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职院校专业调整与产业结构调整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高职院校作为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的场所,其人才培养目标的性质决定了高职院校在专业设置上的特殊性。高职专业是社会需求和教学之间的纽带,是学校教育与社会的结合点,它的设置必须与社会产业、行业结构的不断变化和调整相适应。  相似文献   

2.
倾斜的城乡经济关系是乡镇企业发展的重要原因从50年代开始,我国在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基础上开始进行工业化建设。这种经济发展战略,要求采用与此相应的一整套经济政策,使有限的资源集中于发展工业。因此,工业生产获得了较快的发展。1952~1980年,我国的工业总产值由349亿元上升到5155亿元,增长了14.73倍,年递增率为9.73%(按1952年不变价计算);工业国民收入由115亿元增加到1804亿元,年递增率为9.96%。而同时期农业发展速度就慢一些,农业总产值  相似文献   

3.
知识经济虽然已大步向我们走来,但在今天的现实世界中,知识经济并没有真正形成。即使在这方面领先的美国,经济的支柱产业也仍然还是汽车、钢铁、建筑等传统产业,信息科学技术产业是唯一可以与之并驾齐驱的产业,其余的高科技产业还是相对比较弱小的。但知识经济的到来...  相似文献   

4.
产业结构调整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经济增长是以产业结构调整为核心的增长.我国工业化过程中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区域经济增长有着密切的关系,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主导产业的升级是区域整体产业结构升级的主要动力,技术进步促进产业结构不断向高级化发展.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应与区域经济发展阶段相适应,与区域优势相适应,应具有系统完整性.  相似文献   

5.
人力资源管理与劳动关系调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讨论了人力资源管理与基于集体谈判的传统劳动关系调整模式的关系,强调人力资源管理在劳动关系调整中的作用,并对三种典型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对劳动关系调整的方式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指出人力资源管理能够时劳动关系实施调整的前提与基础:基于三方机制的健全的劳动关系调整体系,我国企业劳动关系的健康发展离不开人力资源管理和传统集体谈判模式的相互促进与发展  相似文献   

6.
一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的社会阶层构成发生了巨大变化 :一方面 ,建国以来我国的基本社会阶层——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内部发生了深刻变化。属于工人阶级范畴的产业工人阶层、经营管理阶层、知识分子阶层 (包括广大干部队伍 )不断增强和壮大。全国职工人数从 1978年的 1.2 4亿人增加到1999年底的 3.6亿人。工人阶级队伍的组成向多样化发展。改革开放以前基本由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两大部分职工构成 ,现在由多种经济成分的职工组成。其中 :国有、集体和其他公有制企业职工约 1.2亿人 ,个体工商业从业人员约 6 2 2 5万人 ,私营经济从业人员约有 …  相似文献   

7.
利益关系的调整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呈现出多元利益整合与冲突的复杂情境.一方面,中国终于走上了一条具有本国特色的现代化发展道路,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思想等方面发生的巨大变动,激发了整个社会和广大群众的无穷活力,人们在改革中感受到了自己的利益所在,有了追求和实现利益最大化的可能性,从而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动性和创造性,进一步推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必然引起我国经济关系的全面变革,劳动关系作为经济关系的主体部分亦将发生深刻变化,自觉认识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劳动关系的变化规律并对其进行主动地调整,这是当前我国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对我国现有劳动关系的一般分析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国劳动关系的本质是劳动者运用属于公有的生产资料共同劳动,共同占有劳动产品的联合劳动关系。马克思曾预言:“雇佣劳动,也像奴隶劳动和农奴劳动一样只是一种暂时  相似文献   

