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邓小平民主理论是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提出并在改革开放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政治发展理论。邓小平的政治发展理论具有独到的思想底蕴 ,他为分析和说明中国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问题所开启的“现代化”的思维方式和观察框架 ,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理论和实践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邓小平同志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极为重视,他科学地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经验教训,结合我国具体实际,对如何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作了一系列精辟的论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宝库,极大地推动了社会主义民主化的进程,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建设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南。一、邓小平同志提出了“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①的著名论断。这是总结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经验教训得出的必然结论。我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28年艰苦卓…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消灭了阶级剥削和阶级压迫,人在社会关系方面获得彻底解放,为人的主体性和自主性的发挥创造了前提条件,把民主的发展推进到了崭新的阶段,不仅在质态上区别于以往各种历史类型的民主,而且在历史进程中高于以往一切历史类型的民主。社会主义作为一种社会形态是一个历史发展过程,目前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的经济、文化还不发达,人的主体性自主性的发挥仍有社会历史条件和自身素质的限制,政治上的民主也还谈不上成熟。社会主义社会初级阶段的民主有自身的一些特点,民主政治的建设有个历史过程。一、市场经济与社会主…  相似文献   

4.
孙文亮 《齐鲁学刊》2000,2(4):27-31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本文从分析邓小平提出的社会主义民主概念入手 ,阐述了邓小平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结构、内容和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之路  相似文献   

5.
中国共产党历来以实现和发展人民民主为己任。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 ,实行人民民主 ,充分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利 ,是我国政权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 ,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6.
政务公开是保证公民权利、促进民主政治发展的活动过程 ,是民主政治的一种体现 ,政务公开性就是民主性。就民主的内容而言 ,公民权是民主政治运行的核心 ,政务公开主要针对公民权的完善和发展。政务公开依赖于国家政治统治过程中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二者的结合程度。我国的政务公开把社会主义民主原则转变成了可操作的程序和规则 ,推动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发展进程。政务公开促进了行政管理现代化 ,提高了公共权力运作的透明度 ,有效地抑制了腐败现象 ,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7.
一、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主政治建设的历史制约因素民主政治是与专制政治相对立的政治制度,是由国家中的统治阶级内部多数人享有管理权的政治制度。一般来说,民主政治是以较成熟的政党制、普选制、议会制和相关的法制作为表现形式的。它的根本点就在于通过各种形式,使统治阶级全体成员的意志得以平等自由的反映,并以统治阶级内部多数人的意志作为价值标准和行动标准。在不同阶级性质的国家,民主政治的内容和性质有着本质的区别;在同一阶级性质的国家,由于所处的历史阶段和国情的差别,民主政治的表现形式也有差异。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仅吸取了以往社会形态中民主政治的长处,而且从根本上实现了全社会多数人的统治和多数人对社会的管理。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是迄今最高类型的民主政治,它无论在广度和深度上都空前地推进了民主政治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政治学研究的首要任务,就是积极探索怎样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这几年在拨乱反正和全面改革中,政治学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围绕民主政治建设这个大题目,出了不少成果,对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和发展商品经济起了重要作用。但是,我们决不能满足于已经达到的成就,而要看到新的形势提出的新的要求,要大力探索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民主政治建设问题,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的迫切需要,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迫切需要,也是指导和推动当前民主政治建设实践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9.
所谓民主政治,是指“由多数人统治的国家形式”,或称“人民大众的政权”。实行民主政治制度的国家,由于阶级性质不同,民主政治的性质也不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即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的一种由多数人统治的国家形式。其本质和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真正享有各项公民权利,享有管理国家和企事业的权力。下面以党的十三大提出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为依据,就民主政治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的条件、特点和趋势等问题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邓小平深刻总结了历史经验,以战略家的眼光把民主政治建设摆到了突出地位。他提出:“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这一理论命题,鲜明而深刻地揭示了民主在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纠正了“左”的错误影响下某些对社会主义本质和社会主义民主的错误认识,表明了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内在属性,揭示了现代化建设与民主建设的内在联系,明确了在新的历史时期,必须既抓经济发展,推进现代化,又抓民主建设,治国安邦;既注意生产力的决定作用,又抓…  相似文献   

11.
“伦理法”的是与非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于中国古代法的基本特征 ,人们的概括五花八门 ,然而“伦理法”的概括在近期获得了普遍的认同。“伦理法”的概括应予肯定 ,但现有的理论解说存在着无法克服的理论困境 ,因而需要进一步完善。“伦理法”的概括只有基于世界法律发展的整体背景 ,基于立法、执法、守法等法律运行的全过程 ,才可能达致理论的完满。  相似文献   

