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导师     
我常说自己幸运,幸运的事有很多,但我觉得自己在这两年格外幸运,因为我遇上了张老师。  相似文献   

2.
张书旂老师是我的恩师,在中央大学艺术系读书期间,我曾接受过他的教导.当时,中央大学艺术系教学方面有个规定,即到二年级时教授才上课,两个星期一次,每次半天.刚进大学,我就希望得到张老师的指导,每当二年级上花鸟课时,我总要争取到二年级班上去看张老师作画,课余并借范画去自己临摹.好不容易盼到二年级,张老师来上课了,但自1940年上期到1941年春天,不到一学年时间,张老师即受命赴美,考察艺术教育并宣扬中国艺术去了.就在这短短的一段时间里,张老师对我们的教导、鼓励和关怀,使我终身难忘.今年八月十八日是张老师逝世三十周年祭日,现在回忆当年跟张老师学画时的二三事,以表深切怀念!  相似文献   

3.
刚过花甲之年的张老师50岁时就加入"三高"的行列。退休后的一天,张老师站在全身镜前突然被自己的"老态"吓了一跳:自己不但体态臃肿、大腹便便,动起来肚皮上的肉还一晃一晃的,年轻时的潇洒已荡然无存。这一照"吓醒"了张老师,也吓出了他"拯救自己形象"的决心。反正退了休也不忙,他决定选择年少时比较擅长的乒乓球运动,每天练习两三个小时。一年多下来,张老师不但身体结实了,而且神采奕奕,声音更加洪亮。  相似文献   

4.
刘建明 《中华魂》2014,(12):40-41
正前不久,我回到了久违的家乡,抽空拜访了一位教我小学语文的张老师。在他的书房里,看到墙上挂的条幅上写着两个道劲醒目的大字:留余。张老师告诉我.这就是他一辈子奉行的人生哲学,什么事情都留有余地,决不做尽做绝,给自己,给子孙,也给他人留点生存空间。回来后,我细细品味"留余"二字,顿觉意味深长,对于做人处  相似文献   

5.
<正>第一次见到张恩和老师,是在1992年北京新万寿宾馆的郭沫若研讨会上,但真正近距离地与他交流请教,却是十多年以后在北京师范大学校园他的家中,这时我调入了师大教书,有好几次,我有机会在张老师的家中促膝相谈,获益良多。我知道,张老师1958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在北师大中文系任教长达25年,20世纪80年代才转任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教授,因为他的夫  相似文献   

6.
肯学与肯问     
面对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我一直备感压力。有 时我会情不自禁地问自己:“我这样一名三校毕业生 是否能找到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在这个社会上站稳 脚跟?”幸运的是在学校老师的关心和自己的努力 下,2005年的8月1日,我正式成为了一名上海港务 工程公司的新员工。  相似文献   

7.
与同龄人相比,我算是比较幸运的, 2004年刚毕业就已有了自己的旅行社。而这种幸运的降临,还需从我进大学后说起。机会需要自己把握我一直在告诫自己,不能庸庸碌碌地度此一生。受骨子里这种不安分因素的影响,我从2001年成为大学生的那一刻起,就一次一次地紧紧抓住命运之神伸出的关爱之手:认真努力学习各项课程,并获得过两次一等奖学金和一次二等奖学金;积极投身于校学生会工作,加入了学校广播台,从一名基层的播音员做起,逐步成长为广播台的台长;通过全校性的选举成为学生会宣传部副部长……这些对我而言,并不仅仅是一张张奖状、一笔笔奖金、一个个称号,而是我创业路上的一个个台阶,一次次地将我的理想与现实拉近。同时,也拓宽了我的眼界,扩展了我的人脉……  相似文献   

8.
朱洁 《成才与就业》2014,(15):54-55
正2011年的上半年,我结束了三十七年的工作生涯,退休回家,并开始寻思学习一门新技术,使自己的退休生活过得丰富多彩。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看见了张贴在小区里的老年大学招生简章,从此我便开始了自己的摄影生涯。三年来,在授课老师的悉心教导下,在上海摄影家协会老年分会闸北支会大家庭中老师和前辈的热心带教下,我从一个"一穷二白"的摄影盲,到如今竟然也能拿起单反相机,拍出一张张令自己陶醉的照片,收获颇多。  相似文献   

9.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师从张凌老师,是幸运的。张老师始终给予我自由的空间,在创作中启发引导我。因而,在丝网版画的学习创作中我毫无牵绊与顾忌,任由意想驰骋。这种轻松的氛围和自由的环境可以使我专注于个人喜好,在丝网版画的学习中深入研究、不断探索。  相似文献   

10.
一路恩师     
人生最幸运之事,莫过于遇到几位好老师。启蒙老师,唯一能记得的,就是他手把手地教我写名字了。他站在我身后,弯下腰,左手扶住石板。右手握住我的手,边教边写。他那低沉浑厚的嗓音,他那弯得弓一样的背,深深地烙在我的记忆中。  相似文献   

