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读杜探疑     
唐代伟大诗人杜甫,于永泰、大历年间(765—766)客居云安(今四川云阳县)达九月多时间.本文拟就诗人“棲泊云安县”的住地及后来“船下夔州郭宿”之夜的有关疑问,谈谈自已的看法.在《水阁朝霁奉简云安严明府》一诗中,杜甫第一次提及自己一家客居云安的住地——水阁(诗中亦称“江阁”).由于水阁现已荡然无存,故后人多据明代嘉靖《云阳县志·古迹》所载而云水阁在“县江南飞凤山东岑”.再加上为纪念杜甫所修建的“杜鹃亭”现又存于江南飞凤江麓,张桓侯庙之东侧,这就更增添了“杜甫所居水阁在大  相似文献   

2.
滥用职权罪是新刑法增设的新罪名,由于刑法对该罪的规定过于简约,所以滥用职权罪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司法实践中均存在分歧,运用犯罪构成的理论着重论述了滥用职权罪的法律特征,并将该罪与玩忽职守罪、受贿罪、私分国有资产罪的主要区别,作了比较和分析,为正确适用《刑法》第三百九十七条阐明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3.
秦始皇刻石探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刻石纪功,此事看似已成历史常识,其实尚存一系列未解之疑。诸如,秦始皇究竟刻石几何?《峄山刻石》究竟是为何人所“排倒”?秦始皇刻石究竟是何形制?等等。本文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秦始皇刻石不是历来所说的六块、七块或八块,而是九块;“排倒”《峄山刻石》的是三国时曹操;秦始皇刻石中并非只有一块摩崖石刻,而是有多块。  相似文献   

4.
汉语中的儿化指音节中的韵母带上卷舌色彩的音变现象,它是北方话的一种表达习惯。关于儿化的功能,学界流行着一些有待商榷的认识,通过儿化的考察对其能表感情色彩提出质疑。  相似文献   

5.
在探讨布莱希特的美学思想时,需要将摹仿与表现、写实与写意、体验投入与理性控制等不同层面的问题加以区分.布莱希特的"陌生化"理论及其对"叙述法"的强调奠定了现代表现主义戏剧的基础,但他主张理性控制的"距离说"和强调社会功用的戏剧功能论则与表现主义美学格格不入.布莱希特的"距离说"借鉴自狄德罗等人的理性控制理论,它不能简单地被归结为"表现派","体验论"则不能简单地称为"反表现派".在探讨布莱希特美学思想时,需要防止将布莱希特的戏剧理论简化为"表现派"、"社会行动戏剧"、"回归西方传统"等做法.  相似文献   

6.
法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莫泊桑的《项练》,是世界文库中一颗璀灿夺目的艺术明珠.长期以来,对它的思想艺术的探讨,众说并起,评价不一.这里仅就《项练》的主题思想、人物形象和悲剧的特点等问题,谈一点不成熟的意见,以就教于读者.一《项练》的主题是什么?过去争议不大,大约有两种看法.一种是:小说的主题是"讽刺小市民和小资产阶级的虚荣心."另一种是:小说不仅讽刺了小资产阶级虚荣心,也"揭露资产阶级腐朽思想对人的毒害."这两种看法基本抓住了小说主题的关键,后一种更全面些.但是最近又出现了第三种看法:认为上述两种对主题的概括未能把"讽刺小市民或小资产阶级虚荣心"和"人生无常"这两方面"结合起来论述"、"未能把握这两方面的内在联系";认为《项练》的主题,虽然对小资产阶级向上爬思  相似文献   

7.
自然美与现实美及艺术与生活之间没有高低可比性,艺术并不比生活"更高,更强烈,更有集中性,更典型,更理想,更带有普遍性",也不低于生活。否定"艺术高于生活"命题不等于无视艺术家之理想与美学的高度所体现的创造的主体性。艺术在与生活的关系中要以公正原则摆正自己的位置,创作主体性在于尽可能占据生活制高点,汲取历史形成的人类理想,对抗物化,使艺术之工具性以服务于实现人类普遍价值目标而永远笼罩着神圣的光环。  相似文献   

8.
考察了先秦部分典籍,对“名(代)+所+动”结构进行了分析,认为“尔所生”即“尔之所生”;“尔”不是“所生”的定语,而是“生”的前置宾语。“所”用在“宾+之”之后,动词谓语“生”之前,使“尔之生”变成自己的逻辑定语,使整个词组成为“宾(之)+所+动”式的“所”字词组。  相似文献   

