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中国历史纪年可由《史记.鲁世家》及《十二诸侯年表》所见的鲁国纪年上溯到西周初年。推求西周王年,现存鲁国纪年仍是最基本、最可靠的参照系统。以鲁国纪年与西周王年贯通考证,可为西周史及鲁国史研究提供一个较为具体而可信的年代框架。  相似文献   

2.
根据文献记载,除建国之初武王伐纣和成王初年的东征平叛以外,西周的对外战争并不多。例如《史记·周本纪》所记,唯昭王“南巡狩不返”,穆王征犬戎“得四白狼四白鹿以归”,宣王“三十九年,战于千亩,王师败绩于姜氏之戎”,申侯与缯、西夷犬戎攻杀“幽王于骊山下”。西周一代的战事,仅此而已。当然,其它古籍也还有一些零星的记载越出《史记》的范围,不过总的看来战争不多,规模也不大。但从青铜器铭文看,西周某些时期战争极为频繁,其规模之大和战争的激烈程度也令人瞩目。因此,要讲西周的战争,必须利用这批最珍贵的第一手史料对文献记载加以印证、补充和斠正。限于篇幅,本文不准备对西周的战争作全面研究,仅择其荦荦大者作扼要的阐述并就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3.
武王克商年代,是中国古史研究中的难点,也是这次“夏商周断代工程”中需要解决的重点课题之一。本文对《史记·鲁世家》所载各位鲁公在位年数的研究,证实从鲁伯禽即位至真公十四年之年数为203年,真公十四年乃西周共和元年,亦即公元前841年,故伯禽即位当在公元前1043年。根据《召诰》、《洛浩》所载历日的考证,成王元年当在公元前1042年,而武王克商后只在位二年,故武王克商当在公元前1044年。  相似文献   

4.
武王克商年代,是中国古史研究中的难点,也是这次“夏商周断代工程”中需要解决的重点课题之一。本文对《史记·鲁世家》所载各位鲁公在位年数的研究,证实从鲁伯禽即位至真公十四年之年数为203年,真公十四年乃西周共和元年,亦即公元前841年,故伯禽即位当在公元前1043年。根据《召诰》、《洛浩》所载历日的考证,成王元年当在公元前1042年,而武王克商后只在位二年,故武王克商当在公元前1044年。  相似文献   

5.
任刚 《宁夏社会科学》2008,372(3):155-158
非文字材料对文字材料的印证、补充、修正,是《史记》取材中常见的现象。本文从《史记》中具有代表性的有关传记入手,对这种现象作具体的分析。通过分析可知:非文字材料对《史记》的影响主要在三个方面:认识的深化、全传的结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6.
<正> 西周时期的鲁国纪年,一向有两种说法:一为《史记·鲁世家》,记载考公至孝公十一世的年数,虽缺伯禽一世,但其完整性大大超过《周本纪》和诸世家;二为刘歆的《世经》,记有伯禽的年数,另有三处同《史记》的出入颇大。人们对于这个没有史料依据而又晚出的说法,大多抱怀疑的态度。  相似文献   

7.
古代文献中有关“西周灭亡及平王东迁”这一历史事件的记载极为简略,语焉不详,而且其中的一些具体情节的记述也不乏矛盾之处。由于这一事件涉及西周末年统治阶级内部斗争,以及周王朝与戎狄之间民族关系的许多方面,兼有内乱外患的性质。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对这一事件加以重新考察、梳理。疏漏之处,诚望识者指正。 一、《史记》中关于周灭亡及平王东迁的记载与学者的质疑 在古代文献中,《史记》记载西周灭亡及平王东迁的事件最为详细,但其中也有很多令人难解之处,对此历来的学者们曾从不同方面提出自己的质疑。为便于论述,不妨先将《史记》中有关材料节录如下:  相似文献   

8.
《今本竹书纪年》的真伪问题、鲁国列公在位之年问题在学术界都尚存争议。而将《史记·鲁世家》和《今本纪年》所记载的鲁公在位年进行比较,借助于“夏商周断代工程”《武王伐纣时的天象研究》专题组刚刚得出的武王代纣之年的结论,可以订正鲁国的纪年,也启发人们对《今本纪年》进行深入认识。  相似文献   

9.
东越“草昧蒙翳”辨胡牧一东越之名始见于《逸周书·王会解》“东越海蛤,巨人蝉蛇,……于越,姑妹珍……”的记载,据此,西周之初便已有了作为方国的东越存在。而《史记》有《东越列传》的篇名记载战国至秦汉间东匝与闽越之史事。《汉书吴王濞传》记吴王谋叛时,“南使...  相似文献   

10.
眉县新出青铜器与西周王室世系、年代学及相关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江林昌 《文史哲》2003,(5):5-13
2 0 0 3年 1月陕西眉县杨家村出土了 2 7件氏铜器 ,其铭文具有极其珍贵的史料价值。按铜器铭文内容与器形 ,可分为 3组 8篇 ,并应与 1985年在杨家村发现的另一组青铜器做综合考察。这些资料叙述了单氏家族 8代世系与西周王朝 12代世系的对应关系及相关史事 ,其中的 12位周王与《史记·周本纪》所述西周王室 12位列王的次序与称名完全一致 ,将 1976年出土的史墙盘所未列的西周王室后半世系全部补上 ,从出土文献的角度第一次全面印证了《史记·周本纪》等书面文献的可靠性。同时 ,还为西周年代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考古依据 ,证明了夏商周断代工程所列“西周年表”的基本框架可以成立。另外 ,还有助于我们对西周历史文化有关问题的辨误。  相似文献   

