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孙涛 《山西老年》2012,(10):52-52
我认识王毓康时,正是"文革"中的1971年春。我俩如两片被狂风吹落的树叶,带着不同的心理疼痛和颓落的轨迹,落在了同一个地点,成了太原市北郊区通讯组的临时组员。领导看中的,无非是我俩的一技之长,刻刻蜡版,写写文章。刻蜡版是个辛苦差事,但王毓康却一笔一画,刻得认真,一如他做人那样,不去讨巧绕弯子。后来,我调离了那个地方。几年后,王毓康也调入《山西老年》编辑部,多年后以副总编身份退休。最近喜闻王毓康的《笨鸟集》即将出版。  相似文献   

2.
文心 《山西老年》2014,(8):31-31
薛增琪老人退休前是太原市杏花岭区少年宫的老师,自从2004年退休后,就与环保结下不解之缘,还加入了太原市环保志愿者协会。由于把对环保的热情和关注转化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环保工作成了薛增琪老人晚年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经常深入公园、社区、学校,积极参加宣传、实践,提倡环保,倡导生态文明,被杏花岭区多所学校聘为校外辅导员。近年来,薛增琪老人始终关注《太原日报》"碧水蓝天"专刊,自创刊起至今二百余期期期不落,从中获得全市乃至全省、全国有关环保的政策、方针、法规、信息和知识。  相似文献   

3.
千寻 《新天地》2011,(2):42-43
花甲"三剑客"低调出征王炎孝是郑州铁路局科研所高级工程师,今年64岁。2007年2月退休后参加了郑州市老年自行车骑游协会,从加入骑协的那一天起,他就筹划着将来骑车周游世界,体验一下异国情调。同是铁路退休职工的高玉亭、董豪高也跃跃欲试。  相似文献   

4.
剡建华是运城市退休干部,系全国劳模,并曾多次被评为省级、国家部委先进工作者。退休后的剡建华十年如一日致力于撰文写书,用五年时间撰写了《山西交通史话》《抗日交通战》《漫谈河东交通》《山西古道上的古战场》等8部交通专著。近两年来,他撰写了《运城战役的主要战场及其战地交通》《功盖中条  相似文献   

5.
退休后,我在泽州县老促会继续工作。几年来,《山西老年》成为我做好老区工作和老干部工作的好助手。特别是"文史丛林"、"真情人生"、"养生保健"等栏目,都办得很有特色,对我们工作、学习和生活都有不小的帮助。  相似文献   

6.
立秋  钟达图 《山西老年》2013,(10):27-27
今年69岁的杜巨才原在山西日报社工作,历任记者、编辑、高级编辑等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和采编组长、副主任、副社长等科处级行政职务,他在新闻战线上奉献了将近五十年,退休后,出于对新闻工作的责任,仍然笔耕不辍,为多家报纸供稿,先后采写数百篇,并以《责任》为题,出版了新闻作品集上下两册。  相似文献   

7.
《山西老年》杂志社编辑部: 我是山西武乡县的一名青年。1990年从山西师范大学政治教育系毕业,现在武乡县教育局教育志编纂办公室从事编写业务。 我父亲是从事教育工作的,退休三四年了,从今年2月份起,每月由县老干部局给订阅一  相似文献   

8.
各地报刊     
《新天地》2012,(3):57
70骑士:公益广告当主角唐朝阳2005年从川东石油公管中心退休。他喜欢骑摩托,常戴个大头盔,一身骑行装。随着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真诚沟通》栏目1分钟公益短片的播出,在国内的各大骑游论坛,唐老爷子也火了。这个1分钟的纪实短片中,讲述了这个满头白发的重庆老人与摩托车的故事。退休7年,他骑着摩托车全国跑,先去了云南,又到了西藏,一路上认识很多  相似文献   

9.
编读往来     
《山西老年》2008,(7):68-68
我与《山西老年的》情缘退休前就听朋友说过《山西老年》是本不错的杂志。2001年我退休后,单位老干部科也为我订了一份,也就从那时起,我开始结识《山西老年》。  相似文献   

10.
今年中秋、国庆两个佳节到来之际,在北京国务院宿舍4号院,笔者拜访了原山西省委第一书记陶鲁笳。陶老和夫人热情地接待了我们。 陶老现已85岁高龄,1917年2月生于江苏省溧阳市。陶老虽不是土生土长的山西人,但他自1953年1月至1965年8月曾任中共山西省委第一书记长达十二年又八个月,他早已视山西为自己的第二放乡。在山西工作期间,他以非凡的工作能力、平和民主的工作作风和务实求新的工作方法,不仅深得山西人民的厚爱,更深受党中央、毛主席的赏识。《中华老年报》记者曾问陶老,听说毛主  相似文献   

