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20世纪中国美学受西方近代美学和俄苏美学影响巨大 ,具有强烈的形而上倾向。在高密度意识形态国情中 ,2 0世纪中国美学基本丧失了对现实审美活动的操作功能。面对世纪之交的纷彩生活 ,当代美学必须在与现代文化相遇中 ,通过与日常审美艺术活动、科学技术、教育的对话 ,实现自身的功能转换。  相似文献   

2.
世俗的美学与超越的美学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如果一定要找出中国美学与西方美学的差别,可以说中国美学是世俗的美学,西方美学是超越的美学。这种差别源于中国文化的世俗性和西方文化的宗教背景。世俗性是中国美学的传统,它固然有现实性强的长处,但超越性的薄弱,又是中国美学的根本弱点。这个根本的弱点正是需要在中国美学的现代转型中加以正视和克服的。 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我们先考察审美与宗教的关系。审美与宗教的关系,大体上可以归结为同源关系和同位关系。所谓同源关系是指审美与宗教都发源于原始巫术文化。原始文化是巫术文  相似文献   

3.
西方美学挟强势文化背景进入中国之后,中国美学西化无法避免,并因面临西化挑战而激活本土传统的某些方向和侧面。中国美学西化,首先是中国美学在中国本土范围内的西化,这是中国美学西化的主流。中国美学西化其实不限于中国本土。中国美学传到西方世界之后,也随之改变自己的存在样态,以利于西方学界的理解和接受,这是中国美学在异域的西化。西方美学进入中国之后产生了两种西方美学的分野:一种是存在于西方的西语西方美学,中国人没有也不可能对它进行任何加工和改造,属于西方文化的组成部分;另一种则是存在于中国的汉译西方美学,它表达了中国本土文化的主体性诉求,并被过滤和改写,成为中国传统的延伸。西方美学"化中国"和中国美学"化西方"的双向逆行,由趋同性话语而走向普适性理论,是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这对于非西方后发展国家的美学研究,对于以东西方多元美学为共同基础,使美学超越特殊地域范围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国际性学科,解构"西方中心论"并建构普世性美学理论,均具有示范意义。  相似文献   

4.
郭勇健 《学术月刊》2023,(7):142-151
美学应当具有两个维度,即作为知识/科学的美学和作为生活/文化的美学,或简称为“系统美学”和“审美文化”。系统美学属于“理”的研究,审美文化属于“事”的研究;系统美学的言说方式是美学概念、命题、论证,审美文化的言说方式是审美意识、警句、描述。为美学扩充一个审美文化的维度,就能超越美学的知识论取向,并化解理论与实践的对立。超越美学的知识论取向,并非否定美学是科学或知识,而是主张美学不必囿限于科学或知识。作为知识/科学的美学源于西方,作为生活/文化的美学则是非西方文化也拥有的。在审美文化的意义上,应当承认古代中国已有了美学。“中国美学”同“日本美学”一样,通过美学的审美文化之维而获得合法性。“中国美学”也有两个维度,即古代审美文化的维度和现代系统美学的维度,前者无需索要普遍性,后者亦可追求普遍性。  相似文献   

5.
今天,要准确地理解中国美学,有必要在世界美学的语境中确立中国美学的位置。本文力图根据对前现代、现代和后现代的符号学区分的理论框架,将20世纪中国纳入世界美学的语境之中。从这个理论框架来看,20世纪中国美学的现代化进程,无疑是将中国传统美学转变为西方现代美学的进程。然而,由于来自中国传统美学和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的根深蒂固的观念的影响,中国美学的现代转型遭遇到了许多挑战,因此中国美学至今仍然保持某些前现代的特征。由于前现代美学与后现代美学具有某种相似的符号学结构,因此具有前现代特征的中国美学可以与西方后现代美学携起手来反对强调艺术和审美自律的现代美学。不过,前现代美学与后现代美学之间的差别甚至更为明显。前现代美学强调艺术服从现代原则,而后现代美学却将现代理解为一种艺术。这种区别使得中国美学在挽救西方后现代美学片面强调审美化方面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自觉地对各种古今中外的场外理论进行理论转场是构建当代中国美学理论话语体系的基本路径。理论转场过程中,场外理论必须面对当代中国的审美生活、置身当代中国的审美经验、言说当代中国的文艺实践,并将理论转场的本土化、当下化设定为构建当代美学话语体系的合法性、现实性的内在规定,才能形成总结中国审美经验、阐发中国文艺实践、具有强大信服力和现实影响力的当代美学理论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7.
语境意识与中国美学现代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论中西 ,作为现代性叙事的美学研究都是现代规划的产物。但是 ,中国美学现代性有着与西方不同的语境 ,美学视野中的审美现代性与启蒙现代性、社会现代性的关系也由此而有其不同的语义关联。同时 ,中国文学的审美现代性和美学研究的现代性也始终难以摆脱与民族性问题的关联  相似文献   

