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 毫秒
1.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的语文教育思想,在培养目标、学科性质、教材编写和教学方法等方面都做出了富有创造性的探索和规定.国家教育部2001年颁布的语文<新课标>,继承和发扬了叶圣陶的语文教育思想,是指导我国现阶段语文学科教学的法规性和权威性的大纲.将两者进行对比研究,可以发现叶圣陶的语文教育思想具有鲜明的前瞻性和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李良品 《学术论坛》2006,(8):192-196
语文教材是指根据语文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编写的,供语文课上教师和学生使用的材料。中国语文教材的发展大体上经历了古代、近现代、当代的演变过程。中国语文教材的发展有四条主线:一是教材内容从单一的传统文化向目前的尊重多元文化发展;二是教材制度从古代的盲目无序向当代的制度管理发展;三是教材结构从零散知识向专题组元方向发展;四是教材服务对象从古代的少数精英朝当代的全民提高语文素养方向发展。在新课程语文教科书建设过程中应注重三条理念:首先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其次是民族文化与多元文化的统一;最后是开发文化力与培养学生现代化素质的统一。探讨我国语文教材发展的历史、主线及新课程语文教科书建设的理念,有利于广大中小学语文教师掌握和探索语文教科书体系,最终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3.
语文教学必须掌握语文本身的规律叶圣陶的语文性质观,要求通过阅读教学掌握语文自身的规律。语文教育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只重视课文的思想内容和学生的道德意识,而丢掉语文自身特有的任务。道德必须求其能够践履,意识必须求其化为行动。  相似文献   

4.
从总体上说,任何教材都是一定的社会意识形态的反映,它源于社会、反映社会而又影响社会、推动社会。语文教材更是如此。它反映产生它的社会背景,反映当时社会主导的思想意识以及教育观点、教育政策等等。语文教材、教科书的编写同时也是一定时期教育思想或哲学思想的体现,是一定时期某种教育思想倾向影响的折射。我国“五四”后语文教科书的编写就体现了杜威教育思想影响的痕迹。  相似文献   

5.
徐龙年 《兰州学刊》2004,3(4):268-270
叶圣陶是我国 2 0世纪语文教育的集大成者。他的语文教育思想博大精深 ,系统完整 ,在语文教育的各个领域 ,都有其科学独到的建树 ;尤其在关于掌握语文工具、培养良好习惯和“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三个方面 ,更是作用巨大 ,影响深远。叶圣陶带有前瞻性的语文教育思想在当前和今后的语文教学改革中仍然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徐龙年 《社会科学战线》2007,145(1):327-328
叶圣陶是我国现代最著名的教育家之一。他一生能有连续长达七十六年的时间直接从事、热情关注着语文教育,既教过小学、中学、大学,又编撰过如此浩繁的语文教材,发表和出版了完整系统的语文教育论著,还担任过全国教育机关的重要领导职务,有这样经历的人,据我们目前掌握到的资料,叶圣陶是古今中外第一人。吕叔湘于1980年8月18日撰文首次提出了“圣陶先生的语文教育思想”这一全新的学习、研究命题。我们高兴地看到,叶圣陶于1949年8月负责拟定的《中学语文科课程标准》,竟然与国家教育部2001年7月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有许多惊人的相…  相似文献   

7.
徐龙年 《社会科学家》2003,3(1):149-152
语文教学要取得好的效果,首先必须明确语文学科的性质.叶圣陶先生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反复阐明语文学科是工具学科,语文是人们思维和交际的工具.要掌握好这个工具,在语文教学中应十分重视语文自身的规律,不要模仿死板的程式,不要为了应付考试.叶老的语文工具观并非把语文当作纯工具,语文教学必须将人文精神和思想教育和谐地渗透到教学过程之中.叶老号召所有学生都要努力掌握和善于使用语文这个工具.为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和实现四个现代化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8.
耿红卫 《兰州学刊》2006,4(5):200-201
语文教育不能脱离生活,应当走出课堂,走向社会与生活建立广泛的联系,并将课程的设置、教材的编写生活化,使学生在学习中提高自身的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9.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已经逝世十周年,而他的人格风范和学术言论仍在发挥着巨大的教育和影响作用。叶先生在长期教语文、编审语文教学大纲与教材、探讨语文教育规律的过程中,形成了完整的语文教育思想体系,这个体系博大精深而又富于科学性,语文教师只要认真阅读饮誉海...  相似文献   

