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毛泽东是中国工业化道路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他对中国工业化道路进行了艰苦的探索,提出了许多正确的思想理论观点,如以重工业为主,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同时并举;建设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国家;地方、企业要有相对的独立性和自主权等,这些思想理论观点构成了毛泽东关于中国工业化问题的理论体系。认真学习和研究这一理论,对于理解我国今天的工业化道路具有重要的启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初期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代中共中央领导集体形成了对我国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若干构思和设想。这些思想主要是关于中国工业化的道路和目标模式问题 ,工业化与社会进步的关系问题 ,以及工业布局、工业与其他行业的关系等问题。最终 ,于 1 956年形成了关于中国工业化的理论 ,这个理论的基本内容是 :以农业为基础 ,以工业为主导 ;在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前提下 ,注重发展农业和轻工业 ,发展工业要和发展农业并举 ;要合理地布局我国工业 ;工业现代化必须学习外国的好经验 ,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础上争取外援  相似文献   

3.
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初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代中共中央领导集体形成了对我国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若干构思和设想。这些思想主要是关于中国工业化的道路和目标模式问题,工业化与社会进步的关系问题,以及工业布局、工业与其他行业的关系等问题。最终,于1956年形成了关于中国工业化的理论,这个理论的基本内容是: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在优先展重工业的前提下,注重发展农业和轻工业,发展工业要和发展农业并举;要合理地布局我国工业;工业现代化必须学习外国的好经验,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础上争取外援。  相似文献   

4.
土地改革完成后 ,为发展工业 ,毛泽东领导中国走上了一条改变农业经营方式 ,使小农经济向集体经营、规模发展的农业合作化道路 ,对中国农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 ,为今天中国农业现代化提供了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从中国是一个经济文化长期落后的农业大国国情出发,对中国的农业现代化问题进行了艰辛探索,创造性地提出了中国农业现代化的理论,他的有关论述成为了中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由于受到国内外环境的限制,以及中国传统小农经济思想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毛泽东在农业现代化发展问题上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失误。对毛泽东在农业现代化道路的主要贡献及其失误进行探讨,有利于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与中国工业化和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尽快摆脱贫穷和落后 ,从五十年代初到六十年代初 ,毛泽东着重研究了工业化问题 ,提出了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的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理论。毛泽东工业化思想的提出 ,坚持了三个基本原则 ,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工业化思想 ,开启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大潮的先河 ,为后人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大厦的构筑奠基。  相似文献   

7.
为寻求适合中国国情的农业现代化道路,毛泽东进行了艰辛探索。这种探索虽然未能由毛泽东本人达到既定目的,但为我们最终走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业现代化道路奠定了必要的基础。毛泽东的探索抓住了中国农业发展的社会主义方向,努力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农业现代化建设实际相结合,不乏良好的开端。探索的代价没有白付,我们今天找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业现代化道路,正是纠正和避免毛泽东曾经犯过的错误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农业是民生之本,立国之纲。1955年底,在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工作加速完成之际,为了更好地指导农业发展,给亿万农民指明一个奋斗方向,毛泽东统筹考量我国现实国情和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经验,领导制定了《1956年到1967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这一指导农业发展的专门规划。这一规划集中体现了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农业生产、农村建设和农民进步等重大问题的集中思考和实践总结,是党独立自主探索新中国农业现代化道路的一次伟大尝试。这一规划的出台与实施为党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解决好“三农”问题并成功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业现代化道路提供了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9.
建国初期毛泽东工业发展战略思想经历了三个阶段,新中国成立前期,毛泽东根据我国革命形势和经济发展需要,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经济和工业建设的基本方针,为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展奠定了基础;三年经济恢复时期,毛泽东明确提出“三年准备、十年计划经济建设”的工业发展战略思想,为有计划的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准备了条件;社会主义改造时期,毛泽东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实行计划经济,在重工业、农业、工业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政策主张,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同步发展。毛泽东工业发展战略思想是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理论保证,对于理解当今我国的工业化道路亦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建国后,毛泽东从中国国情出发,科学分析了我国国民经济状况,认为农业是发展国民经济的基础,它关系到国家的安危,关系到中国工业化能否实现。为此,毛泽东指出:要发展农业,就必须走社会主义道路,遵循农业发展的客观规律,关心农民的物质利益,提高农民的文化水平,走农业机械化道路。  相似文献   

