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当代先进生产力的特征及其发展要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世嘉 《求是学刊》2002,29(2):60-65
先进生产力是在一定时间、一定地域内 ,相对其他生产力而言 ,处于前沿、领先地位 ,性质上体现生产力发展方向、最有前途 ,水平上表现为力量最强、效率最高的生产力。跨入 2 1世纪的当代先进生产力的主要特征是 :高度社会化并趋向全球化 ;高度知识化并趋向信息化 ;高度自觉化并趋向计划化。这样的生产力的发展对生产力本身以及生产关系、上层建筑各方面提出了许多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2.
张广兴 《学术交流》2007,23(8):66-70
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的影响正在与日俱增。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方法对外商直接投资的中国影响展开政治经济学分析,能让我们更加清醒地看到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生产力发展、生产关系及上层建筑变革所造成的具体的、辩证的与多维的影响,从而有助于我们更加积极有效地开展外资工作。  相似文献   

3.
文化作为竞争力,必然要大发展、大繁荣。这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运动关系所决定的,是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所决定的。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就是推进先进文化的发展,实践共识共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政治社会化和道德社会化,促进社会文化变迁,重建社会文化伦理和文化秩序,重建和拓展文化公共广阔空间;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变革一切不合理的体制和制度,变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某些部分及环节,创设和开拓自我价值增值和交换实现的制度平台,塑造全面发展的自由的社会新人,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相似文献   

4.
论中国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世界历史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先进生产力“世界历史性”的一般逻辑规定性、先进生产力的同构性、中国社会内部先进生产力与落后生产力的关系的角度阐释中国先进生产力的世界历史性问题 ,并进而从“世界普遍交往”、中国先进文化的构成和发展规律的角度探讨中国先进文化的世界历史性问题 ,是当前全面、深入地认识和把握“三个代表”思想的一个关键性环节。  相似文献   

5.
论观念变革     
我们现在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并不是一个纯经济行为,也不只是体制、措施上的改进。经济改革是我国的第二次革命,是一次具有整体性的、同步性的革命。因而它必将涉及到许多领域,也势必涉及到上层建筑,观念变革等各个方面。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议指出:“实现四个现代化,要求大幅度地提高生产力,也就必然要求多方面的改变同生产力的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体制改革,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矛盾运动的结果.本世纪50年代以来,科技革命的迅猛发展大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的水平.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原有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往往不能适应甚至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因而必须对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领域中妨碍生产力发展的部分及时进行改革.苏联现行的经济体制基本上还是30年代工业化时期在产品经济思想指导下形成的中央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在科技革命条件下,随着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和经济联系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同志在1992年南方谈话中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73页)。要把握好社会主义本质,必须运用辩证科学的方法论。 一、从生产力、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的辩证统一 中把握社会主义的本质 社会制度与社会形态是两个不同的范畴。社会制度指的是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思想文化制度,等等,是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社会形态指的是包括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在内的社会有机整体,其内容比社会制度厂泛,包括经济制度,但又不限于经济制度,还包括生产力。显然,邓小平在概括社会主义本质时,把社会主义看成是一种社会形态而不仅仅是一种社会制度,把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纳入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过去,我们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往往只强调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方面的特征,而忽视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个历史唯物主义最基本的原则。我们过去由于长期离开生产力孤立地研究和论述社会主义,其结果是把社会主义简单地等同于公有制、按劳分配、计划经济、消灭剥削,而没有把生产力纳入社会主义本质的范畴,这是对社会主义本质把握的一种失误。 总之,把握社会主义本质,必须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统一起来。离开生产力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同志在1985年3月28日会见日本自民党副总裁二阶堂进时指出:“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改革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势必涉及到社会的各个领域,牵涉到许多理论与实践的问题。特别是作为第二次革命的对象、任务、动力、性质和前途等问题,则更有必要在理论上予以说明。本文仅就这些问题,谈些粗浅看法。一、中国第二次革命的对象《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我们改革经济体制,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相互联系的环节和方面。”“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相互联系的  相似文献   

9.
<正> 农业是有生命物质的生产和再生产。有生产过程就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生产力是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彼此之间的互相关系。生产工具(包括农业机械)属生产力的范畴,是衡量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客观尺度,  相似文献   

10.
庄汉山 《探求》2001,(Z1):13-14
一、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为发展生产力服务 江泽民同志提出,党要始终忠实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这个论断向全党揭示:过去,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从根本上改变了旧的生产关系和旧的上层建筑,为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开辟了道路;今天,党领导人民进行改革,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从而赢得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今后,党要巩固自己的执政地位,永葆先进性和生命活力,就必须继续高……  相似文献   