12.
“宋无诗”说是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上“唐宋诗之争”中“宗唐黜宋”派的极端之论,其偏颇显而易见。这一论调源于宋,盛于明,而后声迹渐隐。寻绎“宋无诗”说发展衍变的轨迹,探讨其理论依据与立论角度,分析其于明盛行的原因及对后世诗学尤其是清代“唐宋兼宗”诗学倾向的影响,对我们深入把握“唐宋诗之争”的本质有重要作用。当然,“宋无诗”说也有其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13.
李扬眉 《文史哲》2006,(5):55-69
20世纪前半期,在以“古史辨”为代表的实证主义文献批判运动的推动下,现代史学的“证据”尺度得以确立,传统“三皇五帝”的上古史系统因此被全盘颠覆,这就是胡适和顾颉刚的“东周以上无史”论的主体内容。“东周以上无史”实质上是一个历史知识论而非本体论范畴内的命题,即他们认为应予推翻的并不是东周以上实际发生的历史,只是传世文献、尤其是权威经典中有关上古史的叙述。在时人看来,现存有关东周、夏商甚至于更早时期的历史记载,天然地缺乏切实的“证据”———“直接的史料”,也就是无法“拿证据来”。既无法“拿证据来”,这些记载便自然失掉了成为真确的历史知识的基本条件。因此,“东周以上无史”实际上是一个被“证据”法则逼出来的结论。在当时普遍不信任传统典籍和历史记载的前提下,又因为实证主义史学家以探求“真实”为最终目的,严格恪守“有几分证据,说几分话”的戒律,始终无法对漫长的上古历史形成全面的把握,出土材料也同样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事实上,上古史重建工作必须冲破材料及证据的局限,建立在相关理论的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14.
西方思想界如何看待"中国有无哲学"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苗润田 《河北学刊》2004,24(3):15-19
西方思想界在"中国有无哲学"这个问题上,由于的文化观、哲学观的不同,对中西文化特别是对中国文化认识的差异,历来存在着不同看法,聚讼不已.概括起来,主要有"中国有哲学论"和"中国无哲学论"两种意见.从思想发展的内在逻辑来说,应该是先有了"中国哲学"的概念、说法,并认定"中国哲学"是哲学,然后才有对"中国哲学"的质疑、否定;事实上,正因为有一些西方学者一直使用"中国哲学"的概念,认定"中国哲学"是哲学,并研究和阐释中国哲学,所以才有"在西方特别是欧洲,‘中国哲学'的‘合法性'始终受到质疑"的现象发生.所谓"中国没有哲学"论,远不是西方思想界的普遍看法.  相似文献   

15.
论邓小平"不搞争论"的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平"不搞争论"的思想是针对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上出现的一些特定现象、特定形势以及人们的某些错误认识而提出的。"不搞争论"实际是"实践是检验真理惟一标准"讨论的深入发展,"搞争论"与"不搞争论"是辩证统一的。  相似文献   

16.
《诗经》没有"民歌"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郑志强 《中州学刊》2005,10(6):195-201
<诗经>中有许多"民歌"的观点可谓源远流长,但这种观点不符合<诗经>中全部作品的实际.现存<诗经>中没有"民歌",其中绝大部分诗作是周王朝各类贵族的"宴语";周王朝各级贵族中的文化人是<诗经>作者的真正主体.对<诗经>中体现出的浓郁的"人民性",完全应该抛开"民歌论"的解读思路,并能够从更科学的视角来作出正确阐释.  相似文献   

17.
五四启蒙运动一直受到各种误解和非议,有人指责它面对时代的复杂问题而选择了思想文化上的变革,有人指责它"借思想文化以解决问题"。但是,新文化运动不是一场社会变革的舆论前奏,而是一场大变革之后的文化补课。所以,它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思想文化问题,而不是"借思想文化以解决问题"。新文化运动之所以致力于思想文化的变革而不致力于政治革命,因为他们认为当时中国迫切需要解决的是思想文化层面上的问题,而不是政治制度层面上的问题。新文化运动从巩固民主共和制度入手,以批判传统和改造国民性为手段,致力于培养现代公民,推进人的独立与解放,这无疑是正确的选择。近几年来,五四新文化运动面临一种新的批评:文化决定论。但历史的事实告诉我们,无论陈独秀还是胡适、鲁迅、李大钊、钱玄同,《新青年》集团的主要成员都不是文化决定论者。他们重视思想文化的变革,但并不忽视制度建设。他们的思想文化变革正是为维护民主共和制度服务的。  相似文献   

18.
对于杜甫<无家别>中"携"字的理解,学界意见不一.通过检索"携"在唐诗中的含义和用法,认为在这首诗中,"携"当训"携带"之意.  相似文献   

19.
赵昀晖 《学术探索》2010,(3):115-118
“君子不器”是《论语》中提出的一个重要命题,但孔子并没有做出更多的解释和阐发,后人多认为此条是对君子修养方面的要求。本文从孔子政治思想的核心“仁——礼”关系分析入手,集中论述“器”与“不器”实为孔子“以仁释礼”、“仪礼相重”的又一具体阐发。  相似文献   

20.
对于“陵川七状元”的说法,通过引用大量史料进行考证辨析,笔者认为武明甫、武天佑、赵安时、赵安荣有可能确实是状元;而李俊民是经义第一,武天和也有可能只是经义第一,但当时政府已明确规定经义第一不能算状元了,民间不了解这种政策变化,仍误称他们为状元;至于说宋代的崔有孚是状元则无法找到史实依据,也许他只是在地方选拔试中考过第一,被民间误称或戏称为“状元”,后来就以讹传讹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