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老年人无症状性脑梗死的病因及神经影像学特点.方法对住院的急性脑卒中患者及健康查体中的受检对象进行CT或MRI检查,以发现确认陈旧性梗死灶,并询问病史以排除以往有症状性脑卒中,同时进行影像学分类及病因追查.结果影像学改变分为两类:一类是无症状性腔隙性脑梗死,占90.5%,另一类是无症状性小梗死,占9.5%.前者梗死部位多在基底节、内囊、脑干;后者多在脑叶.其病因主要是高血压、脑动脉硬化症、糖尿病及冠心病伴房颤等.结论老年人无症状性脑梗死以腔隙性梗死为多,认为CT及MRI是确认无症状性脑梗死的唯一检查方法.对高危因素的老年人进行普查和积极对因治疗对预防无症状性脑梗死或症状性脑梗死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鞍山地区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首次CT检查影像学表现。方法连续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在我院住院的鞍山地区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218例,对照组选择同期住我院治疗的成年急性脑梗死患者195例。分析入选对象的首次颅脑CT检查的下列指标:病灶部位、病灶大小、病灶数目和是否腔隙。结果老年急性脑梗死组的大面积病灶例数、多发性病灶例数和腔隙性病灶例数均明显多于对照组,而前者中小面积病灶例数、单发性病灶例数和非腔隙性病灶例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 0. 01)。结论病灶面积大、数目多和腔隙性病灶多是鞍山地区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首次颅脑CT检查常见表现。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肥胖指标与老年无症状腔隙性脑梗死(SLI)发病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参加2019年阜新市中心医院春季体检中确诊的老年无症状腔隙性脑梗死患者275例,对照组选择参加同期体检结论健康的老年人308例。分析比较两组对象的肥胖相关指标。结果老年无症状腔隙性脑梗死组超重、肥胖、腹型肥胖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体重正常者明显少于老年无症状腔隙性脑梗死组(P0.01,P0.001)。结论超重、肥胖及腹型肥胖为老年人发生无症状腔隙性脑梗死危险因素,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计划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TCD与SPECT在老年人脑梗死中临床特点,缺血改变,敏感性及特异性。方法212例分为无症状脑梗死(SCI)及有症状及脑梗死(CI),二者在TCD与SPETC中缺血的阳性率,MRI分度的轻重与TCD和SPETC中缺血的阳性的关系。结果二者中TCD检出缺血阳性率高于SPECT,而有症状组均明显高于无症状组(P〈0.05)。TCD表现有缺血的患者中仅40%在SPECT上有缺血表现。两种方法的阳性率与MRI上反应的病情轻重呈正比。TCD和SPETC均能反应病情的轻重。TCD敏感性高于SPECT,特异性低于SPECT。结论SCI组在TCD及SPECT上仅有少数表现出缺血,而CI组中缺血的程度及范围均明显高于SCI组。MRI用于诊断。TCD用于初诊,价廉,方便。SPETC可明确梗死后缺血的轻重及范围。  相似文献   

