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洪涵 《社科纵横》2012,(6):72-74,86
文化研究与法律人类学有着不解之缘。自19纪中叶至今,法律人类学已经历了较长时间的发展,达成了将法律视为一种文化现象,在社会文化脉络中来研究法律这一共识。后续研究者还应进一步扩大研究视野,注意到后现代法学、批判法学对法律人类学文化研究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文化人类学的新格局:文化批判(上)肖俊明文化批判,无论对西方学者,抑或对中国来说,都不陌生;无论从社会科学,抑或从人文科学来讲,都不能算作一个新概念。然而,这个世界上的事情就是这样耐人寻味:新的话题也许轰动一时,但瞬间便烟消云散;旧的话题虽一时冷落,...  相似文献   

3.
一现在有迹象表明,“文化批判”正在成为人文知识分子介入当代文化的一种思想利器,然而由于“批判”概念长期以来在中国片面化、狭隘化、极端化的使用,这一概念的运用可能造成某些误解,甚至显得逆耳和刺目,因此有必要先为之正名。文化批判不是政治批判,不是道德批判...  相似文献   

4.
论先进文化在当代中国文化发展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中国文化呈现多元并存的局面,概括起来主要表现为以下四种文化存在,即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健康有益文化、落后文化、腐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性质和特点,决定了它在当代中国文化的整体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即方向导引作用、思想道德支撑作用、文化批判作用、文化整合作用。  相似文献   

5.
回顾人民共和国的电影发展历程,我们不难发现,中国少数民族电影以自身非同凡俗的人文景观和审美特色,醒目地占据在当代中国影坛独具风采的行列里。它的发展往往能够独辟蹊径,它进步的每一情势与思潮。总是以少数民族文化的潜流,作为其深厚底蕴,因而少数民族电影通常能够推出一些令人难以忘怀的镜头艺术形象和技巧,展示出其文化人类学意义上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6.
本文试图总结美国文化人类学的当代理论和方法论。从20世纪60年代起,在诸如主观性、权力和民族志表述等问题上,人类学理论和方法论发生了许多非常显著的转变和分歧。这种状况起因于民族志的文学化途径,是经由格尔茨以及其他学术运动,如英国的文化研究,特别是福柯的后现代主义发展而来的。因此,人类学由来已久的科学和人文之间的对峙已经演绎出独立的认识论阵营,在某些情况下导致了一些大学中人类学系的分裂。同时,这种分裂也激发或伴随着一种对当代全球化形势下文化人类学研究对象的定位的承认,比如"本土"的研究、"下层"研究,确认了这些研究对象在研究项目中具有合法的权利和合作的声音。这种转向使人们愈加关注应用人类学,同时也伴随着许多新的问题,例如"本土知识"的观念。另一个分裂是指一些特定的专门研究领域的学科建制,如医学人类学、生态人类学和教育人类学等,而每一个领域又都存在着内部的分歧与区别。这些正在发生的变化引起了对于博厄斯学派所传承下来的诸如文化、文化相对主义等观念的效用和道德规范的质疑。过去的30年是一个分崩离析的时期,人类学研究在这个时期卷入了全球资本主义的新的文化逻辑的转换之中。  相似文献   

7.
一般认为,阿多诺的文化工业批判就是其文化批判的全部,但事实上,阿多诺的文化批判还包括对德国古典唯心主义文化观的批判.康德以来的德国唯心主义往往将文化作为纯粹的、完全独立于物质世界的精神存在,认为文化是与物质相比具有真正自由属性的领域.马克思在认同文化的自由属性的同时,强调文化以物质生产为前提.阿多诺继承了马克思的这一文化观念,并将其运用于对当代文化工业的批判之中.  相似文献   

8.
审美文化与美学学科的当代转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审美文化作为第三种文化形态,是人类文化的较高形式,是当代文化日益审美化、贴近人类真实生存状态的产物,它必然导致一种以人的精神体验和审美观照为主导的社会感性文化的建立。审美文化概念的提出为美学学科的当代转型提供了新的生长点,有助于形成以文化阐释和文化批判为焦点的新的文化意识  相似文献   

9.
文化人类学     
文化人类学这个术语在美国主要用来定义人类学的一个分支,该分支探讨作为社会存在的人,探讨经过训练所学到的行为形式,而不是通过遗传所传递下来的行为形式.有些作者更愿使用人类文化学(ethnology)这一术语.这两个术语中的任何一个,均包含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哲学革命的文化逻辑及其现代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傲慢的”民族主义、极端的国家主义和纯思辨的表达形式是近代德意志民族主流文化的三个主要构成要素。只有在对近代德意志民族主流文化的三个主要构成要素进行科学批判的过程中才有新哲学的构建,这就是马克思哲学革命的文化逻辑。这一文化逻辑不是在独立的传统哲学框架内形成和发展的,而是在历史学批判、社会主义批判和政治经济学批判进程中形成和发展的。马克思哲学革命的文化逻辑对我们在中国发展马克思哲学有两点重要启示:其一,撇开对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把握和研究的关注,缺乏马克思主义各个研究领域的对话和交流,就会违背马克思哲学革命的文化逻辑和马克思哲学的发展规律;其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最核心的任务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主体是通过对当代具体科学成果方法论上的概括以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大问题的反思,从世界历史的角度对当代中国社会整体发展的进程、机制、特点、规律及其趋势做出哲学层面上的科学解释并为实践提供科学方法论的指导。  相似文献   

