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薛宝钗是个什么样的人物?在《红楼梦》研究中一直存在着分歧。撇开五十年代中期以前的争论不谈,就是近几年来,对薛宝钗的评价也仍然存在着很大分歧。总的说来,分歧的焦点,不在于她是否是封建礼教的信奉者,是否是“四德俱备”的封建淑女,而在于她是封建礼教的受害者,还是封建势力的帮凶?作者对她的态度是褒,还是  相似文献   

2.
《红楼梦》中的薛宝钗善于交往、长于处世 ,她采取的是一种儒道互补的处世哲学。对待亲人 ,薛宝钗采取的是儒家的孝悌之礼、忠孝思想 ;对待其他人 ,薛宝钗体现的是儒家的“仁爱”思想 ,但这种“仁爱”绝非“兼爱” ,其本质是“爱有差等 ,推己及人”。从道家角度看 ,薛宝钗在与他人交往过程中 ,善于回避矛盾 ,钝化矛盾 ;对己则做到修心养性 ,独善其身。薛宝钗用这种儒道互补的严正的生活态度来处身涉世 ,将自己塑造成符合当时社会需要的、近似完美的封建淑女形象 ,但社会回报给她的是一生的悲剧 ,宝钗的悲剧正是这种处世哲学的悲剧 ,是时代的悲剧  相似文献   

3.
薛宝钗是《红楼梦》中争议最多的复杂形象。她的复杂不在于是不是一个封建型的女性,而在于人品如何。关于她的人品,从清代的“旧红学”开始,就一直争论不休。“旧红学”的“尊林抑薛”派,说它具有“凤姐之黠”、“袭人之柔奸”是个“热面冷心”的“奸人”(涂瀛《红楼梦论赞》、《红楼梦问答》)。“尊薛抑林”派,则称赞薛宝钗  相似文献   

4.
薛宝钗是反面人物,还是正面人物?她在维护封建政治道德的活动中,有没有个人的目的、动机、欲望?这是长期争论不休的问题。我们先看她的一首《柳絮词》: “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蜂围蝶陣乱纷紛:儿會随逝水?岂必委芳尘?万(?)千絲終不改,任他随聚随分。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相似文献   

5.
杜奋嘉 《南都学坛》2003,23(1):49-54
薛宝钗是《红楼梦》中的“冷美人”。冷是她性格的基调 :从她的冷出场开始 ,她的住所、服饰 ,甚至生病吃的药 ,都与冷有关。她深谙关系学的奥秘 :对上 ,讨好贾母、王夫人 ;对同辈 ,关怀教导 ,济困扶危 ;对贾宝玉 ,若即若离 ;对丫头拉拢收服。薛宝钗性格形成的过程 ,是以理抑情的过程 ,最终是情的冰结 ,这是社会家庭环境与个性气质合力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薛宝钗是封建社会中一位典型的淑女形象 ,在她身上我们确实能够看到许多美的东西 ,天资聪慧 ,容艳貌美 ,知书达礼 ,雍容华贵 ;但她毕竟深受封建正统思想、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的毒害 ,她的人生价值观和社会伦理观造成了她一生不可避免的悲剧命运。本文通过对薛宝钗美丑两个方面的对照分析 ,诠释薛宝钗这个艺术形象的批判意义。  相似文献   

7.
20世纪是薛宝钗研究的繁荣时期,此世纪初至新中国成立前,出现了索隐派将薛宝钗比附为某些历史人物、俞平伯的"钗黛合一"论和太愚的薛宝钗是正统的封建淑女等主要观点.新中国成立后的17年中,多数学者认为薛宝钗是封建阶级忠实的代表者.十年浩劫时期兴盛阴谋红学,"四人帮"及其写作班子借批判薛宝钗实现其不可告人的目的.改革开放以来,学者们开始以不同的视角关注薛宝钗这一形象,认识到薛宝钗是一个复杂的有丰富内涵的人物,对她的研究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红楼梦》里的薛宝钗,是一个典型的封建“闺范淑女”的形象。作者以鞭辟入里的艺术笔触,生动地勾画出这个卫道者虚伪的面孔、卑鄙的灵魂和损人利己的本质。在认识中庸之道的反动实质方面,我们感谢作者提供的这个艺术标本。薛宝钗一出场,作者就有意把她和林黛玉作了比较:“品质端方,容貌美丽,人人都说黛玉不及。那宝钗却又行为豁达,随分从时,不比黛玉孤高自许,目无下尘,故深得下人之心;就是小丫头们,亦多和宝钗亲近。”作者通过这段描述,把薛宝钗的外貌和  相似文献   

9.
薛宝钗既能作诗,叉善论诗。她作诗,经常诗坛夺魁;她论诗,亦多有振聋发聩之声。在《红楼梦》中,曹雪芹多次描写薛宝钗论诗的情景,让薛宝钗就诗歌的创作和鉴赏等方面发表了很多独到的见解,给人以重要启示。这样的描写既是刻画人物性格的需要,也是曹雪芹借以表达自己诗学思想的手段。  相似文献   

