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邓阿丽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10):165-166
基督精神的根本正是“爱的理想”,它与人们本性向往呼唤的自由、平等、仁爱、良善、宽容得以契合。作家史铁生是不幸的,却又是幸运的,因为他有一位伟大的母亲。母亲身上闪耀着基督神性的光辉。她艰难的生命历程,犹如基督受难的一生;她用自己坚定不移的爱拯救儿子,她用爱和宽恕化解苦难和创伤。在常人无法忍受的痛苦中,用基督的爱与牺牲的品格激励残疾的儿子勇敢地生活下去。 相似文献
2.
吴军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2(4):85-86
史铁生在他的小说《命若琴弦》中,通过老瞎子和小瞎子的悲剧命运,以一种寓言的方式触及到了人类的生存、死亡、困境、超越困境等重大主题。老瞎子和小瞎子与命运的抗争,揭示了人类不屈服于命运的顽强与伟大。 相似文献
3.
叶立文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2,65(5):57-61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史铁生就在小说创作中表达了对于启蒙思想的深刻怀疑。随着思考的不断深入,他越来越相信作家理应向世人奉献自己的生命迷途。史铁生逐渐从崇尚人之主体性的启蒙作家,蜕变成了一个祛魅启蒙神话的迷途羔羊。他的思想路径颇能折射出当代文学在现代性语境中的深刻变化。史铁生小说是一个映射及反思当代启蒙文学思想局限的创作标杆。 相似文献
4.
张燕妹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1):16-21
伟大建党精神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主动性:“坚持真理、坚守理想”彰显思想认识的主动性;“践行初心、担当使命”彰显目标追求的主动性;“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彰显革命制胜的主动性;“对党忠诚、不负人民”彰显行动价值的主动性。这四者在理想与现实、思想与行动上有着导向和聚合的内在逻辑关系。在新征程中,应在伟大建党精神的引领下把握历史前进的方向及时代发展的变化,充分发挥主体创造性和精神主动性。 相似文献
5.
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中国初民文明建构的价值原点和最初的哲学思考。由于中国初民走向文明社会时独特的生存境遇和道路,加之早熟的农耕文明需要以家庭和家族为生产单位,从而形成了以敬宗孝父为核心的人伦起点,并扩展上升至国家层面,形成了忠君爱国、家国同构的文明形态,在此过程中孕育了中国人独有的生命意识和道德意识。这些不仅蕴含着深刻的人文智慧,同时也有着共时性存在价值,是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和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精神源泉和价值导引。 相似文献
6.
7.
王敏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7(4):149-152
综观库切自1974年发表的第一部小说<幽暗之地>到2005年发表的小说<慢人>,几乎所有小说的主人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孤独.文中运用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旨在展现库切小说中的孤独主题,并且剖析主人公孤独背后的作者库切孤独的真正原因. 相似文献
8.
张建波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56(3):38-42
残疾群体作为弱势群体屡屡在小说中得以展示,史铁生以其悲己悯人的普世情怀,选取境况相似的残疾群体作为文学关照的对象,以真诚态度写出这一群体直面残缺人生诸多困境时的精神生态,严肃思考苦难挫折于命运人生母题中的价值意义,从关注"残疾的人"到关注"人的残疾",力倡重建信仰,弘扬爱心,从而为局限人类的缺憾人生作出近乎完美的哲理注... 相似文献
9.
史铁生小说中的人物既是自成一界的特定符号,是性格人、命运人,存在人、意象人,是演绎存在之相、表达存在之惑的镜像意象,接通寄予着作者关于命运与存在的思考;也是自由无界泛化的"X",是显现"我"之"印象"的印象人,能于"我"之印象中悉见世界,是携带生命消息、息息相通的生命全息体。从而,一方面促成主题的复调,文本的敞开、叙事的解放;另一方面,全息也只是"我"的印象,是浩渺消息之一种,体现了作者认知的深刻与悖论。而其"反中心人物"的符号手法也造成人物身份的不确定,缺少心理细节与动作情节的细织密缀,而显得意念化静态化。人物是特定的符号?还是无限填充作者意念的X?或是"符号+X"的有机体?这或许是任何一种先锋写作都应思考的界限问题。 相似文献
10.
