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刘向是西汉后期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经学家和目录学家,一生著述很多。他所著的《五经通义》、《别录》、《世说》,已佚;《洪范五行传论》、《新序》、《说苑》、《列女传》,今存。《汉书·艺文志》著录他有赋三十三篇,今仅存《九叹》、《请雨华山赋》;《隋书·经籍志》著录他有集六卷,已散佚,明人辑有《刘中垒集》。公元前26年(汉成帝河平三年),刘向受诏领校中秘书。中秘书就是皇家收藏在石渠阎的图书。刘向受诏后,组织了精通各方面专业知识的人做他的助手,分工合作,对石渠阁所收藏的先秦古籍和本朝图书进进校勘、编纂、整理。刘向校经传、诸子、诗  相似文献   

2.
儒学独尊与西汉时期的目录事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汉代是儒学独尊的时代,儒家经学成为统治者的最高教条,儒家思想居于统治地位。这种文化专制政策对刘向、刘歆和班固的目录学思想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他们所编撰的目录学著作——《别录》、《七略》和《汉书·艺文志》是在“独尊儒术”大环境下产生的。编纂理论、观点乃至方法都受到儒家思想的制约,他们的儒家世界观对目录学有瑕瑜互见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录学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从汉代刘向、刘歆父子编成《别录》、《七略》算起,迄今已有两千多年漫长的历程。汉魏六朝时期关于目录的编撰和目录的研究就形成了一门学问,当时称之为“流略”之学。至于“目录学”成词说法不一,目录学家姚名达先生认为始见于清乾隆间王鸣盛之《十七史商榷》,在其古代,则与校雠学形成二位一体,名实近似,缭绕不清。另一说法是,起于北宋仁宗时苏象先在《苏魏公谭训》卷  相似文献   

4.
《别录》、《七略》是西汉刘向及其子刘歆合作完成的两部目录学著作,它们在中国目录学史上的特殊地位,前人已做出很多有价值的研究。本文拟从这两部书所反映的经学意识及其成因谈点认识。《别录》是我国历史上继西汉刘安《离骚传叙》以来最早的一部叙录体著作。《七略》是一部分类力求详备的图书目录。刘氏按照书籍的内容及其学术性质,把当时的全部图书分成了六大类,略下再分种(亦即大类下面再分小类)。“类”本是具有相同属性的事物的集合。图书分类正是基于图书学术内容上的类的逻辑关系为依据进行的。从《七略》的分类中,可以明显地看出作者的经学意识。  相似文献   

5.
晁公武是我国南宋时期的目录学家,他的《郡斋读书志》(以下简称《读书志》)和陈振孙的《直斋书录解题》并称“目录学之双璧”,对后世影响极大。北宋时期,封建经济繁荣,文化事业发达,雕版印刷的兴盛使书籍的种类和数量剧增,官、私藏书量超过以往任何时代,这就为目录学的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目录学的主要成就是书目数量的繁富和叙录体例的完备。官修目录前后有十五种之多,私修者有书名可考的在  相似文献   

6.
章学诚是清代一位著名的文史学家,也是一位杰出的目录学家。他继承了由刘向、刘歆开创,经过郑樵发展的我国古代目录学的优良传统,吸取了历代目录学家的思想精华,特别是批判地继承了郑樵的方法和理论,形成了以“辨章学术,考镜源流”为核心的目录学思想,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古典目录学理论体系。他,作为我国封建社会末期杰出的目录学家,在理论研究方向和书目工作实践中,开始扭转了目录学的方法理论主要为封建政府校书编目服务的方向,开创了讨论、研究和编制专科目录、参考目录而被后人誉之为近代目录学的思想先驱。  相似文献   

7.
刘歆(前53-前23),字子骏,后改名秀,字颖叔,汉高祖刘邦之同父异母弟楚元王刘交五世孙,刘向第三子,沛(今江苏沛县)人,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天文学家、文学家。其卓越学识为古今学者同声赞誉。班固、章学诚、章太炎、梁启超等都把刘向、刘歆父子看作是孔子的后继者。章太炎称孔子以后的最大人物是刘歆,顾颉刚称刘歆为“学术界的大伟人”。刘歆是一个在学术上与政治上都名声很大的人物,也是我国历史上颇有争议的人物。对刘歆的认识影响到对《七略》的准确解读,因此,有必要剖析一下刘歆的学行。刘歆以汉家宗室助王莽篡汉建立“新”权且贵为国师…  相似文献   

