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州吴县歌手姚永根唱的江南民间叙事长诗《孟姜女)),具有鲜明的江南地方特色和歌手的创作个性。它是以我国流传深广的四大民间故事传说之一的《孟姜女》,特别是以江南流传的《孟姜女》故事为创作的骨架,吸收了江南流传的有关盂姜女的唱本、宝卷、戏曲、歌谣等再创造而成的。歌手能把孟姜女的散文故事转化为韵文长歌,把叙事体转化为叙事与抒  相似文献   

2.
“孟姜女哭长城”作为中国民间四大传说之一,是探讨长城意象的经典个案,为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丰富的精神养料。从“哭之哀”“哭变国俗”到“哭夫崩城”,“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历经三次重要的演变。同时,“孟姜女”的主体形象经历了由统治阶级意志向民间转向的塑形之旅,蕴含官方思想与民间意志的双重叙事维度。家庭视角下的长城意象既笼罩着悲剧色彩,又彰显出大众追求美好生活的共同体意识。可以说,“孟姜女哭长城”既映射人与自然彼此互动和感应的生态文明观,又渗透有融合发展的宗教观念。天人感应的哲学思想和多元发展的宗教观念一起构成“孟姜女哭长城”的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3.
《孟姜女》故事的原型批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孟姜女》故事作为我国四大传说之一,流传区域几乎遍及全国各地。据顾颉刚先生1927年统计,山东、江苏、山西、陕西、湖北、河南、云南、广东、广西、福建、浙江、直隶、奉天等地都有这一传说流传,近年来在四川、青海也发现有这个传说的唱词、并已融进一些习俗活动之中。在广泛流传的同时,许多地方还出现了与之相关的文化建筑。各地文献方志中多有记载,据初步统计,有孟姜女墓洞、庙或古迹近20处。自顾颉刚先生开始的《孟姜女》故事研究也近一个世纪,大量关于《孟姜女》故事的研究专集不断出版,而且迄今仍在继续。对它  相似文献   

4.
孟姜女故事作为我国最为流行的民间传说之一,源远流长,而其流传的形式也是因地而异、因时而变。在江西省广昌县甘竹镇一带即流传着以孟姜女哭长城为题材的民间戏曲,俗称广昌"孟戏"。作为一种文化范本的孟戏,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流传演变至今仍生生不息,体现了文化传承演变的本土化过程以及文化范本的功能与意义。  相似文献   

5.
《孟姜女》又名《孟姜女哭长城》、《十二月花名》等,是汉代的时调小曲,是我国流传最广、影响最深的传统民歌之一,各地都有它的踪迹。而从它的音乐来看,又与江浙一带的民歌有着更加密切的关系。全曲十二段唱词,分别以时令花名作序引,叙述了秦始皇时期,一对新婚夫妻生死离别的故事。相传,孟姜女的丈夫范杞良被迫去筑建长城,孟姜女历尽艰辛万苦,千里寻夫送寒衣,路经苏州许墅关时被守关吏卒百般刁难,无法过关,孟姜女就把自己的悲惨身世编成一首小  相似文献   

6.
孟姜女弹词是孟姜女故事流传中不可忽视的传播形态之一,明清以来,国内现存的弹词版本共七个。其中,尤以民国六年(1917)上海文益书局石印本《绘图孟姜女万里寻夫全传》艺术价值最高。从内容来看,《绘图孟姜女万里寻夫全传》塑造了贩夫走卒、小商小贩、仆从杂役、妓女盗贼等市民阶层,形象地勾勒出江南地区社会的浮世众生,拓展了孟姜女传说展现社会的广阔性;从叙事艺术来看,它具有柔美细腻的文辞,增添趣味和幽默的 “噱头”,用以拓展情节、提高曲折性的“补书”,牢牢抓住观众的“关子”以及演员“起角色”的表演。  相似文献   

7.
孟姜女的传说,是世代累积型的民间创作。在漫长的人物塑造和故事演义的过程中,孟姜女的形象逐渐定型,并变得丰满和成熟,既吸纳了历史真实故事中杞梁之妻的良好品质和悲剧情韵,又融汇了《诗经》以及其他典籍中所描写的诸如"庄姜"、大禹之妻、舜之二妃的形象特征,此外,还吸收了民间的诸如望夫石以及傩神等传说中的精神内蕴。孟姜女这一悲剧女性形象,是中国古代的人们吸取历史、文学以及诸多传说、民情风俗等多方面的养料而塑造成功的。  相似文献   

8.
《辽西精狐故事》后记张春丽《辽西精狐故事》出版问世了。这是开采挖掘辽西乡土文化、丰富发展民间文艺学所取得的又一个成果。这次编选入集的故事都是在本地长期流传、反映民间信仰习俗方面的故事。故事的流传在地理上以锦州这一入关“咽喉”为中心,覆盖了包括义县,北...  相似文献   

9.
“三女婿拜寿”是在我国民间流传广泛、影响深远的笑话故事。它以极具生活情趣的礼仪民俗为叙述背景 ,具有丰厚的社会文化底蕴 ,是民间生活故事中的一支奇葩。本文通过对故事进行分类 ,从现代精神分析学的理论出发 ,剖析故事情节背后所蕴含的群体心理、社会制度等文化内涵 ,探索故事兴盛不衰的深层根源。  相似文献   

