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明代的治藏政策对纳西族和藏族上层之间关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代的纳西族木氏土司曾用军事力量占领了滇、川、藏的一些藏区。明王朝的治藏政治制度和方法,是影响明代纳西族木氏土司对所占领的藏区治理方略的重要因素,纳西族与藏族上层之间的关系与明王朝对藏族上层和藏传佛教不同教派的政治态度有密切的关系。木氏土司根据藏区的政治特点,不断加强同藏区政教上层人士的交往。建立与藏传佛教上层的密切关系,借助藏族佛教上层人物的力量治理所占领的藏区。而纳藏两族上层和民众在长期的交往中,极大地促进了相互间的文化和经济交流。  相似文献   

2.
每个民族的思维方式都有其一定特点,东巴古籍为我们研究纳西族先民的思维特点提供了丰富的资料。把握纳西族先民思维方式的这些特点对我们理解纳西族的思维习惯、理解和继承其文化传统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3.
吉凯 《理论界》2012,(2):139-142
生态道德是纳西族传统道德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吸取过度开采自然资源遭致自然报复的教训后,纳西族先民形成了"人与自然是同父异母兄弟"的亲情伦理观念,认为人与自然是平等的兄弟关系。因此,人向自然获取资料时就会"欠债",要对自然的赐予怀有感恩的心,并向自然"署"还债。在上述认识的基础上,纳西族形成了敬畏、尊重生命、节约等生态伦理原则,并形成了以习俗、禁忌、乡规民约为主要形式的生态道德规范。长期以来,在上述观念引导下,纳西族人民形成了人与自然和睦友好的关系,有效地保护着丽江地区的生态环境。在人与自然关系日益紧张的今天,纳西族生态道德实践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纳西族古文字概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一、文字的创始 纳西族约有三十万人,分布在沿金沙江上游的东西地带,江东的宁蒗、盐源、盐边、木里和江西的丽江、中甸、维西、永胜等县,都有纳西人居住。其中丽江纳西族自治县是主要聚居区,有十八万人。纳西族古文字就流行于以丽江为中心的金沙江以西各县的纳西族地区。 纳西文字有两种,一为象形文,是一种比较古老的文字符号,属于表意的原始象形文字,纳西语意为木石之痕迹,说明这种文  相似文献   

5.
杨福泉研究员,男,1955年9月生,云南丽江人,纳西族。文学学士,历史学博士。1996年在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进行博士后研究。现任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华夏人文地理》杂志社总编、中国民族学会常务理事、云南纳西学研究会会长。主要致力于民族学和以东巴文化为核心的纳西学以及纳西族与藏族宗教、文化交流史研究。学术研究以微观专题研究和实证研究见长,在纳西学、中国火神与灶神研究等诸多领域中有较多创新和开拓性的研究成果;在中国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保护和发展的应用性研究方面也取得一些在国内外有影响的成果。曾应邀赴德国…  相似文献   

6.
纳西族、藏族同源异流关系考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用丰富的历史文献和民族志资料,通过考证古羌人首领无弋爰剑、牦牛羌、“白狼国”与纳西族和藏族之间的关系,认为纳西族和藏族之间存在着同源异流的历史渊源。此外,还对民族史重要文献——东汉时的《白狼歌》和纳西、藏、普米等族语言的关系提出了新的见解。  相似文献   

7.
东巴神话是纳西族的书面神话。它用被誉为“世界上唯一活着的象形文字”记载于纳西族东巴教经典之中。其内容宏富、神灵体系严整,堪称中华神话宝库的瑰宝。无疑,东巴神话产生于纳西族古代的社会生活,以及纳西族先民认识自然、适应自然、改造自然的生产过程。它所反映的是纳西族先民的生活趣味、生产活动,以及自然观、社会观、审美观。但是,东巴神话在其成长、发展时期也先后饱受过印度文化、藏族文化、中原文化的浸润。所以,东巴神话并非单质的、与其他民族绝缘的文化现象,纳西文化的多元性及开放性在其中得到显著的表现。在众多的外…  相似文献   

8.
云南纳西东巴文化的再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旨在阐述 2 0世纪 70年代末期以来中国民族学的演进及其与政治的关系。丽江地区政府为了重塑民族形象 ,发起了一场旨在强调民族特色的运动。其核心是重建纳西族东巴文化。然而 ,要使东巴文化合法化 ,就必须除去传统东巴教中的不利成分 ,如封建迷信的东西 ,这样就能达到使纳西族成为一个好学、文明和先进民族的目的。这种变化正好可以解释纳西族的二个特点 :纳西妇女和山区纳西人 ,他们通常被作为纳西族不同文化的代表。目前重塑纳西族民族特色的各种举措 ,显然与当地政府试图扩大其影响不无关系。居住在云南省的纳西有 2 5万人 ,[3 ] 为…  相似文献   

9.
居住在四川省木里藏族自治县俄亚纳西族自治乡的纳西族,据1982年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有2490人,占全乡总人口的59%。苏达河北岸的俄亚村则是该乡纳西族最大的聚居村寨,有130户,占全乡总户数的22%;1060人,占全乡总人数的25%。全村除一人为上门当赘婿的藏人外,全部为纳西族,占全乡纳西族总人数的42%。  相似文献   

