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关于丘逢甲乙未抗日护台斗争失败之后内渡的问题,历来评价颇多贬词。这是在丘逢甲生前就开始了的。“人间成败论英雄,野史荒唐恐未公。”对这一点,内渡后的丘逢甲就有过不少的感慨。在《答台中友人》中,他说:“渡江文士成伧父,归国降人谤义师。”又在《次韵答韫伯》中说:“千秋定论删芜史(自注云:近人书台事者多失实”)……。”还在《题凌孟徵天空海阔簃诗钞并答所问台湾事》中也说:“牙旗獵獵捲东风,旧事真成一梦中。自有千秋诗史在,任人成败论英雄。”丘逢甲之子丘琮追述说:“乙未事败后,讥先父者,或称其挟巨饷逃,或称其不死台事。”丘菽园也说:“君(指丘逢甲——笔者)曾语余以  相似文献   

2.
<正> 丘逢甲是甲午战争后台湾抗日保台运动的重要领导者。我在《丘逢甲乙未保台事迹考》一文中曾提到,关于丘逢甲在保台运动时期的任职,历来说法不一,将于另文详之。因有此篇之作。一、丘逢甲在台湾任职诸说质疑关于丘逢甲在台任职的问题,众说纷纭,迄无定论。如果认真辨析一下,不难看到,在现存的六种说法中,有五种是值得商榷的。兹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丘逢甲身遭乡土沦丧、报国无门的不幸,寄意于诗以自哀其志,其七律诗歌反映了一代世事沧桑巨变及个人坎坷的心路历程,有“诗史”之风。丘逢甲内渡后的七律之作悲愤凄凉,动人哀魄;诗中意象充满忧郁的情调,带有浓厚的悲观色彩;其诗多用典故,常化用前人之句,内涵深厚。  相似文献   

4.
丘(逢甲)黄(遵宪)交谊论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年是丘逢甲诞辰130周年。作为中国近代史上的著名人物,丘逢甲及其同乡黄遵宪在政治上对国家民族都有过杰出贡献。作为有成就的诗人,又均有诗集传世。鉴于二人在诗作上有可比性,故学术界往往将丘黄并称。本文拟通过二人的文字因缘与生前交往,探讨其政治态度与爱国情操的共性,并以此概见前贤交友之道。  相似文献   

5.
丘逢甲创办的岭东同文学堂首开粤东新学的先声,但最先提出在粤东办同文学堂的并非丘逢甲本人,丘逢甲在潮州兴办东文学堂的同时汕头也有一所林仔肩办的同文学堂,潮州、汕头两所新式学堂“半途遽散”后,丘、林等人合力在汕头办起岭东同文学堂,但该学堂也很快因各种原因而停课,直至1901年6月逢甲亲任学堂监督,接掌校务后学校才逐步走上正轨,日益发挥新学的先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创办新学以求救国丘逢甲的青少年时代,世界正是多事之秋,太平天国革命运动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进攻下失败了,世界列强正在世界范围内进行和准备瓜分势力范围,我们国家受到严重威胁。这在丘逢甲幼小心灵中,播下了对列强恨,对祖国爱的种籽。丘逢甲二十岁时,中法战争爆发了,法国军舰炮轰台湾基隆港,封锁台湾海峡,消息传  相似文献   

7.
黄遵宪、丘逢甲都是晚清时期著名诗人,其创作风格相近而又各具风采。黄遵宪诗歌以其世界视野之大气,熔铸史实的诗史精神,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丘逢甲诗歌以民族意志之强烈和诗情的浓郁,成就一代诗名。他们别创诗界的努力,促进了中国传统诗歌形式向现代诗的过渡,成为诗坛统领级人物。  相似文献   

8.
晚清爱国诗人丘逢甲在光绪三年(公元一八七七年)曾写过一百首台湾竹枝词,深受台湾巡抚丁日昌的赏识,被誉为“东宁才子”(东宁;台湾别名)。后来由于种种原因,流传于世的仅存四十首。连横先生在《台湾诗乘》中曾称赞丘先生的“台湾竹枝词四十首,久播骚坛。”可见其流传之广。现存的丘逢甲四十首台湾竹枝词,是颇为珍贵的文献,对研究丘逢甲早期的爱国思想和文学创作,了解祖国宝岛台湾的历史、地理风光、当时的生活风尚等等,都颇有意义。  相似文献   

9.
近代著名爱国诗人、教育家丘逢甲在潮汕曾经生活过七、八年,其生平事迹虽经现当代学人的详细爬梳考证,大部分都已很清楚,但也有一些具体细节注意不够,造成许多观点陈陈相因,以致误导了后人.本篇小文即是对其中几个问题的考证.  相似文献   

10.
丘逢甲的诗学观,可以概括为求真、重志、尚雄和求新等几个基本方面,而其中"诗贵真面"、"以经世为心",即求真和重志是他论诗的要旨。他的诗学观融入了中国近代文学思想的主要潮流,在社会转型时期体现出它的进步性和时代性。本文将力求从时代精神和文学审美需求的角度,及以求真、求新为旨意,去探讨丘逢甲的诗学观。  相似文献   

