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物质利益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认识物质利益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是关系历史唯物主义基本理论和社会主义改革实践的重大问题。物质利益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内在动力,是生产关系的本质表现。人们对物质利益的追求,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动因,是社会主义改革的动因和目标。深刻认识社会主义物质利益关系的新变化,全面贯彻社会主义物质利益原则,正确处理各种物质利益关系,改革和调整原有的物质利益分配机制,使广大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得以实现,是社会主义改革成败与否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物质利益原则是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对社会主义建设具有极大的指导意义。毛泽东同志在《论十大关系》这篇重要著作中,提出了正确处理社会主义条件下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三者关系的思想,对于丰富和完善社会主义物质利益原则,发展马克思主义物质利益理论作出了重要贡献。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发展了社会主义物质利益理论。  相似文献   

3.
一、物质利益规律是社会主义特有的经济规律 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必须从事物质资科的生产。这就是说,人类从事生产活动的动机和目的,就是为了获得物质利益。因此有人认为,物质利益规律应该是人类社会所共有的一般的规律,而不应是社会主义所特有的规律。但是,物质利益具有一个重要特性一即从来没有什么抽象的物质利益。由于人们在谋取物质资料时不可避免地要在一定  相似文献   

4.
对个人物质利益的认识曾经出现过“左”的倾向,即否认个人物质利益,以公共利益代替个人利益。同时也存在着右的倾向,把个人利益孤立化、突出化、唯物独尊。正确认识个人物质利益,必须从社会主义物质利益出发,防止以偏概全。社会主义物质利益包括国家、集体、个人三方面的物质利益,相对于个人利益,国家、集体利益又称为公共利益,正确认识个人物质利益,实质上是要正确理解和处理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论邓小平的物质利益思想孙淑凤物质利益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问题。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党工作着重点的转移,邓小平总结了我国在贯彻物质利益问题上的经验教训,提出了社会主义的物质利益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物质利益理论。一、邓小平论述了物质利益原...  相似文献   

6.
<正> 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物质利益特别是个人物质利益与道德之间的关系一直都是比较紧张的。由于旧道德观念的束缚,一直影响人们对正当物质利益的追求,同时也影响了人们积极性的充分发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确立,人们逐步摒弃了旧有的道德观念,坚持了物质利益原则,理顺了物质利益与道德的关系,促进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要做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不仅要明确和掌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般原则,而且还必须坚持思想政治工作中的物质利益原则。只有充分认识思想政治工作与物质利益相结合的必要性,深刻理解思想政治工作与物质利益的辩证关系,自觉地坚持思想政治工作与物质利益相结合,才能切实有效地做好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调动广大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把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不断推向前进。1思想政治工作与物质利益相结合的必要性1.1坚持思想政治工作与物质利益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的一条…  相似文献   

