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倚歌产生的时代可上溯至刘宋时代或者更早;音乐上采用独唱形式,乐器仅限于铃、腰鼓和吹奏乐器,常与西曲中的舞曲穿插在一起表演;其歌辞体式明显受到吴声的影响;从地域角度来看,西曲中的倚歌和舞曲主要产生于荆、楚、樊、邓之间,但同时又与吴地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与南朝时期地域之间频繁的商旅往来以及统治者的个人爱好等颇有关系。  相似文献   

2.
西曲歌的情爱主题一直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然对于其成因,尤其与道教房中文化千丝万缕的联系,则鲜有问津者。南朝时期由于政局动荡险恶,士人内心苦闷,放诞成仙风气浓郁。道教房中文化阴阳并重的观念和杂玄素之道、容成御女术、涓彭之道和黄赤之道于一体而用爱情方式来传授的隐书之道,对西曲歌的影响十分显著。西曲歌大胆直露表现情爱的方式和浓郁的色情脂粉气息,不仅是这种影响的写照,同时也是作者厌恶家室、渴求断袖之欢心理的映像。  相似文献   

3.
南朝社会发展的各种因素促成了西曲歌的繁盛,随着社会的变化,西曲歌也随之衍化与变异.但无论如何衍变,它始终保持其基本音乐艺术特质而继续流传,直至当代荆楚民歌,其中仍然具有它的艺术品格.当我们将西曲歌中的"和声"与"送声"与当代荆楚地域流行的"五句子"与"穿句子"的歌唱形式进行比较时,不难发现二者惊人的相似之处,都是一领众和的演唱形式,和声衬词以当地人们习惯性的语气助词为主.这种民歌表演形式,群众基础十分广泛,其领和相间的表现形式,极大地增强了歌曲的感染力.西曲歌和"五句子"、"穿句子"都继承了古荆楚民歌的遗传因子,共同传承着荆楚民歌体制的文化精髓.  相似文献   

4.
“西曲”是南朝时期流行在相当于今湖北荆州、襄樊一带的民歌,其形式有歌、有乐、有舞,歌乐结合者为“倚歌”。西曲歌计三十四首,其歌词全部保存于宋代郭茂倩的《乐府诗集》中。本文结合历史文献,探讨了西曲舞的流变情况。  相似文献   

5.
环境新闻的受众广泛,在于其内容直接与公众利益相关,传播普适性强;多表现为人与自然关系的失衡,影响社会稳定;反常的变动震撼人神经,引起公众高度关注;本质与表象容易混淆,需要广博知识与科学态度去探寻;表现形态易激发人情感涟漪,带来多重审美体验。认识环境新闻的这些特点,有利于新闻传播发挥更好效应。  相似文献   

6.
浙东渔歌是浙江省东部海岛及沿海地区渔民海上捕鱼劳作或休渔晒网时自编自唱的民间歌谣,既有强烈的抒情性,又有鲜明的叙事性。文章借鉴叙事学、主题学、人类学等理论,考察浙东渔歌沉重的生命叙事主题、伤感的情爱叙事主题和神圣的仪式叙事主题,并从长短不拘的叙事体式、时间为轴的叙事结构、片断留白的叙事手法和独具海味的叙事意象四个方面探讨其叙事表现特征。  相似文献   

7.
唐代诗歌作为一代之文学,历来受到中国和世界文学史家的重视;唐诗中的情爱诗作,名篇佳制如满天繁星,令人目不暇应,对其鉴赏者大有人在,但对这样的唐诗重要题材内容,研究界至今尚对其总体面貌把握不多,使人不无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之憾.本文试从总体上对唐代情爱诗创作的创作队伍、兴盛原因、主要题材内容及其艺术特色做了初步的全面探索,从而从总体上确证了其在中国诗歌艺术史尤其是情爱诗创作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8.
南北朝乐府歌辞在中国古代民歌史上具有独特的魅力.论文在参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运用对比的方法,对南北朝乐府歌辞的发生发展过程进行梳理,意在探讨其各自的源流及在当时的活跃状况.北朝乐府数量较少且音乐承袭前朝,乐器多为中原特色,歌辞基本为鲜卑等少数民族的创作;南朝乐府数量繁多,皆由民间徒歌披之管弦进而发展成熟,吴歌、西曲从其发生地吴越和荆楚扩展至朝廷上下.南北朝乐府因其独特的地域特色而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9.
萨满神歌是吉林乌拉部满族烧香跳神典仪的重要载体,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在当地满族群众中影响很深。特别是它那带有宗教色彩的旋律,在乐器与舞蹈的有力配合下,伴随着各类典仪而进行并贯穿于整个祭祀活动的始终。他以朴素的音调、套曲性质的曲式结构,宗教色彩浓烈的音列特色,确立与非确立的调式类型,不和谐性质的和音运用等音乐特征,更有其特殊的魅力和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0.
情爱与性别有着天然的紧密关联,性别视角是情爱小说批评的一个合理切入点。性别的社会属性理论是对情爱小说进行性别批评的理论基石。情爱小说在写作、阅读、文本等环节中都渗透着丰富的性别文化内涵,可从多种途径予以挖掘。  相似文献   

