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魏徵籍贯辨     
本文对唐初杰出政治家、史学家魏徵的籍贯进行了辨析。指出两《唐书》所谓“曲城”系“曲阳”之误;钜鹿曲阳乃魏氏郡望,馆陶为魏徵祖籍,相州内黄为魏徵出生地。今人称魏徵或钜鹿人、或馆陶人、或内黄人,其说均有据,仅各有所指而已。另作者还对魏徵“生于四川省剑阁县武连镇”一说,提出了质疑  相似文献   

2.
唐初史学家的文学主张为唐代文学的繁荣指明了方向,魏徵在其所修的史书中对文学的历史及发展作了概括性的评论。魏徵充分肯定了六朝文学在诗歌审美方面的优秀成果,否定其格调低下、情多哀思的浮靡文风;在肯定文学“匡主和民”的政教作用时,也不排斥文学的抒情写愤、畅达情志的缘情作用;在南北统一的社会背景下,取南朝清丽华美的风格,加之北朝的意理气质,倡导文质彬彬的新文风。魏徵对《楚辞》、汉赋、齐梁的重要作家评价很高,主要是肯定作品的华丽文采。魏徵对小说的认识沿袭班固旧说,但重视小说考察风俗的作用,显示出政治家的功利主义色彩  相似文献   

3.
唐代杰出的政治家魏徵也是优秀的历史学家。魏徵史学思想的核心是:一、重人事、轻天命的进步史观;二、取鉴致治的历史意识;三、通鉴反思的治史方法。魏徵所重的人事既包括帝王将相,也包括人民群众。如何取鉴、取鉴什么以求致治,今天仍有强烈的现实意义。魏征以史为鉴,不囿一时一事,不主一尊一经,纵贯古今,旁通各派,具有鲜明的通鉴反思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袁崇焕诗存世不多,《三管英灵集》载诗六十六首,加上广州中山图书馆藏《袁督师遗稿遗事汇辑》所载诗十二首,去其重复,总计有诗七十五首。袁诗无编年可查。《三管英灵集》是按古诗、五律、七律、五绝、七绝序列编次的。现就袁诗的写作年代问题,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看法。 袁诗的写作年代问题。大致上可以分类如下: 第一类诗可知其写作年月。这一类诗最早的一首当算《秋闱赏月》写于1619年旧历8月中秋。袁崇焕是这时考中进士的。他在诗中写道:“战罢文场笔阵收,客程不觉遇中秋。嫦娥必定知人意,不锁蟾宫任我游”。诗中告诉我们:秋闱收场之后即是中秋,表达了他认为一定高中的得意心情。  相似文献   

5.
论房玄龄     
房玄龄事唐太宗 32年 ,任相 2 2年。他以贞观诸臣所不具之特殊地位 ,虽明哲保身 ,事君谨畏 ,却雅量含弘 ,能尽诸臣之才智 ,能成诸臣之善绩 ,使君臣辑睦 ,共成贞观之美政。此乃魏徵诸臣所不能。此其所以为德望崇重之大臣 ,而举世许为贤相也  相似文献   

6.
王、魏徵二人是贞观时期儒家文学观重建的主要人物 ,又是这一文学观的自觉履践者。高度的政治警觉和骨鲠儒雅的品格 ,使他们以诗为谏 ,把诗歌创作作为实际事业的一部分。从内容到风格 ,二人的诗作均表现出儒家政教文学观的履践和北方诗风的延承 ,诗风古朴质直 ,因而在南朝化的贞观宫廷诗坛独具特色  相似文献   

7.
魏晋南北朝时期为诗作序成为普遍风气.六朝诗序反映了本时期诗歌创作和理论批评中传统诗教观的淡化,以及由此而出现的一些新观点、新倾向,主要包括重情尚文意识、追新求变风气、自然审美活动与诗歌创作的密切关系以及创作活动群体性的增强等,这是其重要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8.
行旅诗发展到魏晋南北朝时期,蔚为大观。作为一个独立的诗歌类别,行旅诗以其特有的成绩奠定了在魏晋南北朝诗歌史上的地位。本文以行旅诗为研究对象,从纵向上来考察其在魏晋南北朝各个阶段发展嬗变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种文体,序产生于两汉,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序文的数量及类型更为丰富,并在文体特征、表现形式等方面呈现出与两汉不同的面貌,成为一种具有文学性的独立文体。这一发展变化的关键,是由于别开生面的宴集诗序的出现。诗序出现于汉魏之际,成熟于两晋南北朝。这一时期诗序篇幅加长,独立成文,内容上不再局限于叙述说明写作缘起等,而往往借题发挥,自抒胸臆。魏晋南北朝文学性浓厚的诗序不仅丰富了序文创作,也直接促进了唐代赠序的产生。  相似文献   

10.
魏野诗体辨     
魏野是宋初著名诗人,关于他的诗,后世多把它归为"晚唐体",但也有人指出其诗"白体"成分.首先从宋初诗坛具体情况出发,结合魏野的生活实际辨别魏野诗风的形成,然后具体从魏野诗歌题材、内容、体裁和艺术特色四个方面辨别他的诗风特点,从而辨明魏野诗歌在体派归属中争议的原因,这样可以更好地理解宋初诗坛,更好地把握魏野的诗风.  相似文献   

