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经济和社会转型的背景下,我国政府正探索实现善治的途径。善治的实质在于实现政府、市场与公民社会的良好合作。公民社会正在城市共同治理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参与者身份。公民社会形成的内在基础是公民广泛的政治参与,政府组织当然也是公民政治参与的组织者和发起者,但政府无力也无法直接去培育公民的政治参与的能力。当前,只有发展社区民主是培育公民政治参与的有效途径和现实选择。发展社区民主、构建和谐社区首先要完善社区自治组织建设,为公民政治参与提供组织平台;其次要加强公民意识教育,增强公民政治参与的内在动力;再次要探索新型的政治动员模式,引导公民理性的参与行为。  相似文献   

2.
雾霾污染考验国家治理的行动模式,公民参与雾霾治理具有独特的优势与现实必要性。在当前雾霾治理过程中,公民参与面临的困境包括"搭便车"行为与"囚徒困境",信息不对称、信息公开和共享机制不完善,个体行动乏力,缺乏法律保障、制度保障与组织保障等。公民个人应当树立环保意识,改变生活方式,在源头上直接参与雾霾的防治,进而参与雾霾的公共治理活动。政府要建立大气治理信息共享渠道,保证公民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建立多种信息收集渠道,汇集对大气治理的意见和建议;把公民参与纳入环境政策制定的过程中。社会组织的参与是公民参与的延伸与拓展,也是促进或推动公民参与雾霾治理的重要力量,社会组织应发挥其组织和专业优势。此外,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也是雾霾治理的合理模式。  相似文献   

3.
制度可以规范行为,因此制度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根本性的意义。通过各类单位及社会组织把公民组织起来,是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一条重要的路径。创建和谐单位组织,要着力突出以人为本、人尽其才,科学发展、规范秩序等方面。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社会调查的方法研究公民素质与选举投票行为的关系。研究的结果表明,在公民的受教育程度、政治职业身份、经济利益等因素中,那些所谓公民素质的因素与选举行为没有直接的决定性关系,而利益因素是选举行为的决定性因素,这一结论的得出,驳斥了长期以来很多人的错误观念:“中国经济文化落后,公民素质太差,不能搞太多的民主选举。”它证明中国公民完全有能力实行民主选举。  相似文献   

5.
王新松 《浙江学刊》2015,(1):204-209
尽管在我国公民参与已经成为公民影响公共事务的重要方式,对公民参与的研究目前仍较为有限,大多数研究将焦点集中在政治参与,而忽略了公民参与的其他方面,例如社会参与。本探究旨在对公民参与的概念进行辨析,厘清公民参与、政治参与和社会参与三者间的关系,并简要分析公民参与的理论框架,在此基础上,试图将社会参与的概念和研究议题带回到研究者的视野中。与以往的社会参与研究不同,本文强调以公民个体(而非组织)为研究主体,关注个体的社会参与行为动机,社会参与对个体的公民网络、社会资本、功效感等带来的影响,以及社会参与和政治参与之间的关系等。  相似文献   

6.
张进美  刘武 《社会工作》2011,(10):47-50
公民慈善捐赠作为国家慈善事业的基石,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界关注。当前各位学者除了阐述公民慈善捐赠行为的重要性外,还着重研究了公民慈善捐赠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然后,学者们把研究重点落在了"哪些因素影响了公民的慈善捐赠行为"以及"如何更好地促进公民做更多慈善捐赠"。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公民权力的角度来界定公民参与。非政府组织作为公民自组织形式,是公民权力的重要实现途径。文章分析了中国非政府组织在三种公民参与模式中的作用和特性。其中,结构性参与的赋权意义最强,但尚处于自组织性薄弱的个体参与阶段;最常见的决策性参与中,倡导性非政府组织虽然在某些领域获得成功,但仍未形成普遍的制度性参与途径;参与式治理模式则在农村、城市社区、弱势群体自治和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等方面,形成公民权力新的生长点。文章最后指出,中国非政府组织参与的首要障碍是中国传统的取舍性权力结构。促进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首先必须建设共享性权力结构,其基础是政府的公共性。  相似文献   

8.
黄娟 《社会工作》2011,(5):47-48
公民慈善捐赠作为国家慈善事业的基石,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界关注.当前各位学者除了阐述公民慈善捐赠行为的重要性外,还着重研究了公民慈善捐赠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然后,学者们把研究重点落在了哪些因素影响了公民的慈善捐赠行为以及如何更好地促进公民做更多慈善捐赠.  相似文献   

9.
关于民事行为若干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事行为是公民和社会组织旨在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的行为,它分为民事法律行为(即有效的民事行为)、无效的民事行为和可变更或撤销的民事行为;一旦实施了民事行为,就能够产生肯定的或否定的民事法律后果;我国民法通则首次正式使用民事行为概念,对于完善和健全民事法律意义上行为的层次结构,建立科学的民法概念体系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0.
女性政治参与状况的研究--对湖北省754名女性的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芬  慈勤萍 《社会》2003,(12):36-39
政治参与是公民的政治权利得以实现的重要方式,它反映着公民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地位、作用和选择范围。关于它的定义,不同学者有不同的理解。我们认为,政治参与是普通公民通过各种合法方式参与政治生活,直接或间接影响政治决策制定与执行的政治行为。因此,本文所指的政治参与不包括以非法手段进行的政治斗争行为,也不包括政府官员及职业政治活动家的政治管理或政治统治行为。  相似文献   