10.
赵荣新 《学术论坛》2008,31(4):208-212
白清朝末年语文独立设科教学以后,我国现代语文教改已历经百年.在语文教学目的、语文课程性质、语文教材的编审使用和语文教学方法的选用四个方面都有不少值得反思的地方;语文教改当前应该从理性回归的角度做如下考量:语文教学目标必须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为旨归;语文课程性质要真正达成"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共识;语文教材要坚持编审分开、讲究科学使用的原则;语文教学方法的选用要以"不断优化,注重效果"为标准.  相似文献   

11.
鄢明定 《兰州学刊》2009,(Z1):228-230
人教社推出的高中《语文读本》,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都较浓厚,凝结着编写人员的高超智慧和辛勤劳动。其中阅读提示语的写作,同样耗费了编写人员的不少心血,为方便学生阅读提供了有力帮助。但同时也还存在一些值得商榷和有待完善之处,主要有:不宜简单抛给结论;启发引导有待加强;语言应力求轻松活泼;内容需要必要拓展;写作体例与放置位置值得斟酌。一套优秀的语文教材,选文和阅读提示等编写者文字,都应力求做到上乘和最佳,从而让学生实现最佳阅读目标。  相似文献   

12.
教育必须关注人的发展,语文教育最有利于发展学生个性,能够多方面培养人的综合素质,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必须长期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材施教,以促进学生全面自由的发展,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创造性人才。  相似文献   

13.
叶圣陶关于培养国家合格公民和社会合格成员的育人观 ,像一条红线贯穿于他语文教育思想的各个阶段和各个方面。他从年轻时代起 ,就十分注重培养新人 ;后来无论从事编辑工作还是出版工作 ,都始终不忘育人 ;担任教育界重要领导职务后 ,更是大力提倡、大声疾呼要端正教育思想 ,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他在如何进行语文的读写教学和养成学生良好的读写习惯等方面都有诸多精辟的论述。叶圣陶的语文育人观对推进当前的素质教育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语文》教材的编写过程中 ,“节选”是控制课文篇幅的一种编辑行为。在文字的数量上 ,化整为零 ,属于“技术性”处理 ;在文字的质量上 ,去粗取精 ,也可以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前者以课文的“篇幅适中”为标准 ,后者以其篇章结构的完美、匀称及语言风格的和谐、统一为尺度。《语文》教材的编写者只有坚持这两个“审美”的尺度 ,才能“节选”出“文质兼美”的课文 ,编写出“适合教学”的教材。  相似文献   

15.
语文学科作为人文科学的一部分,彰显人文精神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语文教学应该着眼于人的发展和完善,以尊重人的个性和尊严为前提,以教材为基础,以关注生活、融入生活、反思生活为实现途径,不断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促进学生人格的完善和思想的成熟。  相似文献   

16.
曹光辉 《南方论刊》2007,(Z1):51-52
语文是富于人文精神的学科,教师要重视并彰显其人文性,让人文精神贯穿于教师、学生与教材三位一体有机结合的教学全过程,让学生在语言技能学习的同时并在语文这块精神沃土得到和谐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高校教材建设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材建设是高等学校一项基本的教学建设。随着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不断深入,教材编写和出版的质量问题摆到了突出位置,本文结合工作实践,分析了当前高校教材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如何加强教材建设提高编写质量的一些措施。  相似文献   

18.
叶聖陶传略     
作为作家的叶圣陶,在我国几乎是人尽皆知的;但作为社会科学家的叶圣陶,却并不是为大家所熟悉的。其实,叶圣陶也是我国著名的社会科学家,他是教育家,出版、编辑家,文字改革家。一叶圣陶,原名叶绍钧,江苏吴县人。1894年10月28日,他出生在苏州一个清贫的家庭里。父亲叶仁伯在苏州市一个姓潘的地主人家做帐房。这家地主的帐房有好几个,叶仁伯管事不多,禀性又比较淡泊,所以他在世时并没有置下什么房地产,“家况很清苦”(叶圣陶《自叙》)。一家六,七口人(叶圣陶的双亲;叶圣陶的祖母、外婆;叶圣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论述"语文素养"具有丰富的内涵,并从优化课堂教学、活用教材、将语文教育与生活联系起 来等三个方面探讨实现语文教育终极目标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韩永红 《理论界》2008,(1):200-201
在法律职业与法律教育渐趋国际化的背景下,法学双语教学方兴未艾。但同时制约其发展的瓶径问题,尤其是教材建设方面的问题也日益突出。法学双语教材建设面临种种困境,突破困境的主要出路在于编写适合我国法学双语教学目标,拥有自主著作权的法学双语教材。在法学双语教材的编写之初,编者应根据法学教育的内在需求与法律职业的外在要求确立清晰的编写目的和可行的编写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