10.
艺术是创造。作为人类审美活动的最高形式,艺术为人类展现了一重新的天地。它不仅美化了人的生活,而且美化了人类本身。艺术的根本目的是通过审美之途,感悟人生生命意蕴之所在,从而走向“诗意的人生”。民间艺术尤其如此,它是人的生命意义赋予的活动,是人类生命意蕴的拓展。在这个意义上寻求“鱼姑娘”型故事的意义及其感性审美生成的奥秘,应该说,是我们民间文艺工作者必得领有的使命。“鱼姑娘”型故事,是我国各族人民中普遍流传的众多美丽的爱情童话故事之一。民间童话中的爱情故事,常以一个普通的小伙子同一位具有神奇特征的女…  相似文献   

11.
宋江的“反诗”内容与宋江思想性格和有关情节明显不相吻合;它是民间流传的宋江故事不断蜕变的结果;中间应该存在与“反诗”相吻合的而今湮没了的故事。  相似文献   

12.
《西游记》和《三国演义》、《水浒传》不同、它是一部神魔小说,《西游记》和《三国演义》、《水浒传》又相同,它是经过民间口头流传和民间演唱才逐渐编写成书的。《西浒记》的艺术造诣之深、影响之大、是和《三国演义》、《水浒传》等量齐观的、它是我国文学史上又一座高峰、神工鬼斧,誉满全球。根据可靠的材料,《西浒记》故事的来源、演变、和形成、分以下几个阶段。  相似文献   

13.
在古人类遗址山西襄汾县丁村明清民房上有一组“贪吞太阳”的木雕,这就是民间自古流传的“人心不足蛇吞象,贪心不足吞太阳”的故事。 “人心不足蛇吞象”有人讲过了,这里单讲“贪心不足吞太阳”的故事。  相似文献   

14.
以苏童《碧奴》为代表的当代重写“孟姜女”故事的小说群,通过对女主人公真善美的形象与文中人物丑恶的众生相比较,折射出当代社会人性淡漠的现象,从文化的角度叩问人类的灵魂,探究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孟姜女”故事在作家笔下一次次获得了新生.新时期的“孟姜女”再次向世人昭示着真善美的人性与价值观,召唤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新时代人类心灵的反省.  相似文献   

15.
苗族的《孤儿与龙女》故事与根据汉族民间流传而定型的“龙女”型故事在母题上有很大的差异,通过这些差异的比较,苗族的“龙女”故事更具有曲折悲婉之美,塑造出的龙女形象更人性化,有着一般“龙女”型故事所没有的母性的光辉,更贴近苗族妇女的生活与她们所受的苦难,少了神性。传说性片断的插入更增加了《孤儿与龙女》故事的悲剧性和创作者们的道德价值判断。  相似文献   

16.
笑话是一种流传广泛为人民群众所喜爱的文学样式。一篇好的笑话,总是以短小的篇幅、精炼的语言、讽刺的手法,表达一个引人发笑的故事,在笑中寓有深义,发人深思,促人战斗,使人猛醒。 我国古代的笑话,是拥有最多的读者和听众的文学形式之一。它在民间广泛地流传着,以后经过文人的搜集、记录、编辑而保存了下来,这中间,也不断有文人动手创作一些笑话。如果追溯到最早的话,我认为先秦时期的某些寓言故事,可以说是古代笑话的渊源。例如我们所熟悉的“揠苗助长”、“守株待兔”、“郑人买履”、“南辕北辙”等等,都具有笑话的一些特点。但是这些故事在当时还不是独立成篇的作品,而只是诸子散文与历史散文中为了说明某一问题而被引用的流传于民间的短小故事。到了三国时期,开始  相似文献   

17.
“双陆不胜”、“鹦鹉折翼”反映的是武后还政于李唐的事情。这两则故事在历史上流传广、影响大,范仲淹《范文正集》、苏辙《栾城集》、李弥逊《筠谿集》均有引用。然而《旧唐书》未收二事。《新唐书》载有“双陆不胜”,《资治通鉴》亦载有“鹦鹉折翼”。实际上这两件事属于民间传闻,而这民间传闻又与佛经和佛经变文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白蛇传》《牛郎织女》《董永与七仙女》等民间传说流传久远、影响较大。这类故事中,主角均为并不追求轰轰烈烈生活的普通百姓,而非“才子佳人”,多出现地位高、出身优越的女子主动追求男子的情节,但二人共同生活的美景并不长久,均以幻想的“团圆”作结等,这些共性特征折射出下层平民的爱情旨趣。  相似文献   

19.
孟姜女传说在唐前及唐经过了漫长而又复杂的发展演变过程。在唐代基本定型的孟姜女故事中,我们可以寻绎到前代孟姜女故事的流变,是一个不同社会阶层、不同知识背景、不同思想情感的创作者对这一题材内涵进行改造、妥协、融合推进的历史生成过程。  相似文献   

20.
“西湖借伞”的民俗学暗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蛇传》是我国著名的四大民间传说之一,它的流传之广、影响之深及其传承和演变。在我国民间文学发展史上具有很强的典型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