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易斌 《重庆师院学报》2009,(5):81-87,123
直系军阀的地方主义不是典型的、单纯的省区主义,省区籍贯只是形成直系地方主义的充分条件而非必要条件。这种泛地方主义是地方主义概念外延的扩展,其实质没有变化。它既是直系军阀维系其内部团结的凝聚力,也是其操纵国家政权的工具,同时也反映了省区与省区、省区与中央的利害关系。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区域经济得到了空前发展,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其中日趋强化的地方主义倾向便是其主要表现之一。它不仅导致区域关系的无序化和经济结构、经济总量的失衡,而且已成为体制梗阻,阻碍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可以这样说,中国的经济发展和体制改革能否顺利推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地方主义倾向能否尽快消除。  相似文献   

3.
探讨保路运动与中国现代化的关系是十分必要的,但萧功秦先生"从现代化的角度重新审视保路运动",使用的某些分析方法、论据、观点值得商榷.从近代中国基本国情看,反帝反封建是现代化的必要前提;从当时历史实际看,确实存在夺路与保路、卖路与爱国之争;"四国银行借款合同"仍属不平等协定;保路运动并非"经济排外主义+地方主义+立宪派";以保路运动为先导的辛亥革命促进了中国早期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的经济学揭示了经济运动的一定的规律,但它并没有也不可能揭示经济运动的全部规律,所以我们是能够独立地、有创新地去发现新的规律的,而要实现这一创新,我们对待马克思经济学的态度就应该是一个实事求是地、全面地、系统地和科学地批判与继承的态度。在这方面,肖灼基教授主编的《马克思恩格斯经济学论著概说》一书可以说是一个成功的尝试。  相似文献   

5.
地方主义的行动逻辑——一种传统政治文化的解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人从个人到群体的行事理路受传统政治文化影响是颇深的,如果把这一行事理路放在考察中国人的优势群体(即地方组织、政权机关等)上,则可以发现,该群体行为也充满着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复杂的行事谋略。本文旨在分析长期存在于中国的“地方主义”背后的传统政治文化动因。一、地方主义的涵义及表现地方主义是我党长期以来反对的一种危害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错误倾向,我们党几代领导人都曾号召全党在工作中反对它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地方主义并没有完全肃清,一些地区借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央向地方放权让利之机盛行地方主义,…  相似文献   

6.
社会,就其产生的起源来讲,它是从原始自然中逐步异化、独立出来的自然的一个部分。它是随着人类的产生而产生的。自然,就其本体上来考察,它是一个物质自身运动发展着的系统,它在时空上都具有无限性。 人类社会的产生,改变了自然原始的相对于人的自在的运动发展系统,产生了一个对自  相似文献   

7.
本文考察民国初年四川与周边省区的关系,探讨了省区间矛盾冲突的背景、表现、影响。中央权威衰落、滇黔军祸川、四川自治运动是此时省际地方主义产生的背景;表现在人事、经济、军民关系、熊克武与唐继尧的战争、援鄂之战等方面;这种关系加速了四川自治以及被军阀作为割据的理由,并最终决定了四川地方实力派在国民政府中的边缘地位。  相似文献   

8.
进入新世纪前夕 ,党和政府做出了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毫无疑问 ,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堪称伟大而英明 ,她所涉及的决不单单是西部或西部人的事情 ,不应该仅仅从西部或西部人的角度去审视 ,甚至不单单是中国一国的事情 ,也不应该仅仅拘泥于以“国家单位”来考虑 ,而应当将它看作是一个“世界性的事件”。一、世界局势中的中国与西部被当代国际社会爆炒的最热门术语非“经济全球化”莫属。经济全球化这一概念的确反映了冷战结束所带来的时代性转变 :有史以来世界经济正在真正地形成为一个统一的体系 ,最突出的表现是世界范围的金融、贸…  相似文献   