11.
近代台籍爱国人士、著名诗人丘逢甲,字仙根,号蛰仙,又号仲阏;诗文常署仓海君,及民国成立,即以仓海为名,诗文又别署南武山人。 清同治三年甲子十一月二十八日(1864年12月6日),丘逢甲诞生于台湾府苗栗县铜锣湾李氏家塾其父设教处。 丘逢甲三岁时就跟他父亲读书,聪颖异常,有“神童”之目。五岁能属对、吟诗,六岁能文章。十三岁中秀才。试古学,全台第一。当时台湾巡抚丁日昌,因为丘逢甲年纪最小,交卷又最早,所以特别要求他另作全台竹枝词百首,他一日即成,丁甚为惊异期许,特赠“东宁才子”印一方。  相似文献   

12.
丘逢甲不仅是清末民初的爱国志士,而且是热心教育的社会活动家。长期以来,他为了振兴国家、民族,培养和造就一代新人,把主要精力放在教育事业上,积极创办新学,为近代中国的教育事业作出了一定的贡献。他的教育思想,是他爱国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近代教育史上一份难得的遗产。丘逢甲的教育思想是怎样产生的?它包括哪些具体内容?在当时产生了什么作用与影响?本文拟就这些问题,略作记述与探讨。  相似文献   

13.
晚清时期的《岭东日报》刊登了数十首(篇)著名爱国诗人、教育家丘逢甲的诗文作品,这些作品大部分不曾收录在《丘逢甲集》中,亦未被人们所发现。整理这部分作品不仅具有重要的史料参考价值,同时也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是研究岭东同文学堂时期丘逢甲思想不可或缺的文献史料。  相似文献   

14.
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的八十年间,由于帝国主义列强疯狂侵略和清政府、北洋军阀的卖国投降,中国这个文明的古国日益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灾难深渊。为挽救中国的命运,使之独立、统一、富强,重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多少先进中国人奔走呼号,努力奋斗,直至生命的最后一息。台湾籍的丘逢甲,就是这许许多多先进人物的一个。本文试就他一生活动的几个主要方面作初步的探讨,以为引玉之砖。  相似文献   

15.
丘逢甲是近代台湾杰出的爱国诗人 ,其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与其生不逢时、报国无门的巨大悲痛发生的激烈碰撞 ,产生了其诗歌的悲剧思想美 ;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形成了他苍凉悲慨、凌厉雄迈的悲剧意象美  相似文献   

16.
丘逢甲是我国近代教育史上杰出的教育家。他提出培养兴国有用之才的教育改革目的;大胆改革教学内容,注重教学内容的全面性、多样性和实践性;倡导和采用西方先进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选择和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  相似文献   

17.
关于丘逢甲在台湾抗日问题,史学界有不同看法。有的把丘逢甲的抗日与唐景崧相提并论,说他是“虚声抵抗”;有的说他“利用誓死抗战的口号,骗得人民的拥护,借以瓦解人民截留在台官员的斗争,以便使他们和他们的眷属,得以从容逃走”;有的说“他们抗战是假,逃跑是真,那些抗战的宣言只不过是掩盖逃跑的烟幕”。这些见解,笔者认为都是值得商榷的。唐景崧和丘逢甲虽然都是组织、參与“台湾民主国”以抗日的主要人物,但他们的目的、动机及实际表现是大不相同的。唐景崧所以接受“台湾民主国”总统职位,打出抗日旗号,确系如许多论著所指出的,“是掩护官绅及其眷属逃跑的烟幕”。《马关条约》规定将台湾割让给日本,清廷下令唐景崧要台湾官吏内渡,但“巡抚及司道以下发  相似文献   

18.
晚清爱国诗人丘逢甲曾创作二百多首咏物诗。甲午战争前写的咏物诗着重揭露晚清社会的假丑恶,歌颂真善美,抒发爱惜人才之情;乙未内渡后的咏物诗着重抒写爱国反帝之志和念台思乡之情,风格悲壮感人。丘诗之所以取得成绩,主要原因在于他继承了我国历代优秀咏物诗的传统,注重真实地反映现实和诗人的自我感受以及诗人不断追求进步、完善自我人品。  相似文献   

19.
<正> 一九八四年第四期《学术研究》和同年第二十辑《文献》,分别刊出近代进步教育家丘逢甲的一篇“未刊”文稿——《创设岭东同文学堂缘起》(下称《缘起》)。《学术研究》在刊出该文的同时,还发表有何国华、汤孟松两同志合撰的评介文章——《关于<创设岭东同文学堂缘起>》(下称“何文”)。据笔者所知,上述两刊发表《缘起》之前,该文手稿即已在少数研究者中流传,并在一些论文中屡见引用。两刊将该文发表后,更引起丘氏研究者的普遍重视,公认是探讨丘逢甲教育思想的一份珍贵史料。但近年来笔  相似文献   

20.
丘逢甲的诗歌以“雄直”著称。所谓“雄”,主要是指其诗歌气势的雄放、题材的广阔、意象的壮美;“直”则主要体现在语言的平畅、表达的真实等方面。丘逢甲诗歌的“雄”和“直”是完美的融合在一起的,平直的语言中蕴含着雄迈的气势,雄迈的气势下又体现着真挚感人的力量,这正是其“雄直”诗风的独特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