以王安忆、铁凝和残雪为代表的当代女作家,在文学创作中,坚持知识分子精英立场。她们对女性的生存境遇进行思考,对女性的人性弱点进行审视,尝试精神自审与自我救赎。王安忆以写实为主,残雪坚持非理性,而铁凝则借助心理描写,把人的精神自我救赎的过程,更加细腻地展示出来,更多地表现出与残雪创作风格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11.
王庆勇 《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3):48-50
文章从分析美国黑人文学各个阶段的主要小说入手,以时间为序,结合美国的历史背景,揭示美国黑人小说主题由血泪史到抗议再到自省的嬗变过程,并兼及其艺术手法由现实主义到现代主义的转变。 相似文献
12.
穆时英的小说表现了现代都市人的生活困境以及在这种境遇中的漂泊、流浪、孤独、寂寞和虚无主义的感受.小说中的人物为了摆脱这种困境便在娱乐场所放浪形骸,以期在感官的享受和情欲的满足中摆脱人生的困境,但却陷入了更加痛苦的深渊.他们想通过真挚的爱情或宁静的乡村生活来医治都市生活造成的心灵伤痛,但是唱出的却是一曲曲人生和爱情的悲歌. 相似文献
13.
陈云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10-12
楚艺术在壁画、帛画、青铜器、漆器、丝织、雕刻、画像石(砖)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无不令世人叹为观止。楚艺术精美富丽、瑰丽绚烂、神秘诡异、怪诞夸张、光怪陆离以及浪漫激情的艺术性格和特质,堪称上古文明最杰出的审美形态之一。很显然,楚文化多元的文化外因及特殊的精神内核,造就了楚艺术的卓尔不群。 相似文献
14.
刘勇强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93-98
上个世纪30年代初,谢六逸发表的《小说创作论.主题小说》可能是中国较早的一篇专门讨论小说主题问题的论文。此后,有关小说主题、包括中国古代小说主题的研究成为一时之热点。如《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等名著,主题 相似文献
15.
16.
1927年9月,在秋收起义遭受挫折的情况下,毛泽东审时度势,毅然将部队带上了井冈山.他这勇于开拓的精神,在以后井冈斗争岁月里不断发扬光大,升华为伟大的井冈山精神."敢闯新路"是井冈山精神的核心内容,对今天仍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潘建国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87-92
对于中国古代小说的读者及其研究者来说,主题乃是分析、评价一部作品的重要文学指标。迄今为止,研究古代小说主题的学术论著极为丰富,尤其是《水浒传》、《西游记》、《三国志演义》、《红楼梦》等小说名著的主题研究,更经历过一段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初 ,“现代派”小说正在形成 ,多角度透视、意识流等新手法冲击了传统模式 ,拓宽了创作天地。曼斯菲尔德是短篇小说中内心独白、表现视角转移等创作新手法的拓路人。本文拟初步探讨曼斯菲尔德小说的主题———自然、心理 相似文献
19.
郑炀和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5,18(6):49-54
小说是游戏的和小说是载道的,这一直是小说观念中纠缠不清的两种观点。文章从小说创作中的游戏精神和欣赏中的游戏精神来论述小说的本性是游戏性的。游戏的真实比模仿的真实更接近世界的真实;小说欣赏中的游戏精神使小说的文学性得以呈现。 相似文献
20.
程明玉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128-129
苏童作为当代小说家以青春这个亘古不变的话题为题材,挖掘出新的东西,那就是一些关于人性的新东西,描写“理想的青春”和“世俗的现实”的紧张关系,主人公要么囿于理想和现实的矛盾中难以挣脱,过着一种不清不白的日子;要么因为幼年时受到的伤害无法排遣或由于现实状况的种种不可抗拒而蹉跎岁月。他在主题上体现了新潮小说的现代性,又在文本上实现了先锋小说的实验性,不愧为先锋小说的代表作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