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深化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认识,必须正确理解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历史前提、劳动创造价值的本质涵义和劳动价值论的历史局限及现实意义。本文认为马克思研究劳动价值论的现实基础是资本主义的商品经济,而其理论的逻辑起点则是商品一般;劳动创造价值强调的是活劳动在价值创造中第一位、决定性的作用,并不否认其他生产要素的贡献;其历史局限不在于是以简单的物物交换的商品经济为研究的前提,而在于把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视为同一。  相似文献   

2.
本文论述“使用价值”范畴在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中的地位和作用。首先,使用价值是劳动价值论的起点范畴;其次,使用价值范畴也是劳动二重性理论的起点和基础;第三,使用价值是价值形式理论的重要范畴;第四,使用价值是表达价值规律内容的基本范畴。劳动价值理论是马克思经济理论的基石,不理解劳动价值论,就不可能理解马克思的整个经济理论,而不理解使用价值范畴,也就不可能理解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  相似文献   

3.
世界科技革命勃兴和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劳动和劳动价值,出现了许多不同于马克思创立劳动价值论时的新特点,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在要求深化劳动价值论认训的同时,也引发了对它的挑战,历史和现实充分证明,劳动价值论是关于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指导,是关于不同历史条件下商品价值的普适性和惟一正确性理论,是关于经济全球化参与当事方双赢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辩证地理解商品二因素和劳动二重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特别是在价值理论中所应用的方法是唯物辩证法。辩证地理解商品二因素和劳动二重性,是正确理解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和全部政治经济学的起点和枢纽,是坚持和发展整个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一环。  相似文献   

5.
建立生态价值论丰富马克思的劳动价值学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人类已迈进可持续发展新时代的今天,建立生态价值论是坚持马克思劳动价值学说的需要,也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完善的重要表现。探讨如何在传统经济学价值理论的基础上构建以生态经济价值为核心的可持续发展经济价值理论,可以进一步论证马克思劳动价值学说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相似文献   

6.
特定的经济学思想体系总是以特定的价值论观点为基础的。特定的价值论观点不仅限定了它所从属的经济学思想体系的思维视角,而且价值范畴本身就构成了经济学理论演绎的逻辑起点和研究方法。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经济理论体系的基石,要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就不得不涉及劳动价值论这~最基本的论题,这也是为什么对劳动价值论研讨和争论始终热度不减的根本原因所在。我们正在建设史无前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呼唤理论创新,实践需要创新理论的指导。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突破性进展必将发端于如何坚持和发展马克思劳动价值论这一…  相似文献   

7.
物质生产力能够创造价值,文化生产力也能创造价值。文化生产力的价值创造是基于人的需要的变化而显现出来的,也是物质生产力价值创造的发展和延续,因此具有双重性特点,这是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继承与发展,也是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当代创新。文化生产力价值创造地位的突出,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物质生产力的物质价值创造和文化生产力的精神文化价值创造具有了统一性,从而使人的需要、生产、创造的丰富性得到了真正展现,进而体现出社会主义价值创造追求人的全面发展的旨向。  相似文献   

8.
世界科技革命勃兴和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劳动和劳动价值,出现了许多不同于马克思创立劳动价值论时的新特点。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在要求深化劳动价值论认识的同时,也引发了对它的挑战。历史和现实充分证明:劳动价值论是关于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指导;是关于不同历史条件下商品价值的普适性和惟一正确性理论;是关于经济全球化参与当事方双赢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劳动价值论既要坚持,也须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需要全面地、准确地理解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科学性,并且结合新的实际,深化对马克思的科学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并使其与时俱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历史辩证法,深刻揭示出劳动的异化导致了价值(资本关系)的异化。以价值为线索,马克思对资产阶级社会的“价值-抽象劳动”现象进行了历史辩证法解构,阐释出劳动的本质经异化的积极扬弃而得以高级回复和历史重建,在“经济的社会形态”中呈现出“使用价值-具体劳动主导型社会”“价值-抽象劳动主导型社会”“使用价值-具体劳动确证型社会”的特征与走向。建构“使用价值-具体劳动”的劳动对象性关系,是发展及确证劳动本质,从而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历史指向。当前,从历史辩证法的角度重新审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对于中国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必须要在坚持其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关键问题是如何认识形成价值的劳动。企业的经营管理是不是劳动 ,要在生产关系方面考察。第三产业的劳动能够创造价值 ,可从马克思的有关论述中得以说明。不能根据“生产要素参与分配”得出生产要素创造价值的结论。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真谛是弘扬劳动。  相似文献   