11.
追求公共善:当代西方对公民责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威威 《唐都学刊》2007,23(1):37-41
公民责任是指公民履行与其公民身份相适应的、符合社会公共善的义务以及对行为后果的承担。当代西方公民责任研究的兴起有历史和现实两方面的原因。历史地看,西方公民理论家无论主张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公民资格都承认良好的公民素质对于民主制度的建立、稳定和发展是必不可少的,因此都对公民责任持肯定态度。现实原因则既是政治话语自然递进的结果、是民主实践发展的需要也是对过度强调的权利的修正。当代西方对公民责任的研究主要从四方面展开:其一,公民责任是公民维护民主政治的义务;其二,公民责任被视为公民美德的体现;其三,公民的核心责任是政治参与;培养公民责任具有多种途径等等。  相似文献   

12.
王喜珍 《社科纵横》2006,21(1):71-72
《国家赔偿法》实施十年来,在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突出表现为赔偿范围的狭窄。抽象行政行为同具体行政行为一样,也会对公民、法人和其它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对此种损害,受害人同样有权利获得国家赔偿。《国家赔偿法》虽未明确否定抽象行政行为可赔性,但实践中受害人却根本无法获赔。疏通获赔途径,政府对抽象行政行为造成的损害承担责任,是法治政府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3.
崔达 《社科纵横》2007,(9):55-57
非政府组织在当下社会的不同领域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已然成为政府和企业之外的第三方力量。基于非政府组织与公民社会关系的省察表明:作为公民参与的平台、公民自治的形式、公民精神培育的载体、公民社会与国家合作互补的途径,非政府组织对促进公民社会的发育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韦朝烈 《探求》2006,(4):10-13
公民社会组织对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要作用。但中国公民社会组织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存在着自主、自治、自立性差,公信力不足、动员能力不强,人才缺乏,资金短缺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是促进公民社会组织健康持续发展、促进其社会功能充分有效发挥,进而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5.
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对服务型政府构建的价值及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齐海丽 《创新》2010,4(3):30-33
秩序是政治生活基本的价值,供给秩序是服务型政府的职能定位。服务型政府是公民本位的政府,公民与政府的良性互动是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基础。但是,惟有有序的公民政治参与才能发挥正向功能,有序的公民政治参与对服务型政府构建具有多层价值。为了充分发挥这种价值和效用,就需要政府、社会组织和公民共同努力推进公民有序政治参与。  相似文献   

16.
论和谐社会语境下公民守法的道德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同君 《学习与探索》2006,3(6):105-109
和谐社会是法治社会高度发展与完善的一种成熟状态;和谐社会的最基本要求不仅仅是社会秩序化,还要求人们的行为在社会秩序化的环境中进一步正当化与合理化,即行为规范的伦理化。公民守法是法治社会的最基本条件,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伦理底线;只有公民的守法行为上升为一种积极主动的理性境界,才能符合和谐社会秩序的基本要求,这种“理性境界”就是公民守法的道德自律精神。公民守法的自在阶段或道德他律阶段是守法道德机制的必备环节;公民守法的自为阶段或道德自律阶段是守法道德机制的发展环节;公民守法的自由阶段或道德完善阶段是守法道德机制的理想状态。守法的这三个阶段不是截然分开的过程,而是相互连续和相互承接的。  相似文献   

17.
公民是伦理治理或善治的主体和关键要素.一个持久和正当的伦理治理行为,既是公民施行的治理,也是对公民实行的治理,因而就可以理解成是公民的“互治”.公民身份的共和主义解释所涵括的积极生活、爱国主义以及勇敢、宽恕与承诺等美德,能够最大限度地克服当下以个人权利为导向的“公民私人化”倾向,更加符合当代政治社会的公共性和重叠性情境.  相似文献   

18.
《社科纵横》2019,(1):71-77
公民具有言论自由的宪法权利,公民网络反腐是公民行使言论自由权、参政与议政权、监督权、检举权的表现,也是政府信息公开的客观要求,具有法理依据。公民通过网络反腐来与腐败行为作斗争,它在取得巨大效果的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于其侵害隐私权的质疑。当前中国网络反腐存在网络举报反应机制不健全、网络曝光信息规整机制不完善以及公民网络反腐的非理性参与等缺陷。公民网络反腐必须要依法进行,只有受到相应制度的规范才能更好地发挥网络反腐的作用。但是,当前中国相关制度不是很健全,需要通过规范网络举报行为,建立网络反腐互动机制,完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来完善中国网络反腐的公民参与机制,以促进网络反腐朝健康的方向发展,更好地发挥网络反腐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非政府组织中的公民参与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当代西方公民参与面临着民主参与精神和公共领域衰落、公民身份和权利流失、公民共和主义和公民自由主义内在张力等困境,并通过非政府组织平台,实现了进入"生活政治"和"公民治理"的转向.近年来我国非政府组织获得了蓬勃发展,其中的公民参与具有特殊的"中国"意义和取向,因此,积极促进非政府组织中的公民参与,推进"公民治理",就成为中国民主法治进程中重要而持续的社会动力.  相似文献   

20.
当前,由于社会大环境的影响,高等院校中也出现了许多学生组织青年自组织.这些组织可以说是培养青年学子民主意识、塑造现代公民文化的演练场,是社会文化代际转换的驿站,更是型塑现代社会公民文化的起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