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对西方和现代化的回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方影响的扩大促进了非西方社会的现代化和西方化。这些社会的政治和文化领袖对西方影响的回应以下列三种方式中的一种或多种进行:抵制现代化和西方化;拥护现代化和西方化;拥护现代化和反对西方化。 抵制主义 日本从1542年最初接触西方直到19世纪中期,实行着一种本质上抵制的政策,它只允许引进象武器这类有限的现代化形式,而西方文化,包括基督教都被严格禁止。日本在17世纪中期,驱逐了所有的西方人。这种抵制的立场随着  相似文献   

2.
“现代性=西方性”,“现代化=西方化”,这样的等式在近两百多年的“现代化”争论中占主导地位。但在今天,“西方现代性”正在失去其普遍性的地位。“多元现代性”理论问世后开始强调现代性的多种形式。但是“多元现代性”理论有其弱点和局限性:弱点是现代性观不明确,局限性是认为现代性发源于西欧。本文提出了新的现代性理论,这一理论将解决“多元现代性”理论的缺陷,并将这一新理论称为“现代性的历史多层构成论”,简称“多层现代性论”。  相似文献   

3.
当代西方自由主义政治文化社会化特点及其实质剖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西方自由主义政治文化社会化,是西方发达国家为实现资本统治世界的“合法化”,将其政治文化向全世界传播和扩张的过程。实质是“西方化”或“美国化”。但是,当代西方自由主义政治文化社会化并不能使文化同一化,更不能实现自由民主的“崇高使命”,也不会使国家权力消亡。当前,全球文化的发趋势则是和而不同、求同存异。  相似文献   

4.
国内外学术文献、传媒中普遍用“西方化”一词描述俄罗斯和其他后共产主义社会正在发生的过程。本文将讨论该术语的适用性及相应概念对东欧的有效性。二战以来,西方对描述第三世界解放与有集权经历的某些国家经济加速发展的“现代化与发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俄罗斯全面提升与西方的关系,一时间,俄“融入西方”的议论兴起。笔者认为,“西方化”与“融入西方”并不是一个概念,而从传统理念和现实战略上看,俄“融入西方”的可能性很小。  相似文献   

6.
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独特文明观,是对中国式现代化发展中文明发展与不同文明间关系的基本观点和根本看法。它继承了中华传统“文明观”,批判了现代西方文明观,是对中国共产党在现代化道路探索经验的积累和提炼,是马克思主义文明观在当代中国的运用和发展。它包括“五大文明”协调的文明形态观,文明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交往观,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的文明价值观。它从文明观的维度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人文基础,为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提供思想指引。  相似文献   

7.
范义 《金陵瞭望》2007,(6):14-14
我们习惯上说“西化”的时候.一般都不包括马克思主义,这是历史形成的。“五四”时期,是新旧思想观念和中西文化猛烈冲撞的时期。西方许多的新思潮、新思想不断地闯到中国,马克思主义也是那个时期开始传入中国的。不过.那个时候比较多的人是把资本主义国家新的思潮,作为“西方化”来看待,因为它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是占统治地位的制度、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等。  相似文献   

8.
中国的人精神和西方的人精神都立足于“以人为本”,但其内涵和外延均有较大的差异。西方化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中国化在其早期就显示出非宗教性的品格特征——浓厚的人精神。所以由中西化所形成的中西人格取向,道德价值观迥然不同。历史赋予我们当代人的使命是通过改造传统化来发展现代化,而不是用现代化来嫁接传统化,这是我们搞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立足点和出发点。  相似文献   

9.
全球化过程中传统与现代化的问题是近年来的学术热点,西方学者的研究已经指出现代化的几种不同模式和实质.20世纪中国科学界的几位代表性人物,在现代化的不同阶段注意到中国的现代化,其实质是科学化,即将科学精神引入传统文化中,而不是西方化,他们给予传统不同的地位和价值.他们的论述对于对待传统具有重要的认识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0.
“以人为本”的思想源远流长,可以说,作为一种可能性历史久远。但可能性不等于现实性,中西方的社会生活实践也说明了“以人为本”并未成为一种普遍的事实。只有当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人学全面超越传统人学的理论缺陷,“以人为本”才超越了可能之域跨入现实之域。  相似文献   