8.
<正> 说到刘向,古今著述多盛赞他为我国古代图书发展事业所作的巨大贡献,却对他的政治法律思想少有论及。其实,刘向的政治法律思想在两汉法律思想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并对东汉以来儒学向着谶纬神学化方向发展起着直接的影响。本文拟就刘向政治法律思想的某些断面,作一初步探索。刘向,字子政,本名更生,汉高祖同父弟、楚元王的四世孙。刘向生活于西汉中晚期,历经宣、元、成三帝之世,曾任谏议大夫、给事中、郎中、光禄大夫等职。刘向有着深厚的家学、师学渊源,曾专攻《易》经和《谷梁》数十年,又从其父治《老子》,精通今文和阴阳五行学说。刘向一生著述丰富,代表性的著作有《洪范五行传论》、《烈女传》、《说苑》、《说老子》、《新序》、《五经通义》等。在这些著作中,刘向较系统地阐述了他的“神道设教”的政治观和德刑“三品”的法律观。  相似文献   

9.
姚名达在目录学研究中的革新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姚名达①所著的《目录学》、《中国目录学史》和《中国目录学年表》三本书,在我国目录学界有很大的影响。在目录学基本理论方面,在我国目录学史的研究方面,在目录学的研究方法方面,姚名达都从理论上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很多精辟的见解。姚名达在中国目录学的研究过程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目录学思想。姚名达坚决反对目录学界那种因循守旧、不图进取的陈腐风气,这首先表现在他对四部分类法的批判方面。我国曾经是一个长期闭关自守的封建国家,封建传统意识根深蒂固。在我国漫长  相似文献   

10.
试论章学诚的目录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清代著名学者章学诚的目录学成就是多方面的。他不仅对普通目录学的理论和方法有卓越建树,而且对专科目录学的发展,以及对索引工作的推广,也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他不仅有系统的目录学理论,又有丰富的目录学实践。他的目录学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的目录学专著《校仇通义》中,同时,在他的辉煌巨著《文史通义》和其他作品中也有所反映。  相似文献   

11.
屈原作品考     
屈原,名平,战国末期楚国人,是我国文学史上有影响的第一位诗人。他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创作了一种新诗体——楚辞。其楚辞作品当时没有编辑成册,只是到了西汉刘向搜集整理屈原、宋玉及汉代淮南小山、东方朔、王褒、刘向等人辞赋共十六卷,定名为《楚辞》。但刘向所编《楚辞》早已散佚,那么究竟屈原的作品有多少亦不可得矣。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说屈原的作品有二十五篇,但未标出具体篇目。东汉王逸在《楚辞》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他自己的《九思》一卷,合为十七卷,为之作注,改名《楚辞章句》。其篇目为:一、《离骚》,二、《九歌》,三、《天问》,  相似文献   

12.
刘向(约前77—前6年),主要活动于西汉后期的宣、元、成三朝。他是一个著名经学家、目录学家及文学家,同时也是一个较为正直的政治家。刘向的思想虽也受到诸子、特别是道家学说的某些影响,但其主要倾向则属正统儒家,与董仲舒一样,强调“天命”“谴告”之说。不过与一般迷信妄言不同,他更多是以“天”的权威,来进行讽谏,劝戒“天子”,普施善政,限制独裁。所以他说:“天者非谓苍苍莽莽之天也。君人者以百姓为天,百姓与之则安,……背之则亡。”(《说苑·建本》)这样,又从高深莫测的天上回到了现实的人间。这正是他那以“美刺”为中心的诗歌教化说产生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最近,由武汉大学彭斐章副教授、北京大学朱天俊副教授等合编的《目录学概论》一书,已由中华书局正式出版,投放书市。这是一部教科书,它概括和总结了三十年来目录学研究的重要成果;这是一部学术专著,它对目录学领域里的许多重要问题进行了新的探讨,这是一部对实际工作具有指导意义的参考书,它将目录学理论与书目工作实践紧密结合在一起。这部书的出版,必然在目录学界和图书情报领域产生重大影响。我国目录学历史悠久,书目著作极其丰富,目录学家代不乏人,目录学理论研究的文字见于各书序跋、学术杂著中者,为数亦或不少;但系统论述而称专著者,除宋郑樵《通志·校雠略》、清章学诚《校雠通义》外,颇为鲜见。所以前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研究员余嘉锡先生曾感叹曰:我国有目录之学,而无治目录学之书。  相似文献   

