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郭戈 《河南社会科学》2011,19(6):205-206
近年,我国的电视媒体继民生新闻热潮、选秀热潮之后又兴起了新一轮的故事化栏目热潮,电视媒体已经跨入了一个故事化时代。从中央电视台到各省级卫视再到一些没有上星的地面频道,各个电视台电视频道纷纷推出各类讲述新闻故事的故事化栏目,例如江苏卫视的品牌栏目《人间》、江西卫视的《传奇故事》、重庆卫视的《拍案说法》等,给观众讲  相似文献   

2.
杨锦龙 《中文信息》2013,(7):109-109
近几年,民生新闻的热度不断升高,成为席卷全国的电视新闻界的一股浪潮。随着栏目品牌的不断增加,竞争也日益激烈,如何在竞争中生存,建立高品质的栏目品牌,在如雨后春笋般淋漓的节目中脱颖而出,是值得广大新闻人考虑的又一课题。唯有切实承担应有的社会责任,将富有文化内涵和价值理念的新闻"营养餐"做与受众,牢牢把握舆论引导的主动权,电视民生新闻的意义与地位才能得以提升。  相似文献   

3.
2002年起,江苏台《南京零距离》等栏目推出,使得国内电视媒体的新闻节目有了新的表现形式,民生节目中"说新闻"的方式。本文通过分析民生新闻节目"说新闻"主持方式的特色和存在的问题,对如何提升"说新闻"的效果进行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浅谈民生新闻与百姓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江苏电视台“南京零距离”栏目的开播和一系列类似新闻节目的相继出现,如今“民生新闻”成为百姓关注的热点新闻。民生新闻坚持平民视点,关注百姓生活,为百姓排忧解难。真正成为了百姓想看、愿意看的新闻。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电视民生新闻迅猛发展,在全国各地形成燎原之势,被称作"中国电视新闻的第三次革命"。但是,目前的电视民生新闻报到还存在着定位、站位和诉求等诸多误区。文章拟对电视民生新闻的部分现状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媒体在电视民生新闻中的价值观及合理定位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6.
《重庆社会科学》以“全国视野,重庆个性”为办刊理念,以“关注民生,服务社会”为己任。分析“社会与人口研究”栏目2011年第1-4期刊用稿件情况,不难发现其突出特点:关注社会民生,重视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7.
传媒品牌栏目在市场经济社会里处于优胜劣汰的竞争格局。传媒品牌栏目一经打造出来,自然而然就赢得了稳定的目标受众。凤凰卫视是成功的典范,在世界传媒界拥有举足轻重的话语权。关注国计民生是党和国家重要的战略选择。社会转型时期各种利益的分化与组合衍生出弱势群体。湖北传媒开辟《经视直播》《经视一锅鲜》《情感大搜索》等品牌栏目关注家庭弱势成员、农民工、空巢老人,肩负扶贫济困的社会责任。湖北传媒开展"阳光行动"、"农民工就业行动",惠及普通百姓。当前民生新闻出现四大转向,这是"大民生新闻"理念的成功实践运作。在民生新闻竞争白热化的当下社会,寻找差异化路线,是媒体制胜的突围之道。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构建和谐社会步伐的加快,民生问题前所未有地受到媒体与社会的高度关注,“民生新闻”作为十年来中国电视第三次革命,它的到来让人们对“新闻”有了新的认识。关注我们身边的事,关注弱势群体,体现民生色彩,让老百姓从电视新闻上看到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看到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  相似文献   

9.
对民生新闻现状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莹 《理论界》2008,(8):212-213
民生新闻作为多家电视台竞相推出的主打栏目,近年来发展势头非常迅猛,不过在高收视率、高市场份额的背后,民生新闻暴露出的同质化竞争激烈、片面追求负面效应等问题也不容忽视。如何扬长避短,走特色化道路是民生新闻栏目未来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电视民生新闻的迅猛发展,受到了业界和学界前所未有的关注,相比传统新闻,电视民生新闻在"叙事素材的市井原生性"、"叙事文本的传播多样性"、"叙事立场的民生大众性","叙事传播过程的丰富具体性"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传播叙事优势。本文引入叙事学和传播学的理论对电视民生新闻文本传播叙事进行探讨,以期不断提升电视民生新闻的品质和品位,进一步提高电视民生新闻的传播效果,为电视新闻传播叙事研究提供一些新思路,对电视民生新闻的传播实践提供一些理论上的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1.
民生无可争议地成为2007年法治建设的主题。公民的基本权利在本年度被普遍彰显。上半年《物权法》对个人财产的保护力度通过重庆钉子户事件得以放大,物权概念深入人心;下半年《劳动合同法》对劳动者权利的全面保护通过“华为门”事件在全国掀起了一股强大的官民共同维权风暴,权利意识成为全民共识。二者首尾呼应,谱写了一首完整的民生进行曲。  相似文献   

