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两汉民俗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俗的重要特征是地域性,民俗区研究对研究区域历史文化有重要意义。自司马迁起,就开始将两汉民俗区划分为9个,后又有刘向、朱赣把全国划为13个民俗区,17个民俗亚区;今人周振鹤先生重新组合《汉书·地理志》的资料,把两汉民俗区划为三大民俗区域,16个民俗区,15个民俗亚区。以上划分法都有一定的缺憾,应划为四大民俗带:长城民俗带、黄河民俗带、长江民俗带、珠江民俗带。民俗区的形成有自然环境和政治环境的影响,相对南方而言,北方地区民俗受社会政治环境的影响更大一些。  相似文献   

2.
“习俗催生艺术,艺术改造习俗”,文学艺术与民俗结有不解之缘。作为一种文化载体,汉魏六朝赋承载着丰富的民俗内涵,包括节日民俗、婚育民俗、信仰民俗和礼仪民俗等。挖掘汉魏六朝赋中的民俗文化对研究一些民俗的起源、本义及其演变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3.
文艺民俗是文艺民俗学研究的重要对象,与原生态民俗既有血脉联系又有不同。文艺民俗有三大特质,它们建构着被呈现在各种艺术样式中的民俗的共通性,由此使文艺民俗走向审美之维成为可能,进而使文艺民俗批评走出旧范式。  相似文献   

4.
方言不仅自身就是一种重要民俗事象 ,而且是民俗的重要载体和表现形式。方言表现民俗的方式有四 :(1)方言单位概括指称民俗事象 ;(2 )方言单位具体陈述民俗事象的内容 ;(3)方言单位旁涉夹带民俗事象 ;(4)方言单位折射出民俗的风貌。由于方言与民俗天成的、经常而普遍的规律性关系 ,有必要建立起一门交叉性边缘学科———方言民俗学 ,以加强对其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5.
民俗范式与20世纪中国武侠小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 2 0世纪中国武侠小说中 ,有丰富的民俗内容。武侠小说文体的早期发展 ,突出展示为对民俗的崇尚 ,姑且可以称为“民俗时代”。武侠小说中的民俗趣味 ,表现为一种狂欢诗意。还要注意的是 ,武侠小说中的民俗 ,并非原初民俗事象的记录 ,而有着文化化和理想化的变异。探讨武侠小说研究的民俗范式 ,提示我们在整个通俗小说研究中 ,民俗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关于民俗的产生,有种种说法。有的认为民俗产生于宗教、迷信;有的认为民俗产生于某种偶然现象,后代因袭之而成俗;有的认为民俗是君主提倡、推行的;还有的从弗洛伊特的性学说观点,推论一切民俗都与性问题有关,等等。上述诸说都有片面性,或偏颇处。我们认为民俗的产生有多种原因,但最根本的原因,却  相似文献   

7.
畲族医药民俗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医药民俗是民俗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我国少数民族之一的畲族,有其独特的医药民俗。福建、浙江两省的畲族又有其别具一格的医药民俗。  相似文献   

8.
高丙中以为民俗有其"作为传统、历史现象"的一面,却又因"随着时代发展"传统民俗的"消逝".主张取消民俗的"传统性"标准,拓展民俗概念的内涵.关于民俗之"民",高氏以为"任何人都有自己的生活世界",在"生活世界"里"任何群体的人都是'民'".他还抽掉了"传统性"对民俗的规定,实现了对"俗"的内涵最大量扩充.本人认为高氏对民俗概念的扩充违背了学术研究实事求是的原则;其对民俗之"民"和民俗之"俗"的解释会使民俗研究对象失去独特性或封闭性,使民俗学失去作为一门学科的基本依据.本人以为民俗研究的对象主要是社会中、下层文化,是一个民族的传承文化.我国拥有丰富的民俗资源,将保证民俗研究的长盛不衰.  相似文献   

9.
福建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悠久的人文历史孕育了丰富多彩的特色民俗体育,畲族民俗体育民族风情浓郁,客家民俗体育宗 族性特征明显,庙会阵头体育充满仪式的神秘感。新常态下,福建特色民俗体育面临多重困境,很多福建特色民俗体育项目不 断消亡和异化。福建特色民俗体育可持续发展路径主要有:唤醒民众文化自觉;扩大群众参与基础;建立民俗体育保护区等。  相似文献   

10.
三峡地区有丰富多彩的民俗文物,这些民俗文物反映了三峡地区异彩纷呈的民俗活动,是地域文化的瑰宝,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生产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使部分民俗文物失去了存在的基础,传统工艺技术也逐渐面临困境,保护和开发三峡地区的民俗文物显得尤为突出和重要。  相似文献   