5.
《老友》2012,(5):63-63
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在不断上升,脑卒中是中老年人的最主要杀手。因此,认识脑卒中是一种什么病,怎样来预防脑卒中,对我们中老年朋友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脑卒中也称为脑中风,是由于大脑里面的血管突然发生破裂出血或因血管堵塞造成大脑缺血、缺氧而引起。临床分为出血性和缺血性两大类。出血性卒中包括临床上诊断的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两种;缺血性卒中包括脑梗塞(或称脑梗死)、脑血栓形成、脑栓塞等。脑出血患者多会表现剧烈头痛、频繁呕吐、下半身瘫痪甚至昏迷不醒等症状,严重者甚至很快死亡。蛛网膜下腔出血最常见的原因是颅内动脉瘤破裂或脑血管畸形破裂引起,一般发病较急,头痛剧烈,中青年人也常有这种病。发生缺血性卒中一般症状较平缓,绝大多数患者意识清楚,表现为半身瘫痪或无力、言语困难、肢体麻木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中风复发危险因素及其预后.方法对CT和/或MRI确诊的复发性脑梗死患者年龄、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血脂、血球压迹、抽烟、颈动脉粥样硬化斑等因素进行相关研究,并对复发脑梗死并发症及临床预后进行对照研究.结果本组脑梗死复发率为18.58%,其中1个月内复发占复发总数7.17%,3年内复发占87.25%,3年后为12.75%,复发年龄以60岁以上居多,占64.94%.腔隙性梗死复发率最高(25.98%),脑栓塞次之(20.97%),脑血栓形成再次之(13.51%).有23.98%出现并发症,其中复发脑梗死发生率为49.00%,首发脑梗死为15.51%.脑梗死总死亡率为2.66%,首发死亡率为1.18%,复发死亡率9.16%.复发性脑梗死98.01%伴有高血压和/或糖尿病,全部有颈脉粥样硬化斑.脑梗死复发和性别、抽烟未见有显著相关,P>0.05;血球压迹降低组脑梗死复发率高于血球压迹增高组,P<0.01;脑梗死复发和高血压、冠心病、心房颤动、糖尿病密切相关,P<0.01.结论高龄、高血压、冠心病、心房颤动、糖尿病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是缺血性脑梗死复发的重要危险因素,其中糖尿病是最重要危险因素,有血糖升高者脑梗死复发率增高,并发症增多和死亡率高.危险因素越多,并发症越多,脑梗死复发率和死亡率越高.强调对脑梗死发病危险因素给予积极治疗,对预防脑梗死复发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上了年纪,不小心因为吃饭或者说话咬伤了舌头,是在所难免的。如果遇到老年人经常不经意地咬伤舌头,就得格外当心了。因为脑梗死的发病症状复杂多样,其中一种腔隙性脑梗死其前期症状中即有爱咬舌头、精细动作差等一些不易被人察觉的轻微症状。  相似文献   

8.
缺血性脑卒中主要包括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前者由于动脉狭窄,管腔内逐渐形成血栓而最终阻塞动脉所致,后者则是由于血栓脱落或其它栓子进入血流中阻塞脑动脉所引起。如某些心脏病患者心腔内的栓子脱落便可引起脑栓塞。不论是脑血栓形成还是脑栓塞可统称为脑梗死。另外,有一小部分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是由于大脑小动脉逐渐狭窄而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CT血管成像评价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病变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行颈动脉CT血管成像检查的129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影像资料作为试验组,同期行颈动脉CT血管成像检查的非缺血性脑卒中患者72例作为对照组,应用容积重建、最大密度投影、多平面重建等三维后处理技术对图像进行重组,比较其颈动脉管腔狭窄程度及各段颈动脉斑块的分布及斑块性质。结果 129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113例(87.6%)检出颈动脉斑块,对照组72例患者中34例(47.2%)检出颈动脉斑块,试验组颈动脉斑块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检出颈动脉轻度狭窄53处(24.2%),中度狭窄88处(40.2%),重度狭窄72处(32.9%),完全闭塞6处(2.7%),狭窄程度均高于对照组。试验组颈总动脉以软斑块为主,颈内动脉颅外段以混合斑块为主,颈内动脉颅内段以钙化斑块为主(颈总动脉段χ~2=6.33,P0.05,颈内动脉颅外段χ~2=6.12,P0.05,颈内动脉颅内段χ~2=8.54,P0.05),各类型斑块的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颈动脉狭窄和/或非钙化性斑块的溃破是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的重要因素,颈动脉CT血管成像可清晰显示颈动脉病变,为早期的诊治和预防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0.
脑梗死是最常见的脑血管病,它是指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引起脑组织坏死软化,临床包括脑血栓形成、脑栓塞以及腔隙性脑梗死等。它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的特点,严重影响人民群众身心健康。脑心通已证实对脑血管病具有较好疗效。本文拟对脑心通对脑梗死患者血脂、血糖以及纤维蛋白原水平的影响加以观察。  相似文献   

11.
刘柱仁 《老友》2012,(4):61-61
我经常头晕、发困,一坐下来就打瞌睡。医院检查提示有多发性腔隙性脑梗塞、脑萎缩和脑动脉硬化。服药治疗也没见到什么效果。我很担心由头晕、瞌睡发展为老年痴呆。请问:我应怎样进行治疗?我现就你陈述的病情,谈谈我的看法。你已经头部MRI和MRA检查,证实有多发性腔隙性脑梗塞、脑动脉硬化和老年性脑萎缩。目前主要症状是头晕和打瞌睡,你担心由此患老年痴呆。我认为你目前尚不要过于担心。  相似文献   

