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川端康成在其名作《雪国》中以深邃的文化理念和别具一格的观察视角营造了独特的感觉世界。他以新颖的艺术视角和细腻的文字成功地建构了叶子和驹子的形象。两位身份卑微的女子在命运挫折面前保持着纯朴之心和积极虔诚的人生态度。那夜空中火花般的生命力是川端康成独特的审美视角,是他在文学空间里构筑的感觉世界。川端康成在文本中运用了象征、...  相似文献   

2.
正川端康成是日本新感觉派作家、著名小说家,他幼年父母双亡,由于从小缺乏亲人的关爱,川端康成性格内向、不擅应酬。1924年,从小就立志当小说家的他从东京大学国文专业毕业,此后他相继写出代表作《伊豆的舞女》《雪国》《千只鹤》等,1968年川端康成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声名大振后,常有人找上门来,拉川端康成参加各类活动。一次,川端康成身体不适,正在家休息,有位朋友却  相似文献   

3.
川端康成是日本新感觉派的代表作家之一。1968年,通过《雪国》、《古都》、《千只鹤》等作品,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川端康成面向于改革传统的文学技法和表现形式,注重现实的感觉,把欧美现代派的小说技法和日本的传统文化很好的融合起来。川端文学在具备民族个性的同时,也具备了世界性的意义,川端文学以及新感觉派文学给中国文坛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雪国》论考何乃英川端康成(1899~1972)的中篇小说《雪国》自1948年出版单行本以来,一直被公认为作者的代表作之一;1968年它又和《千鹤》、《古都》一起被列为诺贝尔文学奖的三部获奖作,因而更加驰名世界了。不过,由于思想内容的复杂性和艺术表现...  相似文献   

5.
日本的《雪国》研究特征是:“川端热”中的褒贬评价不均衡;研究态度严谨、资料翔实。中国的《雪国》研究特征是以社会学批评观点为主的研究阶段较长;日本等国研究成果的译介、中国比较文学的兴起推动了川端康成研究进程。两国的国情及传统文化对形成两国川端康成研究的不同特征给予了不可低估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川端康成的《雪国》对莫言文学创作,尤其是《白狗秋千架》的创作产生深刻影响,使他“产生心灵上的感应”,建立起自己的“精神故乡”——“高密东北乡”这个“文学王国”.《雪国》的驹子与《白狗秋千架》中暖的人物形象与悲剧命运同作品的创作背景与社会制度紧密关联,因而对这两位主人公进行比较研究时应在作品的创作时代与传统民族文化背景下加以观照.  相似文献   

7.
川端康成虚无思想的集中体现──谈《雪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川端康成虚无思想的集中体现──谈《雪国》卢燕任何一个作家,无论他怎样独辟蹊径,都不可能不受时代潮流和社会生活的影响,也不可能不受民族传统文化的制约。川端文学的支撑点,正是建立在日本古典文学传统和西方现代派艺术表现手法等基础上。川端康成在继承和创新的自...  相似文献   

8.
“物哀”这一审美意识已经渗入到日本人的感情世界,成为民族文化的一部分.文章以川端康成的《雪国》为研究对象,从中看川端康成对“物哀”文化的继承与发扬,进而探究“物哀”在日本民族各个方面的表现,同时也分析“物哀”意识对整个日本民族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杜威在《艺术即经验》中指出,长期以来心理学家、哲学家、道德家对于感觉的诸多负面评价都源自一种对人之基本生存的误解,即未能看到人的独特之处恰恰在于有可能“将感觉与冲动之间,脑、眼、耳之间的结合推进到新的、前所未有的高度”,而艺术恰是这种结合的有效证明。本文旨在从杜威的这一重要判断出发,通过回溯他早、中、晚期代表著作中对感觉的讨论,考察其感觉观的变迁,进一步讨论艺术中的情(感觉)、思(理性)、做(行动)三者的关系,并指出杜威最终在《艺术即经验》这部美学经典中,找到了克服“情、思、做三者分离”的出路:艺术让人学会有意义地使用自然的材料和能量,与此同时,人的脑、眼、耳相互之间也获得了高度结合。  相似文献   

10.
1968年,日本著名作家川端康成的《雪国》、《千鹤》和《古都》“以其敏锐的感受,高超的叙事技巧,表现日本人的精神实质”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为他带来这一崇高荣誉的三部代表作品中的《古都》,是代表着川端康成后期更加成熟的创作手法和艺术风格的一部力作,在他一生的创作中,占有很高的地位。  相似文献   

