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正>低调为了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高调为了生活在别人的世界里。有人认为高调是一种成功,因为一个人似乎只有高调才会被人看见、被人关注。其实不然,高调只是这个时代的一种活法。每个人都有权选择自己的活法,高调不仅风光,还带来名利双收,所以有人选择高调。当然,也有  相似文献   

2.
低调     
冯骥才 《社区》2014,(5):55-55
在媒体和网络的时代,一个人只有高调才会叫人看见、叫人知道、叫人关注。高调必须强势,不怕攻击,反过来愈被攻击愈受关注,愈成为一时舆论的主角,做出点什么都会热销;高调不仅风光,还带来名利双赢,所以有人选择高调。  相似文献   

3.
人往低处走     
孙睿 《可乐》2011,(1):10
人往高处走,是人生追求。人往低处走,是追求人生。人往低处走,不是比谁更低,而是种低调心态。低调,是自然、平和、不争,但不能是为了低而低。故意太低,就是做作。低调,不是无为,是不显摆。靠谱的都低调,忽悠的才高调。靠了谱,又何必忽悠?越是经历了风雨的人,越懂  相似文献   

4.
《北方人》2007,(10)
低调不等于卑微。只有那些真正卑微的人,才会用高调来粉饰自己,以掩盖不足,填平那个自觉低人一等的鸿沟要使自己在人生旅途中一  相似文献   

5.
悲剧人物形象分"有为型"悲剧形象、"无为型"悲剧形象,它们既决定了悲剧展现方式--强式与弱式,又决定了悲剧审美类型--"高调悲剧"、"低调悲剧"."高调悲剧"以"入世"理想激情鼓舞人们热爱生活、创造生活,带给人们积极入世的热情的崇高感、奋斗感,让"黑暗王国的一线光明"闪烁."低调悲剧"以"出世"态度迫使人们反思世界与自己,它促使人们怀疑生活、批判生活、理解生活,带给人们消极出世的冷漠的失落感、超脱感."高调悲剧"、"低调悲剧"满足人们多重情感需要,满足了不同人的不同审美欲望,因而悲剧才具有无穷魅力.  相似文献   

6.
正说起美女作家,好像很难将梦想和商业融为一谈。但是在紫萱这里,好像很多身份都自然而然地融合在了一起。她有着多重身份,作家,美女,CEO,赛车手……很难想象,这么多身份汇集在一个人身上时,这个人会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是高调张扬、美丽智慧还是光芒四射、艳丽无双?都不是,在现实中,她低调沉稳,喜欢美食和歌词,当然也喜欢自拍和美颜,在她的身上,有着90后的共同特征。其实在写作圈子里,大部分人都明白,作家这个词很难和美  相似文献   

7.
正现在有一种说法:社会上只有少数人能够找到一份自己喜爱又能做的工作,如果足够幸运而又兼具实力,着实是幸运儿,这样工作便成了"事业",而大多数人只是为了生活在打工。我愿意将找第一份工作比喻成寻找另一半。关于找对象有两种选择:要面包,还是要爱情?有的人愿意坐在宝马车里哭泣,收获的是面包;但也有人为爱而裸婚,为了纯粹的爱情。我们可以扪心自问:找工作是为了糊  相似文献   

8.
吕云 《百姓生活》2012,(9):58-59
在美国首都华盛顿及其周边地区,生活着这样一群人:他们一出生便拥有万民拥戴的高贵身份,在前半生过着不事生产、养尊处优的生活,却于一朝被驱逐出皇宫,离开故土,过上颠沛流离的生活。他们就是流亡美国的世界各国的前皇族。无论之前的地位如何尊贵,他们在美国也只能过着普通人的生活。有的人从来没有放弃复辟的帝王梦,有的人则低调隐居,在平凡中度过了自己的余生。  相似文献   

9.
最近一段时间,因为钱锺书和自己的书信手稿被拍卖而维权,一直低调的杨绛高调地拍案而起,让老人成为新闻人物。博学、魅力、恬淡……这几个词都可用于描述杨绛和钱锺书伉俪的公众印象。钱锺书在世的时候,几乎不见媒体记者,报刊和电视难见宣传他的踪影,甚至所谓的一些学术活动都不参加。钱锺书去世后,杨绛也如出一辙,只忙自己分内的事,坚守她和钱锺书的文字世界。杨绛曾对记者说:“不见记者倒不是对媒体有偏见,主要是怕他们写我们,  相似文献   

10.
人们之所以记住戴安娜,是因为大家在潜意识里希望自己也可以像她一样,勇敢地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十年,可以淡忘很多人、很多事;十年,也可以让人们更理智地看待当时的情感。但是,这十年,她却从来没有离开人们的视线,每年的8月31日,她都是世界各大媒体的头条或封面;每年的8月31日,都会有人说她是如何地红颜殒命。她,就是曾经的英国王妃戴安娜。戴安娜之所以被人记住,除了她的童话般的  相似文献   

11.
如果有人要找你麻烦,你的反应是:A.向对方赔罪,息事宁人。B.跟对方据理力争,不惜动武。C.拔腿就跑。D.以低姿态向对方解释这是一场误会。选A的人你是个很低调、默默耕耘的人。低调并不意味着你的自信心不足,相反你可能是个对自己相当有信心的人。你从来都不爱出风头,无论自己哪方面做得出色,都不是为了得到别人称赞,只是抱着直面人生的心态。别人眼中可能看不见你的成功,但成就不是为他人而干亦不是做给人看,即使没有高职要位和金钱权力,充实的生活和自强不息就是你最好的财富和最大的成功。你经常有幸福感,这就是人生对你的报答。  相似文献   