9.
西部开发中的政府投资退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西部大开发是一场由政府发动和推进的落后地区经济开发运动 ,政府投资的大规模进入必然且必须。西部开发三年来 ,仅中央政府在西部地区就新开工了 3 6项重点工程 ,投资总规模达 60 0 0多亿元。再加上西部已有资本存量中大比例存在的国有资本 ,西部经济将越来越强化其政府投资独撑全局的开发特征。但是 ,在市场化的体制背景、开放化的国际背景和市场约束型的经济环境中 ,如果没有民营资本的跟进 ,西部开发是很难保证其持续性和绩效性的。而民营资本能在多大程度上参与西部大开发运动 ,很大程度上要取决于政府投资退出的决心和力度。一、政府…  相似文献   

10.
西部大开发对当地民族关系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部开发代表了中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 ,充分反映了西部地区乃至全国人民的发展意愿。西部开发又意味着在一个重大的经济活动中 ,重新进行资源的分配 ,因而它对西部地区民族关系的影响与作用不容忽视。本文分析了西部开发对当地民族关系产生的积极影响与可能出现的负面效应 ,并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人道干涉"神话与美国意识形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人道于涉”论在西方甚嚣尘上,其实,所谓“人道干涉”并无人道可言,“人道干涉”论只是西方为确立美国霸权下的世界新秩序所做的舆论准备,以此为法理依据的关国新干涉主义对非西方国家的安全和主权造成了极大威胁。美国海外干涉往往具有多重动机,包括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后者除政治意识形态如民主、人权外,还包括民族意识形态即关国的道德优越感和全球使命感。美国意识形态与国家利益和国家实力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是理解美国外交政策尤其是美国新干涉主义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贾庆军 《兰州学刊》2007,(11):161-165,133
黑格尔对西方封建政体和君主政体的区分,使我们认识到西方君主政体不是封建政体的延续,而是与之发生的决裂.这一君主政体为近代理性国家奠定了基础.以黑格尔的区分来反观中国,可以看到,中国在经历了类似西方领主封建制的西周时期之后,进入了一个长久的君主专制时期.这一君主专制既不同于领主封建制,也难说是"地主封建制",也不同于黑格尔的理性君主制,勉强为之的话,可以说它是"具有东方特色的封建制".  相似文献   

13.
对于儒学而言,德与法同等重要,它体现在由孔子的德性说到孟子的仁政说再到荀子的隐含着法精神的"礼"制说的发展过程之中。我们应当以一种审慎的态度修正我们对于儒家哲学的某些成见与偏见,即,通过认同孟子和荀子对孔子经典思想所指向的一致性,来认识儒家德性与法律间的统一。通过批判-综合的研究方法,分析概念在各种语境及文脉中的蕴涵,哲学地反思西方道德、政治或法律学说以汲取某些概念和理论资源,探讨从亚里士多德到康德对道德与政治理论关系问题思考的转变,将能够使我们以开阔的视野和新的思路理解从孔子到孟子再到荀子对于儒家德、法理论的发展,从而赋予现当代语境中德治与法治结合以新的涵义。  相似文献   

14.
对于儒学而言,德与法同等重要,它体现在由孔子的德性说到孟子的仁政说再到荀子的隐含着法精神的"礼"制说的发展过程之中。我们应当以一种审慎的态度修正我们对于儒家哲学的某些成见与偏见,即,通过认同孟子和荀子对孔子经典思想所指向的一致性,来认识儒家德性与法律间的统一。通过批判——综合的研究方法,分析概念在各种语境及文脉中的蕴涵,哲学地反思西方道德、政治或法律学说以汲取某些概念和理论资源,探讨从亚里士多德到康德对道德与政治理论关系问题思考的转变,将能够使我们以开阔的视野和新的思路理解从孔子到孟子再到荀子对于儒家德、法理论的发展,从而赋予现当代语境中德治与法治结合以新的涵义。  相似文献   