11.
川端康成的小说将凝重与冷清,浓艳与虚无,不可捉摸地结合在一起,精致而富有朦胧的诗意,其中贯穿着一种淡淡的东方宿命,蕴含着人生的徒然与美的终结,以及无端的哀愁。小说《雪国》诗意地表现了川端康成这种禅意化的虚无思想。从作者对《雪国》的故事背景和人物形象的虚无化处理着手,可挖掘并剖析川端康成虚无思想的特质。  相似文献   

12.
《高野圣僧》与《雪国》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泉镜花和川端康成的代表作《高野圣僧》与《雪国》都以“情趣与虚幻美”这种表现手法成功地展示了日本的传统之美。这是浓缩了近代表现形式和效果的“日本式”创作手法。泉镜花是这一艺术形式的开创者,而川端则赋予了其川端式的表现内涵。“典雅、悲凉和幽玄”是二者的表现共性。同时,与“神秘、怪诞”的“镜花式”的表现特性相比,川端的“梦幻天堂”中潜藏的则是“虚无”的基调。二者以此丰富并影响了日本文学。  相似文献   

13.
《雪国》是川端康成问鼎诺贝尔文学奖的重要代表作 ,自问世以来 ,毁誉不一。为此 ,从日本文学传统与西方现代派技巧结合的角度切入 ,力求揭示《雪国》整体上呈现出的忧郁、哀伤、抒情的风格特征  相似文献   

14.
《雪国》是一首美丽而有充满忧伤的梦幻曲。冷艳、虚无、缥缈的超现实的美集中反映了川端康成对美的执著追求。倘若将《雪国》看成一支凄凉、感伤的乐曲,那么虚无就是它的主旋律。幽玄理念与日本传统文化是形成其虚无思想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对于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雪国》的主旨 ,评论界见仁见智 ,有说是写爱情悲剧的 ,有说是写女性受难和女性归宿的 ,有说是写美的虚幻的 ,有说是写美与死亡的。本文认为 ,这些观点都有一定道理 ,但论者都未注意到《雪国》深厚的中国文化底蕴。事实上《雪国》中有诸多中国古代文学的痕迹 ,《桃花源记》、《游仙窟》、《蚕女》、《牛郎织女》等作品与传说的影子在《雪国》中依稀可寻。由于这些中国文学因素的存在 ,《雪国》表现出明显的避世主题  相似文献   

16.
川端康成的代表作《雪国》以深邃的文化理念和别具一格的观察视角营造了一个自然世界,其中涉及到的动物多达22种。《雪国》中对动物的描写,暗含了主人公命运的变化。叶子的消亡、驹子的悲惨命运以及岛村灵魂的净化与升华,都暗含在对动物形象的描绘之中。川端康成正是透过它们感受到了人类死亡的永恒意义,表达了对生命的赞美。  相似文献   

17.
从传统的继承、人物的构造、环境的描写、风俗的体现看,《雪国》渗透着川端康成独特的民族审美情感,是其强烈日本意识的美学表现。  相似文献   

18.
《日出》、《雪国》都是诞生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文艺作品,虽然分别出自中日两位大家之手,其结构却都以悲剧而告终。但通过其中主要人物形象的比较,可以发现两位作者的悲剧意识中蕴藏着丰富的不同内涵。《日出》描绘了曹禺青年时代对所处社会的一腔愤懑,通过道教经典和基督教义为读者展现了一线光明,而《雪国》则描绘了川端康成东方式佛禅虚无的思想,通过虚构的雪国展现了川端式的悲与美的结合。  相似文献   

19.
《雪国》是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品之一。在这部作品里,作者以抒情、细腻的笔调,描述了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这部被誉为“近代日本抒情小说经典”的中篇小说,展现了日本文学的传统美,散发出川端文学的无穷魅力。  相似文献   

20.
“要使人觉得一朵花比一百朵花更美”①这是川端康成所致力要达到的美学境地.一九三五年一月至一九四七年十月,他以十余年的心血完成了世界名著《雪国》的写作,从此作家夙志得展,如愿以偿.《雪国》作为代表作之一,不仅使这位日本人的文学事业步入了新的高峰,而且也使他紧跟在一位印度同行之后,成为拿到诺贝尔文学奖的第二个亚洲人,得到了国际文学界的首肯. 《雪国》荣膺诺贝尔文学奖的缘由,被认为是以“非凡的感情,高超的文学技巧,表现了日本人内心的精华”.评奖委员会的这一结论,一般地说,当不应视为无稽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