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余兆环 《老友》2011,(6):72-72
天湖山位于江西泰和县水槎乡的东南面,海拔1152米。景区内古木参天、飞瀑成群、怪石林立、奇峰突兀,风景独特;万亩高山草甸、百亩三尖杉林、杜鹃林、天然高山茶场和山顶的奇涌、古庙相映成趣。有诗这样描写天湖山:"天上出奇湖,锁在云雾中。过去不知晓,如今露峥嵘。"天湖山的出名得益于"天湖"的奇特。在山顶的绿草中间,有一块面积约半亩地大的小湖泊。湖内水质清澈见底,湖中心有1米多深,上面漂着一只小船,船上立着一尊观音菩萨,在微风中荡来荡去,成了游客们的摄影焦点。这泓清水在1000多米高的山顶上常年不涸,实为一大奇观。  相似文献   

2.
黄河。黄土高原黄胶帽橙胶帽的il黄人黑眼睛蓝眼睛的5I黄人绵延数百里风云际会,;1黄入晋il舞一条长龙他们脚踏黄河惊涛,两岸峭壁正托起90米高拦河巨坝将龙头高高耸起他们切入,这片 ‘标有长城烽火台擞记的古原切入深不可溺ll的 ’寒武纪奥陶纪株罗纪正以五级648米扬程泵站天衣无缝的隧洞、渡槽 埋涵和倒虹以这钢筋混凝土支撑物将龙身,一节一节艰难撑起——il舞支撑且引舞长龙的还有他们 。忧患与希望浇铸的脊梁河鹰难以企及的崇高还有世代黄河儿女 生命进发的呐喊t首都和省城投注的 深情目光世纪之末舞龙的i1黄人、 将为共和国黪世纪的庆典…  相似文献   

3.
范晓 《人生与伴侣》2022,(28):50-51
<正>人们都知道黄河源自青藏高原,但这并不意味着黄河之水从来就出自青藏高原。黄河的形成演化已有一百多万年的历史,在幼年期,它还徘徊于青藏高原之外,远未达到如今挟世界屋脊之势、气吞万里的程度。而正是在龙羊峡,黄河走出了它成为世界大河的关键一步。沿着黄河河谷,从地形与地貌的变化来看,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的分界,大致在甘肃临夏盆地与积石峡之间,  相似文献   

4.
《坚实的曼荼罗》是澳大利亚著名作家帕特里克·怀特的长篇力作。"曼荼罗"之舞是该小说的核心意象,主人公亚瑟正是通过跳"曼荼罗"之舞诠释了他生命的意义。文章从"曼荼罗"意象和亚瑟"曼荼罗"之舞的象征意蕴入手,分析亚瑟与其他小说人物如达尔西、波尔特太太和瓦尔多等人的关系,揭示小说主题。  相似文献   

5.
秦汉时期黄土高原土地利用方式与黄河水灾关系十分密切:黄土高原作为农业区,黄河水灾频繁;黄土高原作为畜牧区,黄河得以安流.介绍了治理主要水灾的方法和经过.揭示了此项研究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秭归、溆浦、汩罗是屈原三个重要的人生驿站,"屈原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也是鄂、湘文化的源头。如何打造"两湖三地"屈原文化共同圈来促进三地经济和文化发展?一是应将三地打造成"屈原文化"的研究基地,因为两湖三地近年来所考古出土战国时期的历史文物,很多可称得上是研究屈原和《楚辞》的"活化石"。二是开创"两湖三地"的屈原文化共同圈,因为"两湖三地"是屈原文化研究的中心地区,之间既有很多的共性,也由于地理之差,各具文化特性。三是整合三地文化,使之成为一个完整的"屈原文化",就是一个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打造好"两湖三地"屈原文化品牌,利用好这个品牌为开发三地的旅游服务,对打造"两湖三地"文化经济圈,促进文化交流、发展旅游事业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徐知乾 《今日南国》2014,(11):64-64
纳木错是我国第二大咸水湖,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天湖(纳木错藏语为“天湖”的意思).它位于西藏中部,南面有终年积雪的念青唐古拉山,北侧和西侧有高原丘陵.湖面海拔4718米,湖的形状近似长方形,东西长70多千米,南北宽30多千米,其周围有大小湖泊1500多个.  相似文献   

8.
天湖神韵     
黄一峰 《今日南国》2007,(12):46-49
天湖不只是一座湖,它是一个区域概念,位于距桂林市138公里全州县境内越城岭上华南第二高峰海拔2123米的真宝鼎东侧,它由13座湖泊组成,在方圆40多平方公里的崇山峻岭之间,有“茫茫五百里,不辨云与水”的诗情画意,既有“高山草原”又有“南国雪原”,景随季移,变幻莫测,是一处尚未开发的旅游处女地。——题记  相似文献   

