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根据近年来英山县农村出现的4 0 0 0多独女户家庭不领二胎生育证或领证而暂不生育、退回生育证的现象 ,县计划生育委员会进行了专题调查。一、调查设计及调查对象基本情况(一 )调查设计 :根据各乡镇统计表 ,选取二胎指标积存率较高的村、山头远的村和乡镇附近条件较好的村为样本点 ,共涉及 7个乡镇 16个村 10 0个一孩独女户。(二 )调查方法 :调查人员 2人一组 ,持花名册和问卷入户 ,由村干陪同 ,访问对象户及亲属。问卷内容 ,一是家庭基本情况 ;二是暂不生育的原因。(三 )百户基本情况 :1.年龄结构 :独女户夫妇年龄均在生育旺盛期 ,3 0岁以…  相似文献   

2.
文章结合2002年全国居民生育意愿调查及河南省农村居民数据分析结果,应用2009年末豫西农村田野调查中的质性访谈材料,研究中原地区深山村、丘陵村和平原村这三类农村中青年农民的生育观念。研究发现,受外出务工经历的深刻影响,青年农民的生育观念徘徊在传统与现代的交界。在城市务工时,受城市现代生活氛围熏陶,生育观念偏重考虑自身个体和小家庭的发展;在农村家乡时,重新受到传统生活环境的浸润和村落家庭生活竞争观念的熏陶,生育观念回归传统。  相似文献   

3.
利用皖南两县五村的社会调查数据,可以分析农村人口变动以及影响和制约农民生育行为的社会文化因素。在所调查的农村中,人口自然增长已出现零甚至负增长。加之人口外迁,人口增长呈绝对下降趋势。偏好男孩的传统观念是影响农民生育行为的最重要因素,但从长远看,该因素对提升生育率的作用是有限的;抚养小孩的成本日益提高以及观念的改变已成为制约农民生育行为最重要的结构性因素。这两个因素是市场经济和工业化发展的必然结果,对农民生育行为制约的长期性作用不会因计划生育政策的改变而改变。  相似文献   

4.
村落文化与民族妇女生育健康───武定县俄枯噜彝村妇女生育健康调查杨正权村落文化是指世代生活、居住、繁衍在一个边缘清楚的固定地点(自然村),以宗族为纽带、以信息共有为其主要特征的某一群体所拥有的文化(含伦理观念和行为规范)。①为利于弄清村落文化的定义,...  相似文献   

5.
杜先福 《百姓生活》2008,(12):12-13
给孩子拜"保保",埋下家庭危机隐患1962年,张素兰出生在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碑记镇长河村2组的一个半工半农家庭。1985年7月,她与同村4组青年农民谭康结婚,婚后生育两男一女。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山东省L市G医院1146名婴儿出生资料的分析,发现在当前的人口和计划生育方面,城乡结合部存在着超生现象严重和新生儿性别比重度偏高两大问题,而且两者紧密地交织在一起。针对问题的成因,仅从管理的角度看,加强对已生育第一胎,且年龄31岁以上育龄妇女生育的管理;加强对流动人口生育的管理;对私立医院和B超检测等相关医务人员重点防范;打击某些村(居)干部和基层计划生育工作人员的权力寻租行为,等等,将有助于减少超生和缓解新生儿性别比失调。  相似文献   

7.
已有研究运用全国生育率统计数据,验证了利用初育年龄能够对终身生育率进行较为准确的估计。在此基础上,文章应用2010年江苏、安徽、河南、湖南和四川五省以及2013年吉林省的农村人口整村抽样调查数据,对初育年龄和终身生育数量的显著负向相关关系进行了再次验证,并通过对微观个体生育行为的分析,发现这种关系在一定程度上源于其他因素对二者同时产生的反向影响,并从队列视角讨论了农村人口生育水平的估计方法。实证结果表明,育龄妇女受教育程度越高、初次生育前有过外出非农就业经历的,初育年龄越大,同时终身生育数量越少;其配偶的上述个人特征对于生育时机和数量的影响则表现出与前者相异的作用。虽然独生子女政策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二者之间的负相关性,但是随着生育政策的逐步放宽,文章所使用方法的可靠性也将增强。因此,对于经历了明显时代变迁的农村人口而言,利用同样为队列指标的初育年龄估计终身生育水平的方法,更有利于对农村人口的变化趋势进行长期预测,从而为人口预测工作以及相关人口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8.
穷则思变 上下求索致富路。今年46岁的胡永忠出生在皖南山区绩溪县瀛州乡中巧村,在那“多子多福”的年代,胡永忠的父母生育了5个儿子,胡永忠排行老大。中巧村山高地狭,人均水田不足两分。胡永忠兄弟只  相似文献   

9.
基于对皖南C村的实地调查,认为现代性消解村落传统文化之后,在特定村庄场域时空里由于家庭重心下移,农村出现责任伦理危机,养儿防老不再成为可能,致使农民传宗接代观念开始理性化。从责任伦理危机、家庭重心下移和家庭养老"女儿化"三个维度,来阐释农民生育偏好逆变的逻辑。  相似文献   

10.
羌园村,位于湛江徐闻县前山镇西南部8公里处,距大海约2公里。1650年黄应试来到此地,开疆拓土,娶妻岳氏,生育三儿:鼎隆、鼎高、鼎俊。谱牒为:应鼎之镇如正黄永,昭声丕振世泽孔长。1670年黄鼎隆迁居海南。而后,一支迁居前山镇科家村,一支迁居前山镇曹家村。羌园村现有村民约1000人,为单姓村庄。村址东高西低,村居呈凹字形,建屋坐东向西。村中庭院及周边,广植木菠萝、龙眼、荔枝、石榴、杨桃、黄皮、芒果等果树及苦楝等乔木。村前有一棵高大的厚朴树,有近100年树龄;还有一棵有200多年历史的毛练树,系镇村之宝。  相似文献   

