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日前,一篇名为《“中国宪兵”,六百人击退两万日军》在《文史春秋》、《海内与海外》等多家刊载,又被《作家文摘报》等多家报纸及网络上反复转载,但南京作者王炳毅先生经过核对抗战历史档案、特别是抗战史料中有关1937年底的南京保卫战的记载认为该文与历史史实大有出入,严重失实。  相似文献   

2.
封孝伦,文学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贵州省省管专家。撰写并发表学术论文48篇,其中1篇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5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1篇被《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摘要转载;出版学术专著3部,其中1部获省社科一等奖,1部获省文艺奖·理论二等奖;主编高校教材2部,副主编高校教材3部:曾讲授“写作”、“中国当代文学”、“美学”、“西方美学史”、“文艺美学”、“文艺学研究方法论”等课程,深受学生好评。  相似文献   

3.
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有100多种学术系列期刊,是从国内公开出版的4000余种期刊和报纸上精选人文社科研究成果,并按学科门类进行分类、编辑、出版的二次文献专题期刊。在信息冗余时代,《复印报刊资料》客观上已经兼具资料与评价功能,成为评价人文社科期刊学术影响力和人文社科研究成果水平的参考依据之一。在排名体系中,分别按转载量和转载率两个指标统计排序。转载量主要反映了原发学术期刊被《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的绝对数量,转载率是用该期刊当年被《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的篇数除以该刊当年总发文数的结果。在统计期刊的发文数量、转载数量时,以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的正式刊号为统计单位,对于一号多版的期  相似文献   

4.
社会新闻起源于何时?复旦大学新闻系教授王中同志说:“奇闻异事”,自古皆有。只不过当时没有人提出这个概念。古人记载这方面的事,有史书之“志”,有文学之“志异”和“传奇”。到现代,有了报纸之后,又被搬上了版面,供人们茶余饭后作谈资。据实物资料考证,一八五八年《中外新报》要求访员采访“里巷中事”。所谓“里巷”实指社会之一角。一八七二年在上海出版的《申报》,就报道了许多“里巷中事”,有孝子节妇,有悍妇泼媳,有邻里纠纷,有公堂诉讼等。用今天的话  相似文献   

5.
我被一篇大洋彼岸华人恋故的中篇小说所吸引,那就是刊于《电视·电影·文学》1991年第2期上的《怎得人如天上月》(作者燕平)。它和我过去读过《小说界》上的《名人老古和他的室友们》(于濛)、《此岸,彼岸》(孙顒)、《在那片天空下》(李佩),《纽约三记》(严力)还有载于《上海艺术家》和《电视·电影·文学》上的《在东京的上海人》(程志达)和《澳大利亚——美丽的谎言》(皇甫君)等等作品一起,不时地来弹扣我的心扉。可是,当有同志建议我为它们写点什么时,我又感到无从说起。假如把作品比作文学的果实的话,在这有限的篇幅里我无法逐个地加以品尝,那就谈点“水果”的共性吧,然而这类作品至今还没个共同的名称,总不能就叫它们做“水果”文学吧!  相似文献   

6.
《讲话》发表已经整整半个世纪了。如果说,从40年代至50、60年代我国文学在与人民结合的广阔道路上所取得的重大成就,已经昭示了这一理论文献在中国文学发展的里程碑意义;那么,新时期10多年的文学实践,再继续确证着《讲话》的基本精神,对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学的发展及未来走向,仍然发挥着重大的指导性力量。新时期序幕拉开不久,邓小平同志代表党中央在全国第四次文代会上致《祝辞》中,就精辟地提出了一个激动人心的命题:“人民需要艺术,艺术更需要人民”。接着又确定了“文艺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作为社会主义文艺发展的指针。这正是邓小平同志对《讲话》基本精神的继承和发展。由于它充分体现了毛泽东文艺思想的精髓,又鲜明地体现了现阶段社  相似文献   