12.
钱理群在南师附中的演讲《我的教师梦》最后一句话是引用他上世纪90年代学生信中的话:“钱老师,我们非常喜欢你的课,我们所有同学都喜欢你的课,你的课显示一种生命存在方式,告诉我们人可以那样生活,人可以为了自己的理想,把自己的工作,把自己的教学当作一种生命,一种充满理想的人可以那样的生活。  相似文献   

13.
《新天地》2012,(4):51
喜欢戴手镯的人,往往性格开朗、精力充沛,富有朝气和活力。因为人手部的肢体动作最多,而手镯可以通过手的活动,不知不觉展现出来。因此,这样的人往往目标明确,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并且会主动追求。喜欢戴亮闪闪钻戒的人,追求浪漫、喜欢幻想。在戒指上刻名字、纪念日的人思想较为传统,家庭观念强。戴细小戒指的人通常行事低调,不喜欢随波逐流,懂得经营自己的生活。而从来不戴戒指的人则向往自由,总是力求舒适。习惯佩戴胸针的人,保护意识比较强,非常在意自己的形象和别人的看法,他们往往行事小心谨慎、不轻信他人,也不会贸然  相似文献   

14.
陈耘 《今日南国》2010,(12):44-47
世界杯正如火如荼进行着,不论是主动还是被动,几乎所有人的生活都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喜欢着球赛的人彻夜不眠,喜欢看帅哥的人津津乐道,在喜欢追求时髦的时间里也没闲着——时尚界刮起运动风了,自己的行头也要更换了。  相似文献   

15.
不是人人都能活得低调,低调的基础是随时都可以高调。我们是一群羊,生活在羊圈里。羊圈外,生活着许多野狼。一天,三只野狼跳进羊圈,叼走了三只小羊。一只羊愤怒地破口大骂,说了一句脏话。愤怒地骂是它唯一可以表示反抗野狼的方式。话一出口,它就发现不对劲了。有更多的羊在睡觉。它们睁开眼睛,看见那只羊破口大骂的样子,纷纷交头接耳:"这只羊是谁啊?怎么那么没有素质?"于是,大家纷纷指责这只羊:"你真  相似文献   

16.
《可乐》2006,(7)
前一段时间,江湖上盛传伊能静和庾澄庆这对模范夫妻要"掰"了。依据是伊能静发在博客里的一篇文章。在那篇文章中,她写道:"我真的好累,亲人、家庭、爱情,这些组成一个人活下去的情感依赖与付出,却也是牵绊我的原因……我一直很浪漫,以为爱可以战胜一切,现在才发现,并不是如此……"这段文字让人不可抑制地觉得她和庾澄庆要玩完了。很快,伊能静便通过媒体澄清:这段文字只是文学创作,并不是真实生活。并高调宣称,她和庾澄庆非常幸福。一向低调的庾澄庆也站出来说话。庾澄庆承认,他们压力大的时候,也会吵架,但是,感情依然很好,"所有平凡夫妻有的,我们都有;一些平凡夫妻没有的,我们也有。"夫妻俩还分别在不同的场合互相夸奖对方,很快,谣言便不攻自破。幸福,多少人梦寐以求的东西。许多人一生都在寻找,却往往求之不得。伊能静却敢如此高调地宣称自己生活幸福,她  相似文献   

17.
道德责任与道德评价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人具有自然的、社会的两种属性,那么,人的需要也就表现在自然的、社会的两个方面,即人的自然需要和人的社会需要,这两个需要使人的行为活动具有多种的可能性。这样,人在一生活动中,为了谋得生活和生产资料,不仅要和自然界打交道。从而产生人和自然界的关系问题,而且还有人和人之间的社会关系问题。人的生活中,不仅有物质生活的需要,还有精神生活的需求。每个人都必然地为了自身的需求而选择个人认为合适的行为。人是怎样选择自己的行为的呢?行为的善恶是如何判断的?善,既然是一种美好的道德,那么道德的基础又是什么?等等…  相似文献   

18.
正24岁的湖南常德伢子、北京大学法学院即将毕业的硕士研究生张天一开了一家常德津市牛肉粉店。4月4日,张天一的"伏牛堂"常德津市牛肉粉店低调开业,和他一起创业的三个小伙伴更是有硕士、MBA,还有前公务员。"职人"是在日本广有市场的一种人生选择。一个人,不一定非得拥有高高在上的行政职位、高大上的社会形象,在自己喜欢、愿意尝试的行业里,辛苦工作、精心打拼,仍然是一种值得称道的价值观,仍能得到充分的尊重。所以,"职人"是一线劳动者,也是日本  相似文献   

19.
中国现阶段同性恋者的普遍生存状态是"认同"而不"出柜",即那些对自己的性身份有着良好认同的同性恋者却不愿意向周围的人透露自己的同性恋身份,尤其是不愿向父母"出柜"。由于中国传统儒家文化注重家庭和孝道,很多同性恋者生活在真实的异性婚姻里。同性恋者不"出柜"得以可能有两种替代性的选择,一种是步入异性婚姻,另一种则是结成形式婚姻,这两种婚姻形式事实上仍是躲在"橱柜"里的手段与方式。  相似文献   

20.
悲观主义能不能成为一种生命学说呢?回答可以是“是”,也可以是“否”,要看回答者的气质而定。两个人生活在同样环境内,一个人会看见世界充满光明和希望,另一个人却会看见世界是漆黑一团,充满着苦难和痛苦。两个人同时死在绞架上,一个人是为了拯救自己的国家,另一个人是罪犯;同样一件事,两个人的经验却完全不同。但这样的个人事件能成为一种哲学吗?叔本华认为可以。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