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是中国共产党不懈奋斗的目标。中国共产党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的“共富”理念,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通过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构建共同富裕的经济基础,通过改革开放完善共同富裕的体制机制,通过精准扶贫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朝着共同富裕目标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当前,必须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同时,进一步完善分配体制,从而使共同富裕取得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相似文献   

2.
3.
新古典经济学的“理性人”假设完全是服从形式化演绎方法的需要构建起来的,它构成了经济学演绎方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得到了演绎方法论的辩护;演绎方法论的哲学基础是机械本体论,只有持有机械本体论观念,演绎方法论的主张才能够得到理解和支持,所以“理性人”假设得以成立的最深层的根源是机械本体论.多数关于“理性人”假设的批判是无效的,因为他们仍在新古典经济学的机械本体论框架内争论问题;只有基于本体论的批判才是有效的批判,这种批判的实质是世界观与世界观的比较与竞争.演化经济学主张通过用演化本体论取代机械本体论来重建经济学,它对本体论的强调对我们思考经济学的核心假设问题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4.
从人与自然关系的处理、“两山”关系的演变、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三个维度,可以概括我国生态环境治理的历史进程,总结得出生态环境治理工作的宝贵经验:必须始终坚持党对生态环境工作的全面领导,敢于同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突出问题作斗争,统筹发挥市场与政府作用推动制度体系建设;要构建以人民为中心的生态文明建设大格局,坚定践行“两山”理念,努力为全球生态环境治理贡献中国力量。  相似文献   

5.
陈钊 《学习与探索》2007,(2):124-129
要完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理论,就应该在既有的文献和我们自己有关中国地区间差距和地方政府行为的系列研究的基础上,用一个一以贯之的经济学逻辑在市场整合、工业集聚、地区差距和地方保护主义这些与区域经济发展有关的问题之间建立联系,解释形成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地理、政策和历史因素,展望全球化、市场化和城市化进程中未来中国市场整合与工业集聚的趋势,提出区域经济合理布局的政策构想。  相似文献   

6.
包心鉴 《社科纵横》2009,24(10):5-10
新中国60年,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民主革命胜利经验的基础上继续探索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60年。60年的艰辛探索,形成了许多宝贵经验。主要经验是:把时代要求和中国实际作为“结合”的逻辑起点,搞清楚“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作为改革与发展的基本出发点,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把人民群众的利益需求和创造精神结合起来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针,搞清楚“什么是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如何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推进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7.
“田野”经验中的日常生活逻辑:经验、理论与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折晓叶 《社会》2018,38(1):1-29
该文从社会学角度展现个性化的学术研究心得,以作者数年从事“田野”研究工作的实例,讨论“田野”经验与日常生活逻辑以及与理论和方法之间的关系。经验与理论之间存在一个中间环节即日常生活逻辑,需要深入探讨和揭示。日常生活逻辑是一种“积淀根基”,深藏于日常生活的细微末节之中,需要扎根田野、深入生活去发现和揭示。在研究方法上,可以尝试完成从观察到理解、从疑问到提问、从易感性到分析性、从技术过程到社会过程、从讲故事到讲道理等几个重要环节的跨越。单个案研究和多案例比较方法对于上述研究具有不同的作用,两者之间是一个递增的、相互关联的关系,只不过在各个不同环节和阶段上,各自强调的重心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8.
朱海就 《浙江学刊》2008,64(3):151-157
经验实证主义方法包括证明和证伪,以均衡和基数效用论为理论前提.支持经验实证主义的理由是理论需要经验的验证,而反对者认为证伪方法的可靠性值得怀疑,且现实性缺失.本文进一步指出经验实证主义方法的问题是不切实际的人类行为假设,忽视了对人真实行为的考察以及应被用来检验理论的经验与现实经验之问的不一致性.  相似文献   

9.
论教学逻辑——兼评《逻辑教学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研究教学逻辑的必要性及教学逻辑的研究对象等问题,并对《逻辑教学与研究》一书进行了评析  相似文献   

10.
孙贺  贲放 《求是学刊》2023,(2):72-80
劳动关系是依靠相应的协调机制维系运转并保持稳定和有序的。新中国成立以来,劳动关系协调机制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嬗变,呈现显著的逻辑张力:从动力构成上看,遵循着政府主导的强制性变迁与市场自发的诱致性变迁相统一的演进逻辑;从生发变量上看,贯穿了外生性嵌入与内生性进化相结合的演进逻辑;从结构形态上看,表现为构造性重塑与迭代性演进相得益彰的演进逻辑。这三个方面的演进逻辑,是理解新中国劳动关系协调机制演进的坐标系,新时代改进、优化和完善劳动关系协调机制,既要观瞻历史中积淀的逻辑框架,又要以此为基准加以把握,不断推动劳动关系协调机制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相似文献   

11.
社员对集体化的态度、农业社经济上的成败,是和农业社内部组织有联系的。分散的农业社结构和个体化的劳动组织对于经济上的成功与社员的积极态度都有关系。经济上成功的农业社在劳动问题上有个转变的过程,就是把以生产队为劳动单位转变成有更多独立性的劳动形式,并采取个人鼓励的办法,有更多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走向老龄化 ,可能出现这样的情况 :没有足够的年轻人在经济上照顾老人 ;老年人可能已经将他们的经济资源花费一空。人们主要担心的是人口老化将使得“不可持续”的保健费用增加。到目前为止 ,造成保健费用增加的主要因素不是老年人口所占的比例本身 ,而是 :技术的发展 ;病人期望的增高 ;社会 (和国家 )对保健所承担的义务的变化 ;提供保健的制度、成本和利润以及在获得和使用保健支付方案和健康保险方面的差异。造成上述现象的是一些可能受人口老化影响的因素 :经济状况 ;私人和公共资源的分布 ;保健服务的分配和使用 ;养老金制度的…  相似文献   

