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古代道德哲学与现代道德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其各自的论证乃是基于两种不同类型的人性观念:"双重人性观"与"单一人性观"。古代道德哲学乃是通过表明道德规范能够实现两种人性的转变,来证明道德规范的合理性,儒家传统道德理论正是如此。而现代道德哲学则是通过表明道德规范合乎我们自然人性的某种本质特征,来达到同样一个目标。通过一种社会学的分析,本文证明了这两种类型的人性观念,分别是古代社会与现代社会的必然产物,即一种现代性的儒家道德哲学,必须建立在某种形式的单一人性观或自然人性观的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2.
本文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于在人性问题上的种种理论观点进行了历史的回顾和辩证的分析。作者认为,马克思主义的人性观与以往一切人性论的根本区别,就在于把人的社会性、阶级性作为人性问题的核心,从而科学地揭示了人的本质。针对近几年来我国学术界在这方面出现的某些理论混乱,文章强调指出,抽象地谈论人性,否认人的社会性、阶级性,以至认为人性即是主体性等等,不仅在理论上是站不住脚的,而且在实践上也是十分有害的。  相似文献   

3.
所谓"人性",一般指有别于动物的人的基本特性。它是研究人学问题和人文现象的理论起点。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之所以不同于动物,就是他处在一定的现实关系中,经由社会、文化的造就才使人成为人的,为此确立了一种科学的人性观。因而"人性"不是人的自然本性(生物属性),更不是"一切人与生俱来、生而固有的普遍本性"。此外,在探讨何谓"人性"问题上,要避免将"人性观"与"伦理观"混为一谈。这是因为"人性观"根本上是要说明一个"是"(人是什么)的问题,故而对其的评价应采取事实的、科学的态度;而"伦理观"根本上是要说明"应当"(人应当是什么)的问题,故而对其的评价应持守理想的、价值的尺度。  相似文献   

4.
主体性是人之为人的根本属性,西方现代管理模式把人视为追求“功利”最大化的要素与工具,人的主体性地位遭到根本否定。如何实现管理模式的创造性转换,实现人的自由与解放,使人回归人本身,是后工业时代管理学所应思考的根本问题。主体性理论对人主体地位的肯定,为管理学的发展提供了合理的人文理念和哲学基础。依据主体性理论与主体间性理论,对管理的目的、管理中人的地位、组织权力、管理制度等根本问题做了重新思考和回答,并以人的主体性地位确立为根本,提出了效率与人本统一,管理与人的根本特性相互渗透、相互结合的新组织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5.
我国2004年宪法修正案已经为以人为本司法观的构建奠定了宪政基础。以人为本司法观要求现代司法珍惜人的生命和自由,保护人的财产,重视人的精神利益。它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理性要求,其理论基础包括:现代法治理论、程序主体性理论和权力与权利的关系理论。以人为本司法观是判断司法是否公正和是否有效率的根本依据,而司法公正与司法效率则是以人为本司法观的具体化。  相似文献   

6.
人的主体性是主体在认识和实践活动中能动地作用于客体所表现出的能动性、创造性和自主性。它的生成与发展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发展人的主体性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对人的主体性发生与发展有导向功能、激励功能、塑造功能和凝聚功能。当代思想政治教育要发展人的主体性,就要抛弃错误的价值取向,确立正确的价值观、方法观、主体观和任务观。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一书中,通过对异化劳动的分析,对资本主义社会中人性丧失的揭示和对未来共产主义真正的人性复归的向往,批判了传统理性主义人性观和非理性主义人性观,超越了传统理性主义人性观和非理性主义人性观的抽象对立,把"抽象的人"变成了"现实的人",从而诞生了包融了理性和非理性成分的现代理性主义人性观.  相似文献   

8.
生态学理论为分析和解决教育生态问题提供了新视角.以生态学的联系观、动态观和平衡观来指导课程建设,不仅可以使课程设计生态化,还可以使课程资源管理生态化,从而达到培养出符合社会生态发展规律的人才,实现教育生态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本文认为企业经营中对人的管理是根本。根据辩证唯物主义的人性观,肯定人具有社会性和能动选择性,提出“社会选择人”的管理学原则,进而强调在现代企业(尤其社会主义国有企业)中注重“协调、凝聚、激励、升华”等柔性管理原则的重要意义。同时论述了柔性管理与思想政治工作的联系与区别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论主体性教育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玉丽 《南都学坛》2001,21(5):106-108
主体性教育管理强调的是具有主体性的教育管理者 ,通过积极能动的管理方式 ,对有关教育资源进行有效利用 ,培养出具有主体性特征的人从而使教育更好地为社会服务。这一思想建立在一定的人性观和行为科学管理理论基础上 ,主张在实施中 ,树立主体性教育管理观念 ,开展宏观有序的教育管理活动 ,构建完善的教育管理体制 ,健全激励———约束教育管理机制 ,实施权变型教育管理领导方式 ,进行工作———育人教育管理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11.
和谐思想产生的现实依据是人类的各种冲突。道家是从字宙秩序层面看待社会和谐的.合道是万物和谐的根本机理。在老庄那里.达到和谐有两条途径:一条是社会秩序向字宙秩序返回.另一条是人心或人性向自然人性返回,字宙秩序和自然人性是道家和谐观的两大支柱。道家和谐观对于处理当今世界人与自然、人与人和人与自身的冲突具有普遍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关键在于人。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多元化主体性要求主要是对人的实践方式进行生态控制。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主体性要求以人的生态性存在为人性预设,人的生态性存在意味着人是自然存在和社会存在的统一体,这种二重性的统一成为了把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有机结合起来的人性根源。我国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主导性价值指向就在于人本导向,即以人的可持续生存和发展为目的和归宿。  相似文献   