11.
开心一刻     
小幽默谁是家长小学生在填一张表格,他问:“老师,家长姓名是写妈妈吗?”老师答:“谁说话算数,就写谁吧。”学生自语道:“那……只能写我自己了。”关灯妈妈:“儿子,去看看你的房间灯关了没有。”儿子:“妈妈,房间里太黑了,我看不见。”  相似文献   

12.
黄文兴 《中华魂》2021,(3):58-63
一 与高玉宝老首长成为忘年交应该说是一种幸运和偏得.那时我在辽宁省军区政治部老干部处工作,因工作关系结识了高玉宝.记得那天是2008年1月30日,我把自己的一部作品《剑琴诗稿》呈送高玉宝,他兴致勃勃地与我合影,并鼓励我好好创作,要多做一些有益于人民的事情.  相似文献   

13.
“给我一杯减肥水,让我一天不伤悲……”一阵浑厚的歌声由远至近,不用说,一定是“张郎”又在吐露心声了。此“张郎”非彼“蟑螂”也,他是我们肥肥的张老师。“郎”是古代的一种官名,把它加在张老师的后面,就得来了这个雅号。二轮名车“叮铃铃”张老师悠闲地骑着一辆老式“35”自行车进了车棚。我们迎上去问“:张老师,都什么年代了,您还不换辆新车!”“张郎”边小心地抱下车后座上的女儿,边转过身来“:你们不觉得我这辆‘凯迪拉克’很先进吗?现在买都买不到呢!就是能买到,我也舍不得丢下这跟随了我十八年的老伙伴!”我们面面相觑,真是哭笑不…  相似文献   

14.
教师节那天,一大群孩子争着给他送来了鲜花、卡片、千纸鹤……一张张小脸蛋洋溢着快乐,好像过节的不是老师倒是他们。一张用硬纸做成的礼物很特别,硬纸板上画着一双鞋。看得出纸是自己剪的——周边很粗糙,图是自己画的——图形很不规则,颜色是自己涂的——花花绿绿的,老师能穿这么花的鞋吗?上面歪歪扭扭地写着:“老师,这双皮鞋送给你穿。”看着署名像是一个女孩——这个班级他刚接手,一切都还不是很熟,从开学到教师节,也就是十天。他把“鞋”认真地收起来,“礼轻情义重”啊!节日很快就过去了。一天,他在批改作文的时候,看到了这个女同学送给…  相似文献   

15.
我在美国探望女儿之际,曾在芝加哥的一个社区学院学习英语。这里虽然是免费的,但很正规。入学考试是从口试开始的,能通过口试方可参加笔试。我很幸运,口试主考老师是位“中国女婿”,他太太是上海人。当我站到他面前时,没想到他首先用中国话说“您好!”并兴  相似文献   

16.
带了本王蘧常的章草千字文字帖到温哥华,每天晚上对照着写一个小时。我特别喜爱章草的古雅,那一挑一捺,很有味道。现代书家中,王老的章草可称第一,日本人称他为“当代王羲之”。他自己也自视甚高,刻了方闲章为“三王”,可爱得很。我一直想收藏张王老的书法,至今未能如愿。不过,我有件沈曾植的信礼。他是王蘧常的老师,他的章草可独步前后一百年。沈曾植是秀水(今嘉兴)人,我有幸与他同姓,并且是本  相似文献   

17.
《北方人》2008,(9)
马绍尔是美国雅丽服饰有限公司的总裁。在他家里浴室的镜子上,贴着一张纸,纸上写着这样一句话:我痛苦,我没有鞋。直到有一天上街我遇到一个人,他没有脚!马绍尔为什么要把这样一张纸条贴在自己浴室  相似文献   

18.
夏蓓 《成才与就业》2016,(Z1):59-62
也许不少人对大学老师的印象是这样的:见面在课堂,平时交流少,有事靠邮件。不过进入大学后,我发现很多老师都很好相处、平易近人,特别是李晨老师。他让我发现生活中竞有这么多“乐子”,所以我常笑称他是一口“深井”。他让我改变自己初识李老师,是在他的“管理基本素质与技能”课上。那时我刚进大学,虽然刚  相似文献   

19.
很幸运,2007年3月24日我在“华蓥名师行”活动中第一次现场听了窦桂梅老师的课,用窦老师的话说,我们的相遇是一种缘分,我也很荣幸能有机会观其课,听其演讲。她那充盈着艺术美的课堂教学、激情澎湃的演说,让我至今记忆犹新。  相似文献   

20.
在公众眼里,王志东似乎显得有点运气不佳,两度在瓜果飘香的时刻被迫离开他一度劳作过的果园。但他自己却说:我觉得我很幸运。 从“新天地”到“四通利方”——“新浪”再到如今的“点击’,经历了三次创业辉煌过也伤痛过的王志东心态很平和,他清楚自己的优势,更洞悉自己的弱点,他说,我不怕从头再来。 如果说“人生如棋”,我们可以很清晰地看到王志东的这盘棋走得很有规律,总是在第七年时走出最关键的一步——今年是他的本命年,而他正好踏在第六个七年的第二阶上,中国有句古话叫做“事不过三”,中国还有句古话叫做“六六大顺”,不知王志东的第六个七年能否双双应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