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我国文学家地域分布特点及成因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
唐代葡萄种植分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唐代 ,尤其是中唐 ,葡萄种植分布区域得到了极大扩展。本文粗略地揭示出唐代葡萄栽培于全国十道中的九道 ,分布于西域、西北、北方、关中、河东、河朔、西南、江南 ,还有吐蕃、南诏等广大地区 ,展示出葡萄种植的广泛性及由西向东 ,由北向南 ,由两京地区向周围地区扩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我国文学发展从空间的角度看是不平衡的。由于受文化传统?自然环境?区域经济?战争?交通等因素的影响,从古到今,我国文学家在地域分布上有相对集中和不断变化的特点,这一特点致使我国不同朝代各地文学发展出现了此盛彼衰、此衰彼盛以及不同的流派在不同的地域孕育发展的状况。文学发展在空间上最终也呈现出了相对集中和不断转移的特点。这一特点为人们理解文学作品的多样性和丰富性,解释文学史上的一些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从人地关系看唐代关中的地域文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人地关系的理论前提出发,主要运用“地域一家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唐代关中地域文学进行探赜,对与文学发展具有关联性的关中地域文化和关中士族的一些历史事实进行整理,对本地域文学的发生机制重新诠释,在此基础上为唐代关中文学进行定位  相似文献   

6.
儒学发展至两宋时期,《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四书的影响日趋重要,并随着朱熹《四书章句集注》的完成,而最终成为儒学的核心经典,从而在儒家经学及传统学术中占有显要地位。因宋人有关四书注解的著述卷帙繁多,著者人数甚众,其社会、政治、学术情况也复杂多样,为此,文章将就宋朝《四书》类文献的著者情况,如人数、年代以及地理分布等作一探析。  相似文献   

7.
出土的唐代墓志中出现了较多的归葬现象:从唐帝国的边缘地区归葬于国家的中心长安、洛阳。唐代国家观念中的天下观与家国观,蕴含着地域观念和家族观念:地域上是对天下中心的王朝核心区的归属与认同,家族上以忠孝方式表达对家国的忠诚。这为分析唐代的国家认同提供了理路。迁葬或归葬这种耗资巨大的行为仪式即唐代士大夫阶层朴素的国家认同的表达方式。分析唐人的国家认同与唐代社会的互动,有助于吸取历史养分,理解影响国家认同的因素,促进现代的国家认同。  相似文献   

8.
文章运用民族地理学的基本方法,以资本主义在美洲的殖民扩张为主线,分析了美洲民族历史地理的形成过程,探讨了美洲各历史地理民族区内的民族的分布情况,以及当代美洲国家和地区的民族构成及地域分布.  相似文献   

9.
本文论述了唐代不同时期的政治背景下服饰风格的演变和服装制度的形成 ,由此可以看出服饰不仅在唐代政治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而且还体现着唐代整体的政治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10.
澳大利亚英语的地域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主要论述澳大利亚英语的地域特征 ,其中包括澳大利亚土著语言、地域环境带来的种种影响以及由此引起的澳大利亚英语与英美英语的异同  相似文献   

11.
南朝时期是江南经济进一步开发和发展时期,南朝地方官吏在江南开发和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广辟农田、劝课农桑,发展农业生产;设立学校、教化民众,促进社会进步;安置流民、安抚少数民族,维护地方政权的稳定;依法执政、恩威并济,维护地方治安;因地制宜,兴修水利,提高防灾救荒能力;赈灾救荒,稳定小农经济;勤政爱民,造福一方百姓。这不仅为后代树立了“循吏”、“良吏”的楷模,而且为后人积累了丰富的吏治经验和犀重的历史积淀。  相似文献   

12.
唐代俗字避讳试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唐代避讳以形体的改变为重点。俗字的流行促使帝王名讳用字的规避范围逐渐扩展到俗字 ,不仅讳字的俗写字形要避讳 ,形体上与讳字有关联的部分俗字也在避讳之列 ,从而产生了唐代特有的俗字避讳现象。从根本上说 ,这是避讳制度与俗字形体同时发展到高峰时期的必然产物。北宋以后 ,伴随着避讳重点的转移、雕版印刷的盛行 ,俗字避讳失去了产生条件 ,最终趋于消亡。  相似文献   

13.
本文考以唐宋史传所载、诗话笔记、别集总集及有关资料 ,仿清人徐松《登科记考》体例 ,首次对南唐士人科举及第及知贡举情况 ,进行了全面细致的梳理 ,它可说是对《登科记考》的补充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一种音乐体裁,舞曲歌辞兼具表演艺术、歌辞文学的双重属性。考察汉唐之际舞歌的表演、流传,发现其于舞曲本事、叙述内容、主题思想、舞蹈形象、演艺情况等方面,对当时及后代文坛都产生了独特影响。  相似文献   

15.
唐代篆书在秦代篆书的基础上,既继承了传统的法度,又有了新的发展,使得唐代篆书呈现了异彩纷呈的风格样式。胡季良、李阳冰等人引领篆书书风,使得篆书的发展异军突起。在诸多篆书家的笔下,装饰性特征成了篆书书风中较为显著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唐代科举家族是指在唐朝世代聚族而居,从事举业人数众多,至少有三代连续多人取得科举功名,在地方乃至全国产生一定影响的家族.文章通过李绛、李程、李憕、李汉、李夷简等五个家族科举及第者生平事迹的整理研究,对唐代李氏科举家族进行初步的考察.  相似文献   

17.
曲江是唐都长安的一处胜景,它的盛衰与唐王朝的兴亡几乎同步,唐代诗人为它留下了许多优秀的诗篇.在这些"曲江"诗中,诗人们不约而同地把曲江当作盛唐时期那段辉煌历史的标志,赋予了曲江特殊的情感色彩与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18.
该文在简要梳理唐代告身学术研究史的基础上重点研究唐代西域告身,指出目前仅知八件出土唐代西域告身。日本学者从公文类别出发,分之为制授、奏授、令书样、版授四种类型。该文从内容出发,分之为官告、勋告和命妇告三种类型。另外,根据现有的资料和勋告的特点,作者认为还可以复原三件唐代西域勋告。此外,该文对官告与勋告格式用语的区别及其原因、告身涉及的一些史实与制度也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9.
唐朝的出使郎官与地方监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郎官出使是唐朝出使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唐前期郎官出使"事无巨细得失,皆令访察",虽然带有一定的地方监察性质,却有很大的随意性.经过安史之乱,出使郎官被赋予的地方监察使命在许多场合是特指的,说明唐后期中央从制度上把出使郎官纳入了地方监察系统.究其原因,一是因为唐朝郎官本是皇帝的"腹心之臣",二是出使郎官作为"制使"具有特定的权威,三是唐朝后期中央出于加强制约地方分权势力的政治需要.唐后期中央集权趋于衰弱;方镇割据势力日益加强,出使郎官对地方的监察收到多少成效,值得怀疑.不过,唐后期出使郎官被正式纳入地方监察系统,仍是中国古代地方监察制度史上的一次重要变化.  相似文献   

20.
唐初忙于统一全国,无暇顾及西南的经营,与南诏保持着相安无事的局面。进入武则天时期,吐蕃对中国的威胁日益严重,为了抵抗吐蕃的侵扰,唐朝不得不联合南诏的势力,因而采取支持南诏统一的战略方针。当南诏强大以后,围绕着争夺爨部的问题,唐与南诏引发了冲突,使得西南地区的民族关系逐渐复杂化,最终影响了唐朝的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