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马克思说:“阅读和写作一样重要;因此,读者有够资格和不够资格的称号也是必要的。”(见《第六届莱茵省议会的辩论》,《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89页)虽然,阅读是人类最普遍的一种社会活动,但是,在我们这个世界上,“不够资格的读者”却占大多数。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这种不会读写的“功能性文盲”,深入探讨阅读的技巧和方法,使之成为科学的系统,得到广泛的运用,尽快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阅读水平,这是文章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语文学,文化学获得长足发展的基础工程。  相似文献   

2.
所谓“使动”用法,是指名词、形容词和不及物动词活用为“致使性”及物动词的一种文言语法形式,属于词类活用的范畴;而“双宾语”是一个谓语动词同时带有两个宾语的一种句式,属于句型结构的范畴。南开大学教材《古代汉语读本》早已打出了“为动双宾语结构”的旗号,而应用更为普遍的“使动双宾语结构”却一直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3.
估测性框式结构,指的是在一定的语境中有可能被言说者用作主观可能性推断、表达估测性语义的框式结构。它有典型和非典型之分。典型的估测性框式结构,其估测语义由框架的估测标记直接彰显,属于估测语义彰显型。非典型的估测性框式结构,有估测语义半显型和估测语义潜隐型之分。前者的估测语义由显性语境突显;后者的估测语义由隐性语境激活。估测性框式结构具有五个方面的极差性:可能性级差、优先度级差、隶属度级差、实现度级差、估测度级差。这一研究,在理论上,有助于框式结构内部类型的建立;在实践上,有助于框式结构的对内、对外汉语教学。  相似文献   

4.
通感说略     
通感说略刘蕴璇一通感是将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以及意觉等不同感觉相互沟通、交融起来的一种修辞方式。它出自希腊语Synaesthesia,直译为“感受之共产”,又称之为“通觉”或”联觉”,意思是“共同感觉”。1891年,“联觉”被作为词条收进了美...  相似文献   

5.
校勘略说     
一校雠与校勘校雠一词,最早见于刘向《别录》。唐卷子本《玉篇》言部引《别录》,也有“雠校中经”之文。应劭《风俗通义》解释说:“一人读书,校其上下,得谬误,为校。一人持本,一人读书,  相似文献   

6.
应用文略说     
任何文体都不象应用文这样,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有着直接的关系。古代文论家刘勰曾说:“才冠鸿笔,多疏尺牍”。应用文写作自有其特殊的一些问题。一、应用文的格式“设文之体有常”。对应用文来说,“有常”主要是指有固定的格式。这种固定的格式是应用文的外部标志。  相似文献   

7.
毛诗序略说     
西棠案:毛诗有大小序之别,先儒称之,又复强为之名,于是起讫,亦多自以意定,此当为说者一也。大小序之说者,昔贤论议尤歧,其立论之先后,及其是非之辨,樊然殽乱,郅不显憭,此当为说者二也。若毛序之伪、当别为条辨,兹亦略述之。作毛席序略说。毛诗之序,其作者非一人,故有大小之分,然有谓之小序、大序者,有谓之古序、续序者,有谓之前序、后序者,有谓之首序、下序者,复有以小序为大序,大序为小序者,综其名称,约有六说,共为八名。一、经典释文关睢序下云:旧说云:起此“关睢,后妃之德也。”至“用之邦国焉”,名关睢序,谓之小序。自“风风也”讫末,名为大序。沉重云:案郑诗谱意,大序是子夏作,小序是子夏毛公合作,卜商意有不尽,毛更足成之。或云?小序是东海卫敬仲所作。今谓此序止是关睢之序,总论诗之网领,无大小之异。  相似文献   

8.
赵宋一代三百二十年的历史,是中国历史上文化成就光辉灿烂的时期.宋代社会经济繁荣,特别是长江、闽江和珠江流域广大地区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开发,经济重心由北向南的转移,南方经济的发展最终超过了北方.宋代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租佃制经济的普遍推行,生产者人身依附关系的削弱,极大地刺激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耕地面积和人民的大量增长,标志着宋代社会经济达到了空前的繁荣时期.这就为宋代文化典籍的空前繁荣,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9.
风葬略说     
“风葬”,亦称“树葬”、“挂葬”、“悬空葬”或“天葬”,是一种古老的葬俗。葬法多是在树杈上架以横木,然后将死者置于其上任其风化,也有将死者悬于树上或陈放于专门制做之木架上的。此种葬俗在我国历史文献上记载颇多。《魏书·失韦传》云:“失韦国,……父母死,男女聚哭三年,尸则置于林树之上”。《周书·异域上》谓厍莫奚人葬俗是,“死者则以苇薄裹尸,悬之树上”。《北史·契丹传》述及契丹葬俗说:“父母死而悲哭者,以为不壮,但以其尸置于山树之上,经三年后乃收其骨而焚之”。方式济《龙沙纪略》则明确提出了“风葬”这一名称,谓“东北边有风葬之俗,人死,以勿裹尸,悬深山大树间,将腐,解其悬布尸于地,以碎石逐体薄掩之,如其形然”。这种葬俗直到解放前或解放初在我国东北地区的鄂伦春人、鄂温克人和赫哲人中尚有流行。内蒙古自治区额尔古纳旗和阿荣旗等地的一些鄂温克人中,多以桦树皮、苇子或蓆子裹尸,在树杈上架以横木,将  相似文献   