14.
刘向在校书的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并在不断深化认识的基础上建构了古文献学的基本框架。他对古文献学的分支学科如版本学、校勘学、目录学、辨伪学等的理论建构,表现出可贵的自觉性。刘向的成就在于承上启下,把古文献学的发展由早期形态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15.
(一) 清代的乾隆、嘉庆(1736~1820) 年间,是中国古典目录学发展的“黄金时代”。那么,乾嘉目录学到底是个什么样子?与前代相比,它表现出了一些什么样的特点呢? 最早从整体上来描述乾嘉目录学的,要算清人洪亮吉。他在《北江诗话》卷三中说:  相似文献   

16.
西汉时期刘向、刘歆父子的古籍编校与整理,对汉代以前学术思想传播、古籍流传和普及做出了重大贡献,使后人得见周代及先秦诸子学说之大全;在点校整理基础上所形成的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系统的目录学著作《七略》和古籍提要文集《别录》,开创了历史文献整理方法的先河,尤其是新创立的图书六分法,对以后四分法的出现起到启迪和助生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中国文化革命的先驱者鲁迅先生,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他的一生同目录学、书目工作的关系也是极为密切的。鲁迅对目录学、书目工作不仅有着许多精辟的论述和可贵的见解,而且,亲自进行了一系列的书目工作实践,为我国目录学留下了一份珍贵的遗产,替我们从事书目工作做出了很好的楷模。(一) 鲁迅先生的书目工作实践活动,是从他年青时就开始的。早在日本留学时期,鲁迅就曾编制有《拟购德文书目》一份。后来,他从日本回国,在绍兴山会学校任教期间,编有一份七页的《旧绍兴八县乡人著作目录》,著录了八十种绍兴地区的地方文献目录,为研究绍兴地方政治、经济、文化作了资料准备工作。  相似文献   

18.
随着文学创作的发展与文学研究的繁荣,文学目录学越来越为人们所注重。何新文先生的新著《中国文学目录学通论》(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年11月版,以下简称《通论》),就是这一研究领域的重要成果。一、学人通识与著作整体性。《通论》的“引言”部分命名曰《说“通”》,笔者认为这是有昭示意义的。尚“通”,是何先生著述的指导思想,体现了他对传统文化学术精神和目录学学科特质的理解,同时也是研究方法,体现了他的学术追求。《说“通”》认为,古代目录学,“自其形成产生之时起,就与所谓版本、校勘、分类诸事融会贯通,对当时以往的文化学术进行了…  相似文献   

19.
章学诚是我国封建社会末期杰出的史学家和目录学家。他生于1738年(清朝乾隆三年),卒于1801年(清朝嘉庆六年)。他所生活的时代,是考据学盛行、理学仍被统治者尊为学术正宗的乾、嘉时代。他一方面认为考据学专重考据,罕言经世致用,象这样脱离实际的学风必须纠正;另一方面又认为理学“外轻经济事功,内轻学问文章”,同样是脱离实际,必须加以矫治。为此,1773年,他开始撰写《文史通义》这部名著。同一年,章学诚还编写了《和州志》,其中有《艺文书》一篇,按照“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宗旨,分为八个大类,三十五个小类,分别著录了和州人士的著作。1779年,章学诚又撰写了目录学专著《校  相似文献   

20.
南宋以来多有学者认为《新序》、《说苑》和《列女传》并非刘向编撰,他只是做了编校订正工作。此说不确。全面解读《说苑叙录》、《汉书》刘向本传和《汉志》著录,可知三书为刘向编撰;《论衡.超奇篇》所说刘向"抽列古今,纪著行事……累积篇第",以及三书收录西汉当代故事,也都表明了这一点。刘向三书是唐前规模最大的短篇历史故事集,开魏晋六朝志人小说先河,创立了魏晋六朝小说分门别类的编撰体例和模式。刘向为汉魏六朝小说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是古代小说史研究中不应也不能忽略的小说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