11.
现代女作家萧红小说中的情爱叙事呈现出灵与肉的紧张对峙,往往以主人公对爱的彻底绝望而告终。但萧红在叙事中依然涵容着对人生的无限悲悯,弥漫着悲凉的人生感悟。作者深凝而诗意的目光已超越了情爱叙事本身的范畴,深入到人的生命意识深处,使读者往往忘记了叙述层面的情爱而感受到人生的荒凉。  相似文献   

12.
西曲民歌得到了南朝社会上层的文化认同,风行朝野.西曲表演往往载歌载舞,手足并重,其舞蹈形制与当时流行的踏歌一致.西曲表演在乐器与舞姿、送声与和声、演员与场地等方面都呈现出荆楚特色.与荆楚踏歌风俗相关的踏青、狂欢、斗草等民俗也在西曲中有所展现.  相似文献   

13.
上世纪90年代都市小说表现出理想爱情的沦落。从新写实小说的爱与世俗的妥协,到新生代小说对欲望的张扬,再到新人类小说的身体写作,90年代都市小说所表达的情爱有一种不断向世俗下滑的轨迹。而如何在欲望对道德的冲击和颠覆中找寻爱情提升人自身精神高度的力量,重建对于爱情的认同和想象方式,也许是我们无法漠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萨满仪式歌的类型及特征等方面的分析,研究萨满仪式歌所体现出的萨满文化在民俗、艺术、历史、文学等方面的内涵。通过对萨满仪式歌反映的地域文化的某些共同特征分析,证明萨满文明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认为应从客观的历史角度出发,以严肃、缜密的态度来审视、剖析和欣赏萨满仪式歌这种原始的自发信仰,用以丰富和创新当今的民间文化艺术。  相似文献   

15.
16.
张恨水的小说创作最初走的是鸳鸯蝴蝶派的路子,但在五四的民族与国家精神知识分子的历史责任感的驱使下,他将情爱与国家相联系,以情爱承担民族国家内涵,并最终归附于国家话语。这使张恨水的小说不同于鸳鸯蝴蝶派,更使他因此而受到知识话语的肯定和认同。  相似文献   

17.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桐城歌,在文学和音乐上都蕴含着丰富的内涵。要科学地保护、传承与发展桐城歌,必须在搜集大量资料的基础上,通过比较、分析,归纳出桐城歌在演唱形式、节奏节拍、音阶调式、旋律与曲式结构等方面的音乐文化特征。对桐城歌的音乐特征进行分析,能为桐城派文化研究、黄梅戏音乐研究、中国民歌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8.
鄂西南土家族灯歌是我国少数民族民间歌曲中特色浓郁的歌种。笔者以鄂西南土家族灯歌为研究对象,从节奏、调式、旋律、结构等方面对其音乐形态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我国诗歌传统的审美规范之一的“诗味”与诗歌的表现特征及其变化,进行了探讨。特别是对诗歌怎样写出味来,将对客观事物进行艺术描绘为主的诗和以抒写主观情志为主的诗,分别作了比较详细的研究,其中有规律,有方法,有实例。同时,以诗味为中心,对我国古典诗歌、五四后新诗与新时期诗(“现代派”诗或“朦胧诗”)的表现特征的变化,进行了比较与探讨。  相似文献   

20.
异域情爱是留学生文学的一个重要叙事模式,主要以现代留学生文学为研究对象,探讨异域情爱的叙事类型,分析其中的意蕴内涵,思索人物的情感表征及指向,并以此为契机,探讨异域情爱在文本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