12.
从2002年南京电视台《南京零距离》开播以来,各地的民生新闻栏目空前火爆。民生新闻这个概念从被提出来到被操作应用,到受众群体渐趋成熟,到部分的节目样式逐渐老化,到观众视觉疲劳,走到今天的确已经到了一个亟待自我审视和思考的拐点。我们要清醒的意识到民生新闻现在遭遇了诸多瓶颈因素,如果不及时调整,未来的发展方向堪忧。  相似文献   

13.
民生新闻以良好的收视表现和丰厚的广告回报,成为各地方台的强势新闻栏目。民生新闻注重用老百姓的话语说老百姓的事儿,它关注着老百姓的生活际遇与生存状态,勾勒百姓生活全景图。民生新闻以其独特的"说新闻"的方式深入观众灵魂深处。民生新闻的直播方式让市民成为新闻的主角,记者和解说词退居到了次要位置,观众的双向参与拓展了传播的空间。同时,民生新闻繁荣的背后还存在节目低俗化、同质化、反映问题表面化的不足。为了民生新闻的长远发展,应提升品格、创品牌、走新闻专题化之路。  相似文献   

14.
王永新 《理论界》2008,(5):250-251
本文着重分析了电视民生新闻在当前激烈的新闻大战中存在的竞争优势,以及在民生新闻节目同质化风潮下,电视民生新闻呈现出的差异化竞争趋势。  相似文献   

15.
电视民生新闻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视民生新闻是传统新闻发展的必然产物,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不仅取得了较高的收视率,更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成为新闻界的新宠。但对于民生新闻的定位,一直没有定论。民生新闻作为一种新生事物,自身也存在着一些实质性的问题。众多学者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梳理研究,但对民生新闻的科学定位,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民生电视新闻以生动的实例、严谨的推理、透彻的分析令人信服地打动着广大受众,让人们在不经意中受到深刻的“善”与“美”的熏陶。民生新闻节目已经成为传播“善”与“美”的平台,发掘民生新闻节目的道德教化功能及其表现方式必将成为电视媒体特别是省、市电视台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7.
《小水知音》是民生新闻栏目《生活导报》的一个子栏目,它是以主持人水音的名字嵌入命名的,栏目形式脱胎于较早前的记者现场报道,却有了新的含义与外延,可以统称为参与性现场报道。从新闻分类的角度看,电视新闻现场报道缩短了观众与事件发生的时间距离,使观众产生了与事件进展的同步感,时效性更强,价值更大。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现场报道的是,《小水知音》的功能从简单的现场客观报道扩展到了沟通协调,帮助解决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8.
从《新华日报》办报经验看当前“民生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华日报》在抗日战争时期积累了丰富的办报经验,“民生”意识即为其中之一。本文从其副刊、《信箱》等方面分析其办报理念,并将之与当前民生新闻理念进行比较,以期提供现实启迪。  相似文献   

19.
四十五集电视连续剧《乔家大院》在央视播出后,在全国引起大反响,很多地方电视台也相继播出,“晋商”很快红遍全国,山西的文化旅游也成了全国的热点之一,收入可说是“日进斗金”。  相似文献   

20.
和谐社会建设对电视新闻报道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电视新闻的一种形式,电视民生新闻近几年来深受观众喜爱,在促进和谐社会建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从电视民生新闻报道应该坚持的原则和价值取向、电视民生新闻具有的主要功能以及目前正在形成的表现形态和手法等几个方面,对和谐社会建设条件下的电视民生新闻报道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