8.
中国美学是范畴美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美学体系的完成,相对西方美学来说,有独特的建构体系的方式。西方美学是建理论立范畴,而中国美学则是建范畴立理论。建理论立范畴,意谓着美学体系依靠理论的煌煌阐述才得以完成,而范畴只是理论的标签。建范畴立理论,则意谓着美学体系仅需范畴的勾勒就足以完成,范畴是理论的筋骨。所以,西方美学是理论的体系;而中国美学则是范畴的体系。因此,我们不能仅以西方美学为参照系来评价中国美学,并进而断定中国美学没有系统性。我们之所以认为中国美学是范畴美学,是因为。一,中国美学范畴有着独特的内涵和特  相似文献   

9.
鉴于当代中国休闲文化及其美学研究的现状和问题,如何使休闲真正重返人性自我创造、自我完善的本质,学会聪明地休闲、把握生存的审美境界,深入发掘和弘扬中国休闲的民族传统和精神智慧,建立当代休闲文化及理论的中国特色和中国话语,是休闲学研究的当务之急。美学如何走出传统的抽象领域和艺术中心论,走进当代社会大众丰富活泼的日常生活审美领域,更积极主动地适应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使之具有更多的现实性品格,更切实地发挥应有的社会文化功能,让美学从纯粹的"观听之学"成为生动的"身心之学",是美学研究的当务之急。美学提升休闲,引导当代健康的休闲文化;休闲文化丰富美学,推动审美切入人本生存,使美学拥有更多的现实话语和功能。两者相得益彰,共同提升国民的生活品质,助益实现美丽和谐的"中国梦",这也就是相关学科学者的使命所在。因此,通过当代休闲文化的美学研究,提升当代生活品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走向休闲、深入休闲、引导休闲文化是当代中国美学不可或缺的现实指向,休闲美学应当为当代中国美学的重要、必要组成部分,深入系统地构建中国休闲美学已是历史和现实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0.
这组笔谈 ,是对世纪末中国美学的一次系统总结。《超越局限》是对 2 0 0 0年中国美学发展的一个综述。作者在充分肯定这一年研究进展的同时 ,特别指出正如整个当代文化的发展必须走出后现代思潮的阴影一样 ,新世纪美学的发展同样必须摆脱这个阴影的侵蚀。新世纪中国美学的基本课题是建立真正当代中国的美学。这个美学不仅在某种意义上要显示中国的特色 ,而且真正要成为中国人文教育、精神发展的活力元素。《沉静进展的美学原理研究》总结了 2 0 0 0年美学原理研究的新进展 ,分四部分 :(1)审美形而上学 ;(2 )审美心理学 ;(3)现代科技与美学理论 ;(4 )美育与自然美。《成果丰硕的中西美学史研究》系统梳理 2 0 0 0年中国美学在中西美学史方面的研究成果。全文分三个部分 :(1)中国美学研究 ;(2 )西方美学研究 ;(3)中西美学比较研究。《风势尚健的审美文化研究》系统梳理 2 0 0 0年中国美学在审美文化研究方面的成果。全文分四个部分 :(1)审美文化的理论建设 ;(2 )大众文化解读与批判 ;(3)文化的时尚化发展研究 ;(四 )大众传媒与审美当代性。这个总结对于发展新世纪中国美学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发表这组笔谈 ,希望能引起大家对这个话题的关注和讨论。  相似文献   

11.
这组笔谈 ,是对世纪末中国美学的一次系统总结。《超越局限》是对 2 0 0 0年中国美学发展的一个综述。作者在充分肯定这一年研究进展的同时 ,特别指出正如整个当代文化的发展必须走出后现代思潮的阴影一样 ,新世纪美学的发展同样必须摆脱这个阴影的侵蚀。新世纪中国美学的基本课题是建立真正当代中国的美学。这个美学不仅在某种意义上要显示中国的特色 ,而且真正要成为中国人文教育、精神发展的活力元素。《沉静进展的美学原理研究》总结了 2 0 0 0年美学原理研究的新进展 ,分四部分 :(1)审美形而上学 ;(2 )审美心理学 ;(3)现代科技与美学理论 ;(4 )美育与自然美。《成果丰硕的中西美学史研究》系统梳理 2 0 0 0年中国美学在中西美学史方面的研究成果。全文分三个部分 :(1)中国美学研究 ;(2 )西方美学研究 ;(3)中西美学比较研究。《风势尚健的审美文化研究》系统梳理 2 0 0 0年中国美学在审美文化研究方面的成果。全文分四个部分 :(1)审美文化的理论建设 ;(2 )大众文化解读与批判 ;(3)文化的时尚化发展研究 ;(四 )大众传媒与审美当代性。这个总结对于发展新世纪中国美学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发表这组笔谈 ,希望能引起大家对这个话题的关注和讨论。  相似文献   