12.
劳动-巫术说的审美发生学理论是卢卡奇将马克思主义哲学运用于美学研究的理论成果。劳动与审美发生的关系表现为:审美主体是在劳动过程中历史地形成的。作为艺术生产的原理和构成要素或曰审美的抽象形式是在劳动中历史地形成的。审美特性的揭示以及审美时空等客观前提的获得也是在劳动过程中逐渐实现的。卢卡奇的审美发生学理论为我们揭示了审美发生与劳动的内在联系。卢卡奇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前提下合理吸收大量人类学家的研究成果,从而进一步揭露基于劳动之上的巫术与审美发生的深层关联性,并以此将巫术看成是连接劳动与审美发生的中介。  相似文献   

13.
"推--拉"理论和"二元经济结构"理论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两个理论依据;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需要改革原有的户籍制度,城乡统一登记管理的新户籍制度对推拉力和二元经济结构产生影响,将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相似文献   

14.
什么是价值?价值是如何创造出来的?对于这两个问题的有几种不同的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劳动是一切价值(无论是劳动价值还是使用价值)的唯一源泉;第二种观点认为,劳动只是劳动价值的唯一源泉,不是使用价值的唯一源泉,自然界也是使用价值的源泉;第三种观点认为,价值是人类天生赋予的、意识决定的,意志与理念决定价值的存在与否。马克思通过对前人理论的继承和批判,建立了比较科学的劳动价值论:劳动决定价值。随着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特别是我国由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新时代赋予了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以新的内容和意义,而在当前发展中继续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当代社会经济发展对劳动价值论提出的挑战集中体现在以科学技术为代表的知识是否创造价值上。知识在价值创造中的作用 ,在于它通过对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的渗透 ,极大地提高物质生产要素的效率 ;通过劳动者的运用和创新变成能动因素 ,提高物质生产过程中劳动者劳动的活力和劳动能力 ,使这种劳动创造价值具有倍增效用  相似文献   

16.
家族、企业及家族企业的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分析了家族、企业和家族企业的性质及其历史演变。通过分析认为,家族企业是在社会分工条件下,家族成员间生产与生活、经济与社会双重职能的复合。从性质上看,家族企业是不断演变的,并反映特定家族经济利益和家族伦理的社会分工组织。  相似文献   

17.
按照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将马克思主义商品生产系统看成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生产的两个子系统,并运用唯物系统方法,分析了构成现实生产力系统的各种要素在系统结构中的不同作用,指出运用现代系统论对商品价值分析同样符合劳动价值理论的解释,借系统论否定劳动价值论的“否定”,在理论上是不成立的。  相似文献   

18.
许多复杂理论体系的实质与其方法论密不可分。马克思恩格斯共识于“价值是对效用和劳动花费的衡量” ,“价值”与“生产力”同义 ;但是 ,这种价值理论在《资本论》各卷中的展述却是按照“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 ,从抽象的“劳动价值论”出发 ,一步一步上升为“具体”的。每向“具体”前进一步 ,都靠使劳动价值论与某种突现使用价值决定性的理论相结合而完成 ,其理论实质是使劳动价值论被纳入唯物史观框架。显然 ,从方法论层面看 ,马克思恩格斯的价值理论不限于劳动价值论 ,它是由抽象劳动价值论上升为具体的宏观“效用 /劳动价值论”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9.
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论问题的认识 ,是由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和劳动价值论的地位决定的 ,是迎接理论挑战和实践挑战的需要。通过深化对生产劳动、科技劳动和经济管理劳动的认识 ,有利于丰富劳动概念的内涵 ,拓展生产劳动的范围 ,明确科技和经营管理劳动不仅是生产性劳动 ,而且在价值和社会财富的创造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劳动理论是认知知识产权的一种重要理论.该理论可从洛克的财产权劳动学说找到渊源和依据.在劳动理论视野中,知识产权可从不同的层面加以认识,其中增加价值理论是一种重要的理论,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知识产权制度的本质.知识产权的增加价值理论主要可从以下几点加以认识智力创造性劳动是社会性劳动,这决定了智力产品或者说知识产品具有社会产品的性质;在知识产品的流通上,市场的相互作用的利益也是社会性的;建立在创造性要求基础上的知识产权使劳动增加价值变得更现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