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一直以来,人们都把它当作一部政治法。随着公民法制观念的增强,依宪治国已逐渐走进公民的生活。我们已经认识到,只有实施宪法监督,开展违宪审查,维护宪法权威,才能使宪法成为一部真正走入社会,走进公民生活,限制国家权力,保障公民权利的根本大法。  相似文献   

2.
诉权理论与中国少数民族诉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传统诉权理论暴露出深层次问题:以法律规定的实体权利架构诉权;忽略诉权当事人主体地位;把诉权视为审判权的产物.诉权是公民发动诉讼的基本权利,既不是一般实体权利,也不是一般程序权利,属于人权范畴.中国少数民族诉权保障严重缺乏,必须进行相应的改革.  相似文献   

3.
诉权是当事人享有的宪法上的基本人权。加强对诉权的宪法保障不仅符合现代法治理念的要求 ,而且也顺应了诉权的宪法化、国际化的趋势。应当在我国宪法中明确确认当事人的诉权 ,这有利于促进宪法诉讼在我国的启动。  相似文献   

4.
诉权,从词义上理解似乎是公民进行诉讼的权利。诉权理论自提出以来,学术界的争论就没有断过,各种学说层出不穷。关于诉权性质以及内容的争论尤其激烈。诉权理论与民事诉讼其他理论范畴有着密切的关联,诉权理论的混乱影响到民事诉讼整个理论体系的和谐。有必要对各种诉权学说的内涵及其反对观点进行比较完整的概括和介绍,在此基础上通过引入诉讼要件的理论,对两种主要的诉权学说进行评析,分析其不足之处,从而得出关于诉权内涵的合理见解。  相似文献   

5.
文章在对我国民事诉权保障制度进行反思的基础上,分析了民事诉权保障制度的缺陷及其在司法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社会文化背景、法律文化权利观、法律制度运行机制三个方面揭示我国民事诉权保障不力的主要原因,进而提出完善我国民事诉权保障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诉权是一项请求法律救济的权利,是启动和延续诉讼的权利。在法治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诉权之基本权利地位日益突显.诉权之宪法权利属性迫切需待确认。从宪法这一根本大法出发,有必要加快推进我国“诉权入宪”的步伐。  相似文献   

7.
诉权是一项请求法律救济的权利,是启动和延续诉讼的权利。在法治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诉权之基本权利地位日益突显,诉权之宪法权利属性迫切需待确认。从宪法这一根本大法出发,有必要加快推进我国“诉权入宪”的步伐。  相似文献   

8.
研究诉权问题应从诉权存在的法理基础 ,诉权与诉讼制度性质、诉讼目的以及审判权的关系等角度出发。诉权是一种程序性意义的请求权 ,并具有强制属性 ,亦即一旦当事人向法院提起诉讼 ,法院必须启动审判程序。  相似文献   

9.
诉权理论导入我国刑事诉讼体系与刑事司法改革的深入息息相关。分析诉权理论导入刑事诉讼的必要性对于建立我国的刑事诉权理论体系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从诉讼核心的转变、人权保障的强化和诉讼研究体系的创新等角度来看,在我国现行刑事诉讼制度中导入诉权理论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0.
回顾现行宪法颁布20年及实施过程中的三次修正的历程,提出依法治国必须首先依宪治国,加强民主法治建设.  相似文献   

11.
民事诉权实质是司法救济请求权。作为一项基本权利 ,从权利本位范式出发 ,属于人权的重要内容。一切民事主体生而有之 ,一切法律规定及理论上的构成要件只就诉权的行使而言。依行使诉权时其与国家审判权的结合情况 ,将诉权的行使分为启动诉权的行使与结合诉权的行使 ,从而区别对待诉权、诉讼权利、诉讼权利能力等相关概念。意在促进诉权在现实中的行使 ,提高民众程序权利意识 ,结合当前法律制度为诉权的人权属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任瑞兴 《南都学坛》2007,27(1):90-93
加强对公民诉权的宪法保障,在当下的中国法制建设中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当前我国公民诉权的宪法保障之致命缺陷是未能建立、运行起宪法诉讼制度,究其原因有观念、社会、制度等多方面。立足于现行宪法,采取宪法私权诉讼先行的方式,以彰显公民的法治主体地位,推动宪法的实施,进而逐步建立起宪法诉讼制度,是从根本上完善我国公民诉权的宪法保障之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域外检察民事公益诉权呈现公共自主型和私人自主型两类,我国相关研究受此影响并在路径依赖下形成三种路径,即以“法律监督型诉权说”为主的公共自主路径、以“公益代表人诉权说”为主的私人自主路径,以及有限的折中性路径。国内检察民事公益诉权的研究路径延续了域外的路径分化以致缺乏研究共识。基于路径反思,我国相关研究应回归诉讼程序中的主体间沟通关系,柔化检察民事公益诉权的监督形式,在诉权和监督权的辩证关系中探索新路径。  相似文献   

14.
宪法因承载民主价值和理性机理而成为国家走向现代化的制度标配。新中国与西方国家制宪社会背景的区别以及政党产生和制宪次序的差异是依宪治国的历史逻辑,决定了新中国不能选择西方的宪法道路和宪法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发展规律是依宪治国的实践逻辑,依宪治国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发展规律的深刻总结。党的领导在依宪治国中发挥着领导和保障实施作用,是依宪治国的政治优势。宪法表述了党的领导成就,确认了党的领导地位,还应进一步规范党对国家机构的领导方式。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经济转型和社会转型的背景下,民众权利的赋予与权利的法律规范之间的失衡带来诉权滥用的负面后果,纠纷解决的诉讼化趋势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对诉权滥用的推波助澜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附带民事诉讼中的诉权符合一般民事诉权的规定和要求,当然也有一定的特殊性。刑事附带民事诉权滥用的表现形态包括起诉权滥用、撤诉权滥用、其他程序性权利的滥用以及挑拨诉讼和帮助诉讼。对滥用附带民事诉权的行为需要进行法律规制:严格附带民事诉讼的立案审查;对不符合诉权内容的申请和要求坚决驳回;加大立法的保障和违法的制裁。  相似文献   

17.
民事诉权的切实享有和行使是农民工受损权益获得司法有效救济的重要保障.但《宪法》对民事诉权规定缺失,民事诉讼中起诉条件苛刻、程序复杂、成本过高、法律援助制度不健全、判决执行难以及农民工自身诉权意识薄弱等,都不同程度地阻碍了农民工有效行使民事诉权.因此,只有从立法和司法实践上多措并举全面消弥影响农民工诉权有效实现的阻碍因素,健全保护路径,才能使农民工的民事诉权保障真正落展到实处.  相似文献   

18.
公民的基本权利需要法律的保护。论述了公民享有宪法诉权的理论依据,公民享有宪法诉权的实践意义,并通过对我国公民宪法诉权的适用范围和当前行使宪法诉权的障碍分析,提出了保障公民行使宪法诉权进而实现基本权利维护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9.
诉权滥用是民事诉讼中客观存在的权利滥用行为.尽管理论和司法上对待诉权滥用的态度不尽相同,但是两大法系主要国家有关规制诉权滥用行为的经验值得我国借鉴.民事诉讼法应当在规制诉权滥用方面发挥主导作用,并为此在原则到制度的若干层面进行必要的改革.  相似文献   

20.
民事诉权是当事人请求司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民事权益的一种权利。民事诉讼的私益性、当事人在民事诉讼中的支配、主导作用,决定了民事诉权对审判权的制约关系。我们应当以正确的民事诉权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民事诉权理论的要求,进一步完善我国民事审判程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