10.
著名美国纳西族研究学者洛克收集到的一幅纳西族桑尼巫师在举行巫术仪式时所用的卷轴画表明,桑尼巫师不同于东巴的神祇信仰,他们的神灵观念中具有较突出的本土特点。此外,纳西族本土神祇和外来神祇在纳西巫师神灵观念中的整合现象,从这幅画中所反映的集桑尼主要守护神、东巴教神祇和祖师、东巴教中的“风鬼”、占卜女神以及与古羌人有关的姜子牙、道教城隍神等于一体的特点中较明显地凸显出来,即诸种宗教观念在纳西族民间巫师信仰中得以整合,外来宗教对于纳西族本土宗教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认为纳西族也有与汉族相似的阴阳观,有其土生土长的演进历史。作者从纳西象形文字“卢”“色”的原始造字、读音、翻译与排列等方面考查了“卢”“色”二字的来源,认为二字最初是取自于客观自然界的实物实象,按照纳西族先民男女特殊头饰和席地而坐的习俗创造出来的。“卢”“色”最初是世间的一男一女,两个俗人,是纳西族原始先民的始祖,后来被当作“神”来崇拜,则是由对“卢”、“色”这对原始祖先的崇拜而演变来的。古代纳西族从对男女和公母的现象直观,然后经过对原材料的思维类比、综合、整理、概括和抽象出阴阳观念,反映了纳西族是一个善于思维和创造发明的民族。  相似文献   

12.
纳西族的手工造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通过对云南丽江的大具乡、大研镇和香格里拉县三坝乡的纳西族手工造纸工艺进行的实地调查,认为纳西族的手工造纸既受到西藏固定式纸帘造纸方法的影响,也受到中国内地常见的活动式纸帘造纸方法的影响,这种造纸方法除与西藏接近的云南迪庆以外,在中国大陆其他地区未见。因此,纳西族手工造纸在中国造纸史上具有独特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纳西族木氏土司时期的政治文化对纳西族社会发展和纳西文明的进程起过非常重要的作用,并对历史上滇西北区域的政治稳定和民族关系的和谐做出了积极贡献。历史因素、地理环境、政治生态、主流政治文化、民族固有文化传统等社会政治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各层面的因素都对纳西族木氏土司时期政治文化的形成产生制约和影响,从而形成了这一时期纳西族以共同体主义为主要特征的政治文化。  相似文献   

14.
作者通过对云南丽江地区、永宁县和四川俄亚乡等纳西族聚居地的深入考查,较为全面地论述了纳西族的传统文化包含的内容、形成的环境以及对纳西族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5.
纳西族传统文化及其保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者对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丽江古城纳西族文化资源进行了阐述,对纳西族文化独特的价值、主要文化资源及其保护工作进行了论述,肯定了50多年来纳西族文化工作的成绩,并对如何保护纳西族东巴文化的措施、开发的办法提出了积极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以东巴文化为主干的本土和外来文化形成纳西族厚重深沉的多元文化奇观,对纳西族社会产生多样化的影响。本文充分利用丰富的历史和民族学资料,论述了藏传佛教、汉传佛教、道教传入后对纳西族社会的种种影响;文章还剖析了佛道教与东巴教一起形成的对纳西族社会的混融性影响;佛道教文化与本土传统文化所产生的冲突,如洞经音乐团体与“白沙细乐”音乐团体所产生的冲突。文章对探视外来文化和本土文化如何在一个民族的肌体中互相冲突又互相融合,引起它的文化重构和变迁,对其社会产生多重性的影响这一方面作了较为深入的探索。  相似文献   

17.
周俊华 《学术探索》2007,(1):119-124
木氏土司时期,纳西族在所处社会政治生活和复杂的民族关系中,形成了较为成熟稳定的政治文化,体现出四个主要特征:共同体主义的社会秩序意识;和为贵的政治心态;现实主义的历史秩序意识;强调传统与注重变化的并行不悖。木氏土司时期纳西族的政治文化对纳西族社会的功能和作用可以归结为三个方面:促进了纳西族社会的政治发展;推动了纳西族社会的文化发展;促进了纳西族社会及滇川藏交接地区区域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纳西族《东巴经》"五行"记录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阴阳五行"思想,不仅在汉族地区广为传播,而且对部分少数民族也有深远的影响.纳西族的<东巴经>中就有大量记述五行的内容,可分为讨论"五行"思想来源和功用的两大部分."五行"思想与纳西族的宗教结合在一起,构成了纳西族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9.
纳西族是我国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之一,主要聚居在云南省丽江地区,人口约28万。纳西族有自己的独立语言,早在一千多年前就创造了闻名于世的古老的象形文字。这种文字被宗教巫师——东巴们用来书写他们的经典和记述神活、故事等,所以被称为“东巴经”。《东巴经》是古代纳西族先民用象形文字记载的有关历史、宗教、天文、医学、  相似文献   

20.
半个世纪以来,纳西族以丰富而独特的文化,吸引着国内外学者,纳西族研究一时蔚为大观。据粗略统计,有关纳西族的专著和文章达三百余种。本文仅就笔者管见所及,对国内研究提出的一些问题,试作述评。一、族称和族源族称一九三六年,陶云逵先生根据实地调查并结合文献记载,写了《关于么(此夕)之名称、分布与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