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1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 毫秒
1.
从《红楼梦》中士人形象看曹雪芹对儒家的态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儒家教化在塑造传统中国人特别是读书人灵魂方面,作用至深至远.甄士隐、贾雨村和贾政是<红楼梦>中着墨较多的士人形象,伟大作家、思想家曹雪芹在这三个文学形象中寄寓了非常深刻的文化寓意.甄士隐是深受宋明理学浸染的士人,此人具有理学家所高倡的内圣人格,但同时又是个严重脱离现实生活、毫无治事本领的废人;贾雨村是儒家思想文化与科举制度结合之下产生出来的士人代表,其特点是知行不一,虚伪无耻;贾政是儒家礼文化化育出来的士人,品格端正,但因循守旧,不周世用.曹雪芹通过这三个士人形象的塑造,表达了对儒家文化的反思与批判. 相似文献
2.
<红楼梦>作为我国四大名著之一,以其讲述封建家族兴衰史为主旨,着意描绘了清代社会政治、文化、婚姻家庭等各个方面.从法律视角品读<红楼梦>,从小说情节中挖掘法律因素,结合清朝法律法规,分别从宗族制度、选官制度和司法制度三个角度考察小说章节,<红楼梦>这一文学巨著所反映的清代法制. 相似文献
3.
按照语用学的观点,语言的本质不是符号与句子的集合,而是言语行为的集合。话语的意义并非取决于它对经验事实的表达,而是取决于它在"生活形式"的语境中的用法。在特定条件下,说话者总是受到民族、习惯、风俗、信仰、教育、社会角色,甚至时间、场合等条件的制约。 相似文献
4.
《红楼梦》被誉为了解和认识中国古代文明的"百科全书",是中华优秀文化的结晶,具有典型的现实性和历史性。本文从《红楼梦》的文本和当时清代统治下的时代背景入手,分析《红楼梦》所展现的社会中的法制及其现实影响,以及作者曹雪芹想要表达的进步思想。 相似文献
5.
6.
明末清初的才子佳人小说表达了自主的婚姻观念,但是很多作品也表达了维护名教的思想,因此才子佳人有风流大胆的一面,也常常处于情理冲突之中.才子佳人小说没有真正解决才子佳人的情理冲突,而是通过种种方式遮蔽了这一矛盾.而<红楼梦>中的情理冲突无法调和,并最终演化为人物命运的悲剧.曹雪芹以人物的命运悲剧更为深刻地阐释了情理冲突的实质,表现出了自由爱情和婚姻与社会礼教规范不可调和的矛盾. 相似文献
7.
《红楼梦》是怎样成书的,一直是学术界争论的一个问题。本文从“各有各稿,穿插神妙”、“出脱心中多少忆昔感今”两方面论述了最先由周绍良次后由杜春耕等人提出的《风月宝鉴》与《石头记》两书合成《红楼梦》的看法,并在“结束语”一节提出实事求是地深入研究《红楼梦》成书过程,必将最终达到统一或接近统一的认识,对读者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8.
《红楼梦》究竟是曹雪芹独自一人所创作,还是像书中所说是在“石兄”的旧稿基础之上由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所形成? 本文正是针对这一长期困扰红学界的学术问题,运用曹家史料、脂砚斋批语、畸笏批语等翔实可靠的证据,充分证明了曹雪芹与《红楼梦》的原作者在辈份、年龄、阅历上均不相吻合,因而《红楼梦》应当是原作者和曹雪芹两人共同完成的优秀的文学巨著 相似文献
9.
《红楼梦》究竟是曹雪芹独自一人所创作,还是像书中所说是在“石兄”的旧稿基础之上由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所形成?本文正是针对这一长期困扰红学界的学术问题,运用曹家史料、脂砚斋批语、畸笏批语等翔实可靠的证据,充分证明了曹雪芹与《红楼梦》的原作者在辈份、年龄、阅历上均不相吻合.因而,《红楼梦》应当是原作者和曹雪芹两人共同完成的优秀的文学巨著. 相似文献
10.
《红楼梦》所反映的婚、情、性观念既不同于历代同类作品的含蕴,又揭示出时代意识的萌芽。其特质是:一、作者通过对中国古代婚情性状貌的科学剖视,抽取了起着主导作用与揭示本质内涵的悲剧题旨。二、作者通过对中国传统婚情性观念的理性思考,褒扬符合中华民族人文理念的正面价值。三、作者敏锐捕捉反映时代民主气息的爱情意识,彰显“心心相印”的真谛。四、作者跟上时代的步伐,将“一夫多妻”的负面价值,赋予尊重女性的“泛爱”蜕变。这种具本质意义的蜕变,是具有积极意义的正价值的蜕变。 相似文献
11.
<红楼梦>究竟写的是发生在什么地点的故事的问题,是"红学"研究中的一个争而不休的重要问题.俞平伯于20世纪初提出这一问题,遂引起了学人们的热烈讨论,或主北京,或主南京,或主长安,或主"运真实于虚构",迄今为止尚无令人信服的答案,进一步的探究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