11.
现代化与西化关系辩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化与西化之间存在着一个亦是亦非的辩证关系。从肯定的角度看,现代化的源头在欧洲;现代化的核心是西方文明;欧美国家首先完成了现代化;世界现代化的过程就是欧美现代文明在全球扩张的过程。从否定的角度看,现代化是一个价值中立的概念,而西化或欧化则是一个价值取向很强的概念;现代化中的许多内容都是中性的东西,不涉及价值取向;现代化虽然源头在欧洲,但西方文化并不是西方人独自创造的,而是人类文化长期融合、发展的结果;西方现代化模式还不完满,还需要探索和改进;现代化的过程虽然从整体上看是欧美现代文明在全球扩张的过程,但现代化的范围越大,卷入的国家越多,现代化的特色就越多,现代化离西化或欧化就越远;非欧美国家的现代化,不仅是一个新文化取代旧文化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旧文化接纳新文化和新文化改造、融合旧文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中国社会的历史国情和现实国情决定了中国社会的现代化,既非完全西化式的现代化,也非亚洲"四小龙"式或者前苏联式,必然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中国特色的现代化从其性质来看,主要有四个特点:中国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的现代化;中国的现代化是社会主义性的现代化;中国的现代化是持续发展性的现代化;中国的现代化是"赶超性"和"混合性"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3.
洋务运动是我国近代史上一场著名的革新运动,丁日昌作为洋务运动中的先行者、创新者与实干者发挥了重要作用。在 江南制造总局创办的各个阶段中,丁日昌积极参与其中,是该局的实际创办者之一。其近代海防思想符合国家近代化的要求, 促进了我国近代新式航运业的起步和发展。在教育近代化上,丁日昌大胆对科举制度提出变革,并积极促成了出洋留学计 划。丁日昌在洋务运动中发挥了不可忽视的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14.
陈序经是一位西化论者.但他提出全盘西化的主旨是希望中国实现现代化.他之所以不改变"全盘"的提法,主要是担心文化复古主义和文化折衷主义对中国现代化的危害.同时,他又有强烈的地方视野和浓厚的民族意识.不过他认为民族意识的培养不是靠对传统文化的维护,相反,他认为民族意识的培养要靠全盘西化,因为全盘西化有助于新的民族意识的产生.只有结合陈序经的地方视野,他的"全盘西化"论才能得到完整的理解.  相似文献   

15.
中国法制近代化是中国近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发展变迁的必然结果。近年来法制近代化是法律史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张晋藩先生在厘清近代化与西方化的基础上,对中国法制近代的可能性及其必然性作出了深刻研究。  相似文献   

16.
漂泊心灵--北美华文女作家笔下的漂泊性及其殊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漂泊一直是文学源源不绝的题材.古往今来传世的作品,全是探讨心灵、漂泊与依归的问题.百年中国现代化,是革新与传统的拉锯与涵化,知识界先留学日本,后赴欧美俄.台港澳之中的菁英花果飘零.特别是女作家的漂流情怀,为了家中的男性--父夫子而迁徙流离.不论对文学生命的助益或斫伤,实无逃于漂泊经验.交通通讯网络和翻译的一日千里,让世界缩小,各洲解除距离,联系及外移与日俱增,表面休戚与共之全球化已渐成型,除了政教和族群边缘化等因素待解外,文学的漂泊性可渐消失.  相似文献   

17.
汉语词汇现代化是语言规划的一个重要的目标。汉语词汇现代化主要在普通话层次进行,其方式主要有借用、创造新词和旧词新用三种。术语的科学性与通俗性是一对矛盾,两者尽可能完美统一,而两者结合碰到困难时,也可采取变通的办法,即两者共存分用。词汇现代化进程中要处理好语言现代化和文化西方化的关系。词典编纂应该反映词汇现代化的内容。关键词:词汇现代化; 语言规划  相似文献   

18.
现代儒学思潮是 2 0世纪 2 0年代以来影响中国思想界的重要社会思潮之一。从其本质来说 ,乃是对近代以来中国的现代化思潮的一种反思 ,是对近代以来中国的现代化思潮中的“西化”价值取向的回应。现代儒学思潮以承续儒家的“统绪”为使命 ,意欲在恢复传统文化的价值和地位的基础上 ,融会中西 ,弘扬儒学 ,以使儒学适应现代化的潮流。虽然现代儒学思潮关于传统与现代化问题的探索存在误区 ,但是这种探索 ,仍然是有其合理性和一定价值的。  相似文献   

19.
"新政"时期,是继洋务运动西北近代工矿业发展的又一个重要时期。西北一批具有近代意义的机器工业为西北的近代化奠定了工矿业基础,各类机器工厂和矿物学堂的开办,为西北用近代方式培养了第一批工程技术人员,这对西北后来近代机器工业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因为,他们同新的生产方式相联系,在西北整个近代历史过程中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更是为北洋政府时期西北近代工矿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中国的人本主义与西方的宗教有神论这一根本文化冲突出发分析了20世纪初中国的现代化探索,认为这一探索过程包括融合中西、西化和超越中西三个阶段,重点探讨了其发展演变规律及造成中国的现代化屡受挫折的文化根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