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资金筹措问题的两种不同解决方法,即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的比较,分析了目前在成熟市场国家的现状,并且通过有关学者的实证分析以及对两种方法在成本方面的比较,在促进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等方面来看,在我国,尤其在江苏,可以尝试大力发展债权融资。  相似文献   

2.
“债转股”政策实施之后,要求资产管理公司将所持的“股权”逐步退出。股权回购作为股权退出的主要方式,被规定在资产管理公司与企业签定的“债转股”协议中。那么,股权回购的可行性、时效性如何便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通过对黑龙江省“债转股”企业的调研发现,股权回购存在诸多制约因素和障碍。一、股权回购的障碍在企业和资产管理公司签定的“债转股”协议中,都有明确的股权回购时间表,规定股权回购最长期限(不超过十年)、企业每年回购股权资金来源及回购股权的数额。回购资金来源主要有新公司利润、折旧费用、股票上市募集股金等…  相似文献   

3.
文章基于股权分置改革背景,选择2007~2010年实施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为样本,旨在揭示股权激励实施后的效果.研究发现:第一,股权激励的实施缓解了代理成本,提升了企业业绩,股权激励实施后的公司业绩要好于实施前;第二,决定股权激励效果好坏的重要影响因素除了股权激励强度之外,还包括企业性质和资本结构;第三,不考虑其它影响因素,国有企业实施股权激励效果要好于非国有企业;第四,资产负债率低的企业实施股权激励将有利于减轻代理成本.上述研究发现为理解国有企业公司治理机制的改善、资本市场改革提供了一个有益的视角.  相似文献   

4.
胡玲  张志宏 《统计与决策》2016,(19):162-165
文章通过对上市公司产权性质、股权集中度与股权资本成本的描述,分析上市公司股权集中度的变化趋势,得出上市公司的股权集中度对股权资本成本存在影响.从我国的融资实践来看,参考中国A股市场的经验数据可以得出,在不断变化的中国资本市场里,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正在发生重大演变,股权正在逐渐从集聚变为分散,第一大股东已逐渐不能对公司实施绝对控股,甚至是相对控股.文章研究了股权资本成本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5.
文章比较了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2006年至2008年的股权集中度、制衡度、企业绩效以及股权结构如何影响企业绩效,研究发现,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进行,股权因素已经逐步影响企业绩效,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越低,股权越分散,股权制衡度越高,企业绩效越好;但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中的股权因素的构成因子和它们的比重是不同的,因而对企业的绩效的影响也有显著不同。  相似文献   

6.
刘芳 《统计与决策》2016,(21):186-188
文章从产权视角系统分析了银行债权影响公司治理绩效的具体路径.研究发现,银行债权主要通过激励机制和控制权机制对企业的代理成本和治理绩效产生影响,但是由于国有企业特殊的产权性质,使得银行债权影响公司治理绩效的机制失效,进一步的经验分析还表明,银行债权对于国有上市公司治理绩效的负面影响主要是通过短期债权来实现的,而其对于民营上市公司治理绩效的积极影响则主要是通过长期债权来实现的,因此由于产权的不同,银行债权对于公司治理绩效的影响路径将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7.
后股权分置改革上市公司经理层股权激励的决定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股权分置改革后2005—2008年713家上市公司连续4年的数据,采用面板数据二值响应模型,实证考察了上市公司推行经理层股权激励安排的决定因素,结果表明: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程度越高的企业,实行经理层股权激励的可能性越大;国有企业比之民营企业更有可能实行经理层股权激励;独立董事占比较高的企业实行经理层股权激励的可能性越大;公司规模越大,越有可能实行经理层股权激励;成长性越高的企业,实行经理层股权激励的可能性越大。  相似文献   

8.
企业盈余信息的质量受公司治理程度影响较大,债权治理则是公司治理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债权治理的信号传递效应和积极监督效应为基础,分析债权治理对盈余质量的影响;利用修正的琼斯模型对盈余质量进行计量,以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衡量债权治理的效果,据此来研究两者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债务融资会促使管理层对上市公司盈余的操纵,即债务融资的增加反而降低了上市公司的盈余质量。  相似文献   

9.
文章通过对当前银行和企业之间所面临的实际问题进行论述 ,提出了我国银行业进行金融创新——“贷转股”这一概念。同时指出实施“贷转股”方案的必要性 ,即国有企业规范化发展的需要 ;民营企业股份化融资的需要和商业银行企业化经营的需要。最后给出实施“贷转股”方案的对策 :修改银行法规 ;鼓励银企合作 ;加强配套改革和提供全面服务  相似文献   