9.
弗雷泽的《金枝》以内米湖畔的一个古老习俗展开,以世界各地的民间习俗为证,阐述了巫术与早期人类文化生活、宗教的关系。这个习俗是《金枝》赖以构建整个体系的基础,但它在祭司更替的问题上却出现了致命的漏洞,使弗雷泽据此得出的结论并不令人信服。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历来肯定人的主体地位,它的主体性理论同唯心主义和人本主义有着根本的分歧。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和毛泽东都在不同的范围和层面上阐述了文学主体性的内涵,提出和解决了创作主体和表现主体、服务主体三者统一的一系列课题,保证了人民大众在文学艺术中的主体地位。刘再复的文学主体性理论根本漠视人民大众的主体地位,鼓吹文学上的唯心论和唯我主义、非理性主义,反对辩证唯物论的能动反映论,企图根本改变我们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观念、价值观念和文艺观念,诱导社会主义文艺向个人主义、自然主义和颓废主义蜕化和堕落,从而改变其性质和方向。  相似文献   

11.
文学翻译的操纵性与主体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操纵学派翻译理论以其崭新的视角,指出翻译主体受到某种意识形态和诗学操纵,它克服了语言学派只注重文本而忽视超文本因素的偏颇。但是,这种操纵性不仅包涵被动操纵,而且包涵主动操纵,译者的主体性毋庸忽视。本文用对比和实证的研究方法,探讨近代文学翻译的操纵性和主体性的隐显问题,以揭示操纵学派翻译理论的价值和局限。  相似文献   

12.
文学翻译不可避免受到译者主体性的影响,本文从文学翻译中译者主体性的内涵、译者的读者身份、译者的作者身份、译者的创造者身份等几个方面的关系探究译者的主体性。为了最大限度地再现原文的艺术美,译者的主体性是不可缺少的。  相似文献   

13.
刘书梅  袁静 《宿州学院学报》2006,21(2):63-64,75
本文从分析主体性这一概念的哲学内涵入手,指出主体性的特征,并且分析了在翻译,尤其是文学翻译中在阅读和阐释阶段以及翻译的表达阶段译者主体性的发挥及其受到的制约因素,从而证明在文学翻译中译者必然发挥着主体性,但其主体性的发挥不是任意的,译者应该规避主体性发展成任意性的危险。  相似文献   

14.
一、对满汉融合的认识我们曾经在《满族文学初探(一)》(《社会科学辑刊》八三年第一期)中谈了对满族文学基本特征是满汉融合的认识.但是关于满汉融合的提法,实非我们的创见,早在一九五八年编写《满族简史》时就有人提出,在学习了周恩来同志一九五七年《在青岛民族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后,就更进一步认识到:“中国版图上的民族发展是互相交插的”.一个民族“完全居住一个地方的比较少,甚至极少”.“历史发展造成的,使我们的民族大家庭处在各民族多数杂居的状态”.“这种交插时期多,甚至互相影响很多,甚至相互同化也很多.”同时还认识到:“汉族同化别的民族,别的民族也同化汉族”.汉族与满族的关  相似文献   

15.
关于"文学自觉"的起始时间一直是学术界争议较为激烈的问题.究其原因乃在于众家对"文学自觉"判断标准的理解各不相同.其实,"文学自觉"是指创作群体为文学而文学的意识和对文学技术和创作个性化的有意识追求行为.换句话说,"文学自觉"的标准应是以抒情性为特点的内自觉与以形式表现为特点的外自觉的统一体.  相似文献   

16.
"你去西安,还是去上海?"答语a:"我去西安。"答语b:"我去上海。"答语c:"小张去过西安和上海。"为什么答语a和答语b成立,而答语c不成立?本文通过考察探疑列项选择问两种不同答语类型,即常态答语和异态答语的构成情况,试图回答这样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毛主席的七律《送瘟神二首》,在文化大革命前,曾经讨论过,意见不很一致。认识还没采得及统一,就开始了文化大革命。在疾风暴雨般的大革命中,讨论当然是进行不下去了,但是,“诗词讲解”之类的东西,却如潮水一般地涌现出来。应当承认,这是人民群众热爱毛主席的一种表现形式。但也不能否认,在“讲解”的过程中,渐渐出现了传抄倾向,致使不同的意见渐被排除,所传观点似乎也就成了结论,时至今日,还是如此,这其实是不公平的。  相似文献   

18.
浅谈文学翻译中译者的主体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学翻译不可避免受到译者主体性的影响 ,本文从文学翻译中译者与原著、翻译过程、译著、译著读者以及审美活动等几个方面的关系探究译者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吉迪恩·图里的文学翻译规范为理论基础,以杨译和霍译对《红楼梦》中典型颜色词"红"的文化差异翻译为个案,揭示了文学翻译规范下的译者主体性是产生风格迥异译作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20.
在冯雪峰的艺思想中,论述学和政治的“外部关系”、阐释学创作之中的主观与客观因素、探究学的民族形式等等,都充溢着艺术实践的辩证法光辉;其重要根底在于其中蕴涵着新的主体性实践论的学观;置放到当时的大、小化背景之下将更会看到其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