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大后方电影研究:思路与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后方电影"是中国电影史"战时中国电影"时段的主导性维面.作为相对复杂的电影历史现象,"大后方电影"研究应该确立动态通连的观照态度,侧重针对官营电影体系的建立、电影创作和电影文化建设几个重点维面,注目于内在联系性,灵活采用多种方法,真正理清复杂交错的内在纹理.  相似文献   

2.
《中国电影》是抗战时期的大后方出版的唯一一本电影学术刊物,具有鲜明的专业性与权威性。内行办刊的编辑理念、“电影抗战”的编辑立场、灵活的编辑策略成为《中国电影》的编辑思想。在这种编辑思想的指引下,《中国电影》刊发了大量关于电影的功用、电影的国策、中国电影应走什么路线、农村电影的制作、纪录电影的价值、如何借鉴苏联电影经验等为主题的讨论,成为匡助大后方建构抗战动员话语的重要介质和战时“电影救亡”的缩影。  相似文献   

3.
论毛泽东在革命年代的知识分子思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的伟大实践中就已给形成了系统的知识分子思想 ,他认为 ,知识分子属于小资产阶级 ,但不是一个独立的阶级 ;知识分子对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做出了巨大贡献 ,在中国革命中发挥着先锋队和桥梁作用 ,关系着中国革命的兴衰成败 ;知识分子必须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才能成长为完全的知识分子 ;党和政府必须大力吸收知识分子 ,在充分尊重的前提下善加利用他们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大后方电影为背景,提出长期被中国电影史忽视的国民党教育电影进入史述的重要性和必须性。并对教育电影的基本面貌作出历史概述与评价,对其思想来源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5.
知识分子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分析孙中山等先进知识分子在中国近代革命中的作用 ,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中国历史 ,而且对于提高我们对信息时代知识分子的新的更为重要的作用都有十分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7.
干涉战争是冷战结束之后的新事物,它以人道主义和反恐为名,实施对他国的武装干预。干涉战争电影是对这一战争的反映,不同于一般战争电影之处在于,这些电影所表现的战争往往不具有宏大规模的军事对抗和大获全胜的结局,对英雄人物的塑造往往伴随着不幸和无奈,士兵在战争中表现出人性的扭曲、堕落等等。在意识形态上,这些电影尽管不再延续冷战时期两个阵营对峙的逻辑,但是西方文化的意识形态却强烈地呈现其中。  相似文献   

8.
9.
文章认为,20世纪中叶出现的"革命历史小说"承载着过于沉重的意识形态功能,因而并未能有效地还原表现20世纪中国现代革命的真实景况.此种情形在"新历史小说"中得到了明显的改善.李洱的<花腔>便是一部相当杰出的在立体整合的意义上对知识分子与革命之间的全部复杂关系进行沉思与表达的长篇小说.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主旋律电影的一种主要类型,革命历史题材电影的最高目标必然是反映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国家政权的政治诉求和思想观念。新世纪以来,多元价值观对主流意识形态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但革命历史题材电影坚持继承传统,牢牢把握住政治主题,充分发挥其意识形态导向作用,主要表现在对执政党政治诉求、政权合法性的反映。与传统主旋律电影革命有所不同的是,历史题材电影还积极弘扬包括爱国主义、革命精神等内涵的民族精神,同时,为了在经济市场化和影视产业化转型中生存与发展,革命历史题材电影更着力于人性内涵的表达,努力开掘出更具普世价值的主题。  相似文献   