9.
颜回不是亦步亦趋地追随孔子,而是一以贯之地坚持自己信奉的真理,是"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的典范。颜回之一生行走在乐与勇的"内圣"之路上。颜回之乐体现为:恪守礼数,笃行仁德;好学上进,潜心修为;奉行道义,坚持信仰;安贫乐道,退藏于舍。颜回之勇体现为:勇于担当,坚守节操,勇于自省。颜回的"乐与勇"两者统一于"内圣"之中。  相似文献   

10.
李丽 《山西老年》2014,(3):52-53
大同位于山西省北部,内外长城环绕,九曲桑水中流,山川壮丽,风光独秀。古人描述为:"三面临边,最号要害,东连上谷,西界黄河,南达并恒,北控沙漠,实京师之藩屏,中原之保障。"由于地处中原汉民族与北方少数民族的接壤地,又是农耕文化与畜牧文化的交汇处,自赵武灵王建城以来2300多年,大同作为两汉要塞、北魏京华、辽金陪都,明清重镇而名扬天下。  相似文献   

11.
阳戏"三圣"指川主、土主、药王,他们是阳戏类型的标志。清吉镇宅、降福还愿是阳戏"三圣"信仰的宗旨。"三圣"由世间"人"向天上"神"的演化过程,浸润神秘性,并呈多样化的特点。文章采用文献阅读和田野调查结合的方法,对此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柳林地处吕梁山西麓,黄河东岸,素有“山西门户“、“秦晋通衢“之称。这里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秀美壮观的黄河峡谷风光、千沟万壑的黄土高原景观、云蒸霞蔚的抖气清河、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风情、积淀丰厚的历史文物古迹、珍贵壮丽的红色革命遗址、独具特色的地方风味小吃,形成了黄河旅游线上的明珠城市和“经济繁荣、社会文明、环境优美、文化浓郁“的文化旅游城市。  相似文献   

13.
北宋思想家周敦颐的圣学观,在其思想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他以"诚"为圣人之本,以"无欲"为学圣之要,坚持"中正仁义而主静"的价值观,开创了宋明理学"学以至圣人之道"的修道理路。其圣学观简明扼要,兼取释、道思想精华,具有促使儒学发展模式转向的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14.
黄河之水青海来──河源神话之谜破译赵宗福一“黄河,华夏文明的摇篮,中华民族的象征!”国人以黄河引以为豪,然而,黄河从何处而来?我们的祖先们有些茫然,诗人们则以想象惊人而又无可奈何的诗句答曰:“黄河远上白云间”、“黄河之水天上来!”只有远古的神话传说和...  相似文献   

15.
人们对水及其载体河、湖、海等有着天然的敬畏,在水患肆虐的地方更是如此。明清时期,因黄河及运道过境徐州,所属州县内水神崇拜甚为流行,各路神灵被纷纷搬上祭台,甚至武圣关羽、门神尉迟恭都被奉作水神,既说明徐州所属州县水神崇拜之盛,同时也显示了人们对水患的无奈。随着洳河开挖及黄河北徙,徐州漕运中枢地位急遽衰落,导致各种水神崇拜和祭祀活动也随之湮灭不存。本文从地域水环境变迁角度对水神崇拜的盛衰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6.
杨骏在2014年1月9日《光明日报》撰文指出,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之中,人水关系是最核心的关系之一。水是生命之源、生存之依,水的存在和循环是地球孕育万物的基础。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水关系"也经历了从人被动"适应水"到盲目"主宰水",再到科学"善待水"的演化。  相似文献   

17.
正"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的诗给我们描画了冬日黄河的艰险,但无限风光在险处,冬日的黄河也正因此才更彰显其雄壮奇丽。让我们沿着黄河,跨越冀晋陕,走进晋陕大峡谷深处,去观赏那秀美如画的黄河湿地,蔚为壮观的黄河冰瀑,壁立干仞的黄河石城,深度感受那"黄河之水天上来"的绝美意境。河南三门峡黄河湿地天鹅舞"望三门,三门开,黄河之水天上来!",磅礴奔涌的  相似文献   

18.
青海三江源区位于我国西部、青藏高原腹地,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素有"中华水塔"之称。源区的生态环境变化直接关系到长江、黄河和澜沧江中下游乃至全国的生态安全。因此,必须树立循环经济理念,选择发展生态产业,促进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的良性循环,真正实现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临县道情戏     
舒雅 《山西老年》2014,(7):52-52
临县地处黄河中游、晋西黄土高原吕梁山西侧,隔黄河,与陕西省佳县、吴堡县相望。临县道情戏是由说唱道情演变而成的地方戏曲剧种,主要流行在晋西北的临县以及吕梁山沿黄河一带。  相似文献   

20.
齐鲁文化是中华文化一个最具代表性的符号,"齐鲁十二圣"则是齐鲁文化的代表。"齐鲁十二圣"文化元素的翻译要符合"中国文化中心观翻译策略"和"和谐翻译策略",这对于推广齐鲁文化、提高中国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