12.
这组笔谈 ,是对世纪末中国美学的一次系统总结。《超越局限》是对 2 0 0 0年中国美学发展的一个综述。作者在充分肯定这一年研究进展的同时 ,特别指出正如整个当代文化的发展必须走出后现代思潮的阴影一样 ,新世纪美学的发展同样必须摆脱这个阴影的侵蚀。新世纪中国美学的基本课题是建立真正当代中国的美学。这个美学不仅在某种意义上要显示中国的特色 ,而且真正要成为中国人文教育、精神发展的活力元素。《沉静进展的美学原理研究》总结了 2 0 0 0年美学原理研究的新进展 ,分四部分 :(1)审美形而上学 ;(2 )审美心理学 ;(3)现代科技与美学理论 ;(4 )美育与自然美。《成果丰硕的中西美学史研究》系统梳理 2 0 0 0年中国美学在中西美学史方面的研究成果。全文分三个部分 :(1)中国美学研究 ;(2 )西方美学研究 ;(3)中西美学比较研究。《风势尚健的审美文化研究》系统梳理 2 0 0 0年中国美学在审美文化研究方面的成果。全文分四个部分 :(1)审美文化的理论建设 ;(2 )大众文化解读与批判 ;(3)文化的时尚化发展研究 ;(四 )大众传媒与审美当代性。这个总结对于发展新世纪中国美学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发表这组笔谈 ,希望能引起大家对这个话题的关注和讨论。  相似文献   

13.
这组笔谈 ,是对世纪末中国美学的一次系统总结。《超越局限》是对 2 0 0 0年中国美学发展的一个综述。作者在充分肯定这一年研究进展的同时 ,特别指出正如整个当代文化的发展必须走出后现代思潮的阴影一样 ,新世纪美学的发展同样必须摆脱这个阴影的侵蚀。新世纪中国美学的基本课题是建立真正当代中国的美学。这个美学不仅在某种意义上要显示中国的特色 ,而且真正要成为中国人文教育、精神发展的活力元素。《沉静进展的美学原理研究》总结了 2 0 0 0年美学原理研究的新进展 ,分四部分 :(1)审美形而上学 ;(2 )审美心理学 ;(3)现代科技与美学理论 ;(4 )美育与自然美。《成果丰硕的中西美学史研究》系统梳理 2 0 0 0年中国美学在中西美学史方面的研究成果。全文分三个部分 :(1)中国美学研究 ;(2 )西方美学研究 ;(3)中西美学比较研究。《风势尚健的审美文化研究》系统梳理 2 0 0 0年中国美学在审美文化研究方面的成果。全文分四个部分 :(1)审美文化的理论建设 ;(2 )大众文化解读与批判 ;(3)文化的时尚化发展研究 ;(四 )大众传媒与审美当代性。这个总结对于发展新世纪中国美学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发表这组笔谈 ,希望能引起大家对这个话题的关注和讨论。  相似文献   

14.
走向散步美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中国近代以来“西学东渐”趋势的一种反映,20世纪的中国美学,对西方美学理论方法的译介和重新组装是其主流,而经得起时间考验的融汇性创见并不甚多。另外,中国20世纪社会生活的长期动荡和种种非学术的干扰,也使美学研究一次次偏离常规方向,这就形成了这样的研究盲点:哲学美学理论品位与审美品位的反差,求真与求美之间的失调;美学体系的霸权主义的论争,淹没了对具体审美对象的情感关照。在这种背景下,从中国传统美学中汲取营养,让美学向美本身还归,就成为修正美学的研究思路,并在新的基点上重构当代中国美学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5.
张法认为,中国美学史研究有三种模式——教材型、范畴型、跨学科型,有两个方向——由王国维以来的重从古代材料本身的性质而进行总结,由朱光潜以来的把西方美学原理的延伸到中国古代;因而,如何把多元一体中的多元包括进来,如何思考古代概念的虚实合一性质对理论表述的影响,是它在演进中一直被忽视的问题。朱良志认为,道禅哲学关于美是不可分析的观念,反映了中国美学重体验、重生命超越的鲜明特色,体现出中国美学在长期发展过程中与西方美学的不同旨趣,也从一个侧面展现出中国人在很早的时候就对美的核心问题有深邃的思考。陈望衡认为,在全球化的今天实际上只有一种美学,那就是全球美学;就当代中国美学的建设来说,需要建立的不是独立的与世界隔绝的中国美学,而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全球美学;如果不是只看重美学学科框架比较,而是更看重美学学科精神的相通,中国古典美学与世界美学的接轨则会容易得多。  相似文献   

