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爱玲小说中存在着矛盾的两极.一方面她对家具、服饰、室内陈设等物质世界的描绘,极尽富瞻华丽,另一方面她对人类的诸多情感如亲情、爱情等的描写又进行解构和变形,对文明进步等话语进行揶揄与嘲讽,使其小说充满幻灭和虚无感,由此形成了她小说中矛盾而颇富张力的特色.  相似文献   

2.
17世纪30年代,安妮.哈钦森(Anne Hutchinson)在参加英属北美马萨诸塞殖民地清教活动中,提出了改革清教的思想主张。其宗教思想及活动表现了安妮的女权意识。虽然她对女权的要求还不系统,但却对马萨诸塞殖民地许多妇女产生了强烈吸引力,也获得了一些有影响的男性人物的同情与支持,最终动摇了马萨诸塞清教社会。她以宗教改革形式表现的女权意识,影响广泛,成为美国早期女权主义思想的起源。  相似文献   

3.
张爱玲小说中存在着矛盾的两极。一方面她对家具,服饰,室内陈设等物质世界的描绘,极尽富赡华丽,另一方面她对人类的诸多情感如亲情,爱情等的描写又进行解构和变形,对文明进步等话语进行揶揄与嘲讽,使其小说充满幻灭和虚无感,由此形成了她小说中矛盾而颇富张力的特色。  相似文献   

4.
十多年的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缺乏对由此带来的农村学生道德成长风险的关注.儿童道德成长风险是指儿童道德发展结果的不确定性和某种危害性后果出现的可能性.农村学生道德成长风险主要体现在家庭教育与亲情的缺位、学校内部道德环境趋于复杂、学生易遭社区不良道德文化的侵蚀等方面.文章指出,为引导学生趋向道德成长风险的正向发展可能性,规避负向可能性,使学校撤并这一教育事件成为他们道德创生的触发点,要摒弃经济理性主义,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为最终目的;加强调整合并学校后续建设,为学生道德成长创造有利条件;营造良好亲子关系,增强家庭教育的道德内涵;加强学校周边环境建设,创建良好的社区道德文化.  相似文献   

5.
安妮宝贝的小说,以告别、流浪、宿命为题材,记录了都市中"灵魂漂泊者"的爱情与死亡、痛苦与挣扎.在手法上,安妮宝贝采用了现代派的表现主义手法,以阴郁艳丽的辞藻、诡异飘忽的行文来讲述故事.而在她的爱情与死亡的故事背后,实际上是她对人生对于一切的虚无与绝望,是对人与人性的不可信任.这是一种存在主义的哲学思想的折射.  相似文献   

6.
安妮.布拉兹特里特是美国第一位著名的女诗人,她的诗歌反映了北美殖民地早期移民尤其是妇女的生活和感情。安妮从小就受古典文学的熏陶,她以诗歌这一经典文学体裁为媒介书写自我、表达情感,并对诗歌进行了一些有意义的实验。安妮的诗真切、细腻而有节制,主题涉及宗教、家庭和社会等层面,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了早期女性移民与当时的社会语境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安妮宝贝从各个方面模仿和接受了杜拉斯,文章主要从叙事与主题两方面分析她与杜拉斯的一致性,也分析了这种"接受"对安妮宝贝的创作造成的限制。安妮宝贝与杜拉斯之间的不解之缘,映照出21世纪中国文学现代性进程的一个侧面。  相似文献   

8.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当整个世界经典叙事学的研究遇到继续深入发展的瓶颈时,安妮宝贝的出现变成了对中国传统叙事学的一种警示一种宣战.本文就以安妮宝贝早期的短篇小说为解读对象,抓住其文本叙事最为典型的重复性特征,展开分层论述,从人物形象、情节设置、文本话语、叙事意象等方面进行梳理和归纳,并结合当代人的生活姿态与精神状态,挖掘其存在并发展的社会土壤,解析安妮宝贝小说具有强烈感染力的原因,由此探索安妮宝贝独特有辨识力文学风格的缘由.  相似文献   

9.
《阅读与作文》2010,(5):15-17
一、安妮·弗兰克(1929—1945) 安娜莉丝·玛丽·“安妮”·弗兰克是一个在德国法兰克福出生的犹太女孩。在她身后出版的日记使她为世人熟悉,日记记录了她在二战中德国占领荷兰时期的躲藏经历。  相似文献   

10.
美国作家邝丽莎的小说《雪花与秘密的扇子》讲述了19世纪清朝年间名叫百合的女孩的成长故事。姐妹情谊是小说的重要主题之一,有亲缘关系中的姐妹亲情,也有非亲缘关系中的女性友谊。百合在成长过程中,经历了姐妹情谊的相互抚慰、支持的亲和状态,以及相互误解、诋毁的背离状态。给百合带来的不管是温情还是创伤,姐妹情谊帮助她度过成长困境中的艰难境遇,塑造父权制社会要求的性别特质,引领和启蒙她进入性别角色。姐妹情谊是女性身心成长不可或缺的情感基础。  相似文献   

