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学术界一致认为多孩生育、早婚早育是计划生育工作中的两大难题.然而,在研究多孩生育、早婚早育的同时,人们似乎对计划生育工作中另一个重要问题——节育效果问题尚未引起高度的重视.早婚早育、多孩生育、节育效果三者是紧密联系的.节育有效率除直接影响多孩率外,还通过影响早育率间接影响多孩率.节育效果的好坏是解决早婚早育、多孩生育的关键之一.为此,在我国人口控制过程中应当高度重视节育有效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正> 近几年,我国人口出生率大幅度回升,农村早婚早育和多胎生育则是形成这一趋势的主要原因。因此,本文就如何控制农村早育多育谈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正> 一、早婚早育习俗的历史成因(一)早婚早育习俗与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特点密切相关。从先秦至近代,早婚早育和多育一直居统治地位。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认为,经济发展变化对人口发展变化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经济模式是制约婚姻生育观念形成的重要条件。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历史发展说明,人口增长与封建社会的经济结构有着密切的联系。我国从西周开始以农立国,时至今日,依然是以农业为主体的国度。小农经济的自  相似文献   

4.
<正> 目前,农村妇女的早婚早育及多胎生育巳成为决定我国人口控制工作成败的一个关键性因素。因此,对我国农村妇女的早婚早育及多胎生育状况的研究,是一个具有很大现实意义的课题。本文利用1988年全国生育节育抽样调查所提供的资料,就我国农村妇女早婚早育及多胎生育的发展变化及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进行初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5.
30年来美国婚姻家庭状况简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50年代,在美国主要还是实行传统的婚姻方式。爱情与婚姻密切相连:结婚、生育、抚养子女和维系家庭被认为顺理成章;同居遭到舆论的谴责,结婚是达到与异性亲密相爱唯一体面的做法。当时的社会环境促使人们早婚、早育,出生率也比较高。1960年,美国20—24岁人口中,47%的男性人口和72%的女性人口已结婚;父母与子女(18岁以下)住在一起的家庭总户数中,单亲家庭户只占9%。  相似文献   

6.
针对当前人口出生高峰,各地都加强了对婚育人群的生育管理,特别是加强了人口计划的管理,不少地方在年度人口计划中,还实行“双轨”控制,虽收到一定的效果,但年度人口计划还是时有突破,究其原因主要是早婚早育的冲击和影响。早婚早育的治理问题长期进展不大,甚至陷入当前困境,因素是多方面的。但是婚姻管理措施软化,婚姻管理同控制人口增长的措施不配套,致  相似文献   

7.
近年的人口发展形势表明,早育、多胎生育是我国高出生率人口回升的一个重要原因,它加剧了当前人口生育高峰期的拥挤现象。1987年全国有610多万人未到法定年龄就结婚,在一些农村,早婚、早育、非法同居、非婚生育的情况十分严重。如河南省浚县城关乡1987年1月到1988年2月间共结婚808对,其中249对女方不到法定结婚年龄,早婚率为30.82%,晚婚率仅13.86%。山东省  相似文献   

8.
2、人口预测世界人口趋势和预测莱昂·塔巴著 杨魁信译 人口研究1981·增刊·3人口预测方法述评舒宝刚 科研中的方法1981.1 .40“晚婚、晚育”与“早婚、早育”对今后人口增长影响的比较—据广东省未来100年人口发展趋势预测朱云成等 人口与经济1981.2 .26对浙江省三个县的人口预测庄炳瑾等 人口研究1981.3 .32.人口与未来杨家良 人口学刊1981.3 .38一个有较大差异的人口在形成 《美国新闻与世界报导》编辑部著 朱纯译 人口学刊1981 .3 .78世界人口趋势预测中文江 未来与发展1981.4 .32人口预测方法暴奉贤 未来与发展1981.4 .35利用指数、函…  相似文献   

9.
<正> “七五”计划以来,我国人口出生率回升显著,除人口年龄结构的客观原因外,农村早育、计划外生育和多育是人口计划年年被突破的一个重要原因。在我国当前治理整顿、深化改革的过程中,从理论和实践上搞清楚人口回升现象的内在机制,才能排除理论上认识上的误点,采取科学的对策,推动人口工作的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  相似文献   

10.
江西省新余市为检查农村早婚早育密育多育情况,1988年进行了一次5%生育节育抽样调查。调查结果表明;1988年人口出生率为14.19‰、自增率为8.89‰。一孩率为68.25%、多孩率为6.48%。女性早婚率为2.36%、晚婚率为28.8%。可以看出:当前农村计划生育工作中早婚,早育、密育、多育还较多。这将严重影响着人口数量的控制,是完成年度人口计划的主要障碍。只有采取有效措施解决这个问题,控制人口数量的目的才能实现。  相似文献   