11.
实践哲学和文化哲学这两个名词既被用来表述两种不同的哲学路向,也被用来表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两种建构模式和理论形态.在西方哲学的发展历程中,实践哲学有着悠久的传统,而从19世纪以来,西方文化哲学的兴起也成为了思想史上的重要事件,这两种理论路向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都有着深刻影响.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逻辑中,实践哲学与文化哲学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在某种意义上,这两种理论形态都不是一个完整、封闭的理论体系,而是一个开放的、"正在进行时"的理论视角.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在对当代人类生存困境进行反思和批判的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人类社会生活的理解,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对人类命运的终极关怀,从文化的视角凸显了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的基本精神和价值取向.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文化哲学是实践哲学的一种当代形态.文化哲学的视角本来就内在于实践哲学之中.  相似文献   

12.
文化批判及其维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批判及其维度王国有以往对于“文化”概念的不断疏离,使得文化批判失去总体性维度:或者停留于制度、器物等社会文化的表层,无法实现文化质的飞跃;或者局限于意识形态批判,陷入脱离生活世界的乌托邦情结。本文拟从人的生活方式入手,挖掘文化及文化批判的深层、丰...  相似文献   

13.
鲁迅作为中国近代以来思想与文化的巨人,他对中国历史、现实与未来的洞悉与广泛的文化批判使他的著作已经成为了解和改造中国人及社会的伟大经典。不仅在20世纪20年代鲁迅犹如一颗文化巨星照亮了文坛,成为一代文化人中的精英,即使在后来,甚至整整一个世纪,鲁迅的影响也从未停止过。文化批判的道路上前仆后继,从70年代中后期到世纪末,近20多年中国当代文化中有两个人是不能被遗忘的,那就是王小波和王朔。尽管他们从未声称他们是师承鲁迅或受其影响,但从作品中不难看出,那种大胆挑战权威意识形态的批判性文化行为和言论以及彻底的革…  相似文献   

14.
由于视觉文化时代的来临以及后现代主义的影响,视觉文化艺术教育成为美国艺术教育领域的新思潮。视觉文化艺术教育将传统的艺术教育内容由高雅艺术扩展到整个文化领域,重点关注当代视觉形象及其语境,使学生具备对当代消费文化的反思与批判能力。美国的视觉文化艺术教育显示出一种后现代主义艺术教育思想,它不仅在理论层面实现了对现代主义精英式艺术教育的反拨,在实践层面也提出了自己独特的教学法。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一种学术思潮的文化研究,呈现出强烈的语境化倾向、高度的社会参与性和现实批判功能.文化研究在当代中国的勃兴,不仅为透视中国现代化的复杂进程提供了多维视角,同时构成了中国现代性研究的一个重要面相.尽管如此,中国的文化研究仍存在某些问题:外来理论与本土问题之间存在明显脱节;跨学科优势并没有得到充分的生长;批判意识的衰退,等等.  相似文献   

16.
文化人类学的现状和前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化人类学的现状和前景[俄]Ю.叶梅利亚诺夫由之译文化人类学(美国采用的术语),或社会人类学(欧洲常用的术语),已历史地形成为人学()的一个分支,它曾经通过了解该民族文化的尝试,来研究“异域的”,主要是尚无文字的民族(见J.查普林:《心理学词典》,纽...  相似文献   

17.
《探求》2017,(3)
从19世纪到当代,西方文化理论的主题之一是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对一些知识分子来说,资本主义不但"不利"于甚至"敌对"于文化艺术,而且对经济平等、社会公正、价值体系、生活世界等也有巨大的消极和破坏作用。即使是赞同资本主义体制的知识分子,也试图通过揭露和批判来推动资本主义的改革和完善。而其立论的基点和标准,通常都是文化的、精神价值的和审美的。本文从认知、心态、价值、理想等方面总结文化理论中的反资本主义思想与观念。  相似文献   

18.
后现代主义文化哲学及其对当代中国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文章站在世纪之交的高度,回顾和反思20世纪的人类精神运动,揭示后现代主义文化哲学的发展历程和理论特征,指出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影响广泛的文化哲学运动存在激进的、批判的和建设性的三个维度,它们共同体现了后现代主义文化哲学消解科学主义思潮和人本主义思潮对立的倾向,在思维方式上引发了一场“后/反哥白尼式的革命”的理论特征;最后着重从后现代主义文化批评的滥觞和从“文化热”到“国学热”的转向两个方面,重点展示了后现代主义文化哲学对当代中国的影响,强调在发展中的中国进行深度文化启蒙,建构现代精神和人的主体性的必要性和长期性  相似文献   

19.
法兰克福学派的文化理论与文化解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为一种批判理论的法兰克福学派 ,它给予我们的启示不仅仅是与传统理论彻底决裂 ,更重要的是面对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现实如何将批判精神转化为意识形态的和文化的批判实践。法兰克福学派的审美思想和文化理论对文化工业和大众文化所展开的批判 ,无疑是剖析西方功利主义文化所造成的文化产品的商品化、标准化和大众化的有力武器  相似文献   

20.
四、作为一种文化理论的社会结构以博厄斯为代表的美国人类学确实极大地丰富了人类学思想。不过这个被称为“博厄斯革命”的时期也有其明显的不足和缺陷。这种缺陷主要表现在理论方面,也就是说它缺乏一种包罗万象的理论框架,而社会人类学的应运而生恰恰用功能主义弥补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