 ,国民党、共产党以外的政治力量 ,由分散而趋于整合 ,形成松散的政治同盟——中间势力 ,崛起于中国的政治舞台。以参加政治协商会议、参与调停内战为标志 ,中间势力步入政治核心层面 ,对中国政治格局的走向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因为其政治追求与政治现实的严重脱节 ,随着时局的发展 ,以制宪国民大会为分水岭 ,中间势力最终发生分化 :一部分沦为国民党的附庸 ,大部分响应中国共产党的号召 ,参加新政治协商会议 ,其和平民主建国的构想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