11.
衡水市饶阳县五公镇邹村3300人,6年无计划外生育,是计划生育"合格村"、"文明村"、"小康村".人人讲文明,户户比致富,已成为该村的一种时尚.该村村民之所以人心思富,人心思进,就是该村把弘扬婚育新风作为宣传工作的主要任务来抓,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我国城市妇女的生育心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妇女的生育心理,包含妇女对生育活动的主观意愿、生育动机与生育行为三部分。生育意愿是个人对生育的主观需求。如果具备了适当的客观条件,生育意愿就转化为生育动机,成为生育行为的直接内驱力,生育动机付诸实现,就产生了生育行为。在这三个有机组成部分中,生育意愿是基础。因此,本文在探讨妇女的生育心理中,侧重探讨生育意愿。  相似文献   

13.
利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7年数据,使用Ordered Logit回归方法研究不同生育政策背景下育龄妇女的生育行为,同时将生育意愿作为中介变量,进一步探究生育政策对育龄妇女生育行为的影响。研究表明,生育政策会影响育龄妇女的生育行为,一类、二类生育政策较严格地区的育龄妇女倾向生育1个孩子,三类、四类生育政策较宽松地区的育龄妇女倾向生育2个孩子,生育政策对生育行为产生显著影响。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和KHB方法验证了生育意愿的中介效应,发现生育意愿对生育行为也有显著影响且影响程度高于生育政策对生育行为的影响,这解释了生育政策放宽后,我国的生育率短暂上升后又下降的现象。总体而言,育龄妇女的生育行为受家庭、社会和政策等多种因素影响,应创造"生育友好"的家庭、社会环境并完善生育福利政策,提升妇女的生育意愿。  相似文献   

14.
借鉴他国生育保险制度的成功经验,积极推进我国生育保险制度的发展与完善。仿效他国生育保险制度立法先行,制定《生育保险条例》,进一步扩大生育保险的覆盖面,提高生育保险待遇,完善我国生育保险法制化建设。分析各国将生育保险与医疗保险合并管理的诸多优点,实现生育保险与医疗保险的有效衔接。鉴于我国生育保险基金筹集渠道过窄的现状,主张拓宽生育保险基金筹集渠道。  相似文献   

15.
女性在生育中的自我意识表现为女性对自我生育角色的认知、对生育选择和生育行为的控制,以及生育行为与生育性别数量带来的生育体验等三个方面。当前农村妇女在生育中的自我意识凸显其矛盾性,一方面农村妇女内化传统的生育观念,对生育无条件地接受,"男孩偏好"仍然左右着其生育行为;另一方面,农村妇女又不再甘心充当生育的工具,开始要求驾驭自己的生活,对生育行为更趋向理性控制,其主动性的发挥已经在很大程度上突破了男权文化的藩篱。  相似文献   

16.
文章通过对宣恩县小茅坡营苗族村的田野考察,认为苗族家庭在现代化背景下发生了7个方面的变化.这些变化反映了苗族社会的文化变迁,也必然会引起传统文化的进一步变迁.目前,鄂西南苗族的婚姻生育观念已发生变化,传统文化传承逐渐弱化,传统因素的重要性在年青人的意识中逐渐下降,苗村的开放性逐步增强.  相似文献   

17.
农村妇女作为一个弱势群体 ,在生育行为中往往是被动的 ,生育意愿并不被尊重。文章试图从社会性别视角来研究农村妇女的生育意愿 ,描述农村妇女生育意愿的真实情况 ,以及生育意愿的实现情况 ,特别是探讨当妇女不愿生育、却不得不生育时的内心世界 ,分析制约农村妇女生育意愿实现的因素  相似文献   

18.
基层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管理方法和管理机制的改革创新势在必行。应以我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以及地方法规为指导,改革基层已不合时宜的管理办法,以政策管理代替计划管理,以基本的生育政策引导和规范人们的生育行为。努力探索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机制,建立包括村(居)民自治与行政管理相结合为特征的管理体制,建立依法管理、政策推动、"费随事转"、项目带动、部门配合、综合治理为特点的工作机制,建立资源整合、资源共享、方便群众、优质服务为特征的技术服务阵地和利益导向与社会保障制度完善,领导重视、队伍健全、投入到位为特征的综合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9.
中国生育保障制度改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生育保障是提供生育期间医疗费用和劳动中断收入补偿的一个社会保障项目。我国现行生育保障制度存在着“碎片化”、公平性不足、实际惠及人数不多且运行效率不高等问题。根据“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的精神,应当确立全民生育保障权益,建立覆盖全民的生育保障体系----生育津贴制度+基本医疗保险中的生育医疗保障。建议将现行生育保险制度分拆,其中生育医疗费用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同时建立生育津贴制度,补偿生育者因生育而中断劳动的基本收入,并将覆盖范围由工薪劳动者扩展到全体国民。经测算,生育津贴制度资金需求量占财政收入的比重维持在较低水平,将生育医疗费用部分纳入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并没有明显加重用人单位缴费负担,因而此项改革必要且可行。  相似文献   

20.
影响我国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因素主要有区域生育水平的差异、现行工作机制的滞后、城乡生育水平的差异、群众生育观念与现行生育政策的矛盾等。因此,必须积极采取相应措施,缩小区域之间和城乡之间生育水平的差距,完善计划生育工作机制,从根本上转变群众的生育观念,稳定来之不易的低生育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