10.
黛钗比较论     
林黛玉和薛宝钗是《红楼梦》中的两个重要人物,都是成功的艺术形象。林黛玉是个封建礼教的叛逆者,她美得有个性。薛宝钗是一个典型的封建淑女,诗才略逊于黛玉,但她是个学问家。本文试采用文艺美学的方法,从她们的容貌、内心、性格、情感和诗才等方面分析二者。创新之处:运用接受美学、解释学、符号学及原型理论解读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11.
薛宝钗是《石头记》中的主角之一,然而对她的分析评价大多数都失之偏颇。这与程高续书有极大关系。在雪芹原著中,八十回后的宝钗是什么样子呢?笔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作了一点粗浅的探索。一、宝钗未和黛玉争宝玉由于程高继书的影响,宝钗与黛玉成了千古第一对情敌。这实在是一大冤案。按雪芹原作,宝钗根本未和黛玉争宝玉,她绝不是一个“一心想登上宝二奶奶的宝座”的阴谋家和伪君子,而是封建制度下另一类型的牺牲品。宝钗是一个封建主义的笃信者,是那个时代标准的好女孩  相似文献   

12.
寒渡 《人生与伴侣》2007,(12):16-18
1987年的《红楼梦》后,“薛宝钗”像一朵永不败落的花,留在人们的记忆中,而薛宝钗的扮演者张莉却销声匿迹,淡出了人们的视线。2006年,《艺术人生》红楼梦人重聚,陈晓旭、欧阳奋强等一个个亮相,唯有昔日的“宝姐姐”张莉,却没有如期而至。现场仅仅播放了一段录像,张莉在录像里,目光总是不看镜头,画面上的她远没有“宝姐姐”时的光彩照人。于是,对于张莉的揣测,有声有色地漫延开来——在香港做保姆、生活潦倒、嫁到台湾、有7岁大的儿子、被包养、失明等……  相似文献   

13.
中文系七九级二班张贤同学在她的《浅谈宝钗性格的外冷内热》一文中,针对那种认为宝钗是“冷酷”、“无情”之人的观点,提出了不同看法。她认为:“由于宝钗所处的环境决定了她性格的凝重、沉着,但不能把她的凝重看成是无情,把她的沉着看成是冷酷。如果她真的是天真活泼,多愁善感了,那么这个人物就不可能成为作者笔下成功的这一艺术典型了。”她从宝钗为人的这个侧面分析了她对不同人物都倾注了热情。在谈到宝钗对宝玉的热的时候,她说:“外表冷静的薛宝钗敢于突破封建男女之大防,对宝玉一往情深。她到底是一个少女,在她的眼中,宝玉不象她的哥哥薛蟠那样横行霸  相似文献   

14.
正林黛玉是忧郁的。林黛玉为什么忧郁?就像患有轻度忧郁症似的?忧郁既构成对她内心的折磨,又使她的气质中有一种烟笼寒水的味道。让人越是看不透,越是想看,一看再看……林黛玉就这样唤起无数读者的怜爱与好奇心。她把忧郁变成一种美,这种忧郁的美,似乎比薛宝钗那种健康的美、史湘云那种阳光的美、王熙凤那种泼辣的美乃至晴雯那种大大咧咧的美、袭人那种温柔体贴的美,还要迷人,还要具有杀伤力。林黛玉是一位不仅自己爱哭,而且能让别人哭的美女。她的  相似文献   

15.
"重阳"与"再嫁"--试论薛宝钗的命运与归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阳”在薛宝钗的诗词中出现过三次 ,通过对这些诗词文本的分析 ,可以看出 :如同“清明”预示了探春远嫁的时令一样 ,“重阳”则暗示了薛宝钗“再嫁”的命运。  相似文献   

16.
薛宝钗别号“蘅芜君”的意蕴一直未能引起人们的注意。本文从“蘅芜”的出典、蘅芜苑的楹联、元妃赐名“蘅芜苑”、李纨命名“蘅芜君”,异草仙藤的象征意义等方面入手,对薛宝钗别号“蘅芜君”的深层意蕴进行了考证探索。  相似文献   

17.
一、怎样构思?怎么写?一个令我佩服的人我们班的班长啊,同学们羡慕她,老师们夸奖她。她还在班上“称王称霸”呢!她有一双大眼睛,瞪一眼准让你发毛。你听,她又在教训人了:“黄展超,做完作业了吗?”“文敏婷,不要讲话了!”不见其人,只听其声,就知道这是她正在发威。为这,我们给她  相似文献   

18.
我把薛宝钗的命运也同林黛玉的命运一样看成是一个悲剧,这代表了我对薛宝铰的认识和理解。自有《红楼梦》200多年来,在《红楼梦》的人物评价中,薛宝钗是争议最多的,或褒或贬,或褒贬各半,历代不休。我不想陷入这种分岐,也无意对薛宝钗作一个褒贬的评价,只想从薛宝钗的遭遇和命运来认识和理解她,或许能更好地认识《红楼梦》的伟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如果问2005年什么电视节目最“火”,答案肯定是“超级女声”;那2005年,全国谁最红?答案也一定是“李宇春”。尽管有很多人至今对她还是“嗤之以鼻”,或者不理解,但仍阻挡不了她的大红大紫。尽管没有传统意义上美丽、漂亮的外型,也没有细腻动听的嗓音,可李宇春的人气为什么势不可挡呢?“玉米”们会回答:“因为她真诚、自信、帅气……”但笔者的答案是:因为她了解自己,懂得扬长避短、  相似文献   

20.
自从《红楼梦》问世以来,读者对其中的“蘅芜君”薛宝钗的形象历来褒贬不一。分析这一人物形象身上存在的悖论,探究她的悲剧结局所体现出的反讽意味,旨在揭示曹雪芹赋予这一形象深刻而厚重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