10.
啸艺说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啸”的历史发展概貌中国信史时代以前产生的某些艺术,后人在研究时往往赋予它们以神秘色彩,啸艺也是如此。“啸”,或谓之吹口哨。其兼有实际应用中的诸种法门,出俗入雅,复出雅反俗,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唐代孙广《啸旨》说:“老君授王母,王母授南极真人,真人授广成子,广成子授风后,风后授啸父,啸父授务光,务光授尧,尧授舜,舜演之为琴与禹,自后乃废。续有晋太行山仙君孙公获之,乃得道而去,无听授焉。阮嗣宗得少分。其后堙灭不复闻矣。”《山海经》载“西王母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戴胜。”《淮南子·览冥训》“黄神啸吟”句注云:“黄帝之神,伤道之衰,故啸吟而长叹也。”神仙鬼怪之所以被裹挟到啸艺中,其原因主要是:一,古人不清楚啸艺起源,假托  相似文献   

11.
言语定势是言语表述中起定向作用的语势。它所研究的问题是很丰富的。首先,人们在进行言语表述时,一般并不是想到一句表述一句,而是先在大脑里形成一个明确的意念——而这意念又总是指向中心语义的,然后根据表达中心语义的需要,一句句有条不紊地进行表述。可见意念所确定的中心语义在言语表述中起率先定势的作用。这便是中心语义定势。其次,为着更好地表达中心语义,便要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归根到底就是如何一句句地进行表述。这里的关键就是确立起始句。当起始句确立之后,它便对后续句产生某种定向作用,使与之衔接的后续句在定  相似文献   

12.
胡采是我国著名的文艺理论家和文艺评论家。他早在延安时期就参加了革命文艺工作,一直到现在还战斗在文艺前线上。在漫长的文艺活动实践中,他逐渐形成了自己富有鲜明特色的文艺思想,这就是: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依据,去研究和分析文艺活动的规律,坚持文艺是生活的反映,强调从生活到艺术的观点,强调作家艺术家自身的基本建设等。  相似文献   

13.
感受动词通过与动作动词相同的形式表示感受义,它既不同于一般的动作动词,也不同于表感受义的形容词.感受动词作为非自主动词的感受义,同动作动词作为自主动词的自主义,二者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准确地识别它们往往有赖于具体的语境.  相似文献   

14.
惯常句说略     
惯常句表示惯常行为。惯常行为具有无界动作的同质性和伸缩性,也具有间隔反复的特性。惯常句是一种非典型的非事件句。影响动作行为性质的界性成分分为低层次的和高层次的有界性成分与无界性成分两种,高层次的完句成分是全句表达的决定因素。惯常句的完句成分是状语位置上的判断性频度副词和全句的陈述语气。  相似文献   

15.
呼和浩特市位于内蒙古西部的阴山南麓;西南距黄河90公里与凉城县、和林格尔县接壤;北为武川县;东为卓资县;西与包头市毗邻。 全市辖六个行政区,即新城区、玉泉区、回民区、郊区、土默特左旗和托克托县。市内人口多数为汲族,其次为蒙古族、回族及满族等少数民族,基本都使用汉语。  相似文献   

16.
小说评点不仅是我国古代小说批评的一种主要样式,而且是我国古代文学批评的一种独有的民族样式,为世界其他民族所罕见。我国古代小说理论、小说技法主要见之于小说评点。研究小说评点,对于研究我国小说、小说理论、小说技法和古代小说批评都是大有助益的。在中国,“小说”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外物》篇:“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达亦远矣。”唐人成玄英曰:“干,求也;县,高也。夫修饰小行,矜持言说,以求高名令问者,必不能大通于至道。字作‘县’字,古县字多不着‘心’。”这里的小说指的是与高言宏论相反的、没有什么理论价值的…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来,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发展,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新事物新现象层出不穷,语言为表达这些新事物新现象的需要而产生了大量新词。这些新词的产生,有的是由简称而来,有的是旧词增加新义,有的是综合式造词,但能产性最强的是修辞学造词法中的仿造造词。有的学者曾把新词语的来源归纳为三种情形,即仿造、简缩、合力(仿造、简缩的综合),①这说明仿造造词已是产生新词语的一种重要的造词方法。事实亦是如此,大量新词语是由仿造造词方法创造而来的。我们仅对《1992汉语新词语》②作初步统计分析,此词书共收新词新语新用法448条,其…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认为 ,语境就是言语环境 ,是运用语言时所处的实际环境 ,是与言语交际行为相联系的各种环境要素组成的内涵丰富、范围广阔的动态系统。并就语境的性质、特征、功能等进行了详细的论证。  相似文献   

19.
"全球华语社区"是应用"言语社区理论"来讨论华人语言认同的尝试。"全球华语社区"是一个依托全球华人社会的言语社区。认同并使用华语的讲话人构成该言语社区的核心,认同华语并主要使用汉语方言的华人构成其外围,其他对华语有不同程度认同的人构成其外延。"全球华人社区"具有悠久的历史、生机盎然的现状以及辉煌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0.
讳源略说     
在我国封建社会里,臣下、晚辈,对于君主、尊长的名字,口不能说,文不能书,这叫做避讳。避讳之俗,源于何时,迄今尚无定论。清人陆费墀的《历代帝王庙谥年讳谱》和现代人陈垣的《史讳举例》,是两部关于避讳学的专著。陆费墀虽未明确指出避讳始于何时,而他在其书中关于帝王庙谥年讳的记叙是从汉高祖刘邦开始的。要是以此推论,避讳之俗便是源于汉了。陈垣对避讳源于何时这个问题,也没有正面论述,但他在其书的序言中说:“民国以前,凡文字上不得直书当代君主或所尊之名,必须用其他方法以避之,是之谓避讳。其俗起于周。……”;而他在其书的第八卷《历朝讳例》中,论述避讳的历史时,又是从秦王朝开始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