11.
工业化是指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化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毛泽东从中国国情出发,提出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发展国民经济的总方针,重、轻、农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协调发展,互相促进.走中国自己的工业化道路的思想理论和历史实践,对我们今天走出一条有时代发展特点,符合客观规律和我国国情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有相当的现实意义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逐步提出发展农村工业的战略思想,其根本目的是将新中国引向工业化道路。邓小平则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的这一光辉思想,提出发展乡镇企业的思想和理论,使处于初级阶段的中国尽快走上现代化道路  相似文献   

13.
论邓小平对毛泽东农业经济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中国成立后,如何发展中国农业经济,毛泽东和邓小平都认为要走社会主义道路,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毛泽东根据当时国情设计的中国农业发展蓝图,在当时起过积极作用,但也暴露出许多弊端。邓小平依据毛泽东的农业经济思想,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取向的改革,使农业经济真正立足于我国生产力的现实水平,从而推动了农业现代化的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毛泽东农业发展道路理论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必须把农业发展放在首位。在如何发展农业的问题上 ,毛泽东关于农业合作化的理论 ,为我国农业发展指明了正确的道路 ,但也出现过理论和实践上的失误。邓小平从中国实际出发 ,提出农业的发展“一靠政策 ,二靠科学”,使我国农业正朝着现代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5.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必须把农业发展放在首位。在如何发展农业的问题上,毛泽东关于农业合作化的理论,为我国农业发展指明了正确的道路,但也出现过理论和实践上的失误。邓小平从中国实际出发,提出农业的发展“一靠政策,二靠科学”,使我国农业正朝着现代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6.
近代中国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大国,农民问题是中国社会的中心问题。大革命时期,毛泽东十分关注农民问题,深入农村进行社会调查,形成了丰富的农民革命思想。毛泽东的农民革命思想为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中国革命新道路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而且也为当代中国解决现代化过程中的农民、农业、农村问题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相似文献   

17.
1951年,围绕中国农业发展道路问题,毛泽东与刘少奇发生了争论。文章试从工业化的角度剖析争论双方的是与非,认为毛泽东的观点有其客观合理性,适应了建国初期工业化起步的要求,因而在特定时期被历史选择;而刘少奇的观点现在看来虽有其合理性,但却未得到实施,并不完全是因为毛泽东的个人权威所致,其中也有这种主张与当时工业化的要求不相适应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从1950年代起,毛泽东在接受苏联工业化教训基础上,对中国工业化道路进行了大胆探索,取得了积极成就,不仅正确处理了工业与轻工业、农业的关系,逐步明确了中国工业化道路的基本规律,而且在新中国建立后的较短时间内,冲破了外国势力的封锁、孤立和破坏,逐步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相似文献   

19.
作为新中国农业现代化事业的奠基人,毛泽东从中国的国情出发,不仅明确了中国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道路取向,而且较为全面地阐释了农业现代化的基本问题,初步规划了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战略步骤,从而对探索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做出了重大的理论贡献。这些开创性的理论成果,不仅发挥了必要的历史作用,而且其中的很多合理内核在今天依然极富启发性,对我们更好地落实十二五规划,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与长远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的农业合作化思想产生于革命战争年代,建国后得到进一步发展。毛泽东认为合作化道路是人民得到解放、由穷变富的必由之路,并且认为中国农业通过合作化走向社会主义是唯一正确的道路。在毛泽东合作化思想指导之下进行的农业合作化运动,虽有失误,但具有不容否认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