12.
脑卒中是人类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中急性脑梗死引起的缺血性卒中约占80%,它的特点是发病突然,进展迅速,如诊断及治疗延误,轻则躯体功能障碍,重则会危及生命,发现后需立即住院处理.……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主要探讨Wallenberg综合征的临床表现以及CT与MRI等影像学检查对于疾病临床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wallenberg综合征患者16例为研究对象,分析研究其临床资料特点,并探讨MRI与CT等影像学检查对于疾病诊断的优势和不足。结果 16例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眩晕、呕吐、眼球震颤、交叉性感觉障碍以及同侧小脑性共济失调等。影像学结果:10例患者经头颅CT检查,无一例发现延髓病变,小脑梗死2例,其他8例均未发现异常。16例患者行头颅MRI检查显示14例患者延髓背外侧有异常信号。结论不同的wallenberg患者临床发病特点不同。由于CT对后颅窝疾病的分辨率较低,故对该病的检出率低。相比CT,MRI对软组织的分辨率较高,无骨性伪影,可清楚显示脊髓、脑干和后颅窝的病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后血糖水平与其预测的关系.方法经CT或MRI确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48h内空腹检测血糖,根据血糖水平分为血糖正常、血糖升高两组.血糖升高组患者于急性期同时测定糖基血红蛋白,分析两组血糖水平与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评分、临床疗效及死亡率的关系.结果非糖尿病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糖升高大部分发生于卒中后,其血糖升高多见于皮质梗死即累及主干支大灶性梗死,其神经功能缺损和临床疗效明显差于血糖正常组,而且死亡率高.结论急性脑梗死后血糖升高可加重脑梗死损害,严格检测和控制血糖有助于脑梗死的预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老年多发性脑梗死应用MRI与CT影像检查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120例老年多发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检查方法分为MRI组和CT组,每组6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检查结果。结果两组患者检查结果比较,MRI组检查效果明显优于CT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多发性脑梗死患者应用MRI检查比CT检查更具优势,能有效提高检出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血清白细胞介素-6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30例首次发病的脑卒中患者作为治疗组,选取30例健康体检志愿者为对照组,治疗组患者分别于发病第1,3,7,28天采集血样进行白细胞介素-6检测,与对照组清晨空腹血样对比。结果脑卒中组患者血清IL-6水平于发病第1天即显著升高,第3天达峰值水平,然后逐渐下降,至第28天时均高于对照组。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作期间对血清IL-6水平进行动态观察,不仅能够了解机体的免疫状态,还可作为判断病程进展和患者预后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7.
《老友》2007,(8)
《老友》专家门诊:我去年到南大二附院作CT检查,结果是右侧丘脑腔隙性脑梗塞,经常头昏眼花、头部有紧箍和压迫之感,时有耳鸣,并失眠多梦。请问:应怎样治疗?鄱阳县·郭××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老年人SCI的危险因素、合并疾病、影像学表现及TCD上的改变及特点。方法选择确诊的老年脑梗死患者332例,分为SCI组和CI组,检查血生化,根据CT和MRI将病灶分度,用TCD检查血液动力学改变,比较二者特点。结果二组中脑梗主要集中在(70~80)岁,大都合并高脂血症,高血压和DM,但SCI组中DM多于CI组,CI组中TIA多于SCI组,P〈0.05.影像学上SCI以单发小病灶,Ⅰ度和Ⅱ度为主;CI以多发大病灶Ⅲ度和Ⅳ度为主,有统计学意义。TCD方面SCI组和CI组中首次诊断为脑梗者,各条血管血流速度均普遍增快,而CI组中既往有脑梗史者,除VA,BA减慢外,其余血管流速基本正常.二组有显著差异。结论SCI的危险因素是高龄,糖尿病,高脂血症,高血压,肥胖和冠心病。多发生在不影响运动的“静区”.单发的小病灶.Ⅰ度和Ⅱ度为主。  相似文献   

19.
小脑梗死的临床表现不一,症状呈多样化,诊断较为困难,近年来随着CT及MRI检查的应用,报道增多。现统计了我院2005年至2008年经头颅CT确诊的小脑梗死,结合文献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0.
随着神经影像学的发展,脑梗死的治疗越来越倾向于根据发病机制而制订确切适宜的治疗方法。TCD检测灵敏度高,能发现脑血管功能异常[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