11.
徐州知府桂中行治徐12年,于清光绪十三年主持编纂了徐州第一部诗歌总集《徐州诗徵》,凡收录明代隆庆至清光绪300余年间徐州8邑255位诗人的1723首诗作。《徐州诗徵》将“以诗存人”与“以人存诗”相结合,不拘身份广收徐州诗人诗作,按诗人所属邑县和生活年代编排,并专门为所收录诗人撰写“小传”。《徐州诗徵》不仅收录了许多自然灾害、战争祸乱、山水田园、羁旅宦游、交游酬唱、咏史怀古等题材内容的诗歌,而且保存了大量徐州地方历史文献和徐州地方书目文献,对研究徐州古代诗歌乃至社会历史文化具有重要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12.
通过全面统计黎靖德编《朱子语类》所引魏晋南北朝至南宋的诗句,分别与通行的魏晋南北朝诗、唐诗和宋诗相比较,论证"意改"和"误改"是《朱子语类》引诗的两大特点,南宋理学和语录体文献的影响和制约是其成因。指出"意改"和"误改"是理学"主观性"和语录"客观性"的时代体现,也是征引者"意愿性"和"非意愿性"在《朱子语类》引诗中独具个性的诠释和解读。  相似文献   

13.
《可乐》2008,(6):2-2
在《可乐》杂志即将出版50期之际,河南洛阳"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的魏建新读者特制作出一首"藏字诗"以示祝贺。我们刊登此诗,以飨读者。我们也请读者朋友一起来竞猜。读者可以把答案寄至湖北武汉东湖路181号楚天传媒大厦B204室《可  相似文献   

14.
李少君被称为“自然诗人”,他把自然作为最高的价值,其诗中的自然是地方性经验的凝结,他的自然观来源于地方性经验的熏陶与培育。地方性经验在李少君的诗歌中表现为一种自然诗性气质,同时表现为一种个性化的风格形态。李少君诗歌的地方性经验不仅可以为当下乡土诗的类型化写作提供有益的镜鉴,还可以藉此反思一些深层次的诗学问题。  相似文献   

15.
关于日本平安时代汉诗<渤海入朝>的作者、写作时间、写作缘起等,历来有不同的推论.本文确认,此诗作者大伴氏上乃日本嵯峨天皇至仁明天皇时之廷臣,与圣武天皇朝之犬养并非一人;其诗写作时间,乃在嵯峨天皇弘仁五年十月至十二月间,而非日本天平十二年十月;其诗并非赞扬唐与渤海之亲密关系,亦非与渤海聘日使之唱和,而是因闻渤海国使王孝廉到着而献给天皇的颂诗.  相似文献   

16.
神性诗写以极端强硬的立场,抵抗当下写作的垃圾化、娱乐化,成为反对后现代主义与兽性写作的“中流砥柱”;倡导“向上、尖锐、有益”的精神指标,坚守道德与价值评判,形成“高诗歌”与“低诗歌”两厢对决的另一极写作标高。不过,神性写作自身也存在一些软肋:过分的二元对立思维和凌驾一切的企图走向偏激,尤其是神性诗写如何挺进盲区,进入日常生活与庸常事物,取得普遍意意义上的艺术成效?是其由观念到作品间的一个瓶颈。  相似文献   

17.
悼亡诗是一类用以寄托对亡者思念的特殊诗歌形式,在我国古代诗歌中占有重要地位。西晋潘岳的《悼亡诗》(三首)开悼亡诗先河,对后世悼亡诗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笔者通过对潘岳的《悼亡诗》(三首)赏析,分析其悼亡诗在意象选择、取材的角度、艺术手法和诗歌的形式等方面的写作特点,进而探讨《悼亡诗》对后世悼亡诗词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搜神记》产生的思想文化背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搜神记>展现给读者的是人类精神世界的活动,其作者干宝是东晋时期的一个史官,他用记录历史的笔法记录了人类与另类交往过程中所发生的一些光怪陆离的故事.这部小说是在魏晋南北朝主要思想文化背景影响下产生的.魏晋南北朝的主要思想是玄学,另外秦汉以来形成的神仙思想继续流行.作为史官的干宝在当时深受神仙思想的影响,他的<搜神记>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认为是他的思想的具体反映.  相似文献   

19.
《郭沫若全集·女神》注释,校考了《女神》中一些诗的写作时间,注明了每一首诗初载的报刊卷期,还把初版本中与现行版本中有几处重要的异文录出,又在过去已有注释基础上改动和增加了一些注释,成绩应该充分肯定。鉴于现在正陆续编注出版的这套郭氏《全集》,可以说是当前最具权威性的版本,在国内外都会发生大的影响,为使《全集》力臻完善,本文愿对其《女神》注释提出四点商兑意见,以就教于专家前辈和广大读者。  相似文献   

20.
《学衡》是柳诒徵一生中所参与时间最长的刊物,在其个人事功里,占有重要的一页。与此相应的,柳诒徵在《学衡》中也占有不可或缺的位置,无论是从其发稿量来看,还是从其在学衡派群体的影响来看;柳诒徵都是《学衡》中仅次于吴宓的另一关键人物。没有吴宓的《学衡》固然难以为继,而无柳诒徵的《学衡》同样不能成其为《学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