8.
本文认为,首先,社会主义物质利益的内涵包括国家、集体和劳动者个人三个方面。这三者的利益关系共同构成社会主义物质利益关系,它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一个基本内容。其次,正确处理上述三者的利益关系是社会主义社会一条特有的经济规律、它是构成社会主义经济规律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并对社会主义其它经济规律起着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9.
市场经济和商品经济是同一经济活动的两种表述方式,是同义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和发达市场经济或商品经济有机结合,现阶段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商品的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仍表现为市场主体在市场上谋取各自的最大物质利益,我们必须在承认、尊重和保护人们谋取自己物质利益权利的前提下,通过市场机制,充分利用物质利益这一原动力杠杆,推动生产力发展,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这也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立足点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对物质利益思想的杰出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平同志在领导中国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在历史的关键时刻,恢复了马克思主义的物质利益原则,明确了实现人民物质利益的根本标志是消灭贫困、共同富裕,从根本上解决了实现人民物质利益的途径问题,唯物而辩证地阐明了物质利益与革命精神的关系,丰富了利益兼顾思想的内容,扩大了利益兼顾的适用范围,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社会主义物质利益思想,为坚持、丰富和发展马克思、列宁、毛泽东的物质利益思想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物质利益思想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长期历程中,对物质利益问题作了大量的论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物质利益思想.他认为,坚持物质利益原则,无论是对于夺取中国革命的胜利还是对于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都具有重要意义;要实现和发展人民群众的物质利益,就必须建立和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坚持大力发展生产力、坚持统筹兼顾等原则;物质利益固然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则,但并不是唯一的原则,还应当有精神激励原则,必须将物质利益原则与精神激励原则有机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2.
陈力同志在《试论社会主义物质利益规律》(见《四川大学学报》一九七九年第四期)一文中认为:“物质利益规律是社会主义特有的经济规律。”我认为物质利益规律不是社会主义特有的经济规律,而是各个社会形态共有的经济规律。我们知道,任何一个经济规律都是在一定的物质条件的基础上产生的。只要这种经济条件还存在,它就会存在并发生作用;这种经济条件消失了,它也就随之消失而失去了作用。这就是经济规律的客观性。所以,我们要弄清楚物质利益规律是社会主义特有的,还是各个社会形态所共有的,首先就必须考察产生它的经济条件是什么。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的物质利益原则,在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在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新长征中;正确认识和实行社会主义的物质利益原则,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本文对此谈一些不成熟的看法。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物质利益矛盾及其特点孙淑凤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加剧了原有物质利益结构的分化、转换和新的物质利益结构的组合、重构,引起了新的物质利益的差别和矛盾,使得当前社会利益结构呈现出多元化...  相似文献   

15.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应是建立在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基础上的各种物质利益关系,研究的主线是资源配置,研究的目的是寻求各种物质利益关系得以实现的最佳组织形式和途径。  相似文献   

16.
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全国人民万众一心搞四化,为实现新时期总任务而奋斗的大好形势下,理论战线、学术界广泛地讨论了一些理论问题。物质利益也是其中的一个。怎样认识物质利益?实事求是,按经济规律办事。在社会主义社会,怎样认识物质利益,怎样在加强政治思想工作的基础上,解决物质利益,不仅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而且也是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实践问题。这一问题引起理论上的讨论,实践上的重视,  相似文献   

17.
物质利益问题,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中占有什么地位?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物质利益作为生产关系的表现,对于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能发挥什么作用?以往的哲学教科书很少论及,但是,我们在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时,却经常遇到不少有关论述;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也经常碰到处理生产和生活中的各种利益关系问题,迫切需要历史唯物主义来回答。因此,以唯物史观为指导,认真探讨物质利益问题具有理论和实践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时树菁 《南都学坛》2002,22(4):89-92
毛泽东注重调动群众积极性,他关心人民的利益,关心群众生活,但更强调精神的作用。邓小平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的这些思想,把物质利益纳入社会主义范畴,提出了物质利益原则;强调制度建设,主张通过健全制度调动和保护群众积极性;主张在物质利益基础上,重视精神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当前有一种颇为流行的议论。把经济改革过程中出现的只图个人实惠,不顾国家和集体利益的利己主义行为,归咎于坚持社会主义物质利益原则。众所周知,资产阶级的利己主义与共产主义的集体主义是两种根本对立的道德原则。因此,这种议论就涉及到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在经济改革中,如何从认识和实践上将坚持社会主义物质利益原则与提倡共产主义道德原则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20.
在陈力同志《试论社会主义物质利益规律》(《四川大学学报》1979年第4期)一文中(以下简称《陈文》),提出了两个截然相反的结论。开始是说:“恩格斯早就指出过:‘每一个社会的经济关系首先是作为利益表现出来’的。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即经济关系,就表现出什么样的物质利益关系,物质利益关系随生产关系的变化而变化,不是永恒不变的。”这无疑是正确的。接着加以论证,最后得出了另外的结论:“物质利益规律是社会主义特有的经济规律”。既然恩格斯说“每一个社会的经济关系首先是作为利益表现出来”的,作为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