11.
茅盾在大后方度过了抗战八年的大部分时光,大后方因此成为茅盾抗战时期作品的重要表现对象。大后方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以及民众的精神面貌在茅盾的作品中得到了形象的反映。茅盾的作品侧重于表现大后方的阴暗面,个中原因在于茅盾一贯的左翼立场、国共两党对茅盾的不同态度以及茅盾居留和书写大后方时间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12.
抗日战争日期,国共两党因共同的民族利益走到一起,开展了广泛的敌后抗日游击战,并且坚持在各自分别领导的基础上于一定时期、一定形式、一定程序上的实现了比较密切的合作。国共合作的敌后抗日游击战是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事事合作非常重要的内容,但是因为各自代表不同阶级的利益走向分裂,从而导致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高校后勤社会化要建立服务主体企业化、服务成果商品化、服务对象社会化、服务方式多样化的新体制、新机制。它必须解决好高校内部服务的价格问题 ,实行转制后职工的分流问题。还必须处理好两个关系 :一是后勤服务社会化与“三服务、二育人”的关系 ,二是后勤服务社会化与稳定和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抗战时期大后方的民歌民谣是抗战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文学和社会影响上都做出了突出的特殊贡献.由于社会历史和政治等因素的影响,大后方的民歌民谣长期无人问津,成为抗战文学研究的一个空白.应从当时的文学实际出发,从历史主义的民族立场和民族文学观来予以评价.其兴盛主要体现在四方面:一是创作时间持续久长,作者众多作品量大;二是地域分布广,影响范围大;三是题材内容社会性强,丰富深刻;四是文学形式灵活多样,精彩纷呈.其兴盛原因主要有下述几点:一是适应抗战文学需求的文学特性,二是文学社团和机构组织的大力推动,三是理论界的强烈支持倡导,四是社会各界人士积极参与创作,五是出版界的鼎力相助等.  相似文献   

15.
在舆论控制森严的国统区,中国共产党通过《新华日报》副刊引导了抗战大后方文艺的发展,实现了党对抗战大后方文艺的领导:首先,《新华日报》副刊在党的领导下发表了数量和质量均属上乘的文艺作品,彰显了大后方抗战文艺的成就;第二,《新华日报》副刊通过开展诗歌朗诵运动、民歌运动和戏剧运动引导了大后方抗战文艺运动;第三,《新华日报》副刊通过建构抗战文艺观念、展开抗战文艺斗争和影响其他报刊文艺方向等来引导大后方抗战文艺观念。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之所以能够领导秋收起义部队率先创建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是由于他对处于低潮的革命形势估计较客观 ,特别注重正规革命军队的保存、建设和发展 ,并预先谋划了起义万一失败的退路———上山  相似文献   

17.
1930年10月,卢作孚在重庆北碚创建了中国西部第一个综合性科研机构--中国西部科学院,并对川康为重点的西部地区开展了一系列生物、理化、农林、地质的调查研究,取得令世人瞩目的成果.抗战爆发后,由于卢作孚和中国西部科学院的影响和鼎力帮助,一大批东部地区的科研学术机构和科学工作者内迁北碚,中国科学文化的国脉和精华得以保存和延续,北碚也因此成为大后方科技文化中心,中国西部科学院成为大后方科技事业的"诺亚方舟"而永载史册.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在不同地域有着不同的具体体现.抗战大后方是以重庆为中心的中国西部地区,是中国共产党除抗日根据地外最重要的活动舞台.中国共产党在大后方最主要的工作是开展统一战线工作,具体表现为:维系国共合作,为抗战胜利奠定政治基础;争取中间势力,为抗战胜利壮大进步力量;繁荣抗战文化,为抗战胜利提供精神源泉;开拓民间外交,为抗战胜利营造良好环境.深入总结中国共产党在抗战大后方的历史作用,有助于加强对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发挥中流砥柱作用的认同,有助于深刻领会统一战线这一重要法宝在革命、改革、建设事业中的重要作用,可以为当下正在开展的党史学习教育活动提供生动素材.  相似文献   

19.
抗日战争时期,期刊是与广播、报纸并列的重要专业媒体,承担着引导舆论、凝聚民心、团结抗战、共御外侮的历史使命。本文以抗战大后方所涵盖的重庆、成都、桂林、昆明、贵阳等地出版的期刊为研究对象,从期刊的宏观概况、物理形态、文本内容和历史价值四个方面着手,对其进行全方位、多层次、宏观立体的综合研究,从而揭示其包罗万象的文献价值、珍稀宝贵的档案价值和不可再生的文物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