9.
调整劳动关系的理论与政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国家劳动关系的理论与实践值得总结,西方国家调整劳动关系的基本经验,也值得概括。中国当前劳动关系的现状,中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都需要我们在借鉴西方经验的基础上,来考虑当前构建中国和谐劳动关系的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10.
世纪之交大国关系调整的进程与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1.
利益关系调整与中国经济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评价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经济发展成就与现实感受反差入手,论述了中国粗放型增长模式导致的三大矛盾,指出利益失衡是诸种矛盾产生的根本原因,并对收入分配关系的失衡和扭曲作了分析,认为在当前金融危机背景下,应以富民为核心,调节利益分配关系,切实转变发展模式,并提出了调整利益关系,确保净福利增长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西南开发面临新的形势。中央关于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方针的实施和对“东西部差距不能再拉大”的确认,为我国生产力合理布局和区域发展战略研究指明了方向,也为西部开发包括西南地区开发提供了新的推动力。一东西部经济关系的调整势在必行。在这个意义上说,西南地区的开发出现了新的转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区域发展政策一改过去均衡配置和投资西移的做法。在承认区域间发展不平衡的基础上,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标,把发展重点移向东部沿海地区,实施了投  相似文献   

13.
家庭是社会机体的细胞,是社会生活的一种重要组织形式.家庭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对社会的发展变化发挥着重大的影响.家庭关系是一种以婚姻为基础、以血缘或拟制血缘关系的存在为前提的社会关系.包括夫妻关系、父母子女关系、兄弟姐妹关系以及祖父母孙子女间的关系等.  相似文献   

14.
在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我们的经济工作(包括商业、金融、财政、企业、基本建设等)不大重视科学的、严格的、规范的管理。谁提管理,就会被扣上“管、卡、压”的帽子,就有搞资本主义那一套的嫌疑。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冲破了这种禁铜,开始认识到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并学习国外的先进科学技术和经济管理经验、我们也着手抓紧各行各业的管理,终于认识到现代管理是一门学问、一门科学,从而建立起了新兴的现代管理科学。随着人们对现代管理科学的日益重视,现代管理在经济工作中的效益也愈趋显著,“管理出效益”、“管理出财富”、“靠管…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传统体制的主要弊端有两个:一是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体制;二是忽视中国疆域辽阔、区域差异极大的基本国情。全国各地区不论具体条件如何,都实行统一的体制、统一的方针政策、统一的工作重点和中心任务,区域经济仅仅被作为国民经济总体布局中的一个要素来加以考虑和设置,中央对各地区采取集人、财、物为一体的统一调控,区域性利益集团缺乏独立的表现方式和争取独立利益的冲动,区域内部产业结构配置以及区域间利益协调、产业分工格局,一般均在计划内解决,由中央政府一手包办,使地方政府成为国民经济计划执行中的一个  相似文献   

16.
17.
论中央与地方关系调整的制度化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中央与地方关系的调整改革开放以前,为适应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形势与任务的变化,我国中央与地方的行政权力关系作过多次调整,大的有三次:第一次起伏发生在建国初期,这次变动初步建立起了单一制国家的行政区划和行政管理体制的基本格局;第二次起伏出现在50年...  相似文献   

18.
孔进  孔宪香 《东岳论丛》2007,28(4):79-81
人力资本积累和产业结构调整是经济增长的两大要素。要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协调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要取决于产业结构的可持续调整和人力资本积累。二者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机制:人力资本积累的状况影响产业结构的可持续调整,影响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和进度;产业结构的可持续调整使得经济发展对知识和人力资本的需求增长,为人力资本积累提出新的目标和要求,增进人力资本的积累。二者相互作用的良性循环,推动着经济不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9.
保险代理人是保险公司据以展业的重要手段.理论上保险代理人与保险公司仅存在一种代理的关系;但在实务中,保险公司通常利用自己的内部规章对代理人展业过程中的活动进行约束,对于这种约束是否构成劳动关系或事实劳动关系,从而适用劳动法的调整,理论界存在不同的看法.笔者以为要在正确区分保险公司与保险代理人不同层面法律关系的基础上决定引用劳动法或民法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20.
收入分配是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一个十分重要、极为敏感的关结点。在商品经济条件下,从总量的角度看,收入分配是生产力发展的原动力;从结构的角度看,是影响社会经济格局及主要经济比例关系的调节器。这个问题处理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能否健康发展。因此,正确认识收入分配差别与社会公平的关系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