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当代科技革命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当代科技革命以及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马克思主义哲学也为当代科技革命的进步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哲学是生产力哲学,它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实质、核心和根本内容,成功地实现以政治革命为中心建构的理论体系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建构的理论体系的历史性转变,科学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问题,探索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种最有效地解放生产力的体制模式;高度重视科技进步与创新,深入研究生产力的最新发展趋势,努力实现跨越式发展.生产力哲学把唯物史观发展到新水平,是对毛泽东哲学思想的继承、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科学技术每一个新的历史阶段的出现都以科技革命来推动,科技革命的实质是思想革命和生产力革命。然而现代科技革命的高速度、宽领域、综合性和国际化等特征,使之与社会观念和制度层面的变迁之间的间距凸现,这种间距带来了人类难以回避的伦理困境。人类社会要走出困境,必须加强科技革命同社会观念与制度变迁的双向互动,实现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4.
自然科学的发展和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构成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思想产生的自然科学前提。基于当时的社会政治和历史现实,马克思恩格斯形成了独特的科学技术思想。从科学与技术关系的实质、科学技术的生产力本质、科学技术作为革命的力量和科技异化下的资本主义四个维度对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思想进行逻辑展开,可以丰富和推动马克思主义科学哲学和技术哲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现代科技革命的实质是生产力革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现代科技革命的发生和发展使人们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产生了革命性变革 ,引起了科学观念的根本性变革。现代科技革命的实质是生产力革命。具体表现为 :它使生产力诸要素发生了质的变化 ;它使生产力诸要素达到组织结构、经济效益的进一步优化 ;它是生产组织方式的革命 ;它是生产力运行方式的革命。  相似文献   

6.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命题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88年 ,邓小平同志明确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命题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再次强调“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而且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命题是对当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并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发展这一现实的正确反映和科学概括 ,它的提出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发展史上的一个伟大创新。但是 ,反思人们对此命题的某些论证 ,却可以发现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所以 ,在人们以往对此命题论证的基础上 ,进一步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来分析、说明和论证科技生产力 ,对于全面、准确地理解邓小平及江泽民同志提出和强调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科学命题 ,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当前国内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领域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观念变革,变革的实质是用新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代替旧的物质主义哲学体系。创新马克思主义哲学以超越物质主义哲学体系为前提,以继承和发扬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精神为根本,以构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为目标。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精神是“改变世界”的革命精神,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人民本位、“革命的实践”和以社会进步为核心的历史辩证法。创新马克思主义哲学要确立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扬弃前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  相似文献   

8.
当代科技的定位考量,科技创新的哲学研究,工程哲学的兴起与构建,科学哲学 的延拓与深化,是“论坛”,也是科技哲学学科创新前沿的几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9.
现代科学技术的价值考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科学的奋斗目标确定了科学的精神气质和科学工作的规范结构 ;科学的职业伦理规范是从分工和职责行使的角度引出的 ,科学的社会规范与科学的职业伦理规范是正相关的 ,而科学活动的基本伦理原则是客观公正性和公众利益优先性。科技与科技的运用和后果并非绝对分立 ,科技本身是负载价值的。当代科技主体在科技—伦理实践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实质上体现了科技主体的责任。应当在当代科技与社会伦理价值体系之间建立缓冲机制。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科学哲学、自然辩证法、物理科学及宇宙科学创新发展的观点,以现代科学事实和大胆的科学假设,突破性地揭示了人们探寻已久的构成宇宙万物的终极物质共同体、共同规律以及力的本质、力的源泉即绝对真空,为下一步社会生产力的巨大革命和变革创造了基础理论条件。  相似文献   

11.
实践的人:中国当代伦理学的逻辑起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逻辑起点是当代中国伦理学理论体系所由以出发的理论上的始基 ,是整个理论体系赖以成立的关键和前提。中国当代伦理学的逻辑起点应是“实践的人”。作为哲学、伦理学的范畴 ,“实践的人”是对具体的、经验的人的抽象把握 ,它首先是指“现实的人”,“现实的人”不仅在“现实性上”把本质表现为“一切社会关系总和”,受物质条件制约 ,从事实际活动的 ,有生命的个体的存在 ,而且是把个人性存在和社会性存在内在地具于一身即二重性存在的人。“实践的人”也是本质上具有道德需要 ,追求全面发展、自我完善之理想人格的人。对于中国当代伦理学来说 ,“实践的人”是预制伦理学之理论建构的基石 ,具有使伦理学从抽象到具体的方法论意义 ,还可以范导伦理学反归价值科学的学科性质和人学学科的学科主题  相似文献   