16.
张法认为,中国美学史研究有三种模式——教材型、范畴型、跨学科型,有两个方向——由王国维以来的重从古代材料本身的性质而进行总结,由朱光潜以来的把西方美学原理的延伸到中国古代;因而,如何把多元一体中的多元包括进来,如何思考古代概念的虚实合一性质对理论表述的影响,是它在演进中一直被忽视的问题。朱良志认为,道禅哲学关于美是不可分析的观念,反映了中国美学重体验、重生命超越的鲜明特色,体现出中国美学在长期发展过程中与西方美学的不同旨趣,也从一个侧面展现出中国人在很早的时候就对美的核心问题有深邃的思考。陈望衡认为,在全球化的今天实际上只有一种美学,那就是全球美学;就当代中国美学的建设来说,需要建立的不是独立的与世界隔绝的中国美学,而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全球美学;如果不是只看重美学学科框架比较,而是更看重美学学科精神的相通,中国古典美学与世界美学的接轨则会容易得多。  相似文献   

17.
张法认为,中国美学史研究有三种模式——教材型、范畴型、跨学科型,有两个方向——由王国维以来的重从古代材料本身的性质而进行总结,由朱光潜以来的把西方美学原理的延伸到中国古代;因而,如何把多元一体中的多元包括进来,如何思考古代概念的虚实合一性质对理论表述的影响,是它在演进中一直被忽视的问题。朱良志认为,道禅哲学关于美是不可分析的观念,反映了中国美学重体验、重生命超越的鲜明特色,体现出中国美学在长期发展过程中与西方美学的不同旨趣,也从一个侧面展现出中国人在很早的时候就对美的核心问题有深邃的思考。陈望衡认为,在全球化的今天实际上只有一种美学,那就是全球美学;就当代中国美学的建设来说,需要建立的不是独立的与世界隔绝的中国美学,而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全球美学;如果不是只看重美学学科框架比较,而是更看重美学学科精神的相通,中国古典美学与世界美学的接轨则会容易得多。  相似文献   

18.
从现代学科的意义上说,美学是"援西入中"的产物。西方经典美学的认识论方法、思辨性特征、科学化形态对中国美学的现代转型与学科建构产生了直接的影响,而对西方美学盲目崇信、简单照搬、生硬套用的现象也长期存在,使得中国美学严重缺失自身的原创和面向现实生活的活力与热度。事实上,中国美学有着自己深厚的人生论传统,它扎根于中国哲学的人生情怀和中华文化的诗性情韵,自老孔庄等先哲发绪,经20世纪上半叶中国现代美学之理论自觉,初步建构起以审美艺术人生动态统一的大审美观、真善美张力贯通的美情观、物我有无出入诗性交融的审美境界观等为主要标志的中国式美学话语和审美精神,突出了审美活动的美育功能和人文向度,并在中国当代美学的发展中有所承化。人生论美学的民族传统,有别于西方经典美学的学理特质,是中国美学最具特色和价值的部分之一。对于这一宝贵资源,今天我们应在中西古今融汇的广阔视野中予以发掘传承、弘扬推进,推动当下中国美学的理论原创与学派建设,形成与西方美学的深度对话,引领当代审美与艺术实践的发展,引领国人生活实践和生命境界的提升。  相似文献   

19.
新时期中国美学30年的核心问题,是中西美学关系问题。“文革”后中国美学的一个主要特征,就是结束了闭关锁国的状态,打开国门,重新融入了国际美学界。此前中国美学界对于西方美学的了解,主要还停留于20世纪之前的西方古典美学,与50年代“美学热”不同的是,80年代“美学热”的一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末,中国美学的危机来势迅猛,高校美学教学面临着尴尬的境况。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后现代理论为一体的视觉思维模式具有对美学及实践教学诗意建构的优势功能,能够帮助完成"诗化美学"这一当代美学审美救赎的使命。在实践教学中,以文本的图像化、虚象的空间架构和线性的时间叙事等视觉思维来践行美学的诗化,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