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 ,国内哲学理论界 ,对实践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地位和作用问题开展了多方面的研究和讨论 ,并取得了诸多共识。如“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 ,实践的原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建构原则。”①但马克思的实践思想是怎样产生、创立和形成的呢?围绕这个问题 ,很多学者虽然也写了大量文章 ,但我总觉得这些文章和讨论中有一段空白或者说是不足。因此 ,想就这点来谈谈自己的看法。我认为 ,要谈马克思实践思想的产生、创立和形成 ,有两点是必须要明确的 :首先 ,要考察马克思实践思想创立的前提条件 ,即一是马克思生…  相似文献   

2.
苏冠中 《理论界》2023,(6):24-30
恩格斯认为《德法年鉴》时期的马克思已经转向共产主义,并将这一共产主义界定为“哲学中产生的党派”,称马克思为“有学识的共产主义者”。通过对这一时期马克思与共产主义关系的实际考察,我们发现虽然此时的马克思并未把共产主义当作明确的思想或政治主张,但恩格斯的观点实际上不仅把握住了马克思思想展开过程中表现为必然性的“现实”,更把握住了这一共产主义是从“哲学中产生的”这一关键之点。事实上,只有马克思的共产主义是真正从哲学中产生的,是“建立在健全的哲学原则的基础上”的,“是新黑格尔派哲学的必然产物”。更重要是,“哲学中产生的党派”实际上构成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规定,与马克思、恩格斯后期对“党”、对“马克思主义者”的本真性认识遥相呼应,对于我们今天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马克思主义者的自我认识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3.
评《理解与批判--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文本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亮 《江海学刊》2004,(6):218-219
20世纪 5 0、6 0年代 ,法国的西方“马克思学”学者吕贝尔提出了一个著名的观点 :马克思反对马克思主义。他的意思是说 ,人们所熟悉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有很多观点其实是不符合马克思本意的。这一观点提出之后 ,随即作为资产阶级对马克思主义的恶毒攻击 ,遭到社会主义阵营中的马克思主义者们的坚决反对和严厉批判。吕贝尔试图将马克思与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与恩格斯割裂、甚至对立起来的做法无疑是完全错误的 ,但他却看到并提出了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们无法回避的问题 ,即 :当人们用马克思的名字来命名自己信仰的学说的时候 ,我们是否能够保…  相似文献   

4.
<正> 关于恩格斯的哲学思想,以及它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创造和发展史上的地位和作用,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来在西方就成为时髦话题。许多学者将马克思和恩格斯加以比较,其中不乏某些有价值的见解,但议论最多的问题是:恩格斯是否错误地提出了自己的一套思想,这些恩想本质上不同于并低劣于马克思的思想,从而给马克思主义哲学带来消极的、不幸的影响。梅林、拉法格、普列汉诺夫、列宁等人坚决地否定了上述看法,而伯恩施坦、巴尔特和一些所谓的“新马克思主义者”则明确地宣扬这个看法。本文将对此作出自己的论述。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在当代:我们如何面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学功 《东岳论丛》2004,25(5):64-73
正因为马克思主义不是死的教条 ,不是一成不变的学说 ,而是活的行动指南 ,所以它就不能不反映社会生活条件的异常剧烈的变化。马克思主义产生以来的一个半世纪 ,世界局势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巨大变化 ,马克思主义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和挑战。如何面对马克思主义的当代处境 ,是每一个马克思主义者都必须严肃思考的问题。我们只有在确认马克思主义的当代意义的前提下 ,正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多样化形态 ,总结马克思主义应对“危机”的历史经验 ,确立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态度 ,才能在当代条件下把马克思所开创的事业继续推向前进。这是当代马克思主义者无可推卸的时代使命  相似文献   

6.
一 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我赞成列宁的定义:“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5页)这个极其简明的概念有二个规定性,第一,马克思主义是观点和学说的体系,而不是零碎的只言片语。第二,马克思主义的创造者是马克思一个人,而不是别人。第一点要求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时,应注意的是体系,而不是  相似文献   

7.
冷梅 《兰州学刊》2006,1(3):14-16
马克思哲学自创立以来,不断遭到各种各样的误读与批评,致使马克思哲学以其非本来面目呈现在世人面前,马克思不得不在一次讲话中指出,我只知道我不是马克思主义者。因此,对马克思哲学的正确解读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本文以马克思生产概念为切入点,通过对海德格尔对马克思生产概念的误读的分析,展示马克思生产概念所开启的存在论境域,揭示当今之生产的根源。  相似文献   

8.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把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的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在邓小平人才学说的内容中,强调要选马克思主义者,也就是强调要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干部。应当说,它也是邓小平牢牢把握的衡量新时期人才所使用的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的重要标准。一、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人才标准是“不断开拓我们事业新局面”的客观要求。(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的内在品格选人要选马克思主义者,这是邓小平在用人问题上坚定不移的原则。这一原则是由我们党的性质和马克思主义内在本…  相似文献   

9.
试论物质利益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最近几年,人们经常谈论物质利益原则。我也想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请求指教。(一) 什么是物质利益原则?据我所知,学术界目前还没给它下一个明确的、统一的定义。我认为,所谓物质利益原则,就是人们观察和处理物质利益关系的准则。在阶级社会是,不同的阶级,有不同的物质利益。剥削阶级的物质利益与被剥削阶级的物质利益,是根本对立的。因此,从来就没有什么超阶级的、抽象的物质利益。考茨基由于只讲抽象的“利益”,不讲阶级的物质利益,受到了列宁的批评。列宁说:“考茨基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是把它的一切内容都取消,只留下具有某种超自然的、唯灵论的意义的‘利益’两字,因为它所指的不是现实的经济,而是普遍福利的天真愿望。”列宁在批评考茨基时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根据日常生活中千千万万件事实所表现的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来判断‘利益’的。”  相似文献   

10.
<正> 恩格斯的《反杜林论》,是继马克思的《资本论》之后一部划时代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恩格斯说:"这书虽然并不抱定目标,要以另一个体系去与杜林先生的'体系'相对立,可是应当希望读者不要忽略我提出的各种见解之间的内在联系.我现在已经有充分的证据,指出这方面我的工作并不是完全无效的."(《反杜林论》第4页.下引此书,只注页码.)因此,研究《反社林论》全书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和逻辑结构,对于探讨马克思哲学的体系和完整地理解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的内在联系,是很有帮助的.我想就这个问题提出一点不成熟的看法,就教于同志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