11.
王朗玲  魏枫 《求是学刊》2003,30(1):53-60
文章回顾了 2 0世纪后 80年的农村土地制度变革的历史 ,指出中国农业生产力水平与我国农地制度的变革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对 1978年以来的农业相对统计数据与农业制度改革的相关分析 ,得出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变革是农业生产力及其布局变化的根本原因 ,并且发现 ,尽管存在资源、制度和市场的三重制约 ,我国农业生产力布局已开始向地区专业化分工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2.
论生产力概念嬗变的不同语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焦坤 《求是学刊》2003,30(6):47-53
生产力概念是古典经济学家以"财富"为核心首次提出的,它由经济学语境向哲学语境转换是马克思的伟大贡献。马克思从社会历史观的高度,把生产力作为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和动力,以新的哲学范式结束了人们在黑暗中对历史之谜的求解。生产力是人的本质力量在实践中的展开,体现的是"为我关系"和"为他关系"的统一。生产力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依附论"、"征服论"、"协同论"三个阶段。以可持续发展和知识经济为基础的现代生产力,需要我们丰富和发展马克思的生产力理论,建立新的语境,解构附加在马克思名下的"传统"生产力概念。  相似文献   

13.
熊映梧教授是中国生产力学会副会长,是我国生产力经济学创建人之一。本文概略述评了熊映梧教授的生产力经济理论,即生产力首位论,生产力动态考察论,生产力系统论,综合生产力论,生产力保护论,生产力属性论,生产力经济原理论,生产力经济实践论。指出其对生产力经济理论的创新、发展及对我国生产力经济实践的对策、贡献。  相似文献   

14.
杨屹 《学术交流》2003,1(9):63-66
生产力的持续发展和不断获得解放是人类社会的一般规律,同时,作为社会规律,它又是具有所在社会特点的特殊规律。作为社会主义本质的"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其蕴意不是指生产力按其自身规律持续发展和冲破障碍获得解放的自然历史过程,而是指社会主义国家的劳动人民,在无产阶级政党领导下,在认识和掌握生产方式运动规律的基础上,自觉、主动地,用改革的方式来不断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相似文献   

15.
建设生态文明,必须要在社会生产力发展中顺应自然,注重人的文明发展,保护自然生态系统,遵循生态经济规律要求进行社会再生产,把传统的机器大工业下高碳、线性的生产方式逐步转变为低碳、循环的生产方式,通过科学发展,满足人工生态系统良性循环要求。  相似文献   

16.
周和平 《学术交流》2001,3(1):26-28
通过反观社会主义运动的实践,总结社会主义运动的基本经验,为今后的社会主义建设提供理论参照.经过反复筛选认为,高扬实践观点,坚持实践标准;高扬生产力观点,坚持生产力标准;高扬群众观点,坚持群众标准是我们应当永远记取的最基本的经验.这三条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最本质、最高层、最具恒久意义的东西,是马克思主义的真理观、历史观和价值观的核心观点,是我党制定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的哲学依据和检验这三条路线是否正确的根本标准.  相似文献   

17.
姜海波 《求是学刊》2007,34(6):52-58
国外学者对马克思的生产力概念格外重视,在各种学术争论中对这个概念进行了责难和辩护。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沿袭着生产力概念的古典经济学用法。经过《神圣家族》、《评李斯特》等文本,马克思变革了生产力概念。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在恩格斯手写稿上的批注表明了生产力概念的哲学内涵,而且把生产力理解为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  相似文献   

18.
论先进生产力及其现代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先进生产力分为领先于世界的和领先于地区的两个层次先进的类型。先进生产力具有时效性、跃进性、扩展性和自身完善等一般特征,以及先进生产力使生产力中的知识从隐性趋向显性、内含知识趋向多学科综合、生产力主体转移等特征。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主要是科学技术发展及其价值实现的要求,关键是要有适应科研发展及其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体制、政策和创造性人才培养以及开展科研活动的环境和条件。  相似文献   

19.
欲望在西方传统思想中一直被理解为匮乏或缺失,是一种不完善的表现,尤其在精神分析中,欲望受到强烈的压抑和否定.德勒兹极力批判这种具有唯心主义性质的传统欲望观,提倡一种积极的欲望观.他认为,欲望不是消极的力量,而是一种积极的力量,具有生产性和建设性.在这个意义上,欲望不但不应受到压抑,而且应得到自由和充分的表达.德勒兹的欲望观是一种后现代的唯物主义欲望观.  相似文献   

20.
In this paper we attempt to demonstrate how, in the course of human cooperation, compulsions and forces come into existence which compel individuals into regularities of behavior. These behavioral regularities are labelled institutions; the approach selected is called synergetic, since it considers institutions to be the result of combined human actions. The compulsions and forces which emerge from human cooperation are generated by the individuals' dependencies, struggles for independence, and preferences. Whereas individuals act freely as subjects, they become objects under the compulsions and forces of compressed social interdependen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