11.
安妮宝贝是中国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借助网络迅速成长起来的富有个性的作家。她的小说善于分析现代都市人生活混乱、情感淡漠、价值观扭曲等心灵病态,揭示了人性的萎缩与堕落、生存困境的挤压是导致都市人心灵病变的深层原因。告知都市人,倾诉和回归自然是精神自救的良药,只有在放弃和平淡中才能找到救赎之路。  相似文献   

12.
托尼·莫里森是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第一位黑人女性,其代表作<爱娃>自问世以来引起了评论界和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被视为美国文学史上的里程碑,然而从黑人女性主义视角对作品中丹芙的成长过程的解读却很少.因此,本文旨在通过对丹芙这一形象成长过程的解读,揭示出莫里森在她身上寄予的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厚望.  相似文献   

13.
大酋长     
《可乐》2012,(8):28-33
家园被毁,安妮寄宿在朋友小之家,却被小之的妈妈嫌弃。羞愤之下,安妮冒着大雨夺门而出……正在她绝望时,塞特斯驾着直升飞机从天而降,他是安妮的救星吗?  相似文献   

14.
《可乐》2012,(4):22-27
平凡女孩安妮半夜从梦中醒来,发现窗外掠过两个奇怪的少年。顶着鸡窝头和黑眼圈上学,安妮受到了同学们的嘲笑.没想到众人眼中的神秘王子一欧阳同学却为她解了围。美滋滋地回家.安妮被家中的不速之客惊到,炸弹和美男?这究竟是闹哪样?  相似文献   

15.
《红头发安妮》是一部出色描写儿童生活的小说,书中的"安妮"这一儿童形象因其生动传神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者在塑造这一儿童形象时,选取了大量恰如其分的带有喜剧性的事件,运用儿童所能接受的直观的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同时加以环境的衬托,使其笔下的安妮成为了马克.吐温所称赞的"继不朽爱丽丝之后最令人感动和喜爱的儿童形象",也使《红头发安妮》这部作品成为一部儿童文学的经典之作。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劝导》为例,认为奥斯汀是现代犬儒主义者,她把对现有秩序的不满转化为一种不拒绝的理解,一种不反抗的清醒和一种不认同的接受。这和她所处的社会状况及自身的经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这种思想在她的小说人物身上都有所体现,在安妮身上表现得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17.
安妮公主     
八岁那年,我遇见了一个女孩子,后来我总是称她安妮公主。那时,我正忙于和夺眶而出的眼泪作斗争,怎么会注意到这位同室病友呢?幸运的是她的友好如阳光驱散了我的病痛。在我消沉地躺在病床上,准备苦熬度过八个星期的治疗期的时候,我的病友蹦蹦跳跳地走了过来。“我叫安妮!”她自我介绍道,“你叫什么名字?”“莉。”我无精打采地小声说道。“你好,莉!”安妮一脸灿烂,“我来这儿是做心脏检查,你呢?”“给腿做手术……”我心中觉得郁闷,声音在喉咙里哽咽。“哦!”安妮睁大了眼睛,她看见了我眼中噙着的泪水。“我喜欢你的T恤衫。”我说道,希望能…  相似文献   

18.
“妈妈,我一定要去吗?森林大火离这儿远着呢。奶奶不会有事的。”安妮说。“只有看到奶奶和我们在一起,找才会放心!”我给她打了几次电话,可是都没人接。”安妮的妈妈叹了一口气。“奶奶总是不接电话。”安妮咕哝道,“我与梅丽约好要去游泳的,也去不成了。”安妮换上了旅行鞋,跨上了自行车。尽管才是早上七点多钟,自行车上的金属部分已经有  相似文献   

19.
从小在澳洲偏僻内陆生活的经历培养了罗莎·普立德独特的澳洲土著黑人情怀,练就了她与土著人之间难以割舍的特有情结.她借助长篇小说<逃跑的安妮>将这种弥足珍贵的澳洲土著黑人情结向读者展示了出来.本文从澳洲土著黑人与白人的关系、澳洲土著黑人的性情以及澳洲土著黑人所信奉的神话传说及其所使用的语言这几方面对罗莎·普立德的这种独特情结进行尝试性地解析.  相似文献   

20.
1990年代初张爱玲撰述的《对照记——看老照相薄》(下文简称《对照记》)作为其生前最后一部作品,不光具有文学研究层面的意义,同样亦有社会、历史、传播等层面的阐释空间。张爱玲的成长经历使她对家庭与亲情有所疏离与质疑,但1946年以后她开始意识到个人与家庭、家族有一种拆分不开的社会性契约关系,《对照记》是晚年张爱玲对这种关系进行的血缘、色彩层面建构,既是一种家族的寻根,更是对自我社会形象的塑造,另外其中也涉及了私人空间与社会公共空间、图像与文字之间的互文问题,值得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