11.
《尚书·无逸》是一篇反映西周初年社会政治生活的重要文字,据《史记·鲁周公世家》记载说,周公“恐成王壮,治有所淫佚,乃作《多士》,作《毋逸》。”《鲁周公世家》中还明确地指出了《无逸》的主题思想;“为人父母,为业至久长,子孙骄奢忘之,以亡其家,为人子可不慎乎!”《无逸》篇中,周公反复告诫成王说,治政之道  相似文献   

12.
《史记》徐广注是目前所存最早的《史记》注本 ,记载了六朝时期的《史记》异本 ,对校正今本《史记》之讹具有重要价值。本文依据徐广注所列异文 ,证以其他先秦、两汉典籍 ,论述了六朝时期《史记》异本的特点 ,并考证了今本《史记》文字致讹的原因 ,为恢复《史记》原貌提供了一定的根据。  相似文献   

13.
(一)《汉书·艺文志》说:"古之王者世有史官,君举必书,所以慎言行,昭法式也."《尚书·多士》谓"惟殷先人,有册有典."从《周礼·春官》和《礼记·玉藻》中可以看出,西周的记史和史官制度,比之殷商更趋完备.《春秋公羊传注疏》引闵固曰:"孔子受端门之命,制春秋之义,使子夏等十四人求周史记,得百二十国宝书".可见,西周以至春秋时期,周王室及各诸侯国都有各自的史书.《墨子·明鬼》谓西周晚期周、齐、宋、燕皆有《春秋》.《孟子·离娄下》说:"晋之《乘》,楚之《祷杌》,鲁之《春秋》,一也.其事则齐桓、晋文,其文则史."这就是说,按年代顺序记有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事迹的《乘》与《祷杌》,其性质与体裁同于鲁国《春秋》.战国时期的史籍,《史记·十二诸  相似文献   

14.
作者从《国语》、《战国策》、《荀子》、《商君书》、《史记》等文献中,比较研究出楚怀王末年的庄之乱即越人之乱,《史记》记载的“东地兵”即越人军队,从而得出庄率领越人军队自楚王滇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西周初年统治者的治国指导思想集中体现在《尚书·周书》中的《康诰》、《酒诰》、《梓材》、《召诰》、《多士》、《多方》等篇中.据《史记·周本纪》记载,周公在平定三监(管叔、蔡叔、武庚)及徐夷、淮夷的叛乱后,把康叔封于卫,将殷之故地变为侯国以统治殷之遗民.《康诰》便是康叔上任前周公对康叔的训诫之词.这篇诰文开始即提出了“明德慎罚”的周初治国指导思想.“惟乃丕显考文王,克明德慎罚,不敢侮鳏寡,庸庸、祗抵、威威、显民.用肇造我区夏,越我一二邦,以修我西土,惟时怙冒闻于上帝,帝休,天乃命文王殪戎殷,诞受厥命越厥邦厥民.”  相似文献   

16.
任刚 《甘肃社会科学》2007,(3):91-93,90
《淮阴侯列传》中非文字材料的使用方式及其对文字材料的印证、修正以及非文字材料对于该传的影响,在《史记》中是有代表性的.可以说,凡是司马迁凭吊过的或者是向当地百姓调查过的人物的传记,都有类似的特点.我们仔细考察,从中可以窥见司马迁撰写这些传记时对材料的甄别、对人物和历史的认识等种种复杂的心理历程,当然这也是司马迁撰写《史记》时的心理历程.  相似文献   

17.
《史记》西周世系辨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史哲》1999,(1)
《史记》所载西周姬姓各国世系可分三个类型,异姓各国可分为两类。鲁国由于有记录直系的“世”和记录旁系的“昭穆”两套系统,因而其西周世系是有年可考的、可信的。  相似文献   

18.
<正> 《汉书》是东汉班固等人撰写的一部史学名著。它整齐一代史籍,包举一代史实,发凡起例,断代为史。更因它“是非不缪于圣人”,遂成为后代史学“不祧之宗”。《汉书》的成书,晚于《史记》,但古字古训,典章制度反多于《史记》,深旨奥义,很难贯通。因此,历代学者对它做了很多疏通文字,考证故实,校勘版本,补正阙失等方面的工作,为我们留下了一笔丰富的文化遗产。一、东汉魏晋南北朝注音释义时期《汉书》行世后,即被认为是一部较为难读的书。《后汉书·班昭传》云:“时《汉书》始出,多未能通者,同郡马融伏于阁下,从昭受读。”又,《三国志·孙登传》载:“权欲  相似文献   

19.
公元2007年是周穆王西游三千年的重要纪年.笔者就西周年代及《穆天子传》记录的穆王西征时日干支进行考证,认定穆王西征发生在三千年前的公元前994年-前993年,即周穆王十三年至十四年.《穆天子传》乃穆王的"史记",史料价值弥足珍贵.  相似文献   

20.
释《史记·货殖列传》中的“倚市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记述了当时社会经济活动中,贫穷之人要想富裕起来的一条经验,说:“夫用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刺绣文不如倚市门,此言末业,贫者之资也。”这条经验,尽管只有寥寥数语,但是影响很大,在后世的论著中常有引证。不过,对其中的“倚市门”一词的解释却大不一样,相去甚远。一种释意是指经营商业。《中文大辞典·人部》“倚市门”条的释文云:“谓商人之业也。”并引用了《史记·货殖列传》中的这段文字,以及《史记会注考证》、《书言故事·商贾类》中的有关文字作为依据。现今有关论著亦有类似译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