13.
人性研究是运用一定思维方式展开的关于人的哲学研究。从思维方式的角度看,既有的人性研究有两个历史类型:一是运用经验思维形成的发生论的人性观,是把人生之初具有的规定性当成人性的人性观;二是运用抽象思维形成的本质论的人性观,是把与人的诸种现象相对立并规定这些现象的人的本质当作人性的人性观。在今天的科学眼界内应当运用具体思维建立规定性的人性观,以揭示人的蕴含着不同层次、不同维度的特殊规定性和相互间的差异性的特有共性为己任的人性观。这种人性观的具体内容就是人的自觉行为主体观:人是由猿进化来的在一定遗传素质基础上、在一定环境中广泛吸收社会文化而形成的追求创造实现价值的、人性与个性统一的自觉行为主体  相似文献   

14.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培育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主渠道。反思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从培育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角度分析,存在受社会中心课程观和知识中心课程观的影响、课程目标存在缺陷、课程内容未考虑地区和教学对象的差异等问题。因此,必须,树立育人为本的课程观,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目标和内容建设,增强课程设计的科学性,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为落脚点,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文学艺术或反映、表现以人为中心的社会生活,或反映、表现人化了的自然,都不能离开人。因此,人的本质是什么,人性的巧史发展情况是怎样的,人性与阶级性的关系又如阿,就不能不是文艺理论中的重要问题。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性问题的一系列观点,对于文艺创作和文艺评论,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在马克思、恩格斯的新的人性观出现以前,欧洲理论界、文艺界在人性问题上的流行观点有二:一是认为,人性就是人的自然本性,它是固定不变的,普遍永恒的;人性的核心是个人主义。这种人性观可以卢梭为代丧。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赤裸裸地写道:“人性的首要法则就是要维护自身的生存,人性的首要关怀,就是对于自身的关  相似文献   

16.
人的主体性是现代社会的重要问题,在西方启蒙时代初期,人的主体性观念是以人的理性为基础建立的,人的理性与西方传统的上帝(超感性领域)观念相互交织,共同构成西方近代社会人的主体性观念。尼采的"上帝死了",打破了西方社会人的主体性观念的内在和谐,虽为人的存在注入了生命活力,但由于尼采彻底抛弃了西方传统的基督教道德及近代理性主义主体性哲学,致使他的以强力意志为基础的主体性哲学陷入反理性主义泥潭而无法自拔。挣脱了传统制约的现代西方人的主体性观念在为西方社会创造了丰富的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彻底打破了人与世界、现代与传统的和谐,从而使现代西方人处于"无家可归"的状态。海德格尔认为,应把人的主体性确立在追求人与自然、社会及现代与传统的内在和谐的基本范畴内才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17.
曾经有一段时间,人性理论与马克思主义无缘,似乎成了资产阶级学者的专利.直到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学界开始研究马克思的人性理论,并且取得了很多成就,但是还有很大的研究空间.当前,学界对马克思人性观的研究大概包括以下五点.第一,对人性概念的厘清存在着两种争论.一是人性是指人生而固有的普遍属性,还是指人与其他物相区别的根本特性,二是人性与人的本质的关系问题.第二,考察了马克思人性观的形成条件和过程,包括理论来源以及概括为五个阶段的过程.第三,重点讨论了马克思人性观的内容和特点,并且从多个维度进行了概括,有利于全面理解马克思的人性观.第四,在前者的基础上对马克思人性观作出了评价,说明了马克思人性观对人性研究领域的重大突破.第五,结合历史和现实情况探讨了马克思人性观的意义.除了国内学界的研究,目前尚未查到对马克思人性观进行专门研究的外国著作,或者是将马克思人性观作为一般性人性观研究中的观点之一进行讨论,或者是在研究马克思理论时,将马克思的人性观作为其中的一部分内容来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现代人学观重新审视老子的伦理思想认为老子的伦理思想以人性为基点,解决了人自身入与人人与自然三个方面的问题,形成了其朴素的人学伦理观,是真正的人性的道德,并指出了它对于现代道德重建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淮南子》人性观包括自然的人性和社会的民性。民性善使哲学层面的人性理论和现实社会联系起来,为理论向政策实践的转化作了铺垫。《淮南子》又提出"节欲"反性"说,完善其关于人性的理论,为其治国理论服务。《淮南子》人性观在现代社会仍有着积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20.
和谐社会的构建必须尊重人性发展的规律。中西方对人性观探讨的目的就是以人性观为价值基础去认识和调控社会,从而达到社会协调发展的最终目标。通过对中西方人性善恶观差异分析,为我们在和谐社会构建中遇到的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如何协调,社会调控方式如何有效发挥作用等问题的解决提供可操作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