11.
<正> 婚育管理,包括婚姻管理和生育管理这两个方面的内容。从部门的职责分工来看,婚姻管理属民政部门,生育管理属计划生育部门。但是从婚姻与生育的内在联系来看,人们的生育行为,又是通过婚姻形式实现的。不管是合法的婚姻,还是事实婚姻,两性之间这种关系一旦缔结,就为生育造成了前提条件。要抓好人口的计划管理,只控制计划外二胎、多胎是不够的,还必须把一胎纳入计划管理的范畴。而要抓好一胎的计划管理,必须把管理的范围,由生育环节延伸到婚姻环节。这就需要我们打破部门分工的壁垒,在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下,组织各有关部门各负其责猎切配合,协同动作,把婚姻管理与生育管理结合起来抓。在当前人口出生高峰和早婚早育严重冲击人口计划的情况下,强调抓好婚育管理,解决早婚早育问题,对于平抑人口出生高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早婚早育是一个禁而不止的难题,它不仅影响着育龄人群规模、生育期的长短、生育的世代间隔,而且对计划生育质量、人口计划的实现等度量指标有很大影响,已制约着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贯彻落实。本文从钟祥市47个村的调查情况看,解决早婚早育日趋严重的问题已迫在眉睫。1现状分析此次抽样调查47个村,共74972人,占钟祥市总人口7.54%,1993年出生979人,人口出生率13.06‰,47个村,出生一孩654人,其中计划外生育148人,占一孩数的22.6%;出生二孩318人,其中计划外生育122人,占二孩数的38.4%;计划外多孩7人。计划内出生仅只占702人,…  相似文献   

13.
<正> 山西省忻州地区农村早婚和非法同居情况的存在,甚至加重,直接干扰了《婚姻法》和计划生育政策的贯彻落实。早婚必然早育,早育缩短了人口出生的时间间隔,加快了人口的发展速度,影响了人口素质的提高。因此,必须认真地加以研究,分析原因,制订对策,坚决杜绝此类现象的发生。带着这个问题,于1989年1月,我们地区组织县、乡人员,对1987年生一胎妇女的结婚情况进行了追踪抽样调查。调查以村民小组为样本点,在全区所属14个县(市)内采取等距、整群抽样调查。共调查303个样本点,合计14,763户,54,306人。占全区总人口的2.1%。调查实施工作,由逐级培训的调查员携带调查表卡,登门询问户主和在户  相似文献   

14.
中国80年代的早婚早育状况及其对人口控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们对早婚早育问题的关心归根到底是出于对我国人口数量控制问题的关心,但是,由于早婚早育问题从现象看并不是数量问题,而是个时间性问题,因此,这个问题并不象计划外生育、多胎生育等问题那样容易引起人们的重视。直到今天,许多人仍旧以“反正都是生一个,早生晚生都一样”为借口,对早婚早育问题漠不关心。其实,生育的时间性和生育的数量性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二者对人口控制具有同等的重要性。人们之所以对这个问题产生模糊的认识,一方面是因为这个问题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另一方面也因为学术界过去对早婚早育问题研究不够。近…  相似文献   

15.
<正> 分析和考察我国不同人口集团的生育模式、特征、变动轨迹和发展趋势,对于我国人口控制具有重要意义。生育模式从根本上讲即是分年龄组妇女生育率的一种组合。这种组合无疑是过去及目前社会、经济、文化状况在人口生育问题上的综合反映。根据这样的特点,我们把生育模式类型划分为接近于传统生产方式的早育、密育、多育型;与现代生产方式相吻合的晚育、稀育、少育型以及由前者向后者转变的“过渡型”。  相似文献   

16.
在一般情况下,结婚是生育的前提,男女两性的结合就孕育着第二代的出生。早婚必然带来早育,缩短两代人的时间间隔,加速人口的增长。因此,对我国育龄妇女早婚状况进行归因分析,对于计划生育工作,保证人口发展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一、我国妇女早婚概况  相似文献   

17.
展望90年代我国的人口控制,城市基本上实现了生育一胎化,生育率已不可能再进一步降低;农村局部地区的早婚、早育和多胎生育可以加强管理进一步控制,但从总体上看农村生育率进一步下降受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严重约束。笔者认为,未来的中国人口控制应从两方面入手,一是进行管理制度创新,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科学的生育管理模式;二是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进行制度创新,创造自发或自觉控制生育行为的机制。  相似文献   

18.
我国实行计划生育以来,人口增长得到有效的控制,加速了人口转变的过程.但仍面临着人口出生高峰,且早婚早育严重.出生率并非稳定下降,而是升降波动起伏很大,一孩率下降,二孩和多孩率上升,不少农村地区人口出生失控,人口形势仍极为严峻,如果人口增长速度得不到有效控制,必然影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和小康水平的实现。  相似文献   

19.
<正> 目前,“三普及”(人口理论、节育知识、优生知识)教育是计划生育工作的重点。优生问题,还没有引起重视,有些部门和单位的领导,总强调控制人口数量,不重视提高人口的质量,这是片面的。我认为,从优生学角度来分析计划生育,要做到少生,优生,既限制数量,又要提高素质。为此,晚婚、优婚,少生、优生,早育(儿育)、优育,这“三个两”是符合实际、值得提倡的。晚婚:有利于青年把精力用在学习和工作上。而过早结婚,对个人、对国家都不利。从医学角度来说,女性25—29岁之间生小孩是最佳年龄,符合优生学要求,  相似文献   

20.
在新形势下,要稳定来之不易的低生育水平,高质量地解决人口问题,就必须进一步探索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综合管理新机制。河南省原阳县计生委的做法如下:  一是实行结婚登记三家联合办公,严把男女青年结婚登记年龄关。针对农村个别地区早婚早育问题,该县从1996年起,在全县推行结婚登记实行乡(镇)民政所、计生办、派出所三家联合办公制度,三方共同审查男女双方的年龄,杜绝了由于不到法定年龄结婚而出现的早婚早育现象,并有效地杜绝了计划外生育。二是实行“婴儿出生证明卡”,严把二孩生育证发放关。1998年初,该县实行了“婴儿出生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