7.
问一:墨人先生,前年与去年,我们曾就文学观、诗歌现问题隔海相问,感谢您热情作答。真知灼见迭出,使我们受益非浅。《九江师专学报》将之刊出后,收到良好社会反响。我俩以“两岸诗人与诗”为题的隔海答问,还被今年第二期《新华文摘》转载。现继续就评论观请教几个问题。您在半个多世纪的文学活动中,先写诗、写散文,后来又主攻o说创作。但我注意到,您早在1941年刚开始发表文学作品时,就在报纸上发表(n伯阳》等书评。二十岁刚出头的诗歌青年,怎么会对评论感兴趣?您能回忆早期的文学评论冲动的诱因吗?里人答:您这次的问题是我最…  相似文献   

8.
一九七八年一月初,我读到《人民日报》发表的《毛主席给陈毅同志谈诗的一封信》,对毛泽东同志墨迹影印件中“山裁万仞葱”一语,在排印文中未作任何说明而改为“山栽万仞葱”(后来得知全国各地报纸和许多刊物都据“新华社”电讯改“裁”为“栽”而《人民文学》、《解放军文艺》、《文学评论》等刊物则据《诗刊》照原信墨迹排印),感到惊异,经过一番考察,明确“山裁万仞葱”中的“裁”字的使用是古典诗词的艺术表现方法和遣词炼字手法的继承和发展,绝  相似文献   

9.
《延边大学学报》2011,(4):130-130
通过《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编辑部全体成员近几年的不懈努力,《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又迈上了新台阶。根据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图书馆期刊信息检索中心提供的《信息检索报告》显示:《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被转载文章5篇,在全国综合性大学学报中排名第95位;2007年被转载文章7篇,在全国综合性大学学报中排名第83位;2008年被转载文章10篇,在全国综合性大学学报中排名第63位;2009年被转载文章11篇,在全国综合性大学学报中排名第53位;2010年被转载文章16篇,在全国综合性大学学报中排名第41位。  相似文献   

10.
本刊去年第一期发表了章培恒同志的《关于魏晋南北朝文学的评价》一文,在读者中引起了广泛的注意,有关报刊或全文转载、或刊登摘要,给予热情的报导。与此同时,我们也收到了刘世南同志不同意该文观点的来稿。我们认为,不同观点的“争鸣”,有利于学术的发展和繁荣,这也正是本刊所一贯坚持的方针,而且,他们的意见分歧,不仅仅表现在对魏晋南北朝文学的评价问题上,还涉及到诸如究竟应该以什么标准来评价文学,如何看待我国古代文学的传统等一些重大问题。围绕这些问题深入开展讨论,无疑是有意义的,欢迎同志们积极参加“争鸣”。  相似文献   

11.
徐开垒同志是人们熟知的散文作家。早在学生时代,他便酷爱文学,开始了创作活动。十四岁那年,在叶圣陶主编的《新少年》半月刊发表了第一篇散文《两个泥水匠》。以后,曾在柯灵主编的《文汇报》副刊及《鲁迅风》、《春秋》、《译报》等刊物上发表过不少散文和诗歌。四十年代担任文艺杂志和报纸副刊编辑工作,从此走上文学道路。建国后,长期主编《文汇报·笔会》。虽然,他也创作过小说、诗歌,但主要的还是在散文艺苑里辛勤笔耕,获得累累硕果。冰心同志说他是一位“功力很深的散文作家”。他的散文集《雕塑家传奇》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出版)反映了他四十年来散文创作的艰辛历程和成果。诚然,四十年在历史长河里不过是一瞬间,但它跨越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建设新中国、十年内乱和粉碎“四人帮”五个时期,这对于经久在崎岖道路上跋涉的旅子来说,就不是很短的岁  相似文献   

12.
封孝伦教授     
封孝伦,文学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贵州省省管专家。撰写并发表学术论文48篇,其中1篇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5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1篇被《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摘要转载;出版学术专著3部,其中1部获省社  相似文献   

13.
由我校副校长刘光复教授、科技部高新司李健司长牵头 ,我校高教所王章豹副研究员主研的一项“九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分专题“中国机械制造技术发展沿革研究”,经过两年多的研究已取得重要成果。迄今为止 ,课题组成员已在《中国机械工程》、《中外科技信息》、《自然辩证法通讯》、《机械制造科学与技术》、《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科技进步与对策》等刊物上发表论文 2 0篇 ,其中大多数为重要核心期刊 ,有数篇论文被有关权威期刊转载 ,如社科类论文有 1篇被《新华文摘》摘要转载 ,2篇被人大书报资料中心全文转载 ;国务院学位与研究生教育重…  相似文献   