13.
郭喨 《浙江学刊》2020,(2):183-191
"原因"与"理由"都可回答"为什么"的问题,传统哲学对"客观性"的追求导致了其对"理由"的偏爱,背后则是"旁观者"的认知立场。与"原因"和"理由"相对应,对道德行为的解释包含"行动的逻辑"与"解释的逻辑"这两重逻辑。诸多道德判断与道德辩护都是从"旁观者"角度遵从"解释逻辑"的"事后建构",这种偏爱"道德推理"的"事后的理由"远非行动者"行事的原因"。论文系统考察了"行动的逻辑"与"解释的逻辑"在驱动力、主要功能、生物基础等方面的特点和差异,并通过"逻辑理性"与"生态理性"的划分,阐释了道德行为中理性"复活"的机制,尝试弥合两种逻辑的对立,以构架更加基础的道德行为解释理论。  相似文献   

14.
杨典 《社会》2012,32(5):151-178
基于1997-2007年676家中国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及其CEO、董事长、独立董事、基金经理和相关政府官员的访谈资料,本文深入分析了中国上市公司CEO强制离职的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揭示出一种与代理理论预测和西方经验不同的中国的CEO解职规律。研究表明,CEO解职不仅仅是一个经济过程,受“效率逻辑”的支配,更是一个社会政治过程,受“权力逻辑”的强烈影响。组织中普遍存在的“权力逻辑”压倒“效率逻辑”的现象可能是阻碍中国公司治理改革和其他组织和制度变迁的深层原因,从而使改革流于形式,新制度止于表象。  相似文献   

15.
桂河清  孙豪 《学习与探索》2023,(11):140-150
中国人口流动和城镇化进程呈现新趋势,县城城镇化是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方式。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是推动乡村振兴、发挥县城辐射带动作用、扩大内需和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县城城镇化建设的关键在于统筹发展和安全前提下分类推进,即依据县域资源禀赋条件,识别和挖掘县域比较优势,科学把握功能定位,分类引导县城发展方向,实现粮食安全、生态安全与中国式现代化。县城城镇化的发展思路和途径要符合基本经济发展规律,包括人口流动的变动趋势、市场决定性的资源配置机制,以及市场经济的一般性规律等。在准确识别县域资源禀赋和充分发挥县域比较优势的基础上,地方政府应科学地进行功能类型定位,并积极参与和推动城市发展规划、产业发展布局等工作,以优势发展带动县域发展。  相似文献   

16.
《社科纵横》2019,(5):48-53
从1750年前后英国的产业革命到现在,世界现代经济的发展历史已经经历了约270年。这270年既是经济发展的270年,也是经济学研究的270年,当然了,也是国家战略、发展规划、经济政策发展的270年。在这270年当中,主流经济学研究的基本模式大概一直是"向好思路"、"冲浪模式"和"兄弟向前冲",即几乎所有的经济学研究都倾向于把经济发展的许多事情都向好的方向看,保增长、高投资、高速度、加快发展、跨越模式、高收入、高消费和激励政策等,层出不穷,几乎成为世界经济学的主流用词。相反,常规经济学的研究极度忽视对经济学二重性的研究,即经济发展和决策的副作用和非均衡状态。如果我们把经济矛盾看作是某种"变异"的经济现象,这种变异的经济现象对世界经济、洲际经济、国家经济和区域经济的发展影响非常大。也就是说,以往的经济学研究比较缺乏理性思维和理智决策,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政府经济决策的失误。矛盾经济学的提出,就是为研究这些问题提供一种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逻辑与计算     
赵希顺 《求是学刊》2007,34(6):41-44
图灵指出:"我希望数字计算机能够最终激起人们对符号逻辑的极大兴趣……人与这些机器的交流的语言构成了一种符号逻辑。"图灵所暗示的就是:程序设计语言不过是一种逻辑语言,而程序(或称算法)不过是用该语言表示的一列推理规则。蒯因也曾写道:"证明理论中的基本概念与机器计算理论中的基本概念相一  相似文献   

18.
逻辑与自然语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路 《求是学刊》2008,35(5):34-40
一种观点认为,传统逻辑是用自然语言表述的,现代逻辑是用形式语言表述的.这种观点暗示着现代逻辑不能解决自然语言中的问题,而传统逻辑能够解决.这种观点是有问题的.传统逻辑和现代逻辑虽然有形式方而的区别,但最主要的区别还是句法和语义的:前者是主谓结构,后者是谓词结构.由此区别出发,传统逻辑和现代逻辑形成了对自然语言的不同解释.而后者的能力无疑更强.  相似文献   

19.
一些学者很早就提出要以东亚的发展为基础,构建不同于盎格鲁·撒克逊的新社会科学.作为东方传统文化的儒家学说,对人类经济行为的分析,隐含着不同于西方经济学的另一种学术范式.<儒家经济学原理>对此进行了系统阐述.不同于西方社会科学的"价值中立"观,儒家学说是以"正义"这一规范性价值判断作为前提的,在这一基础上将经济学定义为"依据正义原理" "管理财产"的科学.对经济活动的逐利与正义之间的关系做了合理的论述,并形成了经济发展理论.  相似文献   

20.
《创新》2009,3(6):F0002-F0002
沈玉芳,男,1948年12月生,上海市人,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区域规划学博士。系因工作特别需要引进的海外高层留学回INAN,现任华东师范大学长江流域发展研究院研究部负责人,国土开发与区域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城市与区域经济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区域经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