15.
研究古代小说作家生平籍贯,必须坚持实事求是、辨证思维.根据作品中的地理描写来考证作者籍贯,必须注意作者籍贯与其实际生活地区常常并不一致;有些地理错误,系因照顾情节需要所致;部分地理错误属于传抄、刊刻之误,与作者本人无关,更不能作为判断作者籍贯的依据.作品使用方言的问题非常复杂,根据方言来判断作者是非常困难的,以往已有若干失误的教训,对此必须十分谨慎.对民间传说与古代小说的关系,应持科学的分析态度,不宜将传说当作考证历史人物生平籍贯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当代西方出现的文化批评是一种开放的,适应当代多元范式的时代要求的批评方式。它在当代西方独特语境下产生并为着解决当代西方社会问题而获得发展。文化批评与文化研究一样,其关键是反映了西方现代以来思维模式的转变,并形成了以反逻格斯中心主义和二元对立传统思想模式的新特征。  相似文献   

17.
傅有德 《文史哲》2003,11(2):109-114
犹太哲学既不同于西方的理性主义哲学 ,也不同于中国古代的直觉主义哲学。它代表了一种新型的思维方式 ,是一条介于东方哲学与西方哲学之间的“亦东亦西”的思想之路。犹太哲学不仅在形式上利用西方哲学的理性主义思维方式来解释自己的传统 ,而且做到了在内容上与西方哲学的融合与统一。犹太哲学对中国哲学的意义在于 ,它认定了中国现代哲学发展的方向 ,表明中西哲学会通的道路是可行的 ;中国现代哲学没有做到在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与西方哲学的真正融合 ,犹太哲学为未来提供了一个可供参考的范例 ;作为一种宗教哲学 ,犹太哲学提醒未来的中国哲学应关注宗教信仰因素。  相似文献   

18.
15世纪至16世纪之交地理大发现后,西欧殖民者先后来到世界东方,各地区间封闭状态被打破,明朝遇到了如何应对即将急剧强大起来的西欧殖民者的问题。明朝应采取的正确应对措施,主要者应包括四项:迅速调查西欧殖民者的情况、努力发展本国的对外贸易、积极学习欧洲先进的科技知识、大力发展能与西欧殖民者相抗衡的国防力量。而明朝在这几方面做得有正有误,消极和积极的两种表现大体平衡。这使其时中国的发展速度低于西欧殖民者,国力对比朝着有利于后者的方向演变。只是由于明朝土广民众、原有国力相当强大,其综合国力直至该朝灭亡也没达到小于西欧殖民者的地步。后来清朝发展了明朝以上四个措施的消极面,加速了中国的衰弱。明朝的经验和教训说明,地理大发现后,各国必须在全球性的国际交往中应对得法,才能使之避免被动,保持富强;而时刻注意即将发生深刻影响的新动向,才能保证应对得法。  相似文献   

19.
1920年代初中国新诗中的“西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20年前后的中国新诗,在发抒文化新人的个体情感与家国情怀的同时,表现了诗人对西方世界的中国式观察、理解与想象,西方以不同的方式、姿态与面貌出现在许多诗作中,或破败凄凉,或冷漠无情,或友善阳光,或浪漫自由。多数诗中的西方具有本体形象性和展示性;但有些诗中的西方则仅是诗人言咏的引子,到场而无形。纵向而言,那一时期新诗中的西方经历了一个由主观感受型向具体客观型转换,由冷漠、灰暗到友善、斑斓的形象演绎过程。作为异质元素存在,西方不仅彰显了诗人们的现代世界观念,而且为中国诗歌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0.
我国的西部大开发刚刚掀开历史的新篇章 ,具体的做法尚在讨论之中。本文依据区域经济不平衡发展的思路———增长极理论 ,分析指出在西部大开发中应先从小处 (各个中心城市 )着眼 ,积极培育西部经济的增长极 ,再以梯度开发形式渐进推动整个西部区域的发展 ,从而实现整个中国的经济平衡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