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同盟会在辛亥革命中的得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为辛亥革命进行了多方面准备,而对武昌起义却缺乏直接领导辛亥革命的发生,是同盟会领导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发展的必然结果,或者说是同盟会进行多方面准备的结果。为适应统一领导全国蓬勃发展的革命运动的需要,孙中山于1905年8月以兴中会、华兴会为基础,联合了光复会等革命团体,组建了全国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同盟会以“驱除秘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宗旨,随后又将这个资产阶级革命纲领闻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即三民主义。三民主义是中国第一个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集中反…  相似文献   

2.
光复会由浙籍知识分子组建,是辛亥革命时期与兴中会和华兴会齐名的三大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同盟会成立后,光复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同盟会,但光复会仍保持独立的组织,并以自己的名义在长江中下游以及日本和南洋开展革命活动.  相似文献   

3.
黄申芗,字少骧(原名黄绍香,字圣养),一八八三年出生于湖北大冶县换绦桥堡黄若芬村的一个贫寒的乡村教师家庭。黄申芗是辛亥革命时期,湖北地区杰出的民主主义革命战士。武昌首义前,他在湖北新军中发起组织“种族研究会”、“湖北军队同盟会”、“群治学社”等革命团体。“共进会”汉口总部成立后,他最早加入,并担任主要领导人。在收编会党、发展革命势力和筹划湖北新军武装起义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有杰出的贡献,被誉为“对革命运动最有力者”。  相似文献   

4.
早在同盟会成立之初,孙中山提出了以攻占北京为上策的"中央革命"战略思想,革命党人前往京津地区积极活动,建立革命组织、运动新军,1911年10月,第二十镇新军统制张绍曾利用清政府举行"永平秋操"之机在滦州发动兵谏。失败后,中下层官兵又在滦州发动武装起义,滦州兵谏和起义合称滦州革命。滦州革命与武昌起义相呼应,是辛亥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推翻清王朝封建专制统治做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5.
无政府主义思潮20世纪初传入中国,辛亥革命时期革命党人对它所鼓吹的暴力和暗杀推崇备至,众多革命团体及同盟会都曾将暗杀当作革命的必要手段,遂形成辛亥革命时期的暗杀风潮.暗杀与中国传统文化、革命党人急功近利等因素是分不开的.但它配合武装起义,造成了大规模革命一触即发的客观环境,有一定的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6.
孙中山与留日学生及同盟会的成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同盟会是以中国留日学生为主体,以孙中山革命思想为指导建立起来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成立于清末留学运动的高峰时期和留日学生汇萃的东京,并长期设总部于此。同盟会的骨干也大都为留日学生中的精英,他们在辛亥革命中起到重要作用。本文拟就同盟会成立前孙中山与中国留日学生的关系作一探讨,以具体地分析同盟会产生的主客观因素。  相似文献   

7.
辛亥革命     
史鉴 《老友》2011,(12):13-14
辛亥革命,是指发生于中国农历辛亥年(清宣统三年),即公元1911年至1912年初,旨在推翻清朝专制帝制王朝、建立共和政体的全国性革命。1911年清政府出卖铁路修筑权,激起全国人民的反抗,四川等地爆发保路运动。1911年10月10日,武汉地区的革命团体文学社和共进会发动武昌起义.接着各省纷纷响应。  相似文献   

8.
在纪念辛亥革命八十周年之际,笔者想重新提起辛亥革命史的下限问题。辛亥革命有狭义、广义之别:前者指辛亥年的武昌起义以及由此而引起的各省光复风云;后者则指以孙中山先生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组织革命政党,宣传革命理论,发动武装起义,从而推翻帝国主义走狗清王朝的统治,建立中华民国,并为维护这一成果进行不懈斗争的全过程。人们通常所说的辛亥革命时期,当然是指的后者。关于辛亥革命史的下  相似文献   

9.
陶成章作为中国近代的杰出人物,建立了辛亥革命时期三大著名的资产阶级革命团体之一光复会,联络会党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的重要武装力量,创办大通学堂培养革命骨干,重组光复会以迎接资产阶级革命高潮的到来,光复东南为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辛亥革命前后,沅水和澧水流域出现了一个相对比较集中的人才群体--"沅澧流域人才群".这一人才群的出现,对于辛亥革命尤其是武昌起义起到过巨大的历史推动作用,具体表现在对新军的革命化改造、组建革命团体、开展革命的舆论宣传,以及发动和领导武装起义等方面.  相似文献   

11.
中国同盟会是近代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它的成立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高潮的到来,湘籍志士作为辛亥革命时期最为活跃的一支革命力量,和全国广大革命志士一道,自始至终参与了同盟会的活动。他们是同盟会筹建工作的积极组织者,是同盟会舆论宣传工作的热情推动者,是同盟会领导武装起义的重要策动者和主力军,是同盟会安定团结局面的坚定维护者。他们为同盟会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在辛亥革命史上留下了弥足珍贵的一页。  相似文献   