12.
当代社会是一个资源、信息、技术共事,人与自然、人与人、国家与国家相互依赖的社会。我们有理由认为,一个共生共存的时代已经来临。这个共生时代所体现的哲学和伦理基础是和谐相处,共同发展,同时又尊重不同主体的独立性及价值现,完善人类理性内涵。  相似文献   

13.
围绕三大问题:1)马克思有没有科学哲学?2)如何建构马克思的科学哲学?3)马克思的科学哲学有哪些独特的见解?它们对于当代科学哲学的发展有何意义?展开讨论,认为:马克思有科学哲学;人们应该从当代科学哲学问题和马克思原著出发来建构马克思的科学哲学;马克思科学哲学的总体特点是反对实证主义,坚持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相结合。在科学哲学问题上,马克思坚持整体论的科学划界标准;承认科学有其独特的方法;赞成科学实在论,相信科学理论的真理性;主张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统一;承认社会科学也有规律。马克思的科学哲学对于当代科学哲学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亚里斯多德在伦理哲学方面全面地概括了整个希腊时期科技伦理思想,肯定了这一历史时期科技伦理思想的正确内容。他以自身科学的智德尺度,考察了众多科技领域,初步形成了他科技伦理的思想体系,成为西方科技伦理思想体系化的第一人。  相似文献   

15.
气候变化是21世纪人类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之一,它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气候变化是一个涉及自然科学、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等诸多学科,需要从多学科综合视角来把握的复杂问题。其中,从伦理维度对气候变化进行研究就形成了一个新近比较重要的研究领域——气候伦理研究。笔者对当代的气候伦理研究进行了一个简单的梳理,从不同角度对气候变化所引起的伦理问题进行了概括表述和简单分析。希望通过对这些领域内伦理维度的介绍,能够引起更多人的关注,让更多的人参与到气候伦理研究中。  相似文献   

16.
高科技的伦理问题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技术进步在本质上是一种革命力量。没有任何力量可以阻挡科学技术进步。在当代科学前沿和社会需要的结合点上 ,高科技通过创新不断发展 ,我们要关注和研究它所提出的伦理问题 ,关注科学技术进步可能对传统伦理带来冲击的方方面面 ,以避免或减少这种冲击造成的社会混乱  相似文献   

17.
实践智慧是亚里士多德实践哲学中的一个核心概念,也是当代德性伦理学比较重视的概念之一。亚里士多德将实践智慧定位成实践的理智德性,并且从实践智慧、科学与技艺的区别中把握实践智慧的特点。实践智慧所进行的实践考虑也是一种特殊的活动,其不同于科学和技艺的活动方式。这表明,真正的实践理性不同于科学技术理性;将西方的理性主义等同于科学主义的看法是不恰当的。西方的实践哲学传统中蕴含着对科学主义的批判因素,这是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的地方。  相似文献   

18.
本文反时既往的以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矛盾对抗来评价西方伦理学史的做法,从“西方”、“伦理学”、“史”三个层面讨论了解读西方伦理学史的方法问题,指出西方伦理学史的研究首先要有一种文化方面的比较视野;其次要注意考察伦理学与哲学、心理学、美学、宗教、法律、科学之间的关系;最后要特别注意,一切历史都是当代思想史这一方法论原则。  相似文献   

19.
赫费的技术哲学承续和充实了西方特别是德国技术哲学的研究成果,对技术的特质进行了多层次剖析:技术对人具有隐性作用,它以帮助人超越自我及创造自我为指归;强化技术的伦理意识,构建一种完善的技术伦理评价机制,能遏制技术对社会的负面效应,有效地实现与完善技术所具有的善的功能;技术是解蔽人的存在之方式,能使人领悟自身的生存意义。技术的正义责任在于提升人的生存能力,拓展自身的主体性;技术的进步为奢侈创造了条件,奢侈又是技术发展的隐性动力,两者间存在一种良性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20.
冯契“认识世界和认识自己”的“智慧说”,以“转识成智”的认识过程辩证法沟通知识和智慧、科学和人生,奠定了当代道德的哲学基础;以“自由劳动”为基石,对包括道德价值在内的合理价值体系的基本原则提供了一种全面的论证;以“自觉自愿”作为道德行为的基本特征,并由此阐明了培养理想人格的基本途径,是一种综合了实践唯物主义辩证法和中国哲学思想的积极成果,并对近现代西方哲学的挑战做出了创造性回应的哲学-伦理学说。“智慧说”在新时期我国伦理学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及对当代道德生活的启示意义,应引起我们的充分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