14.
马汉坤同志1983年9月至1986年7月在中共中央党校学习期间,刻苦研读,修德笃行。他撰写的多篇文章,发表在《理论动态》等党校刊物上。其后,1991年第973期《理论动态》又发表了他撰写的《将根本宗旨体现于每一项实践活动》一文,引起较大反响,被一些省级党刊转载。马汉坤同志的进取精神、务实作风和人格魅力,曾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次看了马汉坤同志的《百姓缘》书稿,更加深了我对他的了解。  相似文献   

15.
(一) 《我们爱韶山的红杜鹃》是毛岸青、邵华同志写的一篇抒情散文。(原载《人民文学》1977年第九期。1977年10月5日《人民日报》转载)  相似文献   

16.
李存光同志《巴金著译六十年目录》(载《四川大学学报丛刊》第十二辑)关于一九三三年巴金的创作说:“雪(中篇小说)写于1月至5月。[按:本书原题《萌芽》,1983年8月由上海现代书局出版,被查禁。又以《雪》为题载于1934年1月1日《文学》月刊2卷1期,被检查抽去……”后来,李辉、陈思和、李存光同志《巴金生平及文学活动事略》(载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同志在“五四”时期亲自创办了《湘江评论》,主编《新湖南》,指导和帮助《湖南通俗报》等报刊的编辑工作,还组织和领导了“平民通讯社”,向《新青年》、长沙《大公报》、《女界钟》等报刊撰文投稿。毛泽东同志这些新闻工作的实践,同他在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的学习与研究是分不开的。早在中学期间,年青的毛泽东同志就十分重视新闻报刊,到北京之前,就有创办报纸,进行革命宣传的打算。他认为报纸是活的历史,通过它可以了解和分析政治形势,学到许多在课堂上得不到的知识①。从十七岁起,他就坚持每天阅读北京、上海和湖南的报纸,细心  相似文献   

18.
《唐且(一作“唐雎”)不辱使命》一文出自《战国策·魏策四·秦王使人谓安陵君》章,今之标题为后人所加.《战国策》一书,自《汉书·艺文志》以之与《史记》并列,归入“春秋”一类以来,历代史志及书目大都归之于“史”部.其实,《战国策》是一部亦史亦文的杰作.它在史学上固然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意义,而在文学上则具有更大的价值.因为其所记之事并非“实录”,真伪参半,不可尽信;而策士之辞又多拟作、伪托,这就明显地带上了“创作”的色彩,难免为史家所诟病.然而虚构和想象正是文学的特征,“史学”意义上的黯然失色往往意味着“文学”意义上的增辉添彩.有趣的是,《战国策》中那些历  相似文献   

19.
由计算机彝文处理输入法“沙氏输入法”的发明者 ,硕士生导师、西南民族学院副院长沙马拉毅教授主编的《彝族文学概论》近日已由山西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被列为“九五”期间国家教育部普通高等教育国家级重点教材。《彝族文学概论》是继《彝族文学史》之后又一部全面系统地介绍彝族文学的理论专著。该书对彝族文学史的断代、彝族不同文化现象与彝族文学的关系 ,彝族文学的内在体系等基础理论命题 ,在文学史上第一次作出了深致、细致、全面、准确的探讨与归纳。特别是关于“彝族毕摩文学”、“彝文文学”、“彝文翻译”、“戏剧文学”、…  相似文献   

20.
文艺界把以赵树理为代表的长期生活在山西并以山西农村为创作题材的一些作家们看作一个文学流派,是五十年代的后期。他们或被称作“山西派”,或因山西省文联出版的《火花》为他们发表作品的主要刊物,而又被叫做“火花派”,郑重的提法是“以赵树理为代表的文学流派”,谐谑的说法则为“山药蛋派”。追根溯源,这个流派滥觞于一九四三年赵树理《小二黑结婚》的发表,是毛泽东同志一九四二年《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文艺路线在山西抗日根据地贯彻、执行的产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