11.
幼新 《山西老年》2013,(1):32-32
2000年,刘克杰从山西省委老干部局副局长的位子上退下来的第一件事儿,便是到太原市老年自行车健身协会报到,他辞去了先前在职时担任的名誉主席,办了入会手续,要当一名名副其实的会员,实现自己骑游天下的梦想。但是,会员们不由分说,  相似文献   

12.
蓝荷 《山西老年》2014,(5):34-34
今年76岁的王景亮老人原是太钢的一名职工。退休后,他回到了家乡太原市小店区刘家堡乡河滩村生活。为了村办企业,他曾经辞掉高薪工作回村服务;村里为村民安装自来水,经费有困难,王老跟家人商量后,一下子拿出10000元。不理解的人都说他傻,可王老说:"我不管你们怎么说,就知道做人要懂得感恩。"老干部局为老同志订阅的报刊因为缺少发行员不能及时送到老同志手中,王老义务承担了这项工作,每月按时把报刊送到老同志的手中,坚持了十几年。  相似文献   

13.
好的书刊总是给人带来感悟,给人传递社会的正能量。《山西老年》就是这样一份引人入胜的好刊物,这是我十多年来阅读此杂志的切身感受。我对《山西老年》的钟爱是从我2004年退休后开始的,我第一次看到《山西老年》时,便一见钟情,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从那以后,我便同《山西老年》结下了情缘。  相似文献   

14.
《山西老年》2012,(8):69-69
我家住五台县东冶镇永安村,是《山西老年》的忠实读者。每月20日的上午8时,我就骑上电动白行车准时到镇政府老年活动室领取杂志。  相似文献   

15.
我家住五台县东冶镇永安村,是《山西老年》的忠实读者。每月20日的上午8时,我就骑上电动自行车准时到镇政府老年活动室领取杂志。手捧着《山西老年》,像是见到了久违的知己,心里美滋滋的。首先看到的是漂亮醒目的封面,比如第五期封面《希望的田野》,遍野的黄花在夕阳的映射下  相似文献   

16.
1965年春,华北区组织话剧、歌剧汇演,太原市话剧团演出的《下班前后》有幸进京参加了这次汇演。山西省负责这次汇演工作的是王中青副省长。有一次他来到市话剧团审剧本,提出了许多具体修改意见,并建议把话剧名称《下班以后》改为《下班前后》。这时已到吃午饭时间,我随便说了一句:"王副省长,在我们这儿吃饭吧。"  相似文献   

17.
日前,我们在帮助父亲整理多年来积攒的书信、报刊、杂志时,意外地发现父亲将1984年11月份创刊号至2004年2月份的《山西老年》杂志,保存得十分完好。父亲将一摞摞新旧不一的《山西老年》让我们看,并自豪地说:“我干了一辈子工作,好多书籍、杂志都弄丢了,唯有《山西老年》保存得最全。”父亲叫肖鸿泰,今年80岁了,他1946年入党,1947年参加革命,担任过乡政府、区政府、公社、县文教部、宣传部、农工部的主要领导,他一生不抽烟、不喝酒、不玩牌、不打麻将,唯一的嗜好就是读书、读报。父亲的父亲是从河南一条扁担两只筐逃荒来到山西的。在兵荒马乱…  相似文献   

18.
不少老干部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后,或多或少会有一点空虚失落或牢骚不满,而药权(原太原市北郊区人大主任)1994年退休后却更忙了,从早到晚,难有片刻闲暇。 1998年,65岁的药权因对民俗的精通和治学的严谨,被聘为《北郊区志》的编审。他  相似文献   

19.
骑乐 《山西老年》2010,(8):26-27
太原市老年自行车健身协会于1998年5月在原老年人骑游队(1984年成立)基础上组建。现有会员1750余人,下设41个队。建队之早、人数之多、成效之大在全国骑游界具有一定的影响力。组建二十多年来,该  相似文献   

20.
《山西老年》2013,(4):67-67
我是《山西老年》杂志的忠实读者,也是一名通讯员,每期不落地阅读《山西老年》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它不仅丰富了我的退休生活,还为我提供了抒发情怀的平台,记者、编辑对读者来访热情接待,详细询问,使我受益匪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