12.
一九○六年十二月三日,在江西、湖南交界的萍乡、浏阳、醴陵地区爆发了一次由同盟会会员策动的大起义。这是同盟会成立后的第一次武装起义。尽管起义群众仍以旧式会党为基础,可是它已迥然不同于单纯以“反清复明”为宗旨的会党起义,而是赋予了新的内容与任务,完全属于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一个组成部分。这次武装斗争具有极为深远的影响。起义性质的辨析关于萍浏醴起义的性质问题,解放后有关辛亥革命的论著一般多把它列为同盟会领  相似文献   

13.
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是在中国资本主义已经产生多年并得到了初步发展的基础上爆发的。1905年,革命党人在日本东京成立了中国第一个全国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即中国同盟会。同盟会作为有组织、有纲领的崭新的革命政党出现,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程中是件大事。它成立不到一年,组织获得飞速的发展“加盟者逾万人”,“从此革命风潮一日千丈”。在它的领导下,组织、发动新军、会党和农民中的反清力量,进行了一系列的反清斗争,而1911年的武昌起义就是屡次起义的总爆发。武昌起义后,各省纷纷响应并和席卷全国的群众自发斗争汇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巨大洪流,在这个洪流中反动的清王朝立即土崩瓦解了,清工朝的瓦解,中华民国的建立,结束了长达二千余年的封建专制制度,这是空前革命的壮举,是辛亥革命的辉煌胜利。它使中国社会开始摆脱中世纪落后的愚昧无知状态,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人民群众的民主觉悟,推动了民主精神的高涨,并使古老的中国向近代化的进程迈进。  相似文献   

14.
今年是辛亥革命时期著名的革命文学团体——南社成立85周年。南社是由同盟会的著名会员陈去病、高天梅和柳亚子发起,于1909年11月13日在苏州诞生。南社的成员以同盟会员为骨干,绝大多数是支持革命的进步知识分子,社员遍及全国。它的宗旨是反清革命,社员最多时达到1200多人。南社社员藉诗文鼓吹革命“诗坛请自今日始,大树革命之旗。”(宁调无文)在中国民主革命史上和近代文学史上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南社在历史上曾获同盟会宣传部的盛誉和“文有南社、武有黄埔”的美称。“它的光荣不仅辉煌于中国的文坛,而且也远照着世界文坛”(柳无忌语)。  相似文献   

15.
中国革命的特点是“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革命活动也紧紧地与武装斗争相联系在一起。通过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武装斗争史的研究,将使我们对中国革命斗争的特点和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性格得到进一步的了解。辛亥革命前的历次武装起义,是资产阶叔革命派在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所从事的战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广东地区的武装起义在其中占有相当主要的地位:次数最多、时间最长、规模也较大。它基本上反映了资产阶级革命派武装斗争史的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16.
光复会与同盟会等革命团体一样,为辛亥革命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但当站在一定的时代、地域和社会条件造就的历史舞台来探析时,其政治、军事、组织活动及思想倾向,就表现出不同于同盟会等团体的特点:更注重采用传统学术手段以至语言,作为发动、宣传和推动革命的主要思想武器;斗争内容上更加强调反满,表现出浓厚的种族论色彩;在对近代民主政治的理解和解读方面存在不小的偏差。这些特点也影响了它斗争的开展。  相似文献   

17.
同盟会和光复会作为中国两大资产阶级革命团体,有着共同的推翻满清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政权的革命目标,但双方在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问题上,存在着意见分歧。  相似文献   

18.
在辛亥革命中,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把民国总统的职权让给了大地主、大军阀袁世凯。何以让权?史学界普遍认为乃资产阶级软弱性、妥协性的结果。怎样看待让权行为?史学界一直持否定观点,甚至视之为革命党人对反动势力的妥协投降。笔者认为这些看法有欠公正。在武昌起义之前,革命党人曾开展过多次革命活动,只同盟会就发动过十多次武装起义,在历次斗争中都表现的英勇顽强,对反动势力从未妥协过,在辛亥革命以后,革  相似文献   

19.
辛亥革命时期,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组织了各种各样的革命团体,首义之区的湖北在组团方面异常活跃.从花园山机关到共进会的建立,鄂籍志士虽然起了关键性的主导作用,但湘籍志士的参与则是湖北革命团体摧不垮、打不烂的根本原因.湘籍志士在团体筹组、新军改造、计划制定、起义策动等方面的确发挥了重要作用.正是由于两湖志士的共同努力,团结各地志士,湖北革命的主观条件逐渐成熟,赢得了辛亥革命的主动权,从而打响了辛亥革命的第一枪.  相似文献   

20.
在辛亥革命前,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在领导武装起义的同时,也进行了频繁的暗杀活动,尤其是在同盟会领导和发动的一系列武装起义失败后,革命处于低潮,暗杀活动趋于活跃,一些革命党人看不到群众的力量,想找一个“最快最捷”的办法,企图以炸弹吓倒敌人,出现了一次暗杀风潮。它的出现并不是偶然的现象,是与当时的世界历史背景及革命党人的阶级局限和认识水平密切相关的。本文拟对其进行剖析和作一恰当的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