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的民生状况没有随经济的快速增长同步改善,降低了居民幸福感,需要增加财政投入和适当融资,提高民生资金和设施的利用效率,为此应重视居民意愿,让公众从时效、便利、成本和公正等方面对政府进行日常化的民生服务满意度评价,并将结果纳入官员业绩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加强民生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统计学的方法从教育、就业收入、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居住生态环境、社会稳定和谐六大方面,选取18个评价指标构建青海省牧区民生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并进行一致性检验,再结合青海省牧区民生实际状况,评选出影响民生的重要指标,采用因子分析法,找出解决民生问题的关键,从精准扶贫角度为民生保障提供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3.
一个国家的民生状况与其法治状况密切相关,保障民生需要充分发挥法治的功能。同时,民生理念融入法治之中,也为法治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对法治建设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加强民生法治建设,必须充分发扬民主,确保民生立法的科学性、民主性和公平性;政府要切实履行职责,坚持依法行政和公正执法,为改善民生提供切实保障;司法机关应当从保护民生权利、救济民生利益的角度进行理念设计和制度安排,不断提高司法保障民生的水平。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产业发展的角度出发,提出"区域产业发展力"的概念,并从循环经济的视角,从经济实力情况、基础设施状况和生活水平、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涉外能力、公民素质、科技能力、循环经济约束条件7个方面考虑,构建了一个包含28个评价指标的评价体系,对区域产业发展力进行评价。通过因子分析方法,利用2005-2007年全国30个省和直辖市的面板数据,进行因子评价体系的系数确定,得到产业凝聚承接力、产业支撑力、产业持续运营力、产业持续延伸力、产业循环力、产业扩张力的"六力",并将30个省市评价结果与中国人民大学发布的"中国发展指数(2008)"进行对比,可验证评价体系构建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5.
中国正处在一个非常重要的发展时期,民生问题成为了政府和公众最为关注的问题。所以在这样一个背景下,从民生观出发评价社会发展水平,对促进中国社会全面、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首先基于民生观建立了社会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继而选取中国31个省(区、市)作为样本,应用因子分析法对其社会发展水平进行评价,最后依据社会发展水平综合得分比较分析河北省的社会发展水平和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民生指数研究是评价民生发展水平的重要依据。本文对民生指数研究现状进行评述,认为现有民生概念内涵和外延需要调整,多数民生指数研究人为割裂了经济社会系统要素之间的关系,指数结构、具体指标选择及计算方法的不一致使评价结果普遍存在差异。本文提出根据民生系统运行机制建立民生发展竞争力指数结构,参照理想版民生发展竞争力指数建立分析基础以提高研究科学性和可比性,采用多种标准化和加权方法得到稳健结果。  相似文献   

7.
中国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社会财富较过去大为丰富,但与此同时,区域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各个地区收入水平和均衡程度、社会福利、公共服务等方面各有不同,不同区域分享改革成果的水平存在显著差别,必须以包容的增长思想统筹全国发展。采用因子分析方法对全国31个省市区经济增长对民生民富的包容度进行了测度,结果显示目前京沪等经济发达地区对民生民富的包容水平明显领先于中西部地区。整体来看,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与当地经济对民生的包容状况具有较强的正向关系。  相似文献   

8.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民生建设,是在艰苦的战争环境中进行的,但却取得了重大成效,这从陕甘宁边区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环境的改善、文化教育卫生事业的发展以及包括医疗卫生、社会经济、社会优抚、社会福利、劳动者权益保护等内容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可以看出。因此,从多种视角看边区民生建设的成效,是对边区政府实施的改善和保障民生的...  相似文献   

9.
根据支撑基础、责任负担、保障水平以及民众需求等维度,可以把民生保障划分为托底型、基本型、改善型以及富裕型等四种类型。改善型民生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也是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客观要求。它是指通过各类民生项目的安排及民生待遇优化以促进民众生活得到持续改善、社会发展水平得到提升的一种制度类型,是民生项目更加齐全、内容更为完善、治理水平更高、使民众各按其分的民生模式,是人们的日常生活与服务消费支出总额持续增长以便能够提升生活水平的民生类型,是那种不断满足人的需要特别是较高层次需要的模式类型,也是更有助于形成社会结构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民生制度类型,因而具有综合性、完善性、激励性以及发展性等特点。这要求我们优化民生类型设计及民生投入结构,补齐改善型民生短板,营造良好社会秩序,扎实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及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10.
根据高质量发展内涵,从经济活力、结构优化、科技进步、基础设施、民生改善、生态友好6个维度构建经济发展质量评价体系,运用AHP模型测算京津冀城市群13个城市经济发展质量水平。结果表明,2012-2018年,京津冀城市群经济发展质量总体稳步提升,城市间经济发展质量差距呈缩小态势,但相关城市经济发展质量水平在空间上呈现明显的“中心—外围”结构特征,京津两城市经济发展质量显著高于河北省各市水平。同时,京津对周边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