11.
《史记》作为一部史学巨著,有大量的民俗资料记载,具有较高的民俗价值。无论是用《史记》来研究汉代民俗,还是从民俗视角来研究《史记》,都具有极高的历史民俗价值。《史记》的民俗内容增添了这部史书的民间色彩,这与司马迁不媚上附合而"成一家之言"的史家著录思想相关,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其眼光向下的民俗观,他自觉走向民间,关注民众,记录并呈现出丰富的的民间文化内涵。现时,对其"民俗"研究尚有一定的开拓空间。  相似文献   

12.
什么是民俗?不同国家、不同学者有不同看法。就中日民俗中的民族性差异进行分析,认为从生活层面看,民俗是一种生活相,从文化的层面看,民俗是一种文化模式;从哲学的层面看,民俗就是一个族群独特的、特有的、思想文化的起点和思考的原型。  相似文献   

13.
民俗谱系解释学建立的基础源于语言的谱系和以此为手段进行的民俗解释的实践取得的成功。民俗谱系解释学理论内涵具体包括亲缘谱系、姻缘谱系、地缘关系、族缘关系、乡邻关系和语言谱系等涵盖民俗生成的土壤和流传的范围。在反思民俗解释理论的基础上提出建立民俗谱系解释学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4.
安徽省有着丰富的民俗体育资源,但民俗体育面临着传承断层、受现代文化冲击以及劣性变异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要从加强理论研究、有组织地挖掘整理入手,以当地的人文资源为载体,打造民俗体育产业,鼓励和引导民俗体育向良性发展,从而使得安徽省的民俗体育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15.
学术行业生态志:以中国现代民俗学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如果我们把学术研究还原为一种普通的社会职业,那么,学者们学术生活中惯行的学术行为也就可以视为一种行业民俗。通过对中国现代学术生态的民俗志书写,我们可以发现:学术研究的行业民俗与其他社会职业的行业民俗并没有本质差别,在学术界,一样有祖师崇拜、有学术赶集、有资辈亲疏、有派系与行规、有反抗与革命,有主流与边缘的对立、有师承与圈子的壁垒、有尊老与维亲的传统、有王婆卖瓜似的叫卖与吆喝。通过对普通学者行业民俗的功能分析,我们还可以看到:许多貌似不良的学术风气,却是现代学术生态滋生出来的必然结果。学术界的行业民俗是学者们在特定学术体制下必然选择的生存方式,是受到传统生活伦理深刻影响的典型世俗生活。现行学术体制使大多数普通学者成了学术行业的弱势群体。  相似文献   

16.
裕固族在其历史发展演变过程中 ,宗教包括萨满教、摩尼教、藏传佛教、汉传道教等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文化方面 ,具体到民俗而言 ,本文认为裕固族地区存在着与宗教有关的宗教民俗 ,并将其划分为凸显性宗教民俗和非显性宗教民俗两大类 ,前者主要指一些由宗教仪式演变而来的民俗 ,后者则是体现在裕固族人生礼仪过程中的、有宗教参与的民俗事像  相似文献   

17.
民俗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长期积累的养分,积淀着异常丰富的心理背景.文学作品中常常有着大量直接的民俗或者暗含着的民俗心态描写.这些描写不仅能够展现出不同地区的民俗样貌,而且在小说结构安排、人物形象刻画以及思想主题揭示上都有着重要的作用.沙汀作为四川乡土文学的代表人物,其作品中就有许多民俗描写,这些描写为沙汀小说增添了浓郁的巴蜀文化气息.本文从环境、方言以及人物刻画三个方面来展现民俗在沙汀小说中的特色及作用.  相似文献   

18.
词较之诗文所揭示的社会文化内容,更能适应民俗、容纳民俗、表现民俗,所以宋词中与民俗有关的词占很大的比重。节序与人的生活生产息息相关,最能反映民风,所以大量的节序词可以成为我们研究民俗的最好材料。节序词中元宵词居首位,在这些词作中我们可以看到民俗的转变过程,尤其是到了两宋时代,出现了女性元宵词,表现出了浓厚的张灯夜游、全民狂欢、男女交游的娱乐色彩。  相似文献   

19.
民俗和民间故事是两个有亲缘关系的相邻学科,故事里有民俗资料,民俗又往往是一些故事的内容。两者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交叉,相互印证。它们同属上层建筑领域,反映着人们的思想、感情和愿望。但民俗又是社会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包容着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传统与现实生活的混合体。  相似文献   

20.
民俗是广大民众在生存活动中创造出来的具有物质与精神两栖性的生活文化。它的鲜丽的形式结构承载着人类的善真追求,表现出美的特性。尤其是人生民俗和信仰民俗的超越性功能,更为审美活动提供了同构超越的心理基础。民俗“内容”与形式结构的统一表现了一种“有意味的形式”,生命活动不仅是原生态古朴民俗的基质,也是现代变异民俗的审美批判的基质,文艺民俗的审美价值表现在:浓染地方风采,创造独特氛围,建构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