10.
本文侧重于从改善企业债权结构的视角来探讨优化企业债权治理这一问题,通过分析债券融资工具对改善企业债权治理的积极效应以及目前我国企业进行债券融资的主要制约因素,提出了拓展企业债券融资空间的一些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11.
文章对2006~2010年我国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方案引致的财务绩效进行了分析。通过对比股权激励实施前后两年的变化比较,发现股权激励刺激了公司利润的增长,但这种增长在实施股权激励当年达到顶峰,此后逐年下降。与可比公司的比较可以发现以下现象:实施股价激励的公司在盈利指标增长性指标均优于可比上市公司,财务的稳健性也要好于可比公司。回归分析表明,股权激励后财务绩效的增长与终极控制权、股权偏离度呈显著的正相关,这说明股权激励上市公司管理者与控股股东的利益趋向一致。  相似文献   

12.
我国股权激励实践中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股权激励在我国的实践只有短短十几年.对健全公司的激励机制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从整体上看.效果还很难得到明显体现和普遍承认.股权激励机制在我国还远远没有发育成熟.特别是由于近年来一系列公司丑闻被认为与公司所实施的股权激励制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股权激励制度招致了严重的指责.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质疑股权激励的有效性.去年.中国证监会发布了《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试行)》,股权激励再次成为理论研究和管理实践的焦点。  相似文献   

13.
文章建立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分析了股权激励的影响,认为股权激励只有真正激励经理人员努力工作,减少其损害股东利益的行为时,股权激励与公司绩效正相关;反之,股权激励与公司绩效负相关.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股权分置改革的背景和试点上市公司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我国股权分置改革的制度背景,并以2005年我国A股市场第一、二批股权分置改革的46家上市公司作样本进行统计分析,考察这些公司的总体特征.研究发现,这些公司的特征主要表现在治理结构完善,长期偿债能力和短期偿债能力强,公司营运效率高,现金流量比率高,主营业务突出,公司具有较好的成长性.公司涉及较多的行业,含盖了不同性质的控股股东.  相似文献   

15.
私募股权投融资的契约设计是投融资双方复杂决策的博弈过程.文章以IPO为股权融资的目标和股权投资的退出机制,对私募股权投融资实务进行条件模拟,并通过建立决策模型进行求解和结论分析,从而为现实中的决策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张栋  杨淑娥  杨红 《统计与决策》2006,(20):144-147
1期权与企业股权期权穴O ption R ight雪是一种选择权合约熏是指资产持有者拥有的在某一到期日或到期日之前的任何时间以固定的价格购进或售出一定资产的权利。任何一种期权都具有如下共同特性:期权所有者具有权利而非责任,并可按预先约定的期限或在约定的期限内以确定的价格购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以我国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利润最大化为目标,通过建立模型研究了在我国股权分置改革前后,控股股东的融资方式和融资行为决策的变化,研完发现对于兼具股权融资和负债融资条件上市公司来说,股权分置改革后对股权融资的偏好有所下降,而且非国有控股类公司的股权融资偏好程度下降更大;此外股权分置改革后,兼具股权融资和负债融资条件的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得到优化,即资产负债率与净资产回报率之间的正相关关系得到增强,而且非国有控股类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率与净资产回报率之间的正相关关系要高于国有控股类上市公司.  相似文献   

18.
胜利股份股权之争作为《证券法》实施以来第一个涉及二级市场的股权纷争案例 ,首次采用公开征集股东授权委托书的代表权争夺形式 ,体现出一种制度上的创新 ,为投资银行业务提供了鲜活的样本 ,同时也为经济学研究、证券法规、证券监管等提出了新的课题。对这一典型案例的代表权争夺形式 ,以及由此引发的对我国证券市场信息披露、监管等制度进行分析 ,很有现实意义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中国资本市场一项重大的制度性调整,上市公司的股权分置改革已接近尾声,为验证股权分置改革实施后对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的影响,本文以2006年底前完成股权分置改革的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进行实证分析,发现股改改善了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20.
张宪 《统计与决策》2016,(21):166-168
文章以股权激励对上市公司绩效的作用机理为指导,以2013年中小企业板中采用股权激励计划的54家上市公司为样本,借助事件研究法探讨了股权激励对上市公司绩效的影响.研究显示:短期内股权激励对公司绩效无明显影响;但长期内对公司绩效有激励作用,而且股权激励强度越大,激励效果越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